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鄂豫皖苏区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央苏区领导下的革命根据地。广大军民在根据地的发展与革命的实践中铸就了以听党指挥、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勇于创新为主要内容的革命精神。在根据地发展的各个时期,苏区革命精神为根据地的革命斗争提供了持久的动力支撑。作为苏区精神和中国共产党精神的集中体现,鄂豫皖苏区革命精神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关键词]鄂豫皖;苏区;革命精神
鄂豫皖革命根据地,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创建的主要根据地之一,同时也是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成长壮大的摇篮。在全盛时期,根据地面积发展到四万余平方公里,人口三百五十余万,拥有主力红军四万五千余人。苏区之所以能取得如此成就,就是因为在党中央和毛泽东思想的正确指导下,有崇高的革命精神作动力支撑。
一、革命精神的来源
革命实践孕育革命精神。鄂豫皖苏区革命精神来源于苏区的革命斗争,并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时代先进文化中汲取营养。
(一)苏区的革命实践
徐向前曾说:“红四方面军的战斗作风,是在党的领导下从长期战争实践中锻炼出来的。”①正是在革命实践的过程中,革命精神得以孕育成长并最终成为根据地军民共同的价值追求。
(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
马克思说:“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是他们并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并不是在他们自己选定的条件下创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继承下来的条件下创造。”②苏区的革命精神继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与时俱进、实事求是的思想理念,精忠报国、勤俭廉政的传统美德,锐意进取、自强不息的人文精神。
(三)时代先进文化的弘扬
五四以后,马克思主义以其实践性、先进性、革命性、科学性的理论特色逐渐为广大的先进分子所接受,成为救亡图存的良方。中共成立后,马克思主义成为党的指导思想。鄂豫皖苏区革命精神的培育,离不开马克思主义对根据地斗争的理论指导。
二、革命精神的内涵
鄂豫皖苏区军民在革命斗争中铸就了以听党指挥、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勇于创新为主要内涵的革命精神。
(一)听党指挥
1、苏区是在党的领导下开辟和创建的。鄂豫皖革命根据地是在毛泽东“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政权”的道路指引下创建和发展起来的。郭述申在《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史》的序言中提到:“大革命失败后,鄂豫皖三省党组织按照党的八七会议精神,高举武装斗争的旗帜,适时地把工作重点由城市转入农村,先后举行黄麻起义、商南起义、六霍起义,建立了中国工农红军,创建了革命根据地。”③
2、苏区坚持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当时,鄂豫皖苏区十分重视党对军队的领导,将党的支部建在连上。徐向前的回忆录中可以印证这一点:“(部队)各级都建立了党组织,实行党代表制,坚持了党对军队的领导;部队设士兵委员会,官兵平等,经济公开……有严格的组织纪律。”④军队中党组织的普遍建立是苏区军民在敌强我弱的形势下以弱胜强的政治保证。
3、苏区实现了党对民众的统一领导。根据地苏维埃政府通过党的、团的、苏维埃政府的、童子团、少先队等多种形式将广大民众组织起来,在实际工作中注重对群众的领导与指挥:“担架队、运输队、制麦队、救护队、慰问队等等,应吸收鼓动所有的群众来参加,要有统一的指挥,要能随时自如的调动。”⑤
(二)坚定信念
鄂豫皖苏区的红旗能屹立不倒,就是因为苏区军民有坚定的理想信念。
1、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信念。苏区把党的奋斗目标与党员发展工作相结合,将其作为吸收党员的重要标准。陈再道在回忆中提到了当时入党要具备的八个条件,其中就有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这一条。⑥这样一来,根据地军民加入党组织后就会把党的奋斗目标作为个人的价值追求,为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理想奋斗。
2、始终坚信星星之火终成燎原之势。黄麻起义失败后,党领导一部分起义武装上了木兰山坚持斗争。面对生死存亡的抉择,许世友分析了当时的形势:“我们生在这里,长在这里,可以利用地形任意回旋;加上与我为敌的土豪劣绅死的死,逃的逃,反动势力较小,坚持斗争的条件是具备的。”⑦随后,他们作出了坚持斗争的决定。凭着“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坚定信念,农民武装与数倍于己的敌人在深山密林中周旋。
(三)艰苦奋斗
当时苏区的物质条件困难,频繁的战斗是苏区的常态。正如毛泽东所说:“边界的斗争,完全是军事的斗争,党和群众不得不一齐军事化。”⑧但是,根据地军民没有被吓到,而是以艰苦奋斗的精神坚持斗争。
1、坚持民主主义。毛泽东说:“红军的物质生活如此菲薄,战斗如此频繁,仍能维持不敝,除党的作用外,就是靠实行军队内的民主主义。”⑨鄂豫皖苏区在军队建设中也很重视民主主义的贯彻。詹才芳提到,敌人被俘后看到红军官兵一致、军民一家,十分羡慕,私下里编了一首歌在白军中流传:“红军里边亮堂堂,去了心里真舒畅;白军里边黑漆漆,呆着就象蹲地狱。”⑩
2、贯彻严明的纪律。分散的游击战争环境和艰苦的物质条件需要有铁的纪律作保证,鄂豫皖苏区能够根据斗争需要不断完善军队纪律。据徐向前回忆:“起初,我们没有象‘三大纪律、八项注意’那样完整的规定和提法,但也有些条条和要求……后来,部队发展了,经验也多了,我们将红军纪律规定了十条。”?此外,根据地还在各县、区、乡苏维埃政府中设立了工农监察委员会以确保苏维埃法令和决议的执行。
3、发挥黨员的模范作用。徐向前在总结治军经验时说到:“党员的模范作用也很强调,吃苦在前,冲锋在前,行军要帮助别人背枪、背行李,到了宿营地主动烧开水、烧洗脚水,还要做群众的思想工作。”?党员以身作则,就可以影响身边的战友与人民,形成团结一致的革命氛围。 (四)勇于创新
1933年秋,红二十五军发扬独创精神,逐渐探索出一种党政军三位一体的革命组织形式——武装便衣工作队。在根据地的三年游击战争中,便衣队的工作取得了喜人的成绩。林维先、詹化雨等同志在回忆中说:“便衣队是鄂豫皖边区的党和红军的一大创举,在三年游击战争中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便衣队建立的游击区,成了主力红军的后方,对坚持三年游击战争起了重大作用。”?
三、革命精神的历史意义和时代价值
革命精神引领革命实践。在苏区革命精神的支撐下,根据地人民纷纷起来拥护革命,根据地坚持时间达10年之久。正如毛泽东所说:“真正的铜墙铁壁是什么?是群众,是千百万真心实意地拥护革命的群众。”?
我国已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时代。但是,鄂豫皖苏区革命精神永不过时。坚持和弘扬苏区革命精神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探究鄂豫皖苏区的革命精神,可以丰富苏区精神和中国共产党精神的理论内涵,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提供动力。因此要将鄂豫皖苏区革命精神与根据地的革命事迹相联系,将苏区革命精神和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相联系,将苏区革命精神与中国共产党精神相联系。
在新时期学习和践行苏区革命精神,就是要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以人民为中心,艰苦奋斗,勇于创新,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砥砺奋斗!
[注释]
①徐向前.红四方面军的战斗作风.艰苦的历程——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革命回忆录选辑(上).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6页.
②卡·马克思.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669页.
③中共河南省委党史研究室、中共安徽省委党史研究室编.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史.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1页.
④徐向前.历史的回顾(上).北京:解放军出版社,1984年版:第89页.
⑤鄂豫皖中央分局万急通知.中央档案馆、湖北省档案馆、河南省档案馆、安徽省档案馆编.鄂豫皖苏区革命历史文件汇集(中央分局文件).1985年:第55页.
⑥陈再道.陈再道回忆录(上).北京:解放军出版社,1988年版:第118页.
⑦许世友.许世友回忆录.北京:解放军出版社,1986年版:第3-4页.
⑧毛泽东.井冈山的斗争.毛泽东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63页.
⑨毛泽东.井冈山的斗争.毛泽东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65页.
⑩詹才芳.苏家埠战役散记.艰苦的历程——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革命回忆录选辑(上).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256页.
?徐向前.历史的回顾(上).北京:解放军出版社,1984年版:第91-92页.
?徐向前.历史的回顾(上).北京:解放军出版社,1984年版:第91页.
?林维先,詹化雨,李世安,汪少川,万海峰.坚持大别山斗争的红二十八军.艰苦的历程——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革命回忆录选辑(下).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189页.
?毛泽东.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毛泽东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39页.
[参考文献]
[1]毛泽东选集[M].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2]毛泽东文集[M].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3]邓小平文选[M].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4]中共中央文件选集.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3年版.
[5]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
[6]列宁全集[M].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
[7]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18年版.
[8]鄂豫皖革命根据地.河南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
[9]鄂豫皖苏区革命历史文件汇集.1985年.
[10]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战史资料选编(鄂豫皖时期).解放军出版社,1993年版.
[11]历史的回顾.解放军出版社1984年版.
[12]艰苦的历程——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革命回忆录选辑.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
[13]许世友回忆录.解放军出版社,1986年版.
[14]陈再道回忆录.解放军出版社,1988年版.
[15]西行漫记.三联书店出版社,1979年版.
[16]苏区精神.中共党史出版社,2017年版.
[关键词]鄂豫皖;苏区;革命精神
鄂豫皖革命根据地,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创建的主要根据地之一,同时也是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成长壮大的摇篮。在全盛时期,根据地面积发展到四万余平方公里,人口三百五十余万,拥有主力红军四万五千余人。苏区之所以能取得如此成就,就是因为在党中央和毛泽东思想的正确指导下,有崇高的革命精神作动力支撑。
一、革命精神的来源
革命实践孕育革命精神。鄂豫皖苏区革命精神来源于苏区的革命斗争,并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时代先进文化中汲取营养。
(一)苏区的革命实践
徐向前曾说:“红四方面军的战斗作风,是在党的领导下从长期战争实践中锻炼出来的。”①正是在革命实践的过程中,革命精神得以孕育成长并最终成为根据地军民共同的价值追求。
(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
马克思说:“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是他们并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并不是在他们自己选定的条件下创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继承下来的条件下创造。”②苏区的革命精神继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与时俱进、实事求是的思想理念,精忠报国、勤俭廉政的传统美德,锐意进取、自强不息的人文精神。
(三)时代先进文化的弘扬
五四以后,马克思主义以其实践性、先进性、革命性、科学性的理论特色逐渐为广大的先进分子所接受,成为救亡图存的良方。中共成立后,马克思主义成为党的指导思想。鄂豫皖苏区革命精神的培育,离不开马克思主义对根据地斗争的理论指导。
二、革命精神的内涵
鄂豫皖苏区军民在革命斗争中铸就了以听党指挥、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勇于创新为主要内涵的革命精神。
(一)听党指挥
1、苏区是在党的领导下开辟和创建的。鄂豫皖革命根据地是在毛泽东“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政权”的道路指引下创建和发展起来的。郭述申在《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史》的序言中提到:“大革命失败后,鄂豫皖三省党组织按照党的八七会议精神,高举武装斗争的旗帜,适时地把工作重点由城市转入农村,先后举行黄麻起义、商南起义、六霍起义,建立了中国工农红军,创建了革命根据地。”③
2、苏区坚持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当时,鄂豫皖苏区十分重视党对军队的领导,将党的支部建在连上。徐向前的回忆录中可以印证这一点:“(部队)各级都建立了党组织,实行党代表制,坚持了党对军队的领导;部队设士兵委员会,官兵平等,经济公开……有严格的组织纪律。”④军队中党组织的普遍建立是苏区军民在敌强我弱的形势下以弱胜强的政治保证。
3、苏区实现了党对民众的统一领导。根据地苏维埃政府通过党的、团的、苏维埃政府的、童子团、少先队等多种形式将广大民众组织起来,在实际工作中注重对群众的领导与指挥:“担架队、运输队、制麦队、救护队、慰问队等等,应吸收鼓动所有的群众来参加,要有统一的指挥,要能随时自如的调动。”⑤
(二)坚定信念
鄂豫皖苏区的红旗能屹立不倒,就是因为苏区军民有坚定的理想信念。
1、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信念。苏区把党的奋斗目标与党员发展工作相结合,将其作为吸收党员的重要标准。陈再道在回忆中提到了当时入党要具备的八个条件,其中就有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这一条。⑥这样一来,根据地军民加入党组织后就会把党的奋斗目标作为个人的价值追求,为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理想奋斗。
2、始终坚信星星之火终成燎原之势。黄麻起义失败后,党领导一部分起义武装上了木兰山坚持斗争。面对生死存亡的抉择,许世友分析了当时的形势:“我们生在这里,长在这里,可以利用地形任意回旋;加上与我为敌的土豪劣绅死的死,逃的逃,反动势力较小,坚持斗争的条件是具备的。”⑦随后,他们作出了坚持斗争的决定。凭着“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坚定信念,农民武装与数倍于己的敌人在深山密林中周旋。
(三)艰苦奋斗
当时苏区的物质条件困难,频繁的战斗是苏区的常态。正如毛泽东所说:“边界的斗争,完全是军事的斗争,党和群众不得不一齐军事化。”⑧但是,根据地军民没有被吓到,而是以艰苦奋斗的精神坚持斗争。
1、坚持民主主义。毛泽东说:“红军的物质生活如此菲薄,战斗如此频繁,仍能维持不敝,除党的作用外,就是靠实行军队内的民主主义。”⑨鄂豫皖苏区在军队建设中也很重视民主主义的贯彻。詹才芳提到,敌人被俘后看到红军官兵一致、军民一家,十分羡慕,私下里编了一首歌在白军中流传:“红军里边亮堂堂,去了心里真舒畅;白军里边黑漆漆,呆着就象蹲地狱。”⑩
2、贯彻严明的纪律。分散的游击战争环境和艰苦的物质条件需要有铁的纪律作保证,鄂豫皖苏区能够根据斗争需要不断完善军队纪律。据徐向前回忆:“起初,我们没有象‘三大纪律、八项注意’那样完整的规定和提法,但也有些条条和要求……后来,部队发展了,经验也多了,我们将红军纪律规定了十条。”?此外,根据地还在各县、区、乡苏维埃政府中设立了工农监察委员会以确保苏维埃法令和决议的执行。
3、发挥黨员的模范作用。徐向前在总结治军经验时说到:“党员的模范作用也很强调,吃苦在前,冲锋在前,行军要帮助别人背枪、背行李,到了宿营地主动烧开水、烧洗脚水,还要做群众的思想工作。”?党员以身作则,就可以影响身边的战友与人民,形成团结一致的革命氛围。 (四)勇于创新
1933年秋,红二十五军发扬独创精神,逐渐探索出一种党政军三位一体的革命组织形式——武装便衣工作队。在根据地的三年游击战争中,便衣队的工作取得了喜人的成绩。林维先、詹化雨等同志在回忆中说:“便衣队是鄂豫皖边区的党和红军的一大创举,在三年游击战争中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便衣队建立的游击区,成了主力红军的后方,对坚持三年游击战争起了重大作用。”?
三、革命精神的历史意义和时代价值
革命精神引领革命实践。在苏区革命精神的支撐下,根据地人民纷纷起来拥护革命,根据地坚持时间达10年之久。正如毛泽东所说:“真正的铜墙铁壁是什么?是群众,是千百万真心实意地拥护革命的群众。”?
我国已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时代。但是,鄂豫皖苏区革命精神永不过时。坚持和弘扬苏区革命精神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探究鄂豫皖苏区的革命精神,可以丰富苏区精神和中国共产党精神的理论内涵,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提供动力。因此要将鄂豫皖苏区革命精神与根据地的革命事迹相联系,将苏区革命精神和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相联系,将苏区革命精神与中国共产党精神相联系。
在新时期学习和践行苏区革命精神,就是要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以人民为中心,艰苦奋斗,勇于创新,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砥砺奋斗!
[注释]
①徐向前.红四方面军的战斗作风.艰苦的历程——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革命回忆录选辑(上).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6页.
②卡·马克思.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669页.
③中共河南省委党史研究室、中共安徽省委党史研究室编.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史.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1页.
④徐向前.历史的回顾(上).北京:解放军出版社,1984年版:第89页.
⑤鄂豫皖中央分局万急通知.中央档案馆、湖北省档案馆、河南省档案馆、安徽省档案馆编.鄂豫皖苏区革命历史文件汇集(中央分局文件).1985年:第55页.
⑥陈再道.陈再道回忆录(上).北京:解放军出版社,1988年版:第118页.
⑦许世友.许世友回忆录.北京:解放军出版社,1986年版:第3-4页.
⑧毛泽东.井冈山的斗争.毛泽东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63页.
⑨毛泽东.井冈山的斗争.毛泽东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65页.
⑩詹才芳.苏家埠战役散记.艰苦的历程——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革命回忆录选辑(上).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256页.
?徐向前.历史的回顾(上).北京:解放军出版社,1984年版:第91-92页.
?徐向前.历史的回顾(上).北京:解放军出版社,1984年版:第91页.
?林维先,詹化雨,李世安,汪少川,万海峰.坚持大别山斗争的红二十八军.艰苦的历程——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革命回忆录选辑(下).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189页.
?毛泽东.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毛泽东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39页.
[参考文献]
[1]毛泽东选集[M].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2]毛泽东文集[M].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3]邓小平文选[M].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4]中共中央文件选集.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3年版.
[5]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
[6]列宁全集[M].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
[7]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18年版.
[8]鄂豫皖革命根据地.河南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
[9]鄂豫皖苏区革命历史文件汇集.1985年.
[10]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战史资料选编(鄂豫皖时期).解放军出版社,1993年版.
[11]历史的回顾.解放军出版社1984年版.
[12]艰苦的历程——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革命回忆录选辑.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
[13]许世友回忆录.解放军出版社,1986年版.
[14]陈再道回忆录.解放军出版社,1988年版.
[15]西行漫记.三联书店出版社,1979年版.
[16]苏区精神.中共党史出版社,2017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