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好友一封关于儿童数学启蒙的信

来源 :师道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nhz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亲爱的小北:
  你上次来信说我教小学数学超过三十个年头了,一定有不少经验,可否谈谈如何对孩子进行数学启蒙,你家的宝宝三岁了。我最近都在想如何负责任地跟你谈这个问题,我想我要分以下四点来谈。
  一、数学启蒙不当危害大
  现在的家长普遍重视孩子的学前教育,大多数的学龄前儿童,已经能够计算20以内的加减法,有的甚至会计算100以内的加减法、会背诵乘法口诀。但是,当儿童成为学生之后,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提前起步的优势并不明显,有的甚至还不如没有提前学习的孩子。究其原因,启蒙不当:家长只重结果,不问过程。用句行话来说,就是孩子的“数学化”进程不通畅,或者说是“数学化”进程受阻。
  著名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认为,数学化就是“把生活世界引向符号世界” ,进而“在符号世界里,符号的生成、重塑和被使用”。适时的、科学的数学启蒙,就是让儿童在生活情境中体验,逐步由“量”抽象出“数”,建立数量关系,实现“数学化”。
  二、数学启蒙从“客体永久性”开始
  孩子一出生,就开始接触外部世界,但婴儿还不具备“客体永久性”,消失就是不存在。对6个月以内的大部分孩子来说,看不见就是不存在。比如妈妈把一块大毛巾遮挡在脸上,孩子就会哭;又比如,用一块布将玩具遮住,孩子不会主动去揭开这块布去寻找玩具。对6个月以上一周岁以内的孩子来说,渐渐地开始,即使物体不在眼前或者通过其他感觉器官感觉不到,孩子仍然知道物体是继续存在的,会主动伸手去揭开遮挡物,渐渐学会捉迷藏的游戏了。18个月以上的孩子,对不在眼前的东西开始有心理表征。
  从18个月开始到2周岁左右,大部分孩子具备了“客体永久性”。有时妈妈不直接在孩子的眼前,孩子能够知道妈妈在家里某个位置,会时不时喊一声或过去看一眼,以确认妈妈的存在。
  儿童具备了“客体永久性”,就确信了物体的存在,会更加注意物体的一些特征,比如长短、大小、多少、轻重、快慢等,这些特征就是量。当儿童具备了“客体永久性”,开始数学启蒙是一个适当的时机。在这之前,任何形式的数学启蒙只会事倍功半、拔苗助长。
  三、数学启蒙在“玩动”中进行
  数学启蒙不是简单的让儿童数数、做1 1=2和背乘法口诀,而是让儿童在“玩动”的过程中,感受量的多少、数的大小,使孩子在进入小学后,顺利的“数学化”,即从生活世界进入数学的符号世界。
  1. 量的可比性
  量的可比性是指同类量之间可以进行比较。通过比较,人们能作出某量较多,某量较少或某些量同样多的判断。很小的孩子在挑选物品时,如果包装、颜色等方面的因素相同的情况下,一般会选择多的、大的。这无关人之初性本善还是性本恶的讨论,而关乎:孩子的这种能力是先天的还是后天的?是一种什么能力?这种能力就是人类先天具备的“量感”。许多动物也具备这种“量感”,比如鸟,窝里的蛋少了,就能察觉。“量感”是人们认识量的可比性的先决条件,毫不夸张地说,没有“量感”就不能认识量的可比性,没有量的可比性,就不能建立数概念,也就没有数学。
  对人类先天的“量感”,家长的任务就是刺激、唤醒。数学启蒙第一件事就是刺激、唤醒儿童的“量感”,让孩子更多地去体验和表达。
  家长把长短不一的两根小棒呈现在儿童面前,让儿童取出长的一根,操作正确给予表扬,并指出剩下的一根是短的;也可以让儿童取出短的一根,操作正确给予表扬,并指出剩下的一根是长的。进一步可以把更多的小棒呈现在儿童面前,要求儿童取出最长的和最短的一根,并在剩下的木棒中继续取出最长的和最短的。适当的时候可以要求儿童找出同样长的两根小棒。也可由孩子发指令,家长按指令操作,训练孩子的语言表达。
  除了语言表达,还可以训练图画表达。家长画一根小棒,让孩子画出更长的一根或更短的一根;家长画一个圆圈,让孩子画出更大的圆圈或更小的圆圈。
  以上活动也可以改用大小不同的硬币或棋子进行,比比谁叠得高。对大一些的孩子还可以去体悟时间的长短,如“木头人”的游戏,家长和孩子一起念念有词:“转转转,转转转,我们都是木头人,不许说话不许动”,然后摆个姿势就不动了,谁能坚持住到最后谁就是胜者,并请裁判宣布获胜者的时间。
  “配对”活动是建立“多”、“少”、“同样多”概念活动最为有效的方法。让儿童学会用“……比……多”、“……比……长”、 “……比……圆”、 “……比……重”的句式表达。如乘车时,可以向儿童提问:是人比座位多,还是座位比人多,当有座位空时,座位多,人少;当有人站着无座位空时,人多,座位少;当每个人都有座而且无座位空时,人与座位同样多,这是生活情境。
  家长也可以创设操作情境,如让儿童把茶杯盖上杯盖,然后比较茶杯与杯盖的多少。还可以做“抢椅子”的游戏,让儿童体悟到游戏中人始终比椅子多。正因为人多椅子少才有抢椅子的需要。
  当儿童有了初步的“多”、“少”、“同样多”的概念后,可以让儿童把一些物体按大小次序排列起来,或者把长短不一的小棒按长短次序排列起来,以加深对量的可比性的理解。
  通过多种形式的玩动,让儿童逐步形成长、短、同样长的概念,并知道长、短的相对意义,使儿童的“量感”在生活情境中得到体验和表达。
  2. 量的守恒性与可分性
  建立了“多”、“少”、“同样多”的概念后,认识量的守恒性才有可能。所谓量的守恒性,即量的多少不因空间或时间的改变而改变,也不因形态、颜色的改变而改变。把下图里的苹果当着儿童的面分散排列成右图,如果孩子认为苹果变多了,说明该孩子还不具备量的守恒,但切不可直接告诉孩子变化前后是同样多的。
  家长可以先让孩子观察数量较少的物体,如把一双筷子分开放,看有没有变多或变少,横着放是否比竖着放长一些。然后逐步增加物体的数量并改变物体的形态让儿童判断。如一把筷子捆在一起,然后散开,比较前后两次是否同样多。这种训练要经常变换形式做,并结合下面将要谈的量的可分性进行。   量的可分性,是指一个量作为整体可以分为若干个部分,其中每部分都小于整体,各部分合起来还是这个整体。比如,我们可以把一块巧克力糖分成3块吃,也可以把一块巧克力糖分成更多的块数。但不管怎样分,任何一小块总比原来的巧克力小。如果我们把分开的巧克力糖合起来,还是原来的一块,又重新回到了量的守恒性。
  儿童认识并熟悉量的守恒性和可分性,应当在学龄前完成,为儿童入学后建立数概念作必要的准备。这个准备如果不充分,儿童对数的认识只能是表面的、形式的和计算的。
  四、数学启蒙在“数” 概念形成后完成
  数学启蒙还将延续到儿童入学以后。数概念的形成是一个抽象概括的过程,一般在儿童入学后完成。例如“2”这个数就是从2个人、2张桌子等凡是代表2个物体的许许多多具体实物中抽象出来的概念,它是精确的、抽象的量。要学生掌握理解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纵观人类数概念的形成历史,早期的数概念是极端具体的。如英国有一个民族的语言,有好几种不同的数字:一种用于走兽和扁平的物体,一种用于时间和圆形的物体;一种是用于来数人的;一种是用于树木和长形物体的等。不知过了多少年,人们才发现了对飞鸟和两天同是数“2”的例子。可见,具体的东西总是在抽象的东西之先。我们至今也保持着这种具体的数。如“5”用“一只手”表示。儿童数概念的形成过程只不过是人类数概念建立过程的一个缩影,这是不可违背的规律。
  儿童对数的认识是建立在数表象基础上的。根据学生思维的特点,我们应找到一个物化了的数表象,如5个人、5个玩具、一只手5个指头,这三个集合的基数都是5。这种集合为“一般等价集合”,它的基数,就反映了量的基本属性,而去除了那些与量的基本属性无关的物理的、化学的、生命的形式。可以选择一般等价集中一个集合作为代表,来指明这一类集合的元素个数。许多民族都用“一只手”来表示5 。学生的板指计数,就是找到了一个物化了的数表象。把要数的物体与手指“配对”。如果物体正好能与五指对应,这些物体的个数就用5来表示。若手指不够与物体对应,则说物体的个数比5多,若有手指空出而没有物体与之对应,则说物体的个数比5少。
  这些训练当然也让儿童在“玩动”中进行。如,画数字长条,让孩子沿着长条踩、跳,喜欢文静一点的孩子也可以掷骰子玩跳棋。还可以进行角色扮演,如小小售货员,商品上贴上标价(简单的1元、2元),售货时比对标价,点数硬币的个数。
  通过计数的训练,对自然数一、二、三……的表象,即符号1、2、3……就不会感到是一个空洞无物的,而是一个有丰富内容的音形义集于一体的数词。
  在形成数表象的同时,量的基本性质映射到数概念中来。量的可比性,从3只苹果比2只苹果多,变换为3比2大,实现了数的可比性,造成了数的群体结构,即数有大小顺序。
  当儿童建立了正确的数概念后,数学启蒙就算完成了。
  如此大谈一通,不知道对你有无帮助。
  祝春安!
  您的朋友 老庸
  (作者单位:江苏南通市崇川学校)
  责任编辑 李 淳
其他文献
在现代教育中,课程是学校教育的核心。“课程集中体现了教育思想和观念;课程是实施培养目标的施工蓝图;课程是组织教育教学活动的最主要的依据”。因此,课程体系构建是特色学校建设的基础和核心,特色学校建设必须奠基落实在课程上。基于这种认识,在学校的建设和发展中,我们确立了加强和完善课程体系建设,实现学校特色发展的实施战略。  一、以学校文化引领特色课程的开发建设  广州市黄埔区夏园小学创办于1928年,是
有人羡慕落叶,以为它能悠然地聆听秋风的吟唱;有人欣赏落叶,以为它能尽情地在空中展现自己的舞姿;有人向往落叶,以为它能随意地游荡在天涯海角的每一个地方。  然而,又有谁能听见,落叶在秋风里的低哑叹息中那隐隐的忧伤;又有谁能看见,褪去绿色后的落叶满是枯竭的沧桑;又有谁能想见,飘然而去的落叶最终去到了何方。  曾看过这么优美的一段文字:“叶子的离开,是风的追求,还是树的不挽留……”  但是,谁又想过,叶
纵观管理学发展史,工业管理经历了“传统管理”、“科学管理”、“现代管理”和“后现代管理”四个阶段,管理范式与工业化的进程呈高度的相关性。不同的管理范式都与当时的社会
2015年,南海局势出现了两个于我不利的重要新变化。一是南海仲裁案仲裁庭做出受理菲律宾南海仲裁案的决定,并择期于2016年对南海仲裁案做出最终裁决;二是美国国会和行政当局
此文落笔之时我就开始考虑是否将孩子们匿名,几乎没有犹豫,然后才能安心讲述。因为不愿因此篇给我的孩子、她的伙伴们和他们的家人带来困扰,不愿干涉孩子们在这个颇多禁忌的话题中略显盲目粗野的探索,或者说我选择了无条件关注下的顺其自然。我要和我平素告诉女儿的标准保持一致,在安全和可控的范围内讨论禁忌很多的话题。  某天,放学路上照例与我分享校园趣事的女儿说:“今天作文课的作文题是‘难忘的第一次’,估计除了纯
“当老师的人永远不会变老,因为他每日都在温习童心。”我忘了是从哪本书上看见过这句话,只记得当时心怦然一动,突然有一种很温暖的感觉。那种温暖就像相知很深的朋友在你面前说出了一句你一直很想说却不知道该如何表达的话。  童心是什么?我记得我曾为它写过许多美丽的比喻句。可今天不,我只想原原本本讲述发生在我和学生间的一件事。事情很小,小得几乎“不足与外人道也”,小得也许不足以在你心中泛起一丝涟漪,可是它却给
前不久,记者从内蒙古自治区纪检监察网了解到,该区通报了6起违反中央八项规定和自治区相关规定精神的案件。其中一起是:乌兰察布市察右后旗教师薛茂伟、师振琴夫妇为儿子举办升学庆典问题。(见《北方新报》)  通报6起案件,为啥单单挑出这起案件来说呢?因为这起案件的男女主角都是教师。不是对教师有偏见,而是觉得教师不能只当教书匠,应该学习时事、关心时事。假如这对教师夫妇两人或其中一人关心时事,或许不会为儿子举
本文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从树立榜样、深度关爱、尊重学生、培养学生健康身心和良好学习生活习惯等五个方面论述,就如何教育培养学生谈谈自己的认识。
雍正朝先后在黑龙江、吉林、盛京、河南、山东、湖广、江南、直隶、八旗游牧和归化城设立13路巡察御史。至乾隆元年,内地之巡察御史先后停设,关外、口外之巡察御史在嘉庆、光
燕的“传奇”  在那激情燃烧的二十出头的年纪,我手持一张要回到出生地的派遣证,从生豪情长智慧开拓视野的大学之船上匆匆走下,满怀激情和憧憬地来到了我教育生涯的起点,那所我曾经种下梦想种子的地方。故地重来,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曾经担任我初中三年的班主任、让我从懵懂青涩少年蜕变为阳光青年的吕老师还在学校任教,我把他的教育教学经验在我教育的“试验田”上有选择地一一验证,我的课堂风格无法定义像谁,但我感觉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