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尽管2007年已过去,但提起电影“黑白”分明的《天堂口》和受尽争议的《色·戒》;还有那早以远去的《上海滩》……那或黯淡或明媚的场景,或凄婉或悲壮的结局,或真心或假意的爱恋……这些,都离不开一个共同的背景——上海。
上海,既有“东方之珠”的美喻,也有“东方的巴黎”的荣光;不管是作为我国最大的商业中心也好,还是最大的金融中心也罢,至少说明在某些方面是很多城市无法比拟的。2010年,上海又将迎来世博会,还有那吉祥物的“海宝”形象,这些又给了上海新的期待和颜色。上海已经是一座国际化的大都市,在各方面都吸引着人们的眼球。与此一致的是,到上海求学也成了许多人心中的愿望,你是否也有一样的梦想,是否想更加了解这座国际化的大都市呢?那么请跟随我们的脚步,走入这座现代化的大都市。
城市篇——
城市底色
上海位子中国南北海岸的中心,长江三角洲冲积平原前缘,东濒东海、北界长江,南倚杭州湾,西接江苏、浙江两省。包括崇明岛、长兴岛、横沙岛3个岛屿。
上海有人居住的历史可以追溯至五、六千年前。进入战国时期,《史记》中记载的“战国四公子”之一的楚国春申君的封邑就在现上海一带。也正是由于春申君,上海也别称“申”。早在南宋时期,上海就已是全国少有的几个贸易港口之一。1553年,为了抗倭,上海筑起城墙,划定了方圆4.5平方公里的城区,形成上海的雏形,并逐渐成为全国最大的棉纺织手工业中心。清代辟为商埠,成为贸易大港。然而自1860年鸦片战争开始,上海就逐渐沦落为国外侵略者的殖民地。自1843年上海开埠,“上海租界”就成了各国殖民主义势力在中国渗透扩张的政治据点及其经济侵略与经济掠夺的大本营。从此上海就在风雨飘摇之中艰难发展。1949年新中国成立,上海才最终回到中国人民自己的手中,掀开了崭新的发展篇章。
好了,上海的大致模样已经介绍了,下面就请跟着我切身感受下大上海的魅力吧。
城市魅力
刘翔一样的发展速度 有人说,“刘翔是上海的速度,姚明是上海的高度”,在这个速度与高度并驾的城市,她的发展速度和步伐让很多城市感到“惭愧”。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加快推进改革开放,特别是在实施开发开放浦东这一国家重点战略的推动下,上海跨入了振兴发展的新时期。迈入21世纪的上海,繁荣与开放在这里播种,东方明珠电视塔、金茂大厦、上海国际会议中心、浦东国际机场,无一不描绘着国际大都市的开阔前景。21世纪的上海,光荣与梦想在这里汇合,上海博物馆、上海大剧院、城市规划馆,无一不张扬着国际化大都市的广博情怀。目前,上海正在着力打造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并已取得了实质性的突破和进展。
中西交融的文化 “两千年历史看西安,一千年历史看北京,一百年历史看上海”,上海是近现代中国的“缩影”,拥有厚重的历史底蕴。上海有一种任何城市都无法比拟的气质。就是她的“洋气”。由于这里是移民城市,居民来自国内各地、世界各国,不同的文化在此交融碰撞,形成不拘陈规、敢于创新、兼收并蓄的海派风格。上海的文物古迹也以名人遗迹为特色,孙中山故居、鲁迅故居、宋庆龄故居、周恩来公馆等保存完好。
历史建筑尤其散发着上海独特的海派文化的魅力。外滩的万国建筑博览群记录了作为远东第一大都市的上海历史,也留下了无数外国商人的足迹。分布在上海中心地区的各种欧式洋房、教堂,同样不断地散发出上海的万国气息。上海的新地标、新天地、衡山路等都成为了中外民间交往的舞台,汇聚着全世界的不同文化习俗。
国际化的就业环境 上海,作为一个国际化的大都市,其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的作用也能够在人才就业市场中得到体现。国际化的环境。创造了更多高端人才的需求,国际资本、民营资本的集中投入更是创造了许多专业人才的需求。目前,上海人才资源总量为120多万人,每10万人口中受过高等教育数为10950人,比率远远低于国际化城市的平均水平,国际化人才严重短缺。现在,每年有大量的人才涌入上海,国内各高校毕业的大学生、国外留学归来的海归学子占据了上海人才市场的主体部分。然而,专业高级人才的缺口依然十分巨大,某些领域的专业人才的缺口率达到了50%以上。事实上,应届高校毕业生无法直接满足企业的人才需求,人才供应与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在普通一般工作岗位上出现了供大于求的现象,而在专业性强、要求较高的工作岗位上则出现了完全相反的局面。
城市服务
方便的交通网络 上海的交通运输十分方便。市内的公车、地铁每天在城市中不停穿梭,连接全国各地的交通线路也是四通八达,这里你可以乘坐很多城市已经消失了的公共汽车——电车,也可以感受如同上海发展一样快速的磁悬浮列车。上海地处我国南北海岸线的中点,是世界第一大货运港、世界第三大集装箱港和我国水陆交通运输的枢纽,铁路有沪宁:沪杭线通往全国各地,5条国道和3条高速公路网连接内陆各省,浦东、虹桥两大国际机场则将上海与全国各大、中城市以及世界各国连成一片。水上航运沿长江而上可达武汉、重庆,沿近海而行,则又至青岛、大连、温州、福州、香港。每天从陆上、空中、水上进出上海的中外旅客达数百万人,充分显示了上海作为交通枢纽的地位与作用。
城市气候
温和湿润的气候 上海市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温和湿润,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为15-16摄氏度,一月平均气温3.5摄氏度,七月27.8摄氏度。全年的无霜期8个多月。年平均降水量为1125毫米左右。春夏之交的梅雨期和夏秋之交的台风雨期降水较多。主要河流有源于太湖、流入长江的黄浦江及其支流吴淞江、青浦淀山湖。
温和湿润的气候,给上海人的生活创造了更加舒适的天气环境,也为上海建设国际化大都市的目标提供了环境的基础。
求学篇——
上海教育科技综合实力位居全国前列,现有40所全日制普通高校,教育部属的大学就有8所。而这些大学中,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等著名高校更是享誉中外。
日月光华 旦复旦兮——复旦大学
“黄金葛爬满了雕花的门窗,夕阳斜斜映在斑驳的砖墙,铺着榉木板的屋内还弥漫……”第一次听Jay的《上海一九四三》就让人有了一种想去上海的冲动,想去感受老街坊、小弄堂,那白墙黑瓦淡淡的忧伤,感受那软软的吴侬方言。在那古老与现代交错融合的时光里,有一所诉说着“日月光华,旦复旦兮”故事的学校——复旦大学。
这是一所令无数学子魂牵梦绕的学校,不仅仅是因为她的“老资历”,还因为她丰富的内涵。2008年,复旦大学在百年沧桑、日月变换中走过了103个年头, 现在已发展成为一所人文科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技术科学以及管理科学内的多科性研究型综合大学,百年岁月的沿革和磨练,更让这所百年名校展现出它夺目的光彩。
独具特色
复旦新闻学在国内可谓来头不小,新闻系建立于1929年9月,在我国高等院校中确实算作“老一辈”了,并且在1941年,复旦大学老校长、著名教育家陈望道教授亲自出任新闻系主任,1945年由他发起筹建的“新闻馆”举行开馆典礼,同时举办了第二次“世界报纸展览会”。“复旦新闻馆,天下记者家”的著名对联。使集教学、科研、实验于一体的“新闻馆”名闻遐迩。1999年起,学院设立国内新闻院系中惟一的博士后流动站,这是其他学校无法比拟的。复旦大学的新闻系发展到今天,已经是硕果累累,值得一提的是,1981年创办至今的《新闻大学》季刊,是国内知名的新闻学术刊物,在全国历届新闻学核心期刊评选中名列前茅。大家熟知的安娜谢文化董事长兼总裁谢安娜、《耶路撒冷:美丽与哀愁》的作家平川、在校时被评为“复旦十大文化名人”的倪剑——现任上海申尼邦德公共关系咨询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他们都是毕业于复旦大学的新闻学专业。
复旦大学的理科也很棒,数学、生命科学、电子信息科学等则是强中之强。而生命科学学院则拥有遗传学、生态学两个国家重点学科,遗传学科被列为教育部“211工程”建设重点学科、复旦大学“985”工程“重中之重”建设学科。
除了强大的专业实力,复旦大学还有最大的一个亮点——武警班。从1999年起,受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的委托。复旦大学先后招收了新闻学、哲学、汉语言文学、法学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国防生(亦称武警班),学生入学即入伍,既享受武警部队按军校生待遇给予的供给,又享有与在校大学生相同的待遇。学生毕业后,由武警总部统一安排到武警部队工作。学校可是全军惟一一所采取“入学即入伍”的办法招收国防生的普通高校。
缤纷生活
要说起学生的校园生活,那是相当丰富精彩。从学校教学楼向东行,就进入了学生生活区。脚步声、车铃声、谈笑声、欢呼声,交织成一片。粉墙黛瓦的学生宿舍里,飘出一阵阵欢声笑语;一字排开的运动场上,到处是同学们矫健的身影:中央报栏前,各式各样的“大道”、“小道”消息令人眼花缭乱。学术类社团、实践类社团、艺术类社团、体育类社团,可满足不同兴趣的学生。学生会还承办了学生学术活动“星空讲坛”,兼顾各个专业,将专业与人文现象、社会热点、学术论题及最新科技动态结合起来,颇有几分当下火热的电视节目《百家讲坛》的味道。
校内生活的多彩不言而喻,而校园周边的世界也是精彩无限!出了复旦东门,来到国定路上,这一带紧邻北区、东区、留学生院等学生密集地区,因此也是许多特色小店、餐馆的聚集之所。而前面的政通路,错落有致地分布着10多家具有异国情调的餐厅、酒吧,听听它们的名字吧:故乡、伊甸园、随园、LbrdRock、Paradi se……因为复旦韩国留学生人数众多。韩国风味是这里许多餐馆的一大特色。这里的餐馆都特别精致、整洁,一边品味美食。一边隔着明净的窗玻璃看着外面走过的姑娘小伙,无论是金发碧眼,还是黄皮肤黑头发,都有一种迷人的气质。
同轴其济 自强不息——同济大学
2007年5月20日,同济大学举行了盛大的百年庆典。盘点这一百年的风雨征程,有太多的艰难与曲折,更有数不清的光辉与荣耀。100年前,一位名叫埃里希宝隆的德国医学博士在上海百克路(现凤阳路)上创办了“德文医学堂”,后改名为“同济德文医学堂”。“同济”二字有“同舟共济”之意,寓意同心砥砺,同窗求索,济愚扶弱,济世兴邦。至此,“同济”伴随着这所大学风雨荣辱一个世纪。尽管关于这“最好听”的校名的来历有着这样或那样的传说,但“同舟共济,自强不息”的同济精神永恒地锈刻在每一个同济人的心中,代代传承。
独具特色
去过同济的人都说同济很美,如要问出个为什么,那么矗立在同济大学各个角落中的凝固的音乐——建筑——则是最为有说服力的回答。这一幢幢的建筑中,除了年代久远的和几幢带有明显中国古典风格的建筑外,其最大的特点就在于它们所表露出的设计现代感与结构特殊性,而这正与同济在建筑专业的特色保持一致。
在离同济北门不远处有一幢墙体为暗红色的建筑物,它就是被中国建筑界称之为中国建筑四大当家花旦之海派掌门人的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的驻地处——明成楼。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1952年由同济大学土木系、圣约翰大学、之江大学、杭州艺专、中央美院建筑系等合并而成。据中国科学院院士、同济大学郑时龄教授所说,在中国近代和现代建筑史上,同济大学建筑系占有重要的地位,有学者甚至称之为建筑史上的“同济学派”和“同济风格”。一向被建筑界视作“包豪斯”或“现代派”风格,相较于国内其他一些高等建筑院校而言,同济建筑系确实更多地体现了重技务实、革古鼎新的理性精神和建筑教育体系。
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是国内同类专业中教学与研究实力最强的学院,其土木工程在教育部的一级学科评估中名列第一。单就其拥有的两院院士人数就达5人,在国际上享有很高的声誉。
在同济,王牌专业可谓不少,除了建筑学、城市规划、土木工程、地质工程、测绘工程、材料工程、交通工程、车辆工程、环境工程、海洋地质学、地球物理学、数学与应用数学、工程管理、德语、哲学等也享有很高的声誉。
缤纷生活
每一个学习者都希望拥有一个舒适的学习环境,如果你在同济学习不怎么样,可千万别把同济缺乏学习氛围当理由,否则你会很受伤。硕大的同济图书馆从周一至周末天天人满为患,要是碰上什么期中期末考试那就更不用说了,找个空位如同中了彩票。如若舍得花钱便可以去学校夜间咖啡店,虽然相对宽松些却不得不在凌晨2点走人。就拿同济的建筑设计与城市规划专业吧,那里的学生学习的任务特别重,设计、规划等小作业无数,大作业几星期便准时与你约会一次。所以熬夜是家常便饭,学生们常常自嘲道:“我们从事的是熬夜的艺术”。
在同济学习是紧张辛苦的,可同济人休闲娱乐的方式也不少,玩就要玩出个样来,玩出个品味,玩出个高雅。除了足球场上、篮球场上挥洒汗水一番外,还可在网球场上当一把网球王子;如若不那么喜欢运动,那么到大礼堂看一场电影或是文艺演出也不失为一种选择,既陶冶了情操又十足地享受了一番;如若还不那么感兴趣,那么参加个社团,在娱乐中既学习了知识,又找到了志同道合的知己。
饮水思源——上海交通大学
从1896年的“南洋公学”到如今的上海交通大学,百年交大经历了风风雨 雨。每一个交大人在大一开学后不久的新生大会上都会听到这样一句话,“选择了交大,就选择了责任。”这是交大人的一种自律与自豪。交大人的另一个自豪的东西就是在上海高校界广为流传的“住在交大”。闵行校区占地近5000亩,是上海所有高校中单个校区最大的一个,四个年级的本科学生与部分研究生住在这里。
教学楼一共有六幢,上、中、下院和D、E、F楼,貌似D、E、F楼不久会改名成东上、中、下院。教学楼都是红色系的,掩映在绿色的植物中非常漂亮。晚上经过这些教学楼时明亮的灯光透出来,无数学生在这里上自修。上、中、下院教室里的桌椅因为是新换过的所以特别受欢迎。当考试临近——往往也是天气恶寒或酷热的时候,学校很人性地开放空调通宵教室,满足同学的复习需要。子是,去空调教室通宵自习几乎成了交大学生考前的惯例。当然,自习不仅仅要带书和草稿纸,也要带上mp3和零食。
独具特色
要说交大的特色,不得不提及近期学校所取得的一系列成就。前不久教育部、财政部公布了2007年度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建设项目的结果,交大的《素质教育人才培养实验区》和《面向“全球基本医学教育标准”的综合型医学人才培养实验区》被批准为2007年度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与此同时,教育部、财政部也公布了2007年度双语教学示范课程建设项目的入选名单,交大申报的“诊断学”、“生物化学”和“计算机程序与设计导论”三门课程均被列为2007年度全国100门双语教学示范课程建设项目。而这些,都是靠实力来说话的,而要在我国创造出中国近现代发展史上如最早的内燃机、最早的电机等诸多“第一”,在这些领域没有相当的实力就等于是梦想。
还有,交大开设的各种班也是特色的体现,如教改联读班是上海交通大学对教改联读班学生一如既往地实施精英教育;学校和美国密西根大学进行机械工程及自动化国际合作办学,实行学分与学籍互认,随后国际化办学的合作伙伴扩展到美国普渡大学、乔治亚理工大学等;机械工程及自动化国际化人才培养试点班依托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雄厚的教学和科研实力。借鉴世界一流大学的办学模式和创新人才培养体系;2002年,学校联合国际知名企业(微软、IBM I NTEL、GOOGLE)共建ACM班,全面推行校企合作新模式。
缤纷生活
考试前坐在空调教室里面自修,占座位的书本比坐在座位上的人更多,看着满排的书摆在桌上,不知道是该感叹交大人读书勤奋呢还是占座位勤奋。总的来说,交大人都是很勤奋的。不勤奋怎么能考进交大呢?只是从高考的重重困难中冲杀出来之后,面对交大校园里的红砖绿柳,突然觉得勤奋的对象可以不再仅仅是书本了。
交大闵行校区的正校门被交大学生戏称为“拖鞋门”,两个白色的“八”字形的弧形柱子加上七根红色的拉索,象征着闵行校区是87年建成的,不过看起来确实很像一个巨大的“人”字拖。另外还有几个校门,不过就没有“拖鞋门”那么亲切了。
一进“拖鞋门”正面就有一大片草坪,这里是室外的社团活动和联谊最喜欢的地方,常会看到一大群人围坐在草坪上,天气好的时候经常有一些小孩在这里放风箏。“拖鞋门”的旁边是“菁菁堂”,菁菁堂的礼堂每年都会有许多大型活动,从演唱会到钢琴独奏会到学校的晚会到各院系的活动,异彩纷呈。经常举办活动和讲座的地方还有“光彪楼”和“逸夫楼”,光彪楼的博雅厅还不时有舞会及舞训。
学龄教育 “师”范华东——华东师范大学
在我国的师范大学阵营中,素有“六师”之说,华北有北京师大、华东有华东师大、华中有华中师大、东北有东北师大、西北有陕西师大、西南有西南师大(现合并为西南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以其特有的地域优势和历史传承,走在我国教师教育的前列,在华东地区更是师范院校的榜样。学校名师辈出,学科优势突出。其中,教育学、地理学是国家重点一级学科;基础心理学、中国古代文学、基础数学、光学、生态学等是国家重点二级学科;光学、基础数学、计算机软件与理论、人文地理学、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物理化学、汉语言文字学、世界史、职业技术教育学、中国古代文学、中国近现代史、中国哲学等是上海市重点学科;中文、历史、数学、地理、心理5个专业是国家文理科基础科学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
独具特色
教师教育是华东师范大学的显著特色,这从教育学在全国高校学科中排名第一位可以看出来。华东师范大学拥有我国高校中建置最早也是目前最大的研究型的教育科学学院,教学院有一批在国内外知名的教授和专家,在教育与心理研究领域里处于领先地位并享有很高的声誉。
华东师范大学在培养师范生和对外汉语教学方面处在全国前沿水平。在世界“中文热”兴起的今天,对外汉语学院是国家对外汉语教学基地。对外汉语学院既培养中国学生又培养外国留学生,既有课堂教学又有网上教学,既是国家汉办对外汉语教学基地又是国务院侨办华文教学基地。是全国最大的HSK考点之一。在2007年,成为我国招收免费师范生的六所师范院校之一,并成立了专门培养免费师范生的孟宪承书院。免费师范生将拥有“双导师”,书院外聘50名基础教育领域的特级教师担任兼职教授,聘任100名见习、实习基地骨干教师担任兼职导师,直接参与免费师范生的培养和专业发展指导。
缤纷生活
在这里,你总是会学得自由,活得健康。学习之余,你可以选择去学校的国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或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做实验、找资料,可以跨专业、跨院系、跨校去选修第二专业,可以去听一场专题报告或名家讲座,也可以参加实践创新活动而为自己挣创新学分。
当然,在这里,你更有理由去让自己的生活过得精彩。几十家学生社团,优秀的“扬之水”中文话剧社、03协会、心理协会、网球协会、生命与自然协会、未央表演工作坊、舞蹈协会、羽毛球协会等让你目不暇接。学生社团开展艺术季、文化节、电影节、音乐节,不但活跃了校园生活,还在学校外面声名远扬。生命与自然协会被团市委及市教委评为上海高校特色社团:羽毛球协会荣获上海市优秀社团荣誉称号;“扬之水”中文话剧社排演的话剧《午夜十二点》、《盛夏的樱花树》、《蚁穴》等获得上海市大学生话剧节一、二等奖及最佳原创剧本奖,小品《东北人都是活雷锋》曾应上海电视台邀请参加“五星奖”擂台赛。
黄浦江畔的“财经大户”——上海财经大学
上海是一个国际化大都市,是我国重要的经济金融中心、交通枢纽和对外贸易口岸,因此“生手斯,长于斯”的上海财经大学自然拥有无与伦比的区位优势和学术土壤。学校以自身独特的优势和卓著的声誉,改革开放以来,为祖国和社会输送 了大量经济建设人才,被誉为企业家的摇篮、经济师的摇篮、会计师的摇篮。经过几代人的艰苦努力和不断奋斗,学校现已成为一所以经济管理学科为主,经、管、法、文、理协调发展的多科性重点大学。
独具特色
上海财经大学历史悠久,目前拥有会计学、财政学、经济思想史3个国家级重点学科。以学校的“龙头”会计学专业为例,会计学科是国家级重点学科,其中注册会计师专业为财政部最早特设专业,拥有一支优秀的注会教师队伍,学校的会计专业不仅在国内是著名的,在国际上也有一定的影响力。专业着力培养具备管理、经济、法律和会计学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能在企、事业单位及政府部门从事会计实务以及教学、科研方面工作的工商管理学科高级专门人才,学校毕业生受到多方青睐,就业率十分可观。
当前中国经济正处在飞速发展期,股市大热,基金飙升,期货方兴,大家都希望用自己的智慧赚取更多金钱,推动时代和社会进步。而上海财经大学,始终坚持“科学研究为学科建设服务,为经济建设主战场服务”为导向,活跃着现代市场营销研究中心、证券研究中心、期货研究中心、保险精算研究中心等数十个国家级、校级科研中心,是政府和企事业单位重要的“思想库”和“智囊团”。
中国加入WTO后,国际间大合作的趋势日益加强,学校坚持对外开放,走国际化道路。目前,学校已与世界银行经济发展学院、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NF)以及美国、英国、日本等国家和地区的30余所大学建立了校际合作关系。学校还与英国公认会计师公会(ACCA)、加拿大注册会计师公会(CGA)等国际权威专业机构合作,建成了部分项目的国际从业资格考试与培训中心。学校与国外多所高等院校、研究机构和学术团体建立的长期合作交流关系,有助于学生开拓视野,站在世界的角度思考问题,目光更加长远,胸襟更加博大。
缤纷生活
学校风光秀丽,设施完善。春来,漫步春晖湖畔,树叶婆娑,水清如镜,令人流连忘返;夏至,毓秀楼掩映在高大常青乔木之下,举目可见草坪清幽,繁花似锦;秋分,漫步校园小径,欣赏红墙碧瓦、曲径幽篁的一派古典气象;寒冬,去大学生活动中心畅快地打场桌球、玩玩健身吧,累了,还能享受到气质优雅的咖啡文化,让冬天也变得多姿多彩,温暖美丽。
“学须学须静也,才须学也。”每当走近学校的“静思园”,心中都会油然生起一种思古抚今的温情以及潜心向学之深情,徜徉在丛丛灌木中,相伴那朵朵红花,读书、思考、背诵英语,都可“远离尘嚣,漱涤万物”,带来心灵的和谐。而球场边沉默肃穆的宁远楼,建筑风格简洁大方,大有庄严气派,象征着上财人的端直不阿品格,在这里,无论三伏还是数九,大家都曾埋头苦读,心中理想日渐清晰,领悟且懂得“经济”为“经世济国”的道理。
格高志远 学贯中外——上海外国语大学
学校总览
上海外国语大学的历史与新中国成立的历史一样悠长,现有虹口、松江两个校区。虹口校区位于上海市中心,松江校区位于上海松江大学城,学校环境优美,是学子们求学的理想之所。在大学城里,上外的学生可与东华大学、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上海对外贸易学院等6所高校的学生一起学习,一起生活。学生可以跨校选课,辅修专业,攻读第二专业和双学士学位。在对学生的专业培养中,上外不断优化专业结构,调整课程设置,本科生就设立导师制,实行学分制和主副修制。为了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学校还积极开展国际间的学术交流与合作,先后与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10多所著名大学建立了合作关系,优秀学生每年都有赴国外留学的机会,学生也多次被邀请参加国内外重要学术论坛。
独具特色
在上海,如果有一天,当你登上东方明珠举目远眺,发现周围的人都在用外语交流时,你不要奇怪,因为那儿的很多人都习惯了用外语交流,用西化的方式生活,或许他们当中的一些人就是从上外走出来的。
上外的院系极富个性与特色。其中。英语学院经过几代专家、学者的不懈努力,英语专业已经发展成为全国享有盛名的著名学科,学院的不少教授、博导担任了教育部外语指导委员会的工作,以及国家级教材评定专家和教学评估专家的重任。日本文化经济学院在国內同类专业和学科中,教学科研成果显著,成为上海乃至全国培养日语人才的主要基地之一。西方语学院的希腊语是中国大陆惟一的本科教学语种,西班牙语、意大利语和葡萄牙语也是上海地区独有的本科教学语种。俄语语言文学学科是全国第一个获得俄语语言文学博士学位授予权的学科点,也是中国俄语教学研究会的发起单位之一和首届会长单位,1987年被国家教委列为全国俄语语言文学惟一的重点学科,2002年再次被列为国家重点学科。
缤纷生活
上外学子们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这里你既可以聆听大师们为你侃侃而谈张爱玲的小说和李安的电影,也可以享受中国传统文化盛宴,参观由该校团委学生会举办的“文韵国风”中华文化节“中华民俗文化展”,如果你对我们的国粹感兴趣,也可以去图文西厅体悟上海京剧院的国家一级演员金锡华老师对京剧的感受,同时还可以看到京剧演员们的精彩表演。上外生活绚丽多彩,在这里,你绝对可以找到属于你自己的生活方式。周末闲暇,你也不妨约几个同学到外滩逛逛秀秀你的外语,给自己提供一些真枪实弹的演练机会。学以致用会让你在未来的人生舞台上更加精彩!
学在东方 灼灼其华——东华大学
当你从繁华喧闹的市中心乘上刚刚通车的上海轻轨9号线,体验着古道时速的感觉,车窗外七宝、九亭、佘山、松江等上海的多处风景名胜令你竞相流连,仅仅40分钟,你就可以到达环境优美、气候宜人的松江大学城,东华大学的松江新校区就坐落在大学城里。在这里,东华的学生与上海外国语大学、上海对外贸易学院、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等6所高校的学生一起学习,一起生活。大学之间“没有围墙”,只用绿化带彼此隔开。各校有“分”,更重“合”。学习区虽然各校分散,但学生可以跨校选课,辅修专业,攻读第二专业和双学士学位。资源共享是大学城的独特风格。各高校间图书信息共享,实验室互相开放,互聘教授。
独具特色
东华大学建校于新中国建国初期,培养工科人才已有半个多世纪的历史了。学校的纺织工程(全国高校同类一级学科排名第一)、服装设计与工程、纺织材料与纺织品设计、材料学、纺织化学与染整工程是国家级重点学科。近年来,学校从世界科技发展的高度,加强学科交叉,发展传统优势学科和一大批新兴特色学科,毕业生受到广泛的认可。
学校的前身是中国纺织大学,那纺织方面自然是没得说啦,与纺织有关的学科东华基本上都是国内第一、国际有影响。 现在的纺织可不是纺纱织布那么简单,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新的纤维资源被不断开发利用,各种高性能和功能性纤维不断问世,东华大学的纺织工程专业在天然纤维资源的利用,化学生物技术的纺织应用等方面作用巨大。
说到东华的工科,不得不说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学院以纤维材料改性国家重点实验室等10个国家和教育部科研基地为依托,大批科研成果广泛应用于航天、军事、建筑、环保、新材料等领域。学校承担了“舱外航天服外层防护材料的研制”任务,还制造了对外界刺激具有灵敏响应的凝胶纤维,可以应用于人造皮肤、假肢等造福人类的科研成果,日、韩推出的仿真机器人,“皮肤”就是使用这种材料。
上海,东方的巴黎,它的时装始终走在全国的最前沿,而东华的时装又走在上海的最前沿。要知道,服装专业可是东华的王牌专业呢!
东华的艺术设计全国闻名,而其中的服装设计更是王牌中的王牌,无数怀揣着设计梦想的学生走进了东华,成为一个个设计师走进上海,走向全国,走遍世界。作为上海的时尚基地,几乎每隔一段时间,就会有一场国际品牌的发布会选择在东华举行,例如Levi’s、ONLY、ELLE、Etam、Vero Moda、拉夏贝尔等。牛仔品牌中世界排名第三的Wrangler也在东华开办时装嘉年华,吸引了无数年轻人的眼球。
缤纷生活
东华校园里的软环境更是让学子徜徉其中。丰富多彩的各类活动在校园里此起彼伏。“校园十大歌手”大赛是一项拥有27年历史的传统大餐,比赛人气越来越高,越来越专业化,每年总决赛时,总是一票难求。不仅会有东方卫视的著名节目主持人陈辰、周瑾、吉雪萍、袁成杰等加盟助阵,人气超火的歌手,像张杰、薛之谦、王啸坤、俞思远、周笔畅、张靓颖等都曾到场献艺。
除了“校园十大歌手”,还有“周周讲”系列讲座、主持人大赛、广告节、女生节、饮食文化节、宿舍文化节等深受学生欢迎的校园活动。校就业指导中心安排的就业讲座,通常会邀请微软、戴尔、甲骨文、花旗银行、上汽集团、上海证券等大公司的华东区总裁或人事总监来为大学生分析自身优势,明确定位,为今后的人生规划提供宝贵的经验和意见,帮助东华学子提高自己的竞争力。一华东理工大学
华东理工大学虽然和上海理工大学同样地处上海,但两者不是一家,前者是教育部直属的“211工程” 重点大学。
提到理工大学,也许人们容易习惯性地去想她的成果有多么前沿,专业和最现代的生活有多么的紧密,而不一定是其人文历史有多么悠久。而华理,却偏偏二者兼而有之。这所以前的华东化工学院,其实100多年前就以南洋公学和震旦学院的形象存在,是中国近代历史上中国入自己最早创办的大学之一。今天,华理人更在强者如林的上海高校学子中创造了“学在华理”的光荣。
独具特色
从中国最早的以化工特色的高等学府,发展成为一所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研究型大学,在半个多世纪的办学实践中,学校在化学化工学科领域的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成就在业界已享有崇高的声誉,形成了鲜明的化工特色。同时学校着力构筑过程工程学科高地,为过程工业提供技术支撑;构筑过程工程人才高地,为过程工业培育英才。
现在,华理的化学工程学科是国家首批重点学科之一、上海市重中之重学科之一,是国内最早成立的化学工程、化学工艺专业,首批批准的化学工程、化学工艺博士、硕士点,首批博士后流动站,首批工程硕士招生点。1997年美国权威的斯坦福研究院推荐中国五所著名研究院所作为美国公司在华开展合作研究对象,华东理工大学为惟一入选的化学工程研究单位。
如今,华东理工大学化工类专业的专家阵容可谓是星光璀灿,不愧是国內化工类院校的“东方明珠”。中科院院士胡英和中国工程院院士袁渭康,国家“973”项目首席科学家:现任校长钱旭红、卢冠忠、王辅臣等均为化工类专业专家。学校的《化学工程与工艺》品牌专业团队入选国家级品牌专业教学团队;“工科化学实验教学中心”被列入“化学化工类”实验教学中心的建设行列。
缤纷生活
在上海的高校间一直流行着这样的一句话:玩在……吃在……住在……爱在……学在华理。记得在学校准备建立的时候,学校第一任校长张江树教授一眼就选中了梅陇这个地方。因为他觉得这里是远离市区,是一个可以让人静下心来读书的地方。但是不要以为远离喧嚣,就意味着与世隔绝,在这里你同样可以便捷地到达你想去的地方。
同时,也有一种说法是文科生看理科生:呆!是的,刻苦,务实的华理人把校内人流量最大、活动最密集的一条路叫“勤奋路”,这也许是少了点诗意,不过“勤奋路”告诉你这里的青春一样是多姿多彩、激情洋溢的。这里有羽毛球公开赛的海报,有空手道社、新时尚、球迷协会等学生社团的活动通知,显露出年轻人的活力,心理健康与发展协会的宣传则体现出理工人特有的深思。
(编 校 李振东)
上海,既有“东方之珠”的美喻,也有“东方的巴黎”的荣光;不管是作为我国最大的商业中心也好,还是最大的金融中心也罢,至少说明在某些方面是很多城市无法比拟的。2010年,上海又将迎来世博会,还有那吉祥物的“海宝”形象,这些又给了上海新的期待和颜色。上海已经是一座国际化的大都市,在各方面都吸引着人们的眼球。与此一致的是,到上海求学也成了许多人心中的愿望,你是否也有一样的梦想,是否想更加了解这座国际化的大都市呢?那么请跟随我们的脚步,走入这座现代化的大都市。
城市篇——
城市底色
上海位子中国南北海岸的中心,长江三角洲冲积平原前缘,东濒东海、北界长江,南倚杭州湾,西接江苏、浙江两省。包括崇明岛、长兴岛、横沙岛3个岛屿。
上海有人居住的历史可以追溯至五、六千年前。进入战国时期,《史记》中记载的“战国四公子”之一的楚国春申君的封邑就在现上海一带。也正是由于春申君,上海也别称“申”。早在南宋时期,上海就已是全国少有的几个贸易港口之一。1553年,为了抗倭,上海筑起城墙,划定了方圆4.5平方公里的城区,形成上海的雏形,并逐渐成为全国最大的棉纺织手工业中心。清代辟为商埠,成为贸易大港。然而自1860年鸦片战争开始,上海就逐渐沦落为国外侵略者的殖民地。自1843年上海开埠,“上海租界”就成了各国殖民主义势力在中国渗透扩张的政治据点及其经济侵略与经济掠夺的大本营。从此上海就在风雨飘摇之中艰难发展。1949年新中国成立,上海才最终回到中国人民自己的手中,掀开了崭新的发展篇章。
好了,上海的大致模样已经介绍了,下面就请跟着我切身感受下大上海的魅力吧。
城市魅力
刘翔一样的发展速度 有人说,“刘翔是上海的速度,姚明是上海的高度”,在这个速度与高度并驾的城市,她的发展速度和步伐让很多城市感到“惭愧”。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加快推进改革开放,特别是在实施开发开放浦东这一国家重点战略的推动下,上海跨入了振兴发展的新时期。迈入21世纪的上海,繁荣与开放在这里播种,东方明珠电视塔、金茂大厦、上海国际会议中心、浦东国际机场,无一不描绘着国际大都市的开阔前景。21世纪的上海,光荣与梦想在这里汇合,上海博物馆、上海大剧院、城市规划馆,无一不张扬着国际化大都市的广博情怀。目前,上海正在着力打造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并已取得了实质性的突破和进展。
中西交融的文化 “两千年历史看西安,一千年历史看北京,一百年历史看上海”,上海是近现代中国的“缩影”,拥有厚重的历史底蕴。上海有一种任何城市都无法比拟的气质。就是她的“洋气”。由于这里是移民城市,居民来自国内各地、世界各国,不同的文化在此交融碰撞,形成不拘陈规、敢于创新、兼收并蓄的海派风格。上海的文物古迹也以名人遗迹为特色,孙中山故居、鲁迅故居、宋庆龄故居、周恩来公馆等保存完好。
历史建筑尤其散发着上海独特的海派文化的魅力。外滩的万国建筑博览群记录了作为远东第一大都市的上海历史,也留下了无数外国商人的足迹。分布在上海中心地区的各种欧式洋房、教堂,同样不断地散发出上海的万国气息。上海的新地标、新天地、衡山路等都成为了中外民间交往的舞台,汇聚着全世界的不同文化习俗。
国际化的就业环境 上海,作为一个国际化的大都市,其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的作用也能够在人才就业市场中得到体现。国际化的环境。创造了更多高端人才的需求,国际资本、民营资本的集中投入更是创造了许多专业人才的需求。目前,上海人才资源总量为120多万人,每10万人口中受过高等教育数为10950人,比率远远低于国际化城市的平均水平,国际化人才严重短缺。现在,每年有大量的人才涌入上海,国内各高校毕业的大学生、国外留学归来的海归学子占据了上海人才市场的主体部分。然而,专业高级人才的缺口依然十分巨大,某些领域的专业人才的缺口率达到了50%以上。事实上,应届高校毕业生无法直接满足企业的人才需求,人才供应与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在普通一般工作岗位上出现了供大于求的现象,而在专业性强、要求较高的工作岗位上则出现了完全相反的局面。
城市服务
方便的交通网络 上海的交通运输十分方便。市内的公车、地铁每天在城市中不停穿梭,连接全国各地的交通线路也是四通八达,这里你可以乘坐很多城市已经消失了的公共汽车——电车,也可以感受如同上海发展一样快速的磁悬浮列车。上海地处我国南北海岸线的中点,是世界第一大货运港、世界第三大集装箱港和我国水陆交通运输的枢纽,铁路有沪宁:沪杭线通往全国各地,5条国道和3条高速公路网连接内陆各省,浦东、虹桥两大国际机场则将上海与全国各大、中城市以及世界各国连成一片。水上航运沿长江而上可达武汉、重庆,沿近海而行,则又至青岛、大连、温州、福州、香港。每天从陆上、空中、水上进出上海的中外旅客达数百万人,充分显示了上海作为交通枢纽的地位与作用。
城市气候
温和湿润的气候 上海市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温和湿润,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为15-16摄氏度,一月平均气温3.5摄氏度,七月27.8摄氏度。全年的无霜期8个多月。年平均降水量为1125毫米左右。春夏之交的梅雨期和夏秋之交的台风雨期降水较多。主要河流有源于太湖、流入长江的黄浦江及其支流吴淞江、青浦淀山湖。
温和湿润的气候,给上海人的生活创造了更加舒适的天气环境,也为上海建设国际化大都市的目标提供了环境的基础。
求学篇——
上海教育科技综合实力位居全国前列,现有40所全日制普通高校,教育部属的大学就有8所。而这些大学中,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等著名高校更是享誉中外。
日月光华 旦复旦兮——复旦大学
“黄金葛爬满了雕花的门窗,夕阳斜斜映在斑驳的砖墙,铺着榉木板的屋内还弥漫……”第一次听Jay的《上海一九四三》就让人有了一种想去上海的冲动,想去感受老街坊、小弄堂,那白墙黑瓦淡淡的忧伤,感受那软软的吴侬方言。在那古老与现代交错融合的时光里,有一所诉说着“日月光华,旦复旦兮”故事的学校——复旦大学。
这是一所令无数学子魂牵梦绕的学校,不仅仅是因为她的“老资历”,还因为她丰富的内涵。2008年,复旦大学在百年沧桑、日月变换中走过了103个年头, 现在已发展成为一所人文科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技术科学以及管理科学内的多科性研究型综合大学,百年岁月的沿革和磨练,更让这所百年名校展现出它夺目的光彩。
独具特色
复旦新闻学在国内可谓来头不小,新闻系建立于1929年9月,在我国高等院校中确实算作“老一辈”了,并且在1941年,复旦大学老校长、著名教育家陈望道教授亲自出任新闻系主任,1945年由他发起筹建的“新闻馆”举行开馆典礼,同时举办了第二次“世界报纸展览会”。“复旦新闻馆,天下记者家”的著名对联。使集教学、科研、实验于一体的“新闻馆”名闻遐迩。1999年起,学院设立国内新闻院系中惟一的博士后流动站,这是其他学校无法比拟的。复旦大学的新闻系发展到今天,已经是硕果累累,值得一提的是,1981年创办至今的《新闻大学》季刊,是国内知名的新闻学术刊物,在全国历届新闻学核心期刊评选中名列前茅。大家熟知的安娜谢文化董事长兼总裁谢安娜、《耶路撒冷:美丽与哀愁》的作家平川、在校时被评为“复旦十大文化名人”的倪剑——现任上海申尼邦德公共关系咨询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他们都是毕业于复旦大学的新闻学专业。
复旦大学的理科也很棒,数学、生命科学、电子信息科学等则是强中之强。而生命科学学院则拥有遗传学、生态学两个国家重点学科,遗传学科被列为教育部“211工程”建设重点学科、复旦大学“985”工程“重中之重”建设学科。
除了强大的专业实力,复旦大学还有最大的一个亮点——武警班。从1999年起,受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的委托。复旦大学先后招收了新闻学、哲学、汉语言文学、法学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国防生(亦称武警班),学生入学即入伍,既享受武警部队按军校生待遇给予的供给,又享有与在校大学生相同的待遇。学生毕业后,由武警总部统一安排到武警部队工作。学校可是全军惟一一所采取“入学即入伍”的办法招收国防生的普通高校。
缤纷生活
要说起学生的校园生活,那是相当丰富精彩。从学校教学楼向东行,就进入了学生生活区。脚步声、车铃声、谈笑声、欢呼声,交织成一片。粉墙黛瓦的学生宿舍里,飘出一阵阵欢声笑语;一字排开的运动场上,到处是同学们矫健的身影:中央报栏前,各式各样的“大道”、“小道”消息令人眼花缭乱。学术类社团、实践类社团、艺术类社团、体育类社团,可满足不同兴趣的学生。学生会还承办了学生学术活动“星空讲坛”,兼顾各个专业,将专业与人文现象、社会热点、学术论题及最新科技动态结合起来,颇有几分当下火热的电视节目《百家讲坛》的味道。
校内生活的多彩不言而喻,而校园周边的世界也是精彩无限!出了复旦东门,来到国定路上,这一带紧邻北区、东区、留学生院等学生密集地区,因此也是许多特色小店、餐馆的聚集之所。而前面的政通路,错落有致地分布着10多家具有异国情调的餐厅、酒吧,听听它们的名字吧:故乡、伊甸园、随园、LbrdRock、Paradi se……因为复旦韩国留学生人数众多。韩国风味是这里许多餐馆的一大特色。这里的餐馆都特别精致、整洁,一边品味美食。一边隔着明净的窗玻璃看着外面走过的姑娘小伙,无论是金发碧眼,还是黄皮肤黑头发,都有一种迷人的气质。
同轴其济 自强不息——同济大学
2007年5月20日,同济大学举行了盛大的百年庆典。盘点这一百年的风雨征程,有太多的艰难与曲折,更有数不清的光辉与荣耀。100年前,一位名叫埃里希宝隆的德国医学博士在上海百克路(现凤阳路)上创办了“德文医学堂”,后改名为“同济德文医学堂”。“同济”二字有“同舟共济”之意,寓意同心砥砺,同窗求索,济愚扶弱,济世兴邦。至此,“同济”伴随着这所大学风雨荣辱一个世纪。尽管关于这“最好听”的校名的来历有着这样或那样的传说,但“同舟共济,自强不息”的同济精神永恒地锈刻在每一个同济人的心中,代代传承。
独具特色
去过同济的人都说同济很美,如要问出个为什么,那么矗立在同济大学各个角落中的凝固的音乐——建筑——则是最为有说服力的回答。这一幢幢的建筑中,除了年代久远的和几幢带有明显中国古典风格的建筑外,其最大的特点就在于它们所表露出的设计现代感与结构特殊性,而这正与同济在建筑专业的特色保持一致。
在离同济北门不远处有一幢墙体为暗红色的建筑物,它就是被中国建筑界称之为中国建筑四大当家花旦之海派掌门人的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的驻地处——明成楼。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1952年由同济大学土木系、圣约翰大学、之江大学、杭州艺专、中央美院建筑系等合并而成。据中国科学院院士、同济大学郑时龄教授所说,在中国近代和现代建筑史上,同济大学建筑系占有重要的地位,有学者甚至称之为建筑史上的“同济学派”和“同济风格”。一向被建筑界视作“包豪斯”或“现代派”风格,相较于国内其他一些高等建筑院校而言,同济建筑系确实更多地体现了重技务实、革古鼎新的理性精神和建筑教育体系。
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是国内同类专业中教学与研究实力最强的学院,其土木工程在教育部的一级学科评估中名列第一。单就其拥有的两院院士人数就达5人,在国际上享有很高的声誉。
在同济,王牌专业可谓不少,除了建筑学、城市规划、土木工程、地质工程、测绘工程、材料工程、交通工程、车辆工程、环境工程、海洋地质学、地球物理学、数学与应用数学、工程管理、德语、哲学等也享有很高的声誉。
缤纷生活
每一个学习者都希望拥有一个舒适的学习环境,如果你在同济学习不怎么样,可千万别把同济缺乏学习氛围当理由,否则你会很受伤。硕大的同济图书馆从周一至周末天天人满为患,要是碰上什么期中期末考试那就更不用说了,找个空位如同中了彩票。如若舍得花钱便可以去学校夜间咖啡店,虽然相对宽松些却不得不在凌晨2点走人。就拿同济的建筑设计与城市规划专业吧,那里的学生学习的任务特别重,设计、规划等小作业无数,大作业几星期便准时与你约会一次。所以熬夜是家常便饭,学生们常常自嘲道:“我们从事的是熬夜的艺术”。
在同济学习是紧张辛苦的,可同济人休闲娱乐的方式也不少,玩就要玩出个样来,玩出个品味,玩出个高雅。除了足球场上、篮球场上挥洒汗水一番外,还可在网球场上当一把网球王子;如若不那么喜欢运动,那么到大礼堂看一场电影或是文艺演出也不失为一种选择,既陶冶了情操又十足地享受了一番;如若还不那么感兴趣,那么参加个社团,在娱乐中既学习了知识,又找到了志同道合的知己。
饮水思源——上海交通大学
从1896年的“南洋公学”到如今的上海交通大学,百年交大经历了风风雨 雨。每一个交大人在大一开学后不久的新生大会上都会听到这样一句话,“选择了交大,就选择了责任。”这是交大人的一种自律与自豪。交大人的另一个自豪的东西就是在上海高校界广为流传的“住在交大”。闵行校区占地近5000亩,是上海所有高校中单个校区最大的一个,四个年级的本科学生与部分研究生住在这里。
教学楼一共有六幢,上、中、下院和D、E、F楼,貌似D、E、F楼不久会改名成东上、中、下院。教学楼都是红色系的,掩映在绿色的植物中非常漂亮。晚上经过这些教学楼时明亮的灯光透出来,无数学生在这里上自修。上、中、下院教室里的桌椅因为是新换过的所以特别受欢迎。当考试临近——往往也是天气恶寒或酷热的时候,学校很人性地开放空调通宵教室,满足同学的复习需要。子是,去空调教室通宵自习几乎成了交大学生考前的惯例。当然,自习不仅仅要带书和草稿纸,也要带上mp3和零食。
独具特色
要说交大的特色,不得不提及近期学校所取得的一系列成就。前不久教育部、财政部公布了2007年度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建设项目的结果,交大的《素质教育人才培养实验区》和《面向“全球基本医学教育标准”的综合型医学人才培养实验区》被批准为2007年度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与此同时,教育部、财政部也公布了2007年度双语教学示范课程建设项目的入选名单,交大申报的“诊断学”、“生物化学”和“计算机程序与设计导论”三门课程均被列为2007年度全国100门双语教学示范课程建设项目。而这些,都是靠实力来说话的,而要在我国创造出中国近现代发展史上如最早的内燃机、最早的电机等诸多“第一”,在这些领域没有相当的实力就等于是梦想。
还有,交大开设的各种班也是特色的体现,如教改联读班是上海交通大学对教改联读班学生一如既往地实施精英教育;学校和美国密西根大学进行机械工程及自动化国际合作办学,实行学分与学籍互认,随后国际化办学的合作伙伴扩展到美国普渡大学、乔治亚理工大学等;机械工程及自动化国际化人才培养试点班依托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雄厚的教学和科研实力。借鉴世界一流大学的办学模式和创新人才培养体系;2002年,学校联合国际知名企业(微软、IBM I NTEL、GOOGLE)共建ACM班,全面推行校企合作新模式。
缤纷生活
考试前坐在空调教室里面自修,占座位的书本比坐在座位上的人更多,看着满排的书摆在桌上,不知道是该感叹交大人读书勤奋呢还是占座位勤奋。总的来说,交大人都是很勤奋的。不勤奋怎么能考进交大呢?只是从高考的重重困难中冲杀出来之后,面对交大校园里的红砖绿柳,突然觉得勤奋的对象可以不再仅仅是书本了。
交大闵行校区的正校门被交大学生戏称为“拖鞋门”,两个白色的“八”字形的弧形柱子加上七根红色的拉索,象征着闵行校区是87年建成的,不过看起来确实很像一个巨大的“人”字拖。另外还有几个校门,不过就没有“拖鞋门”那么亲切了。
一进“拖鞋门”正面就有一大片草坪,这里是室外的社团活动和联谊最喜欢的地方,常会看到一大群人围坐在草坪上,天气好的时候经常有一些小孩在这里放风箏。“拖鞋门”的旁边是“菁菁堂”,菁菁堂的礼堂每年都会有许多大型活动,从演唱会到钢琴独奏会到学校的晚会到各院系的活动,异彩纷呈。经常举办活动和讲座的地方还有“光彪楼”和“逸夫楼”,光彪楼的博雅厅还不时有舞会及舞训。
学龄教育 “师”范华东——华东师范大学
在我国的师范大学阵营中,素有“六师”之说,华北有北京师大、华东有华东师大、华中有华中师大、东北有东北师大、西北有陕西师大、西南有西南师大(现合并为西南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以其特有的地域优势和历史传承,走在我国教师教育的前列,在华东地区更是师范院校的榜样。学校名师辈出,学科优势突出。其中,教育学、地理学是国家重点一级学科;基础心理学、中国古代文学、基础数学、光学、生态学等是国家重点二级学科;光学、基础数学、计算机软件与理论、人文地理学、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物理化学、汉语言文字学、世界史、职业技术教育学、中国古代文学、中国近现代史、中国哲学等是上海市重点学科;中文、历史、数学、地理、心理5个专业是国家文理科基础科学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
独具特色
教师教育是华东师范大学的显著特色,这从教育学在全国高校学科中排名第一位可以看出来。华东师范大学拥有我国高校中建置最早也是目前最大的研究型的教育科学学院,教学院有一批在国内外知名的教授和专家,在教育与心理研究领域里处于领先地位并享有很高的声誉。
华东师范大学在培养师范生和对外汉语教学方面处在全国前沿水平。在世界“中文热”兴起的今天,对外汉语学院是国家对外汉语教学基地。对外汉语学院既培养中国学生又培养外国留学生,既有课堂教学又有网上教学,既是国家汉办对外汉语教学基地又是国务院侨办华文教学基地。是全国最大的HSK考点之一。在2007年,成为我国招收免费师范生的六所师范院校之一,并成立了专门培养免费师范生的孟宪承书院。免费师范生将拥有“双导师”,书院外聘50名基础教育领域的特级教师担任兼职教授,聘任100名见习、实习基地骨干教师担任兼职导师,直接参与免费师范生的培养和专业发展指导。
缤纷生活
在这里,你总是会学得自由,活得健康。学习之余,你可以选择去学校的国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或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做实验、找资料,可以跨专业、跨院系、跨校去选修第二专业,可以去听一场专题报告或名家讲座,也可以参加实践创新活动而为自己挣创新学分。
当然,在这里,你更有理由去让自己的生活过得精彩。几十家学生社团,优秀的“扬之水”中文话剧社、03协会、心理协会、网球协会、生命与自然协会、未央表演工作坊、舞蹈协会、羽毛球协会等让你目不暇接。学生社团开展艺术季、文化节、电影节、音乐节,不但活跃了校园生活,还在学校外面声名远扬。生命与自然协会被团市委及市教委评为上海高校特色社团:羽毛球协会荣获上海市优秀社团荣誉称号;“扬之水”中文话剧社排演的话剧《午夜十二点》、《盛夏的樱花树》、《蚁穴》等获得上海市大学生话剧节一、二等奖及最佳原创剧本奖,小品《东北人都是活雷锋》曾应上海电视台邀请参加“五星奖”擂台赛。
黄浦江畔的“财经大户”——上海财经大学
上海是一个国际化大都市,是我国重要的经济金融中心、交通枢纽和对外贸易口岸,因此“生手斯,长于斯”的上海财经大学自然拥有无与伦比的区位优势和学术土壤。学校以自身独特的优势和卓著的声誉,改革开放以来,为祖国和社会输送 了大量经济建设人才,被誉为企业家的摇篮、经济师的摇篮、会计师的摇篮。经过几代人的艰苦努力和不断奋斗,学校现已成为一所以经济管理学科为主,经、管、法、文、理协调发展的多科性重点大学。
独具特色
上海财经大学历史悠久,目前拥有会计学、财政学、经济思想史3个国家级重点学科。以学校的“龙头”会计学专业为例,会计学科是国家级重点学科,其中注册会计师专业为财政部最早特设专业,拥有一支优秀的注会教师队伍,学校的会计专业不仅在国内是著名的,在国际上也有一定的影响力。专业着力培养具备管理、经济、法律和会计学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能在企、事业单位及政府部门从事会计实务以及教学、科研方面工作的工商管理学科高级专门人才,学校毕业生受到多方青睐,就业率十分可观。
当前中国经济正处在飞速发展期,股市大热,基金飙升,期货方兴,大家都希望用自己的智慧赚取更多金钱,推动时代和社会进步。而上海财经大学,始终坚持“科学研究为学科建设服务,为经济建设主战场服务”为导向,活跃着现代市场营销研究中心、证券研究中心、期货研究中心、保险精算研究中心等数十个国家级、校级科研中心,是政府和企事业单位重要的“思想库”和“智囊团”。
中国加入WTO后,国际间大合作的趋势日益加强,学校坚持对外开放,走国际化道路。目前,学校已与世界银行经济发展学院、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NF)以及美国、英国、日本等国家和地区的30余所大学建立了校际合作关系。学校还与英国公认会计师公会(ACCA)、加拿大注册会计师公会(CGA)等国际权威专业机构合作,建成了部分项目的国际从业资格考试与培训中心。学校与国外多所高等院校、研究机构和学术团体建立的长期合作交流关系,有助于学生开拓视野,站在世界的角度思考问题,目光更加长远,胸襟更加博大。
缤纷生活
学校风光秀丽,设施完善。春来,漫步春晖湖畔,树叶婆娑,水清如镜,令人流连忘返;夏至,毓秀楼掩映在高大常青乔木之下,举目可见草坪清幽,繁花似锦;秋分,漫步校园小径,欣赏红墙碧瓦、曲径幽篁的一派古典气象;寒冬,去大学生活动中心畅快地打场桌球、玩玩健身吧,累了,还能享受到气质优雅的咖啡文化,让冬天也变得多姿多彩,温暖美丽。
“学须学须静也,才须学也。”每当走近学校的“静思园”,心中都会油然生起一种思古抚今的温情以及潜心向学之深情,徜徉在丛丛灌木中,相伴那朵朵红花,读书、思考、背诵英语,都可“远离尘嚣,漱涤万物”,带来心灵的和谐。而球场边沉默肃穆的宁远楼,建筑风格简洁大方,大有庄严气派,象征着上财人的端直不阿品格,在这里,无论三伏还是数九,大家都曾埋头苦读,心中理想日渐清晰,领悟且懂得“经济”为“经世济国”的道理。
格高志远 学贯中外——上海外国语大学
学校总览
上海外国语大学的历史与新中国成立的历史一样悠长,现有虹口、松江两个校区。虹口校区位于上海市中心,松江校区位于上海松江大学城,学校环境优美,是学子们求学的理想之所。在大学城里,上外的学生可与东华大学、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上海对外贸易学院等6所高校的学生一起学习,一起生活。学生可以跨校选课,辅修专业,攻读第二专业和双学士学位。在对学生的专业培养中,上外不断优化专业结构,调整课程设置,本科生就设立导师制,实行学分制和主副修制。为了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学校还积极开展国际间的学术交流与合作,先后与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10多所著名大学建立了合作关系,优秀学生每年都有赴国外留学的机会,学生也多次被邀请参加国内外重要学术论坛。
独具特色
在上海,如果有一天,当你登上东方明珠举目远眺,发现周围的人都在用外语交流时,你不要奇怪,因为那儿的很多人都习惯了用外语交流,用西化的方式生活,或许他们当中的一些人就是从上外走出来的。
上外的院系极富个性与特色。其中。英语学院经过几代专家、学者的不懈努力,英语专业已经发展成为全国享有盛名的著名学科,学院的不少教授、博导担任了教育部外语指导委员会的工作,以及国家级教材评定专家和教学评估专家的重任。日本文化经济学院在国內同类专业和学科中,教学科研成果显著,成为上海乃至全国培养日语人才的主要基地之一。西方语学院的希腊语是中国大陆惟一的本科教学语种,西班牙语、意大利语和葡萄牙语也是上海地区独有的本科教学语种。俄语语言文学学科是全国第一个获得俄语语言文学博士学位授予权的学科点,也是中国俄语教学研究会的发起单位之一和首届会长单位,1987年被国家教委列为全国俄语语言文学惟一的重点学科,2002年再次被列为国家重点学科。
缤纷生活
上外学子们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这里你既可以聆听大师们为你侃侃而谈张爱玲的小说和李安的电影,也可以享受中国传统文化盛宴,参观由该校团委学生会举办的“文韵国风”中华文化节“中华民俗文化展”,如果你对我们的国粹感兴趣,也可以去图文西厅体悟上海京剧院的国家一级演员金锡华老师对京剧的感受,同时还可以看到京剧演员们的精彩表演。上外生活绚丽多彩,在这里,你绝对可以找到属于你自己的生活方式。周末闲暇,你也不妨约几个同学到外滩逛逛秀秀你的外语,给自己提供一些真枪实弹的演练机会。学以致用会让你在未来的人生舞台上更加精彩!
学在东方 灼灼其华——东华大学
当你从繁华喧闹的市中心乘上刚刚通车的上海轻轨9号线,体验着古道时速的感觉,车窗外七宝、九亭、佘山、松江等上海的多处风景名胜令你竞相流连,仅仅40分钟,你就可以到达环境优美、气候宜人的松江大学城,东华大学的松江新校区就坐落在大学城里。在这里,东华的学生与上海外国语大学、上海对外贸易学院、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等6所高校的学生一起学习,一起生活。大学之间“没有围墙”,只用绿化带彼此隔开。各校有“分”,更重“合”。学习区虽然各校分散,但学生可以跨校选课,辅修专业,攻读第二专业和双学士学位。资源共享是大学城的独特风格。各高校间图书信息共享,实验室互相开放,互聘教授。
独具特色
东华大学建校于新中国建国初期,培养工科人才已有半个多世纪的历史了。学校的纺织工程(全国高校同类一级学科排名第一)、服装设计与工程、纺织材料与纺织品设计、材料学、纺织化学与染整工程是国家级重点学科。近年来,学校从世界科技发展的高度,加强学科交叉,发展传统优势学科和一大批新兴特色学科,毕业生受到广泛的认可。
学校的前身是中国纺织大学,那纺织方面自然是没得说啦,与纺织有关的学科东华基本上都是国内第一、国际有影响。 现在的纺织可不是纺纱织布那么简单,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新的纤维资源被不断开发利用,各种高性能和功能性纤维不断问世,东华大学的纺织工程专业在天然纤维资源的利用,化学生物技术的纺织应用等方面作用巨大。
说到东华的工科,不得不说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学院以纤维材料改性国家重点实验室等10个国家和教育部科研基地为依托,大批科研成果广泛应用于航天、军事、建筑、环保、新材料等领域。学校承担了“舱外航天服外层防护材料的研制”任务,还制造了对外界刺激具有灵敏响应的凝胶纤维,可以应用于人造皮肤、假肢等造福人类的科研成果,日、韩推出的仿真机器人,“皮肤”就是使用这种材料。
上海,东方的巴黎,它的时装始终走在全国的最前沿,而东华的时装又走在上海的最前沿。要知道,服装专业可是东华的王牌专业呢!
东华的艺术设计全国闻名,而其中的服装设计更是王牌中的王牌,无数怀揣着设计梦想的学生走进了东华,成为一个个设计师走进上海,走向全国,走遍世界。作为上海的时尚基地,几乎每隔一段时间,就会有一场国际品牌的发布会选择在东华举行,例如Levi’s、ONLY、ELLE、Etam、Vero Moda、拉夏贝尔等。牛仔品牌中世界排名第三的Wrangler也在东华开办时装嘉年华,吸引了无数年轻人的眼球。
缤纷生活
东华校园里的软环境更是让学子徜徉其中。丰富多彩的各类活动在校园里此起彼伏。“校园十大歌手”大赛是一项拥有27年历史的传统大餐,比赛人气越来越高,越来越专业化,每年总决赛时,总是一票难求。不仅会有东方卫视的著名节目主持人陈辰、周瑾、吉雪萍、袁成杰等加盟助阵,人气超火的歌手,像张杰、薛之谦、王啸坤、俞思远、周笔畅、张靓颖等都曾到场献艺。
除了“校园十大歌手”,还有“周周讲”系列讲座、主持人大赛、广告节、女生节、饮食文化节、宿舍文化节等深受学生欢迎的校园活动。校就业指导中心安排的就业讲座,通常会邀请微软、戴尔、甲骨文、花旗银行、上汽集团、上海证券等大公司的华东区总裁或人事总监来为大学生分析自身优势,明确定位,为今后的人生规划提供宝贵的经验和意见,帮助东华学子提高自己的竞争力。一华东理工大学
华东理工大学虽然和上海理工大学同样地处上海,但两者不是一家,前者是教育部直属的“211工程” 重点大学。
提到理工大学,也许人们容易习惯性地去想她的成果有多么前沿,专业和最现代的生活有多么的紧密,而不一定是其人文历史有多么悠久。而华理,却偏偏二者兼而有之。这所以前的华东化工学院,其实100多年前就以南洋公学和震旦学院的形象存在,是中国近代历史上中国入自己最早创办的大学之一。今天,华理人更在强者如林的上海高校学子中创造了“学在华理”的光荣。
独具特色
从中国最早的以化工特色的高等学府,发展成为一所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研究型大学,在半个多世纪的办学实践中,学校在化学化工学科领域的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成就在业界已享有崇高的声誉,形成了鲜明的化工特色。同时学校着力构筑过程工程学科高地,为过程工业提供技术支撑;构筑过程工程人才高地,为过程工业培育英才。
现在,华理的化学工程学科是国家首批重点学科之一、上海市重中之重学科之一,是国内最早成立的化学工程、化学工艺专业,首批批准的化学工程、化学工艺博士、硕士点,首批博士后流动站,首批工程硕士招生点。1997年美国权威的斯坦福研究院推荐中国五所著名研究院所作为美国公司在华开展合作研究对象,华东理工大学为惟一入选的化学工程研究单位。
如今,华东理工大学化工类专业的专家阵容可谓是星光璀灿,不愧是国內化工类院校的“东方明珠”。中科院院士胡英和中国工程院院士袁渭康,国家“973”项目首席科学家:现任校长钱旭红、卢冠忠、王辅臣等均为化工类专业专家。学校的《化学工程与工艺》品牌专业团队入选国家级品牌专业教学团队;“工科化学实验教学中心”被列入“化学化工类”实验教学中心的建设行列。
缤纷生活
在上海的高校间一直流行着这样的一句话:玩在……吃在……住在……爱在……学在华理。记得在学校准备建立的时候,学校第一任校长张江树教授一眼就选中了梅陇这个地方。因为他觉得这里是远离市区,是一个可以让人静下心来读书的地方。但是不要以为远离喧嚣,就意味着与世隔绝,在这里你同样可以便捷地到达你想去的地方。
同时,也有一种说法是文科生看理科生:呆!是的,刻苦,务实的华理人把校内人流量最大、活动最密集的一条路叫“勤奋路”,这也许是少了点诗意,不过“勤奋路”告诉你这里的青春一样是多姿多彩、激情洋溢的。这里有羽毛球公开赛的海报,有空手道社、新时尚、球迷协会等学生社团的活动通知,显露出年轻人的活力,心理健康与发展协会的宣传则体现出理工人特有的深思。
(编 校 李振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