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信息技术时代,多媒体作为一种新型教学手段,以直现形象容量大等特点出现在现代语文教学中,无疑是一种创新,顺应了教育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为学生提供了直观又生动的学习环境。近年来,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越来越意识到多媒体的重要性。
关键词: 信息技术 小学语文
多媒体的运用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至关重要,笔者就近年来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谈谈看法。
一、创设上课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曾说:“没有丝毫的兴趣的强制性的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多媒体具有直观、多感官刺激的效果,学生置身其中可以最大限度地调动学习积极性,身临其境。小学是打基础的关键期,面对枯燥乏味的字词和作文,学生往往无精打采、索然无味。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是学生提高语文水平的有效方法,尤其是低年级学生,特别喜好听故事,看动画片,并参与其中,教师要利用计算机多媒体向学生提供形式多样、功能各异的感性材料,如形象生动的画面,标准逼真的情境朗读,悦耳的音乐背景,妙趣的益智游戏等,把学生带进宽松愉悦的学习环境,让学生主动探究,积极进取,使学生会学、愿学和乐学。例如《春晓》的教学目标是要求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首诗,感受诗人表达的意境,为了更好地表达诗人对春天的喜爱,我制作了一个课件并且配上了一段悠扬的音乐,描绘春的美景让学生感受生机勃勃的春天,再加上生动形象的动画,使课件变得更生动、色彩明艳、形式丰富,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
二、增加教学密度,突破教学难点
以往的课堂教学节奏慢,效率低。讲授、提问、练习等都是按照“既定模式”安排的。这样会使部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探索精神受到不同程度的阻碍和压抑,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也不利于学生思维的训练。然而运用多媒体,教师可以用备课的时间制作精美的课件,将知识点精心重组和串联,形成链接的形式,一环扣一环,由简到繁,由易到难,由质变到量变。其次,可以通过多媒体将重点知识挑出来进行课堂练习,对本节课重难点进行巩固,有利于突破重难点,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这样就增加了教学密度,让课堂变得充实起来。例如我在教学《谈礼貌》一课时利用多媒体直接出示文中的三个事例,让孩子明白礼貌待人、使用礼貌语言的好处,然后课件出示课前搜集的一些关于礼貌的俗语、名言,让孩子们理解其意思,在这些俗语名言中体会如何使用礼貌用语。接着,以课件出示课前准备的日常事例,让孩子根据情境设想当事人当时会说什么,并要求孩子用上俗语、名言。这样由课内引申到课外,由简到繁,循序渐进,让孩子既认识到礼貌待人的好处又学会使用礼貌用语,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三、结合课内课外,培养阅读习惯
小学是培养阅读习惯的黄金阶段,课内阅读时间有限,让孩子大量阅读课外书功夫在校外,但回去阅读课外书只是老师的一句空头作业,如何让课外阅读落到实处,是语文教师的难题。信息技术构建一系列的网络平台,如智慧校园、创建班级QQ群、微信群、校讯通等,在教学中老师可以利用这些平台,及时和家长交流、沟通,校内校外相结合更好地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我在教学中开展“课外阅读半小时活动”,利用微信群、QQ群和家长取得联系,让家长每天督促孩子认真阅读课外书半小时,完成的同学家长将孩子阅读图片或视频发到班级微信群或QQ群里,并及时利用“班级优化大师”为阅读孩子加分,第二天在班级公布分数,从而激发孩子的读书兴趣,有效推动读书活动的开展,培养孩子每天阅读的好习惯。
四、活用信息手段,教活作文教学
作文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重难点,教师不愿意教,学生不喜欢写,多媒体信息手段的运用犹如春风拂面,一改以往作文课的枯燥,给课堂带来无限生机和活力。
1.创设写作情境,激发写作兴趣。
如在教学二三年级学生写《春天来了》看图写话时,学生靠书上的几张图片只能写出干巴巴的几句:“花开了,草绿了,柳树发芽了……”利用多媒体做出动画效果,把花、鸟、树都做成宝宝图片,它们在春天的变化都用动画的效果展现出来,再加上欢快的音乐,让孩子观看视频,并演一演、说一说,最后写一写。这样的作文课学生自然身临其境,都跃跃欲试,有效解决学生“不想写”的问题。
2.再现生活情境、搜集作文素材。
《新课标》指出,作文教学应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可以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真实地再现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学习情景、活动情景,以声动心,以像传情。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应的情境,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学生经常会遇到玩游戏时热热闹闹,写游戏时无话可说的情况,主要是学生活动时忙着参与游戏,忽略游戏时的观察体验。运用信息技术,可以再现情境,唤醒学生的体验。如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下习作二,作文内容是让孩子记一次精彩的比赛活动,尽管我们学校每年都开展拔河比赛活动,运动会上也会有各种比赛,但学生在真正比赛时只顾比赛热烈场面和结果,开始让学生写还是空洞乏味,没内容。我利用课间带着学生在操场上分组进行拔河比赛,把学生拔河的整个过程拍摄下来,并选取典型的人物拍成特写镜头,然后进行编辑,在课堂上重新放映,让学生观察人物的表现,并指导学生通过语言、动作、神态等再观察再构思表现拔河比赛的精彩,这样他们很容易将文章写得生动传神、有血有肉,解决学生“写什么”的问题。
3.借鉴优秀范文,学习写作方法。
也许我们时时记得“砍树”,也许我们刻刻不忘努力,也许我们天天忙着收获成果,却不记得“磨斧子”。借鉴优秀范文就是写作中的磨斧子。学生不论喜欢写作与否,都有一个共同的心理倾向,即喜欢读优秀的文学作品,尤其对古今名著爱不释手,在作文教学中我运用电教多媒体呈现名家美文,带领学生评析欣赏、指导学生学习方法然后让学生仿写记诵。还常常会把学生的优秀作文放在多媒体上,指出其中的优秀之处让学生朗读并记下,在下次作文时适当地应用。这样既能提高学生的审美感受力,提高文学修养,积累素材,又能学习写作方法,解决“如何写”的问题。
4.写后图文对照,提高修改能力。
“文章不厌百回改”,叶圣陶先生曾说:“能不能把古来的传统变一变,让学生处于主动地位呢?假如着重培养学生自己改的能力,教师只给引导指导,该怎么做由学生自己去考虑决定,学生不就处于主动地位了吗?养成自我修改的能力,这是终生受用的。”教师要使学生懂得“好文章是改出来”的道理,养成自评自改的习惯,不断提高写作水平。一般作文写好后,学生满足了,往往不愿意再静下心来修改,但是写完作文让学生再一次观看录像,针对录像中的精彩镜头,让学生对照习作看看有没有写出当时人物的神态、动作、语言和心理等,“图文”对照,既培养了修改的兴趣,又提高了修改能力。同时,我还把收集到的与本次作文相关的资料提供給学生做评改的参考,这种互改是交互的、复式的、立体的、多层次的,这样评改能极大地刺激每一个学生的自尊心,激发学生改的欲望,教会学生“如何改”。
总之,多媒体的应用,教师突破了以往语文教学在时间、空间和地域上的限制,利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可以收集一些网上的资料,制作成课件,大大开阔学生的视野,拓宽学生的思路。多媒体的运用让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作用不容估量。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王枬,王彦.教育叙事:在实践中体悟生命[J].教育研究,2005(2).
关键词: 信息技术 小学语文
多媒体的运用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至关重要,笔者就近年来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谈谈看法。
一、创设上课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曾说:“没有丝毫的兴趣的强制性的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多媒体具有直观、多感官刺激的效果,学生置身其中可以最大限度地调动学习积极性,身临其境。小学是打基础的关键期,面对枯燥乏味的字词和作文,学生往往无精打采、索然无味。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是学生提高语文水平的有效方法,尤其是低年级学生,特别喜好听故事,看动画片,并参与其中,教师要利用计算机多媒体向学生提供形式多样、功能各异的感性材料,如形象生动的画面,标准逼真的情境朗读,悦耳的音乐背景,妙趣的益智游戏等,把学生带进宽松愉悦的学习环境,让学生主动探究,积极进取,使学生会学、愿学和乐学。例如《春晓》的教学目标是要求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首诗,感受诗人表达的意境,为了更好地表达诗人对春天的喜爱,我制作了一个课件并且配上了一段悠扬的音乐,描绘春的美景让学生感受生机勃勃的春天,再加上生动形象的动画,使课件变得更生动、色彩明艳、形式丰富,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
二、增加教学密度,突破教学难点
以往的课堂教学节奏慢,效率低。讲授、提问、练习等都是按照“既定模式”安排的。这样会使部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探索精神受到不同程度的阻碍和压抑,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也不利于学生思维的训练。然而运用多媒体,教师可以用备课的时间制作精美的课件,将知识点精心重组和串联,形成链接的形式,一环扣一环,由简到繁,由易到难,由质变到量变。其次,可以通过多媒体将重点知识挑出来进行课堂练习,对本节课重难点进行巩固,有利于突破重难点,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这样就增加了教学密度,让课堂变得充实起来。例如我在教学《谈礼貌》一课时利用多媒体直接出示文中的三个事例,让孩子明白礼貌待人、使用礼貌语言的好处,然后课件出示课前搜集的一些关于礼貌的俗语、名言,让孩子们理解其意思,在这些俗语名言中体会如何使用礼貌用语。接着,以课件出示课前准备的日常事例,让孩子根据情境设想当事人当时会说什么,并要求孩子用上俗语、名言。这样由课内引申到课外,由简到繁,循序渐进,让孩子既认识到礼貌待人的好处又学会使用礼貌用语,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三、结合课内课外,培养阅读习惯
小学是培养阅读习惯的黄金阶段,课内阅读时间有限,让孩子大量阅读课外书功夫在校外,但回去阅读课外书只是老师的一句空头作业,如何让课外阅读落到实处,是语文教师的难题。信息技术构建一系列的网络平台,如智慧校园、创建班级QQ群、微信群、校讯通等,在教学中老师可以利用这些平台,及时和家长交流、沟通,校内校外相结合更好地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我在教学中开展“课外阅读半小时活动”,利用微信群、QQ群和家长取得联系,让家长每天督促孩子认真阅读课外书半小时,完成的同学家长将孩子阅读图片或视频发到班级微信群或QQ群里,并及时利用“班级优化大师”为阅读孩子加分,第二天在班级公布分数,从而激发孩子的读书兴趣,有效推动读书活动的开展,培养孩子每天阅读的好习惯。
四、活用信息手段,教活作文教学
作文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重难点,教师不愿意教,学生不喜欢写,多媒体信息手段的运用犹如春风拂面,一改以往作文课的枯燥,给课堂带来无限生机和活力。
1.创设写作情境,激发写作兴趣。
如在教学二三年级学生写《春天来了》看图写话时,学生靠书上的几张图片只能写出干巴巴的几句:“花开了,草绿了,柳树发芽了……”利用多媒体做出动画效果,把花、鸟、树都做成宝宝图片,它们在春天的变化都用动画的效果展现出来,再加上欢快的音乐,让孩子观看视频,并演一演、说一说,最后写一写。这样的作文课学生自然身临其境,都跃跃欲试,有效解决学生“不想写”的问题。
2.再现生活情境、搜集作文素材。
《新课标》指出,作文教学应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可以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真实地再现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学习情景、活动情景,以声动心,以像传情。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应的情境,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学生经常会遇到玩游戏时热热闹闹,写游戏时无话可说的情况,主要是学生活动时忙着参与游戏,忽略游戏时的观察体验。运用信息技术,可以再现情境,唤醒学生的体验。如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下习作二,作文内容是让孩子记一次精彩的比赛活动,尽管我们学校每年都开展拔河比赛活动,运动会上也会有各种比赛,但学生在真正比赛时只顾比赛热烈场面和结果,开始让学生写还是空洞乏味,没内容。我利用课间带着学生在操场上分组进行拔河比赛,把学生拔河的整个过程拍摄下来,并选取典型的人物拍成特写镜头,然后进行编辑,在课堂上重新放映,让学生观察人物的表现,并指导学生通过语言、动作、神态等再观察再构思表现拔河比赛的精彩,这样他们很容易将文章写得生动传神、有血有肉,解决学生“写什么”的问题。
3.借鉴优秀范文,学习写作方法。
也许我们时时记得“砍树”,也许我们刻刻不忘努力,也许我们天天忙着收获成果,却不记得“磨斧子”。借鉴优秀范文就是写作中的磨斧子。学生不论喜欢写作与否,都有一个共同的心理倾向,即喜欢读优秀的文学作品,尤其对古今名著爱不释手,在作文教学中我运用电教多媒体呈现名家美文,带领学生评析欣赏、指导学生学习方法然后让学生仿写记诵。还常常会把学生的优秀作文放在多媒体上,指出其中的优秀之处让学生朗读并记下,在下次作文时适当地应用。这样既能提高学生的审美感受力,提高文学修养,积累素材,又能学习写作方法,解决“如何写”的问题。
4.写后图文对照,提高修改能力。
“文章不厌百回改”,叶圣陶先生曾说:“能不能把古来的传统变一变,让学生处于主动地位呢?假如着重培养学生自己改的能力,教师只给引导指导,该怎么做由学生自己去考虑决定,学生不就处于主动地位了吗?养成自我修改的能力,这是终生受用的。”教师要使学生懂得“好文章是改出来”的道理,养成自评自改的习惯,不断提高写作水平。一般作文写好后,学生满足了,往往不愿意再静下心来修改,但是写完作文让学生再一次观看录像,针对录像中的精彩镜头,让学生对照习作看看有没有写出当时人物的神态、动作、语言和心理等,“图文”对照,既培养了修改的兴趣,又提高了修改能力。同时,我还把收集到的与本次作文相关的资料提供給学生做评改的参考,这种互改是交互的、复式的、立体的、多层次的,这样评改能极大地刺激每一个学生的自尊心,激发学生改的欲望,教会学生“如何改”。
总之,多媒体的应用,教师突破了以往语文教学在时间、空间和地域上的限制,利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可以收集一些网上的资料,制作成课件,大大开阔学生的视野,拓宽学生的思路。多媒体的运用让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作用不容估量。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王枬,王彦.教育叙事:在实践中体悟生命[J].教育研究,20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