睾酮受体在男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

来源 :中国实用医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nt_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睾酮受体(AR)蛋白表达水平在男性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变化情况及其可能的临床意义。

方法

选择男性急性心肌梗死患者40例为心肌梗死组,另选取冠心病患者40例为对照组,以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测定两组外周血AR蛋白表达水平。

结果

心肌梗死组AR蛋白表达水平[(9.366±1.974)nmol/L]高于对照组[(2.276±0.415)n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男性患者急性心肌梗死过程中存在AR蛋白表达水平升高的现象,推测AR可能参与了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生发展过程。

其他文献
目的观察沙利度胺治疗难治性类风湿关节炎(RA)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收集69例难治性RA患者,应用沙利度胺连续治疗6个月,比较治疗前后晨僵时间、关节肿胀数、关节压痛数、健康评估问卷(HAQ)、类风湿因子(RF)、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结果69例难治性RA患者治疗后显效29例(42%),有效22例(32%),部分有效11例(16%),无效7例(10%),总有效率为74%。
目的探讨个体化低剂量CT尿路成像(CTU)在上尿路梗阻性疾病诊断中的可行性。方法对112例上尿路梗阻性疾病患者行个体化低剂量CTU检查,常规剂量(成人120 kV/300 mAs、儿童120 kV/85 mAs)平扫、皮髓质期及实质期扫描后,再根据患者年龄降低扫描预设参数(成人120 kV/150 mAs、儿童100 kV/50 mAs)行低剂量分泌期扫描,同时针对不同病因、不同梗阻部位上尿路梗阻
目的研究玉溪地区人乳头瘤病毒(HPV)不同亚型在宫颈病变中的分布情况,探讨宫颈病变患者HPV基因分型及感染状况。方法采用微阵列芯片法对就诊、体检的8 445例汉族妇女、1 155例少数民族妇女进行人乳头瘤病毒HPV分型检测。结果汉族以HPV 16、18、52、58型为主要感染类型,其次是HPV 33、68、31等;彝族HPV主要型别依次为33、51、52、56、58、59、66、68等;哈尼族HP
目的探讨急诊内镜和急诊开腹在治疗老年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AOSC)中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80例老年AOSC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组采用急诊内镜手术治疗,对照组采用急诊开腹手术治疗。比较两组围术期相关指标、肝功能、炎症指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术后引流管留置时间、术后住院时间、腹痛及黄疸减轻所需时间、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所需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
目的探究保留耳大神经束与腮腺筋膜的后径路腮腺区域性切除术治疗腮腺混合瘤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手术治疗的86例腮腺混合瘤患者的临床资料,采取保留耳大神经束与腮腺筋膜的后径路腮腺区域性切除术的43例患者设为观察组,采取传统腮腺切除术的43例患者设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手术用时与术后面瘫、局部麻木、Frey综合征发生率,并比较两组术后6个月复发情况与术前、术后6个月生活质量评分。结果两组手术用时与术后面
期刊
目的评估影响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SAH)患者短期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268例aSAH患者,根据预后情况将其分为预后良好组(218例)与预后不良组(50例)。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指标的差异。采用多因素Logistic分析评估影响aSAH患者短期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表明,年龄、吸烟、高血压、PAASH分级、手术时机、手术方式、动脉瘤直径及动脉瘤数量对aSAH患者的预
目的探讨颈总动脉外膜剥脱术在混合型脑瘫外科治疗中的效果。方法对56例混合型脑瘫患儿行颈总动脉外膜剥脱术,术后根据流涎分级法(TDS)、改良Ashworth痉挛量表评定及综合脑功能障碍评定标准评价治疗效果。结果术后流涎改善情况:56例患儿,术后1个月显效7例,有效28例,无效21例;术后6个月显效9例,有效35例,无效12例。术后改良Ashworth痉挛量表评定情况:术后1个月显效4例,有效29例,
目的分析鼻内镜在鼻咽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抽取60例鼻咽疾病患者,经病理检查确诊鼻咽癌46例,恶性淋巴瘤2例,慢性炎症12例;所有患者于病理诊断前行鼻内镜检查诊断,以病理诊断作为"金标准",分析鼻内镜在鼻咽癌诊断中的效果。结果鼻内镜检查发现60例患者中鼻咽癌44例,恶性淋巴瘤4例,慢性炎症12例。鼻内镜检查中真阳性44例(73.3%),假阳性1例(1.7%),真阴性11例(18.3%),假阴
神经病理性疼痛的治疗一直是临床工作者的一大难题,研究疗效确切且不良反应较少的预防及治疗神经病理性疼痛的药物具有重要意义,故研究其发生发展机制成为了必要。大量实验结果显示,小胶质细胞在神经病理性疼痛的产生中起重要作用,神经损伤会诱导小胶质细胞活化,使活化的小胶质细胞中P2X7受体表达量增加,痛觉阈值减低进而产生疼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