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滨河公共空间作为城市滨河环境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市民提供了可以接近自然水体、进行公共活动的场所,同时也是城市魅力的展示窗及市民对公共空间的重视,为打造盐平塘能成为新老城市景观形象展示、旅游功能。本文从设计原则出发,依据总体景观概念、景观结构、景观节点和交通系统等设计方法进行分析。
关键字:景观设计公共空间滨河空间
中图分类号:P901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项目概况与现状分析
盐平塘位于海盐老城区东侧,自南侧出海河向北,连接新老城区,县境内长16.94公里,河面宽度33-44米,其东侧为盐平塘东路,西侧为盐平塘西路。本次设计范围为盐平塘河两侧景观带,具体为盐平塘东路(城北东路-东西大道)段,全长约4公里米,宽度约29-32米;盐平塘西路(海滨东路-东西大道)段,全长4.7公里,宽度约30米。面积共约32公顷。
二、设计原则
城市滨河空间是城市开发中的重要资源,在提高城市环境质量,丰富地域风貌等方面具有极为重要的价值。由于水陆交融,滨河地区的景观信息量最为丰富,其优越的亲水性和舒适性是形成城市景观特色最重要的地段。
1、延续性与整体性原则
延续《海盐县城市河道景观改造研究》的规划理念,并将其具体落实到本次设计区段内。在河道设计中,总体把握,形成统一、协调的河道景观。
2、文化与特色原则
本次设计的河道连接新、旧城区,同时河道面较宽,将线状地展现城市风貌。场地内历史遗存比较完整,有北大街及滨海公园(靖海门)等,部分河道为内环河的一部分。古城文化浓重。新城建设方兴未艾,新城文化也需展现。因而,本区段河道在满足生态功能的同时,更多的是作为城市公共开放空间,城市文化的展示点。
3、生态与自然原则
充分考虑实地实情,坚持生态、安全的原则,使设计与施工达到完美结合。植物配置注重自然生态与景观效果的结合以及植物多样性和季相变化,优化植物配置,注重树种的选择,四季分明,在适地适树的原则下尽量丰富植物材料。
4、 创优与示范原则
盐平塘作为海盐城区重要的河道,绿带宽,建设的起点高,对城区其他河道的建设具有示范效应。
5、兼顾远近期建设原则
处理好河道景观近期建设和远期发展的关系,体现超前性和可操作性。对城市新兴的漫行系统及水上巴士等做相应的考虑。
三、总体景观概念
总体概念:
田园的由来
海盐县名由“海滨相斥,盐田相望”而来。 出于对历史的尊重,提取“田”为元素。
现状基地大多为农田、村庄等生态肌理。出于对场地的尊重,提取“田”为元素。
海盐历史上有许多著名的园林,如百可园、徐园等。出于对文化的尊重,提取“园”为元素。
基于上述的思考,在总体概念上,我们引入了“田园”的概念:以阡陌交通串起整个绿带。在种植上,绿带的种植形式上以“田”为肌理,形成“长林方田”的格局。局部点缀些许“园”,作为界定的场所空间,供游人在徜徉之余,深深为海盐的文化所感染。
四、景观结构(分三段景观)
盐平塘桥-迎丰桥段:本段以体现新城文化、生活休闲功能为主。其中河道东北侧与东西大道交接处,绿地面积较大。设计考虑在此形成一带有生态缓冲功能的景观带,将水面扩大,原有驳岸打破,形成丰富的岸线。水体上设置若干生态岛。其余河道两侧绿地以林带绿化为主,景观节点上主要通过钢构、雕塑等元素,来体现新城文化;通过运动休闲场地等的设置,来体现生活休闲功能。
迎丰桥—新丰桥段:本段以居住生活、休闲旅游功能为主。两侧绿化以林带种植为主,体现生态、休闲的特色。景观节点上通过一些历史片段的展示,如盐田、民俗等片段的展示,来展现海盐悠久的历史。
新丰桥—环城河涵闸段:本段以古城文化、水乡文化展示、居住休闲功能为主。其中城北东路至庆丰路为北大街历史街区。通过对现有民居的梳理,重现北大街往昔的风光。其余绿地主要通过“琴棋书画”等休闲景观等,来体现江南水乡的历史底蕴。
五、景观节点
景观节点(园)
钢构园
场地风格现代,通过钢构及景墙的组合及植物的种植,围合出一處安静、明快的空间。面水处打开,设置三角休闲绿地。绿地上穿插景墙,同时设置木质坐凳,供游人休憩。
剪影园
场地风格现代,由一道弧形景观墙及一道剪影墙围合而成。弧形墙界定以圆形平台,平台上设置一树池,一道水渠及一木栈道。形式现代。场地外围则是钢制树池及普通树池穿插,形成以浓密的绿荫。
石林园
通过简洁明快的林带与石阵的组合,使场地成为一处引人入胜的场所。
条石园
场地内设置一处内凹的草坪,通过条石及汀步的穿插,形成一处优美的景致。周边则设置景观墙、廊架等设置,供游人休憩。
盐田园
为体现海盐历史上“海滨相斥,盐田相望”的场景,场地层级跌落,休憩空间散步其间。设置廊架、休憩坐凳等设施。临水平台处设置一盐结晶雕塑,寓意过去的历史。设亲水步道,使游人亲近水面。
台地园
通过阡陌状的木栈道设置及各种色块类植物的种植,形成梯田的感觉。临水设置亲水平台及栈道,小水面种植水生植物,引人入胜。
阡陌园
通过层级跌落的树阵组合及景观墙设置,形成一三面较封闭,临水打开的空间。水院中央设置有绿地,层级跌落的作物种植,使人怀念起农业时代。
棋园
整个场地布置为一个象棋棋盘。散布棋子,以供游人玩耍。设置景观墙,展示棋艺的历史。边缘设置廊架、树池坐凳等,是一处下棋会友的好去处。
丹青园
通过台地种植的设置,使整个场地犹如处于一调色板中。草坪上放置画轴状的坐凳,供游人休憩、观景。边缘设置廊架,供人休憩。设景观墙,设置浮雕,以体现艺术气息。
民俗园
通过景墙的设置,将海盐特有的民俗,如海盐腔、海盐滚灯等,展示给游人。休憩广场上,设置滚灯等民俗雕塑。通过条石台阶、花池等景观元素的设置,使场地景观丰富。
墨香园
通过场地内文化景观墙的设置,界定出休闲空间。中间的绿地设置金石印章雕塑,反映出一定的文化意味。周边设置条石亲水台阶,使人亲近水面。台阶上散置条石带,供游人休憩、观景。通过汀步的设置,将人流引向一“砚台”处。
曲艺园
休闲健身园
通过健身步道进入该园。场地内林木繁茂,设置红色飘带一道,形式自由,可供游人休憩、赏玩。中部设置塑胶场地,草坪上健身设施若干,供游人健身使用。
品茗园
重点区段景观设计
南段为本次设计的重点区段,具体为盐平塘东路(城北东路-庆丰路)段,全长约1580米,宽度约29-32米;盐平塘西路(海滨东路-护城河)段,全长570米,宽度约30米。
六、交通系统
1、出入口设置
考虑到景观的可达性,本次设计设置了多个便捷的出入口,与城市道路人行道相连通。局部结合具体的景观设置,形成较大的广场空间,进行统一设计,强化形象与景观引导功能。
2、漫行系统
盐平塘两侧为城市道路,可达性较好。因此,本次设计不具体设置自行车道系统。而是,考虑做两个层次的漫行系统。即漫步道与滨水游步道。漫步道基本在洪水位以上,便于居民健身锻炼、休闲旅游,滨水游步道则基本上考虑亲水,满足城市居民亲水的需求。
3、水上巴士系统
考虑到一定的超前性,水上交通在本次设计中也予以考虑。设置了多个水上巴士站,便于水上巴士及休闲旅游的开展。
4、机动车停车场
考虑到北大街历史街区未来的旅游人流较多,在该区域设置了3处机动车停车场,以满足机动车停车的需求。
七、结论
海盐县名由“海滨相斥,盐田相望”而来。因此,在景观设计过程中,应该懂得尊重自然和人,尊重历史文化,做到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和方法,这样才能打造出海盐县原有的古城文化的同时,也为城市开放出更多的公共空间,展示出更精彩的城市人文文化。
关键字:景观设计公共空间滨河空间
中图分类号:P901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项目概况与现状分析
盐平塘位于海盐老城区东侧,自南侧出海河向北,连接新老城区,县境内长16.94公里,河面宽度33-44米,其东侧为盐平塘东路,西侧为盐平塘西路。本次设计范围为盐平塘河两侧景观带,具体为盐平塘东路(城北东路-东西大道)段,全长约4公里米,宽度约29-32米;盐平塘西路(海滨东路-东西大道)段,全长4.7公里,宽度约30米。面积共约32公顷。
二、设计原则
城市滨河空间是城市开发中的重要资源,在提高城市环境质量,丰富地域风貌等方面具有极为重要的价值。由于水陆交融,滨河地区的景观信息量最为丰富,其优越的亲水性和舒适性是形成城市景观特色最重要的地段。
1、延续性与整体性原则
延续《海盐县城市河道景观改造研究》的规划理念,并将其具体落实到本次设计区段内。在河道设计中,总体把握,形成统一、协调的河道景观。
2、文化与特色原则
本次设计的河道连接新、旧城区,同时河道面较宽,将线状地展现城市风貌。场地内历史遗存比较完整,有北大街及滨海公园(靖海门)等,部分河道为内环河的一部分。古城文化浓重。新城建设方兴未艾,新城文化也需展现。因而,本区段河道在满足生态功能的同时,更多的是作为城市公共开放空间,城市文化的展示点。
3、生态与自然原则
充分考虑实地实情,坚持生态、安全的原则,使设计与施工达到完美结合。植物配置注重自然生态与景观效果的结合以及植物多样性和季相变化,优化植物配置,注重树种的选择,四季分明,在适地适树的原则下尽量丰富植物材料。
4、 创优与示范原则
盐平塘作为海盐城区重要的河道,绿带宽,建设的起点高,对城区其他河道的建设具有示范效应。
5、兼顾远近期建设原则
处理好河道景观近期建设和远期发展的关系,体现超前性和可操作性。对城市新兴的漫行系统及水上巴士等做相应的考虑。
三、总体景观概念
总体概念:
田园的由来
海盐县名由“海滨相斥,盐田相望”而来。 出于对历史的尊重,提取“田”为元素。
现状基地大多为农田、村庄等生态肌理。出于对场地的尊重,提取“田”为元素。
海盐历史上有许多著名的园林,如百可园、徐园等。出于对文化的尊重,提取“园”为元素。
基于上述的思考,在总体概念上,我们引入了“田园”的概念:以阡陌交通串起整个绿带。在种植上,绿带的种植形式上以“田”为肌理,形成“长林方田”的格局。局部点缀些许“园”,作为界定的场所空间,供游人在徜徉之余,深深为海盐的文化所感染。
四、景观结构(分三段景观)
盐平塘桥-迎丰桥段:本段以体现新城文化、生活休闲功能为主。其中河道东北侧与东西大道交接处,绿地面积较大。设计考虑在此形成一带有生态缓冲功能的景观带,将水面扩大,原有驳岸打破,形成丰富的岸线。水体上设置若干生态岛。其余河道两侧绿地以林带绿化为主,景观节点上主要通过钢构、雕塑等元素,来体现新城文化;通过运动休闲场地等的设置,来体现生活休闲功能。
迎丰桥—新丰桥段:本段以居住生活、休闲旅游功能为主。两侧绿化以林带种植为主,体现生态、休闲的特色。景观节点上通过一些历史片段的展示,如盐田、民俗等片段的展示,来展现海盐悠久的历史。
新丰桥—环城河涵闸段:本段以古城文化、水乡文化展示、居住休闲功能为主。其中城北东路至庆丰路为北大街历史街区。通过对现有民居的梳理,重现北大街往昔的风光。其余绿地主要通过“琴棋书画”等休闲景观等,来体现江南水乡的历史底蕴。
五、景观节点
景观节点(园)
钢构园
场地风格现代,通过钢构及景墙的组合及植物的种植,围合出一處安静、明快的空间。面水处打开,设置三角休闲绿地。绿地上穿插景墙,同时设置木质坐凳,供游人休憩。
剪影园
场地风格现代,由一道弧形景观墙及一道剪影墙围合而成。弧形墙界定以圆形平台,平台上设置一树池,一道水渠及一木栈道。形式现代。场地外围则是钢制树池及普通树池穿插,形成以浓密的绿荫。
石林园
通过简洁明快的林带与石阵的组合,使场地成为一处引人入胜的场所。
条石园
场地内设置一处内凹的草坪,通过条石及汀步的穿插,形成一处优美的景致。周边则设置景观墙、廊架等设置,供游人休憩。
盐田园
为体现海盐历史上“海滨相斥,盐田相望”的场景,场地层级跌落,休憩空间散步其间。设置廊架、休憩坐凳等设施。临水平台处设置一盐结晶雕塑,寓意过去的历史。设亲水步道,使游人亲近水面。
台地园
通过阡陌状的木栈道设置及各种色块类植物的种植,形成梯田的感觉。临水设置亲水平台及栈道,小水面种植水生植物,引人入胜。
阡陌园
通过层级跌落的树阵组合及景观墙设置,形成一三面较封闭,临水打开的空间。水院中央设置有绿地,层级跌落的作物种植,使人怀念起农业时代。
棋园
整个场地布置为一个象棋棋盘。散布棋子,以供游人玩耍。设置景观墙,展示棋艺的历史。边缘设置廊架、树池坐凳等,是一处下棋会友的好去处。
丹青园
通过台地种植的设置,使整个场地犹如处于一调色板中。草坪上放置画轴状的坐凳,供游人休憩、观景。边缘设置廊架,供人休憩。设景观墙,设置浮雕,以体现艺术气息。
民俗园
通过景墙的设置,将海盐特有的民俗,如海盐腔、海盐滚灯等,展示给游人。休憩广场上,设置滚灯等民俗雕塑。通过条石台阶、花池等景观元素的设置,使场地景观丰富。
墨香园
通过场地内文化景观墙的设置,界定出休闲空间。中间的绿地设置金石印章雕塑,反映出一定的文化意味。周边设置条石亲水台阶,使人亲近水面。台阶上散置条石带,供游人休憩、观景。通过汀步的设置,将人流引向一“砚台”处。
曲艺园
休闲健身园
通过健身步道进入该园。场地内林木繁茂,设置红色飘带一道,形式自由,可供游人休憩、赏玩。中部设置塑胶场地,草坪上健身设施若干,供游人健身使用。
品茗园
重点区段景观设计
南段为本次设计的重点区段,具体为盐平塘东路(城北东路-庆丰路)段,全长约1580米,宽度约29-32米;盐平塘西路(海滨东路-护城河)段,全长570米,宽度约30米。
六、交通系统
1、出入口设置
考虑到景观的可达性,本次设计设置了多个便捷的出入口,与城市道路人行道相连通。局部结合具体的景观设置,形成较大的广场空间,进行统一设计,强化形象与景观引导功能。
2、漫行系统
盐平塘两侧为城市道路,可达性较好。因此,本次设计不具体设置自行车道系统。而是,考虑做两个层次的漫行系统。即漫步道与滨水游步道。漫步道基本在洪水位以上,便于居民健身锻炼、休闲旅游,滨水游步道则基本上考虑亲水,满足城市居民亲水的需求。
3、水上巴士系统
考虑到一定的超前性,水上交通在本次设计中也予以考虑。设置了多个水上巴士站,便于水上巴士及休闲旅游的开展。
4、机动车停车场
考虑到北大街历史街区未来的旅游人流较多,在该区域设置了3处机动车停车场,以满足机动车停车的需求。
七、结论
海盐县名由“海滨相斥,盐田相望”而来。因此,在景观设计过程中,应该懂得尊重自然和人,尊重历史文化,做到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和方法,这样才能打造出海盐县原有的古城文化的同时,也为城市开放出更多的公共空间,展示出更精彩的城市人文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