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针对DC-HSPA+下行速率低的问题,结合泰安联通WCDMA网络现状,从参数优化、资源优化、无线环境优化三个方面对DC功能小区进行了优化调整,数据速率得到了明显提高,DC业务各项指标稳步提升,为下一步“LTE+42M”一体化战略发展打好基础。
【关键词】DC-HSPA+;WCDMA;优化调整;数据速率
1.概述
DC-HSPA+(Dual-Cell HSPA+)是指3GPP R8阶段的双小区协同工作模式下的HSPA+技术,是在R7 HSPA+之后的一种技术演进。DC使用同一频段的两个相邻频点载波,用同一面天线发射,提供10MHz连续带宽。UE可同时接收双小区上承载的HSDPA数据,来获得下行吞吐率的增益,该技术峰值速率可以达到42Mb/s。
在前期测试中,DC-HSDPA在差点及中点速率与64QAM几乎一致,主要是反映在DC-HSDPA UE调度次数偏低,基本上调度次数在路测中仅有50% - 60%左右,最终体现为DC的吞吐率偏低。
2.泰安DC网络现状
目前,泰安市联通公司WCDMA网络已开通479个DC小区,共179个站点,主要集中在市区2个网格,覆盖了泰安城区核心区域,具体分布情况如下图所示:
3.分析及优化措施
3.1 参数分析及优化
由于HSDPA连接在激活集小区之间的变更是采用硬切换。因此要尽量保证在信令面的软切换过程中,HSDPA的连接只做一次主服务小区的变更,以保证连接的连续性,从而提高速率,通常采用的优化措施有:
延迟1D事件的触发时间:
1D事件的触发时间不宜过短,否则可能出现频繁的1D事件被触发,则需要不断的进行主服务小区变更,影响下行速率;当然,1D事件的触发时间也不能过长,否则会造成主服务小区变更的不及时,使HSDPA连接建立在一个无线环境并不好的小区内,也影响下行速率。所以我们要合理调整1D事件的设置门限,避免因为参数设置不合理引起问题
设置HSDPA切换保护时长:
也就是1D事件的保护时长,就是在一次1D事件触发之后的一定时间内,即使再次满足触发条件,也不会上报1D事件,避免频繁的主服务小区变更。
DC-HSPA+功能和速率参数主要核查、优化以下参数:
修改参数 参数所在表 默认值 参数说明 修改说明
CodeUptHyA R6CHspa 4 依据非HS-PDSCH物理信道码资源占用率事件A的迟滞门限(Code Update Hysteresis A 42M调试,修改值:0,
为了适配15条HSPDSCH
MeasPwrOffset
(MPO) R6CHspa 6dB HS-PDSCH和PCPICH/SCPICH的测量功率偏差(HS-PDSCH Measurement Power Offset) 范围:6~13dB
42M调试,室内测试用13,室外测试用9
在DT和CQT测试过程中,发现“W_T电力检修”基站的下载速率低,对其进行了迟滞门限参数调整,将“依据非HS-PDSCH物理信道码资源占用率事件A的迟滞门限”的预留量由16改为4。经过CQT测试,下载峰值速率由12.8Mb/s提升至33.7Mb/s。
3.2 资源分析及优化
3.2.1 传输资源配置
如果DC-HSPA+下行速率要达到42Mb/s,加上链路其他的负荷开销,Iub接口传输资源配置至少50M,开通DC功能的小区必须配FE(如基站只配E1,总的传输带宽必定有瓶颈)。需最低配置50M,如传输资源充足,应配置100M以上的带宽。所以我们此次上报的开通DC功能的小区都必须是承载在IP-RAN设备上的基站。
3.2.2 码字资源配置
HS-PDSCH信道是下行共享信道,用来承载实际的下行用户数据,每条HS-PDSCH的扩频因子固定为16,每个小区最大可以配置15个SF=16的码字给HS-PDSCH信道,所有UE通过时分和码分共享使用这些信道。每个小区配置的HS-PDSCH码字数目决定了该小区的HSDPA吞吐能力。由于HSPA+引入,对码资源的使用更多,需要配置更多的HS-PDSCH码字以满足高速率要求。需对DC站点小区按照“DC小区数×15”配置。
3.2.3 用户签约速率
在传输带宽具备条件的情况下,可针对终端支持DC的高端用户,签约速率提高至42Mb/s(DC-HSPA+峰值速率),只有这样才能实际体验到DC业务高速上网的功能。
3.2.4 功率资源优化
DC的开通使得UE占用了更多的小区信道,增加了功率资源的消耗,同时,随着用户数及数据业务需求的增长,功率资源的需求增长明显。优化手段包括:
核查全网功率参数配置,将闲置功率满配。
對功率利用率过高的小区进行功率扩容或载波扩容。
3.2.5 HS-SCCH信道数优化
通过减少HS-SCCH信道数以及同时调度的数据业务用户数,在H用户数较少的场景对CQI提升有一定的作用。在DT和CQT测试过程中,发现“W_T光彩大市场”、“W_T跃进宾馆”两个基站的下载速率低,对这两个基站进行了码道方面的调整,调整参数如下表:
修改参数 参数所在表 调整前 调整后 参数说明
NumofHspdsch R6CHspa 8 10 HS-PDSCH信道数目
MINNUMOFHSPDSCH R6CHspa 1 1 最小H码道数
MAXNUMOFHSPDSCH R6CHspa 10 14 最大H码道数 通过对开通DC功能的“W_T光彩大市场、W_T跃进宾馆”实施调整后,经过CQT测试,下载峰值速率分别由12.8Mb/s、14.1Mb/s提升至33.7Mb/s、35.2Mb/s。因此对市区已开通DC小区的码道进行了调整优化。
3.3 无线环境分析及优化
64QAM调制的比例越高,DC-HSDPA的下载速率就越快,为了能够启用64QAM调制,需提升CQI,确保CQI满足64QAM的条件(CQI>25),CQI的提升很大程度上就是提升主服务小区的Ec/Io和MPO的合理设置。对Ec/Io影响比较大的是无主导小区和信号波动,对于H业务表现为频繁的服务小区变更或者为服务小区乒乓切换。
为此,在保证覆盖的情况下,通过调整小区天线下倾角、方向角等方式尽可能的减少不同小区信号的交叠,降低邻区干扰,提高主服务小区的Ec/Io,从而提高HS-DSCH信道所在的主服务小区上报的CQI。另外,通过同频不同扇区的小区进行合并,可以有效规避本基站内各小区的相互干扰,提升Ec/Io,从而提升CQI。
在DT测试过程中,发现泰安市政广场东侧路段下载速率低,该路段本该属于“W_T新人防办”3小区覆盖,由于“W_T铁道疗养院”基站位于北侧山坡上,地势较高,覆盖范围过大,测试过程中占用“W_T铁道疗养院”2小区,存在过覆盖、Ec/Io差、导频污染等现象,导致下载速率低。将“W_T铁道疗养院”2小区机械下倾角由8度调整为10度,电子下倾角保持6度不变,调整之后,在原路段占用“W_T新人防办”3小区,速率明显提升。优化前后测试覆盖图如下:
4.优化前后指标对比
通过实施上述各项优化调整措施,泰安DC业务各项指标较优化前稳步提升,具体变化图如下所示:
5.结论
实现DC业务功能需要各专业通力配合,既需要参数配置达标,也需要硬件传输资源具备条件。目前,泰安联通通过一系列的优化手段使DC业务速率得到明显的提升,但是因为无线环境,双载波开通资源限制等也明显影响用户DC业务的体验,所以DC优化是一项长期进行的工作。
参考文献
[1]中国联通公司《中国联通DC-HSDPA网络优化指导意见》
[2]严超《HSPA+网络应用》邮电设计技术
[3]邱倩琳《HSPA+網络性能分析和部署探讨》邮电设计技术
[4]杨威《HSPA+演进技术研究》北京邮电大学
【关键词】DC-HSPA+;WCDMA;优化调整;数据速率
1.概述
DC-HSPA+(Dual-Cell HSPA+)是指3GPP R8阶段的双小区协同工作模式下的HSPA+技术,是在R7 HSPA+之后的一种技术演进。DC使用同一频段的两个相邻频点载波,用同一面天线发射,提供10MHz连续带宽。UE可同时接收双小区上承载的HSDPA数据,来获得下行吞吐率的增益,该技术峰值速率可以达到42Mb/s。
在前期测试中,DC-HSDPA在差点及中点速率与64QAM几乎一致,主要是反映在DC-HSDPA UE调度次数偏低,基本上调度次数在路测中仅有50% - 60%左右,最终体现为DC的吞吐率偏低。
2.泰安DC网络现状
目前,泰安市联通公司WCDMA网络已开通479个DC小区,共179个站点,主要集中在市区2个网格,覆盖了泰安城区核心区域,具体分布情况如下图所示:
3.分析及优化措施
3.1 参数分析及优化
由于HSDPA连接在激活集小区之间的变更是采用硬切换。因此要尽量保证在信令面的软切换过程中,HSDPA的连接只做一次主服务小区的变更,以保证连接的连续性,从而提高速率,通常采用的优化措施有:
延迟1D事件的触发时间:
1D事件的触发时间不宜过短,否则可能出现频繁的1D事件被触发,则需要不断的进行主服务小区变更,影响下行速率;当然,1D事件的触发时间也不能过长,否则会造成主服务小区变更的不及时,使HSDPA连接建立在一个无线环境并不好的小区内,也影响下行速率。所以我们要合理调整1D事件的设置门限,避免因为参数设置不合理引起问题
设置HSDPA切换保护时长:
也就是1D事件的保护时长,就是在一次1D事件触发之后的一定时间内,即使再次满足触发条件,也不会上报1D事件,避免频繁的主服务小区变更。
DC-HSPA+功能和速率参数主要核查、优化以下参数:
修改参数 参数所在表 默认值 参数说明 修改说明
CodeUptHyA R6CHspa 4 依据非HS-PDSCH物理信道码资源占用率事件A的迟滞门限(Code Update Hysteresis A 42M调试,修改值:0,
为了适配15条HSPDSCH
MeasPwrOffset
(MPO) R6CHspa 6dB HS-PDSCH和PCPICH/SCPICH的测量功率偏差(HS-PDSCH Measurement Power Offset) 范围:6~13dB
42M调试,室内测试用13,室外测试用9
在DT和CQT测试过程中,发现“W_T电力检修”基站的下载速率低,对其进行了迟滞门限参数调整,将“依据非HS-PDSCH物理信道码资源占用率事件A的迟滞门限”的预留量由16改为4。经过CQT测试,下载峰值速率由12.8Mb/s提升至33.7Mb/s。
3.2 资源分析及优化
3.2.1 传输资源配置
如果DC-HSPA+下行速率要达到42Mb/s,加上链路其他的负荷开销,Iub接口传输资源配置至少50M,开通DC功能的小区必须配FE(如基站只配E1,总的传输带宽必定有瓶颈)。需最低配置50M,如传输资源充足,应配置100M以上的带宽。所以我们此次上报的开通DC功能的小区都必须是承载在IP-RAN设备上的基站。
3.2.2 码字资源配置
HS-PDSCH信道是下行共享信道,用来承载实际的下行用户数据,每条HS-PDSCH的扩频因子固定为16,每个小区最大可以配置15个SF=16的码字给HS-PDSCH信道,所有UE通过时分和码分共享使用这些信道。每个小区配置的HS-PDSCH码字数目决定了该小区的HSDPA吞吐能力。由于HSPA+引入,对码资源的使用更多,需要配置更多的HS-PDSCH码字以满足高速率要求。需对DC站点小区按照“DC小区数×15”配置。
3.2.3 用户签约速率
在传输带宽具备条件的情况下,可针对终端支持DC的高端用户,签约速率提高至42Mb/s(DC-HSPA+峰值速率),只有这样才能实际体验到DC业务高速上网的功能。
3.2.4 功率资源优化
DC的开通使得UE占用了更多的小区信道,增加了功率资源的消耗,同时,随着用户数及数据业务需求的增长,功率资源的需求增长明显。优化手段包括:
核查全网功率参数配置,将闲置功率满配。
對功率利用率过高的小区进行功率扩容或载波扩容。
3.2.5 HS-SCCH信道数优化
通过减少HS-SCCH信道数以及同时调度的数据业务用户数,在H用户数较少的场景对CQI提升有一定的作用。在DT和CQT测试过程中,发现“W_T光彩大市场”、“W_T跃进宾馆”两个基站的下载速率低,对这两个基站进行了码道方面的调整,调整参数如下表:
修改参数 参数所在表 调整前 调整后 参数说明
NumofHspdsch R6CHspa 8 10 HS-PDSCH信道数目
MINNUMOFHSPDSCH R6CHspa 1 1 最小H码道数
MAXNUMOFHSPDSCH R6CHspa 10 14 最大H码道数 通过对开通DC功能的“W_T光彩大市场、W_T跃进宾馆”实施调整后,经过CQT测试,下载峰值速率分别由12.8Mb/s、14.1Mb/s提升至33.7Mb/s、35.2Mb/s。因此对市区已开通DC小区的码道进行了调整优化。
3.3 无线环境分析及优化
64QAM调制的比例越高,DC-HSDPA的下载速率就越快,为了能够启用64QAM调制,需提升CQI,确保CQI满足64QAM的条件(CQI>25),CQI的提升很大程度上就是提升主服务小区的Ec/Io和MPO的合理设置。对Ec/Io影响比较大的是无主导小区和信号波动,对于H业务表现为频繁的服务小区变更或者为服务小区乒乓切换。
为此,在保证覆盖的情况下,通过调整小区天线下倾角、方向角等方式尽可能的减少不同小区信号的交叠,降低邻区干扰,提高主服务小区的Ec/Io,从而提高HS-DSCH信道所在的主服务小区上报的CQI。另外,通过同频不同扇区的小区进行合并,可以有效规避本基站内各小区的相互干扰,提升Ec/Io,从而提升CQI。
在DT测试过程中,发现泰安市政广场东侧路段下载速率低,该路段本该属于“W_T新人防办”3小区覆盖,由于“W_T铁道疗养院”基站位于北侧山坡上,地势较高,覆盖范围过大,测试过程中占用“W_T铁道疗养院”2小区,存在过覆盖、Ec/Io差、导频污染等现象,导致下载速率低。将“W_T铁道疗养院”2小区机械下倾角由8度调整为10度,电子下倾角保持6度不变,调整之后,在原路段占用“W_T新人防办”3小区,速率明显提升。优化前后测试覆盖图如下:
4.优化前后指标对比
通过实施上述各项优化调整措施,泰安DC业务各项指标较优化前稳步提升,具体变化图如下所示:
5.结论
实现DC业务功能需要各专业通力配合,既需要参数配置达标,也需要硬件传输资源具备条件。目前,泰安联通通过一系列的优化手段使DC业务速率得到明显的提升,但是因为无线环境,双载波开通资源限制等也明显影响用户DC业务的体验,所以DC优化是一项长期进行的工作。
参考文献
[1]中国联通公司《中国联通DC-HSDPA网络优化指导意见》
[2]严超《HSPA+网络应用》邮电设计技术
[3]邱倩琳《HSPA+網络性能分析和部署探讨》邮电设计技术
[4]杨威《HSPA+演进技术研究》北京邮电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