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中应具备的四个意识

来源 :语文周报·高中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d535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言之有“旨”
   言之有旨,也即在做诗歌鉴赏题时一定要学会联系诗歌主旨来作答。
   如: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全国二卷)
  关河令 周邦彦①
   秋阴时晴渐向暝,变一庭凄冷。伫听寒声②,云深无雁影③。 更深人去寂静。但照壁孤灯相映。酒已都醒,如何消夜永!
   [注]①周邦彦(1056—1121):字美成,号清真居士,钱塘(今浙江杭州)人。②寒声:指秋声,如风声、落叶声、虫鸣声等。③雁:古人认为雁能传书。
   从上、下两阕的首句看,这首诗是以什么为线索来写的?请简要说明。
   参考答案:此词以时光的转换为线索,表现了深秋萧瑟清寒中作者因人去屋空而生的凄切孤独感。
   解答分析:从参考答案来看,如果考生仅回答“此词以时光的转换为线索”,而没有答出“表现了深秋萧瑟清寒中作者因人去屋空而生的凄切孤独感”,就是没做到言之有旨,将会被扣掉一半的分。
   二、言之有“法”
   所谓言之有“法”,即诗歌鉴赏一定依托某一种或某几种诗歌表现方法来进行。诗歌表现方法常见的有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语言风格、形象分析等。
   如: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全国卷一)
   春日秦国怀古 周朴①
   荒郊一望欲消魂②,泾水萦纡傍远村。
   牛马放多春草尽,原田耕破古碑存。
   云和积雪苍山晚,烟伴残阳绿树昏。
   数里黄沙行客路,不堪回首思秦原。
   [注]①周朴(?—878):字太朴,吴兴(今属浙江)人。②消魂;这里形容极其哀愁。③泾水:渭水支流,在今陕西省中部,古属秦国。萦纡:旋绕曲折。
   (1)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5分)
   参考答案:表现了怀古伤今之情。诗人春日眺望经水之滨,不见春草,只见古碑,行客之路尽是黄沙,想当年秦国何等强盛,看如今唐王朝的国势日衰,眼前一片荒凉,于是“不堪回首”之情油然而生。
   (2)你认为这首诗在写作上是如何处理情景关系的?(6分)
   参考答案:①触景生情;②寓情于景; ③写哀景抒哀情。
   解答分析:两个答案总共用到?“怀古伤今”“触景生情”“寓情于景”“写哀景抒哀情”四种诗歌表现手法,尤其第一个问问的是“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并没有直接问到诗歌表现手法,如果考生缺乏“言之有‘法’”的意识,不联系诗歌表现手法来谈,漏答“怀古伤今”,答案肯定就不完整。此外,鉴赏诗歌在必须具备“言之有‘法’”总体意识的前提下,还要具备“逢修辞格必分析”甚至是“逢修辞格必优先分析”的意识。
   三、言之有据
   所谓言之有“据”,即在诗歌鉴赏时不能“空口无凭”,回答诗歌用到什么表现手法?语言特色如何?塑造怎样的诗歌形象?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等等时,都必须用诗歌里边相关的字、词、句作为依据来阐释(也可对之进行解释和描述之后再以之作为依据来阐释)。
   如: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题。辽宁卷
  题郑防画夹五首①(其一)
  黄庭坚
   惠崇②烟雨归雁,坐我潇湘洞庭③。
   欲唤扁舟归去,故人言是丹青。
   [注]①郑防:画的收藏者,生平不详。画夹:分页装潢的画册。②惠崇:北宋僧人,画家。擅长画雁、鹅、鹭鸶及水乡景色。③潇湘:指湘江,流入洞庭湖。
   (1)请从画境、真景以及两者的关系对本诗进行赏析。(6分)
   (2)古代有人批评这首诗说,要别人提醒后作者才想起眼前只是一幅画,这“太过”、太夸张了。你认为这个批评恰当吗?请简要说明理由。(5分)
   参考答案:(1)作者看惠崇的一幅画,画面上烟雨笼罩湖面,天上掠过归雁;进而作者仿佛已由画境置身于现实的湖上,望着归雁,就想唤一条小船归去;突然,耳旁响起朋友的声音;这是一幅画。于是作者才发现自己是将画境当作真景了。作者从画面引出真景,再从真景返回画境。
   参考答案:(2)不恰当。表面看,这首诗确有不合常理处,但其实十分高妙,“欲唤扁舟归去”一句生动地表现了诗人因欣赏画中景色而产生幻觉的一种独特感觉,从而赞赏画的高度逼真。批评者却未能领悟诗的这种佳趣。
   解答分析:答案(1)对与提问相关的诗句这样描述:“画面上烟雨笼罩湖面,天上掠过归雁”,“作者仿佛已由画境置身于现实的湖上,望着归雁,就想唤一条小船归去;突然,耳旁响起朋友的声音;这是一幅画。”然后以之作依据来答,答案(2)则直接用“欲唤扁舟归去”一句作依据来答,答案就显得既具体又完满。
   诗歌鉴赏如果缺乏这种“言之有据”的意识,答题可能就会洋洋数十言却无实质内容,使自己的观点找不到支撑。
  
其他文献
在病句的辨析与修改过程中,有些类型的病句经常出现,而且其中以某些标志词出现的频率较高,抓好这类标志词就能一目了然找出句子的病因,从而快速判断,高质量完成这类题。  1.否定词。当句子中出现“不”“否”“没有”等否定词时,要注意否定词的数量与表意的一致性。原则是偶数个否定表示肯定的意思;奇数个否定表示否定的意思。  (1)谁也不会否认长江不是向东流的。  (2)睡眠三忌:一忌睡前不可恼怒,二忌睡前不
期刊
去酒店吃饭,经常见到服务生给客人斟酒,尤其是在倒啤酒的时候,有时看上去倒了满满一杯,结果只有半杯甚至小半杯,上面浮着的一层全是气泡,而有的服务生倒一杯酒却是货真价实的一杯啤酒,乃至滴酒不漏。服务生同样是在做倒酒这件事,但却做得有好有坏,有满有浅,客人们在品尝美酒佳肴的同时,不免会对服务员的倒酒技术啧啧称赞!  由酒店服务员“倒酒”这一现象,由此联想到我们老师的教学,又何尝不类同于“倒酒”呢?都说老
期刊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很多同学在写作文时,往往苦于没有材料,搜肠刮肚,绞尽脑汁,甚至胡编乱造,这样,当然写不出好的作文。那么,从哪里去寻找作文材料呢?对高中学生尤其是高三学生来说,广泛搜集课外写作素材是一种奢望。其实,作文素材除了从生活中积累和从课外阅读中积累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来源,那就是我们的课本, 课本是一个巨大的素材宝库。熟读课文,把课文中的某些内容信手拈来有机地运用到作文当中,这不失
期刊
比较作为一种手段,古来有之,以一事物同另一事物的比较或以一事件同另一事件的比较,找出其相同点和不同点,以此来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是屡见不鲜的。可见,比较就是确定事物同异关系的思维过程和方法。有比较才能有鉴别,有鉴别才能有发现、有创造。笔者以为在我们的中学语文教学中,也不妨尝试运用“比较法”进行教学。  一、中学语文教学需要引入“比较法”  首先,中学语文教学要求进行探究性学习,而探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
期刊
张志公先生说:“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关键在于教师。”在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的过程中,教师的作用不可小觑。这也是值得每个语文教师深思的一个问题。根据教学目标有目的有计划的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是十分必要的,然而更为重要的,那就是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也就是去努力挖掘阅读教学中的非智力因素。重视课堂阅读教学中的非智力因素,利用好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把它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资源加以利用也可以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为此,
期刊
中学语文教学少不了作文训练,作文训练是为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而进行的训练,它是作文教学的基本内容和中心环节。因此,做好作文训练指导,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关键一环。结合本人多年的教学实践,现就中学生的作文训练指导谈谈自己的体会。  作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只有明确问题的所在,才能更好的采取措施,调整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下面我们来探讨一下,在作文教学过程中,本人所发现的几个问题。
期刊
目前心理素质偏低已经成为制约中小学生素质全面发展的一个瓶颈。  我是我校市级在研课题《新课改背景下寄宿制学生心理问题成因及对策研究》课题组成员之一,也是该课题下子课题心理咨询室的负责人,结合在研究的“心理咨询与加强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的教育科研课题时所遇到的问题,加上本人承担班主任工作十六年的教育经验,于是产生了把心理咨询、心理辅导的技术引入班级管理的实验想法。通过两年的努力,已从我校的心理咨
期刊
分春色描来易,一段伤心画出难  三毛走了,她像一纸剪影一样,影影绰绰地闪现在灯火辉煌的建筑中,但她的精神像雕刻艺术一样越来越重越来越鲜明。  三毛的作品与众不同,三毛自己就是文中的主人公,二者不曾有分别。在三毛的小说中每个人物都是三毛用真实的态度真挚的感情去渲染和描绘,而且很多人物不是虚构出来的,是真真实实存在的。三毛以散文化的笔法写小说,那些文字就像云一般随心所欲,没有情节和技巧,没有结构和风格
期刊
学习语文,就是感悟课文表达的情感,把握课文的主题、学习作者如何布局谋篇的。新的课程理念注重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教师要少讲。教师在课堂所讲内容就是重中之重,学生成绩能否出类拔萃往往取决于听课效率。听课效率高,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那么如何听课才能取得最佳听课效果,提高语文知识和能力呢?  一、要想听好课,课前预习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  预习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中学生感知具体知识材料的第
期刊
一、化腐朽为神奇   首先要让学生在理解课文中找到作文创作与现实的关系。要理解好课文就要要把学生置于作者当时的创作环境中,让他们感受当时的社会现实,体验作者的情感,进而形成一种创作的冲动,再带着这种冲动去读课文,学生就会得到一种情感释放的满足,得到一种理解的快感,明白了作者创作与当时现实的关系。在理解了课文之后再引导学生借鉴作者观察事物的眼光,洞察事物的睿智,释放情感的方法,构思文章的技巧,结合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