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复习是帮助学生回忆学习、梳理知识、积淀经验的重要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教师要努力创设合作探究、自主反思的情境,并营造辨析思考、善思善问的氛围,从整体建构中着眼,从细微处着力,就一定能让学生的经验得以再现,让他们的自主性得到释放。只有把学生放在整理、梳理、归纳和提炼等学习活动之中,我们才能够收获无限的精彩。
关键词:记忆唤起;经验激活;应用实践;建构认知
“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揭示了学习过程是一个不断积累、不断延展的旅程。怎样定位准小学数学复习课教学任务和功能?如何有助于学生梳理知识点,拓展认知,积累经验,发展数学素养?在此,笔者结合苏教版第十二册“整理与复习”中“数的认识”复习教学为例,谈几点粗浅的思考。
一、唤醒记忆,激活储备
复习课最有价值的层面就是激发学生的自主意识,使其充满激情地唤醒自己的记忆,激活认知储备,实现学习重组。诚如郑毓信教授所言:“应强调的是,所说的‘重组’或‘重构’往往意味着用一种新的观点去看待一件熟悉的事物,从而也就常常意味着观念的重要变化或更新,甚至是用完全不相容的观点去取代原先的认识。”有效的复习,就是唤醒学生的记忆,将知识串珠成链,并引领学生科学重构所学的认知,从而建立数学模型,用以解决实际问题,并在学习研究和问题的探索中发展数学思考,提升数学素养。
如在“自然数的认识”回顾教学中,教师让学生有意识地梳理各种数,在不断呈现归纳的过程中,激活对应的储备,使各种数在整体上形成一种必然的联系,并在具体的情境中凸显各自的特征。
师:阅读今天复习的课题,在小组中交流一下我们学习过的数,尽可能多地理清每一种数的情况。
学生汇报常见的数,从宏观上把握整数、自然数、小数、分数、百分数。
师:大家分析得很好,你能向大家解读出更多的关于自然数的认识吗?
生1:0、1、2……是自然数。
生2:自然数的基本单位是1。
师: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
生:我们可以说任何一个自然数都是由N个1组成的。
生3:自然数有个数位顺序表,分为个级、万级、亿级,从个位起每四位一级。
生4:读数是从最高位开始的,写数也是一样。
生5:我们还知道怎样比较多位数的大小。先比较数位的多少,如果相同就从最高位逐位比较下去。
生6:我还知道最小的几位数和最大的几位数的构成,知道相邻二者之间的联系。
……
师:哦!真了不起,这样就可以一点穿线地将知识梳理出来。老师希望大家学会这样规律地排查知识点,并理清各自的特点,让自己在具体应用时总能得心应手地提取出来。
这是一则基于学生认知积累和经验积淀的教学案例,让学生在定量思维的靶向性作用下学会提炼数学问题,并抽象为数学模型,重构概念,加速认知。学生自主回顾和同伴交流互补的数学复习活动,不仅仅能温顾旧知,而且还营造出一个竞争的氛围,让学生积极投身到看谁记得多、记得牢的学习竞赛活动中来,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诱发学生的创新。整个教学流程的实质就是学生已有经验被激活、重塑的过程,因而学生的数学概念更加清晰,知识间的逻辑联系更加科学明了,学习的思维也将变得更为理性。
二、强化应用,丰厚积累
训练的目的就是便于快捷、正确地提取,在实战演练中提升才气,丰厚积累。为此,在复习阶段更应关注知识的运用,让知识在具体的情境中得以固化,促进学生解读的深入,更促进相应认知体系的有效建构。复习课不等同于单纯的练习课,它需要教师的宏观掌控,使练习更有效地贴近复习的基本核心内容,并层层递进,螺旋上升,让学生在练习中学会比较,学会思考,实现知识积累、素养成长的协调发展。
如“因数、倍数”的回顾教学中,利用小组学习的机制,让知识点快速地浮现出来,再利用训练的机会让学生在思考、研究和辨析中深入地感悟知识,积累必要的经验,从而实现复习的突破。
师:倍数和因数中有很多容易混淆的概念,在小组中说一说。
小组中进行相互交流,并提出自己的不同思考。
师:看来基本的知识点大家都记忆犹新。请用自己的理解编写一组习题考考大家。
生1:我的学号是偶数,但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猜猜我是几号?
生2:请猜出这是什么电话号码。第一位数字是一个非0自然数的最小因数,第二位数字既不是合数又不是质数,第三位数字是奇数,又是素数。
师:真棒!把这个问题解剖得淋漓尽致。值得大家学习。
生3:请思考这个邮编是什么?最高位是偶数且是质数,万位上是最小的偶数,千位上是5的最大因数,百位上是比10小的最大偶数,其他数位上是表示一个单位也没有的数。
……
将学生置于学习的首要位置,不只是简单让学生动起来,而是在激发学习兴趣的同时,引领学生学会有条理地梳理知识,学会解决问题,更重要的是学会设计问题,因为只有将自己放在主人的地位上,他才会思考有什么样的问题需要解决。这样学生就会很自觉地理清知识间的联系,去思考、谋划不同的问题,并在不断地思考中丰富自己的感知,促进自己的积累,加速认知的有效建构。
利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机制,促使每一个学生都积极地思考本阶段的知识点,使每一个基本概念逐渐浮现出来,再引领学生设计不同的问题考大家,其根本的价值就是在激活学生的认知储备,促使学生进行科学的连接,生成一种全新的架构,促进认知的进一步内化。引导学生设计编码,学生运用自己的知识和经验把生活中的所见所闻编写成数学问题,不仅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更有助于学生去思考、研究。案例引导学生编写“猜电话号码和邮政编码”数学活动,能够激发学生参与热情,更能激活学生的知识潜能和数学活动潜能,让学生的思维进入到一个更深的层次。这样的复习活动,规避了单纯复习的局限,让学生成为运用知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的主力军,从而使数学学习平添了更多的智力色彩。同时,还能有效地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加速知识的科学建构。 三、丰厚经验,加速建构
有效的数学复习就是帮助学生完善认知、重组认知的过程,更是一个知识、技能和思维不断升华的过程。有效的数学复习,能促进知识脉络更加明晰;重组认知,助推学生的认知结构趋于完善;梳理运用,渐成体系,发展能力;辨析提升,丰厚经验,促进积累。
如“分数的认识”复习教学中,首先引导学生利用小组回顾、交流记忆成果等方式,促使学生唤醒分数的基本认识,其次利用集体交流的措施,使分数与其他数(小数、百分数、除法、比)有效沟通,实现串珠成链、知识重组的复习目的;再次利用分层推进的练习、综合训练和拓展思考,促进知识的比较,促进学生思维发展,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
师:大家回忆了这么多的知识点,想不想用这些知识去思考解决下面的问题呢?
生6:第一、第二个同学的思考不正确。因为题目问的是整个彩带的几分之几,这是一个关于分数意义的问题。我们应该把彩带看成“1”,这个时候不论彩带是几米,只用把“1”平均分成10份,1份就是彩带的。
生7:他的解释很有道理。题目的第二个问题实质上是一个平均分的问题,就是把8米平均分成10份,先求出1份的长度,再计算出3份的长度。
……
师:你们真会思考!通过这组问题的学习,从中我们有什么新的思考呢?
生:要抓住问题的本质。
生:读清楚每一层的意思,还有综合起来想问题,学会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
学习不是简单的知识迁移,而是全面解读问题、全面运用知识的综合思维过程。为此,我们的复习教学要通过有效的训练,拓展学生的视野,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体会到知识之间的紧密联系,把握住一些问题的本质,实现知识的灵活提取。当然,我们也要意识到学生知识积累的局限,了解学生思维简约优势所带来的直觉猜测,有效地引领学生解析问题的思考过程。上述案例中,学生解答错误的出现,使我们意识到辨析错误不只是简单地比对答案的过程,而是要引领学生理清知识密码的编排错误,引导学生科学梳理,利用差错的思考和辨析,扭转解题形势,帮助学生形成科学的认知体系。展示和对错题进行矫正的过程,本质上就是学习反思的过程,更是一个知识重组的过程。当学生经历这样的学习探究和问题解剖活动时,他们的理解就会更加深刻,他们的数学思维也会更加缜密。
利用复习的契机,激发自我解剖、同伴互助的学习热情,并在具体的运用情境中学会认清知识的本质与运用领域,让学生在思考中唤醒认知、重组认知,促进认知体系的完美建构。
关键词:记忆唤起;经验激活;应用实践;建构认知
“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揭示了学习过程是一个不断积累、不断延展的旅程。怎样定位准小学数学复习课教学任务和功能?如何有助于学生梳理知识点,拓展认知,积累经验,发展数学素养?在此,笔者结合苏教版第十二册“整理与复习”中“数的认识”复习教学为例,谈几点粗浅的思考。
一、唤醒记忆,激活储备
复习课最有价值的层面就是激发学生的自主意识,使其充满激情地唤醒自己的记忆,激活认知储备,实现学习重组。诚如郑毓信教授所言:“应强调的是,所说的‘重组’或‘重构’往往意味着用一种新的观点去看待一件熟悉的事物,从而也就常常意味着观念的重要变化或更新,甚至是用完全不相容的观点去取代原先的认识。”有效的复习,就是唤醒学生的记忆,将知识串珠成链,并引领学生科学重构所学的认知,从而建立数学模型,用以解决实际问题,并在学习研究和问题的探索中发展数学思考,提升数学素养。
如在“自然数的认识”回顾教学中,教师让学生有意识地梳理各种数,在不断呈现归纳的过程中,激活对应的储备,使各种数在整体上形成一种必然的联系,并在具体的情境中凸显各自的特征。
师:阅读今天复习的课题,在小组中交流一下我们学习过的数,尽可能多地理清每一种数的情况。
学生汇报常见的数,从宏观上把握整数、自然数、小数、分数、百分数。
师:大家分析得很好,你能向大家解读出更多的关于自然数的认识吗?
生1:0、1、2……是自然数。
生2:自然数的基本单位是1。
师: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
生:我们可以说任何一个自然数都是由N个1组成的。
生3:自然数有个数位顺序表,分为个级、万级、亿级,从个位起每四位一级。
生4:读数是从最高位开始的,写数也是一样。
生5:我们还知道怎样比较多位数的大小。先比较数位的多少,如果相同就从最高位逐位比较下去。
生6:我还知道最小的几位数和最大的几位数的构成,知道相邻二者之间的联系。
……
师:哦!真了不起,这样就可以一点穿线地将知识梳理出来。老师希望大家学会这样规律地排查知识点,并理清各自的特点,让自己在具体应用时总能得心应手地提取出来。
这是一则基于学生认知积累和经验积淀的教学案例,让学生在定量思维的靶向性作用下学会提炼数学问题,并抽象为数学模型,重构概念,加速认知。学生自主回顾和同伴交流互补的数学复习活动,不仅仅能温顾旧知,而且还营造出一个竞争的氛围,让学生积极投身到看谁记得多、记得牢的学习竞赛活动中来,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诱发学生的创新。整个教学流程的实质就是学生已有经验被激活、重塑的过程,因而学生的数学概念更加清晰,知识间的逻辑联系更加科学明了,学习的思维也将变得更为理性。
二、强化应用,丰厚积累
训练的目的就是便于快捷、正确地提取,在实战演练中提升才气,丰厚积累。为此,在复习阶段更应关注知识的运用,让知识在具体的情境中得以固化,促进学生解读的深入,更促进相应认知体系的有效建构。复习课不等同于单纯的练习课,它需要教师的宏观掌控,使练习更有效地贴近复习的基本核心内容,并层层递进,螺旋上升,让学生在练习中学会比较,学会思考,实现知识积累、素养成长的协调发展。
如“因数、倍数”的回顾教学中,利用小组学习的机制,让知识点快速地浮现出来,再利用训练的机会让学生在思考、研究和辨析中深入地感悟知识,积累必要的经验,从而实现复习的突破。
师:倍数和因数中有很多容易混淆的概念,在小组中说一说。
小组中进行相互交流,并提出自己的不同思考。
师:看来基本的知识点大家都记忆犹新。请用自己的理解编写一组习题考考大家。
生1:我的学号是偶数,但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猜猜我是几号?
生2:请猜出这是什么电话号码。第一位数字是一个非0自然数的最小因数,第二位数字既不是合数又不是质数,第三位数字是奇数,又是素数。
师:真棒!把这个问题解剖得淋漓尽致。值得大家学习。
生3:请思考这个邮编是什么?最高位是偶数且是质数,万位上是最小的偶数,千位上是5的最大因数,百位上是比10小的最大偶数,其他数位上是表示一个单位也没有的数。
……
将学生置于学习的首要位置,不只是简单让学生动起来,而是在激发学习兴趣的同时,引领学生学会有条理地梳理知识,学会解决问题,更重要的是学会设计问题,因为只有将自己放在主人的地位上,他才会思考有什么样的问题需要解决。这样学生就会很自觉地理清知识间的联系,去思考、谋划不同的问题,并在不断地思考中丰富自己的感知,促进自己的积累,加速认知的有效建构。
利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机制,促使每一个学生都积极地思考本阶段的知识点,使每一个基本概念逐渐浮现出来,再引领学生设计不同的问题考大家,其根本的价值就是在激活学生的认知储备,促使学生进行科学的连接,生成一种全新的架构,促进认知的进一步内化。引导学生设计编码,学生运用自己的知识和经验把生活中的所见所闻编写成数学问题,不仅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更有助于学生去思考、研究。案例引导学生编写“猜电话号码和邮政编码”数学活动,能够激发学生参与热情,更能激活学生的知识潜能和数学活动潜能,让学生的思维进入到一个更深的层次。这样的复习活动,规避了单纯复习的局限,让学生成为运用知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的主力军,从而使数学学习平添了更多的智力色彩。同时,还能有效地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加速知识的科学建构。 三、丰厚经验,加速建构
有效的数学复习就是帮助学生完善认知、重组认知的过程,更是一个知识、技能和思维不断升华的过程。有效的数学复习,能促进知识脉络更加明晰;重组认知,助推学生的认知结构趋于完善;梳理运用,渐成体系,发展能力;辨析提升,丰厚经验,促进积累。
如“分数的认识”复习教学中,首先引导学生利用小组回顾、交流记忆成果等方式,促使学生唤醒分数的基本认识,其次利用集体交流的措施,使分数与其他数(小数、百分数、除法、比)有效沟通,实现串珠成链、知识重组的复习目的;再次利用分层推进的练习、综合训练和拓展思考,促进知识的比较,促进学生思维发展,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
师:大家回忆了这么多的知识点,想不想用这些知识去思考解决下面的问题呢?
生6:第一、第二个同学的思考不正确。因为题目问的是整个彩带的几分之几,这是一个关于分数意义的问题。我们应该把彩带看成“1”,这个时候不论彩带是几米,只用把“1”平均分成10份,1份就是彩带的。
生7:他的解释很有道理。题目的第二个问题实质上是一个平均分的问题,就是把8米平均分成10份,先求出1份的长度,再计算出3份的长度。
……
师:你们真会思考!通过这组问题的学习,从中我们有什么新的思考呢?
生:要抓住问题的本质。
生:读清楚每一层的意思,还有综合起来想问题,学会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
学习不是简单的知识迁移,而是全面解读问题、全面运用知识的综合思维过程。为此,我们的复习教学要通过有效的训练,拓展学生的视野,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体会到知识之间的紧密联系,把握住一些问题的本质,实现知识的灵活提取。当然,我们也要意识到学生知识积累的局限,了解学生思维简约优势所带来的直觉猜测,有效地引领学生解析问题的思考过程。上述案例中,学生解答错误的出现,使我们意识到辨析错误不只是简单地比对答案的过程,而是要引领学生理清知识密码的编排错误,引导学生科学梳理,利用差错的思考和辨析,扭转解题形势,帮助学生形成科学的认知体系。展示和对错题进行矫正的过程,本质上就是学习反思的过程,更是一个知识重组的过程。当学生经历这样的学习探究和问题解剖活动时,他们的理解就会更加深刻,他们的数学思维也会更加缜密。
利用复习的契机,激发自我解剖、同伴互助的学习热情,并在具体的运用情境中学会认清知识的本质与运用领域,让学生在思考中唤醒认知、重组认知,促进认知体系的完美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