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重视下,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其对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文化事业繁荣发展、保障和改善文化民生发挥了重要作用,各地都在积极响应,形成了各具特色而又符合地域特点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而在网络高度普及的当今,如何使用信息化技术,借助网络传播的理念,依托在线学习平台来推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一个具有研究意义的方向。文章从这一点入手,围绕在线学习平台推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在线学习平台
中图分类号:TP311 文献标识码:A 文 章编号:1009-3044(2019)29-0283-02
2017年10月18日,习近平同志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深人实施文化惠民工程,丰富群众性文化活动……”近年来,各地各政府,围绕让城乡居民公平地享受到基本文化服务,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积极探索,不断实践,围绕繁荣文艺创作、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创新管理运行机制、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吸收社会力量参与、推进文化科技融合、加强文化遗产保护、提升老少边穷地区和特殊群体的公共文化服务水平等方面,进行了卓越成效的建设。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重视下,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对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文化事业繁荣发展、保障和改善文化民生发挥了重要作用。
1国外公共文化服務情况
1.1美国:公共文化服务浅析
美国是世界是世界上公共文化事业发展速度最快也是最发达的国家,单从图书馆的数据来看,据《发达国家图书馆概览》的资料显示:2010年美国拥有16421家公共图书馆,平均2000多人就有一家。如朱立亚·罗森华创办芝加哥科学工业博物馆的初衷就是“以娱乐和教育民众为宗旨”。美国的公共文化事业的繁荣直接提升了美国国民文化品和整体素质,促进了对美国文化的认同,激发了美国国民的爱国热情。
1.2墨西哥:将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纳入城市决策
“集聚效应”应用的代表,在墨西哥城市中心,有一个享有“墨城之肺”美誉的查普尔特佩克公园,是美洲最大的城市公园。围绕公园,聚集建设了博物馆、科技中心、历史博物馆、独立纪念碑、大剧院等一系列文化景点。这样建设的作用,是为人们提供一站式的公共文化服务,集聚效应非常明显。
1.3日本:日益凸显的文化功能和定位
日本政府非常重视文化在传统习俗保护、城市开发建设、地方经济发展、国民娱乐普及等方面所具有的特殊地位和功能,以立法的形式加以确认,并发布《关于文化艺术振兴的基本方针》(类似我国文化领域的“五年规划”),倡导“文化艺术创造城市”理念,充分发挥文化艺术的创造性、文化遗产的独特性,为振兴地方产业、旅游业和提升城市活力服务。
2国内典型案例
2.1东营:以“文化惠民巡演活动”,推动文化基础建设
山东省东营市在完善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的同时,创造性地配套建设了乡村剧场,让农村基层群众“休闲有去处、娱乐有场所、聚会有阵地”,在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上探索形成了一条新的路径,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并将于2017年基本实现全市行政村乡村剧场全覆盖。
2.2上海:“文化嘉定云”,公共文化服务迈进“云时代”
上海市嘉定区以“文化嘉定云”为创新突破口,用便捷、新颖、有趣的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引领公众参与文化活动,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建设做出了有益尝试。“文化嘉定云”将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以及街镇社区文化活动中心的文化资源和服务信息聚合于网络共享平台之上,通过电脑终端、移动终端及时推送,为公众提供综合性、一站式公共文化数字服务。
2.3中山:“小平台”承载“大服务”,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
中山市全力将基层公共文化资源投人从零散模式转变为集约模式,实现全方位的文化资源整合,形成“小平台”承载“大服务”的工作格局。自2014年被文化部确立为国家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试点城市后,中山市积极统筹推进,经过不断探索和实践,形成具有中山特色的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三三三”工作模式,有效提升了该市基层公共文化服务的水平和效能。
2.4浙江:启用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标识
日前,浙江省文化厅下发通知,在全省启用乡镇f街道)综合文化站标识。此次启用的文化站标识的创意是将“文化”两字图形化,加入浙江民间常见的传统木饰窗格元素,并融合了中国印章的造型,稚拙古朴、简洁灵活、自然风趣,展现了浙江传统文化之美。设计将“文”字进行象形处理,如人的形态,寓意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以人为本、以文化人的功能定位,为人民群众建设综合性的文化空间,旨在成为人民群众学习娱乐的文化客厅、生活休闲的精神家园。设计将“文”字与“化”字做连笔处理,寓意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是人与文化、人与人、文化与文化之间的交流场所。标识色彩以传统中国红为基础,融人了现代亮彩红光,代表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既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又以现代视野为群众提供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公共文化服务。
3存在的共性问题
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虽然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总体来看,还存在如下问题:
队伍不齐备。基层公共文化体育机构专职人员数量严重不足、队伍不稳定、服务水平参差不齐的问题比较突出,制约了公共文化服务质量的提升。
地域分布不均衡。由于地域原因,城市文化基础建设速度较快,发展较好,但边远、贫困地区的建设速度跟不上,发展不均衡。
服务效能不高。不少地方存在“重设施建设,轻管理使用”的问题,一些公共文化体育设施闲置,公共资源没有实现最大社会效益。
资源整合调配能力不强。各地区都有大力加强建设,也各有特点和实效,但地区间的资源整合不够,无法将分散的资源进行有效整合,造成相互间调配能力不强。 4依托在线学习平台推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思考
4.1在线学习平台的优势
(1)空间优势:在线学习平台是基于互联网技术,它打破了物理地域的限制,访问者可通过手机、电脑随时随地进行访问,不再受到地理位置的困扰,这有助于解决地域分布不均衡的问题。
(2)时间优势:与传统方式不同,在线平台不受时间的限制,使用者可在任意时间进行访问,解决了随时取用的问题。
(3)维护优势:在线学习平台多采用云服务器部署,软件的后期维护相对稳定,对人员的需求不高,更多的是对新资源更新所产生的人力资源成本,能够解决公共文化专职人员数量不足的问题。
(4)信息优势:得益于蓬勃发展的互联网事业,特别是富媒体时代的到来,人们获取到的信息成几何倍数增长,这就为丰富公共文化提供了可能。例如,可将超星图书馆集成到平台中,为访问者提供海量的图书资源。
(5)个性化优势:平台的资源越丰富,能够提供的公共服务能力就越强,服务的对象就越广。而受众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自己关注度高的资源,从而实现了资源的个性化供给。
4.2功能设计
(1)课程使用
依托在线学习平台自身优势,突出课程模块的主体功能,为公众提供海量在线课程的学习,让公众足不出户就能得到优质教学资源的服务。课程体系可按照人文、科学、社会、经济等大类进行分类,便于不同公众自主学习。平台提供最新课程、最热课程排行榜,为公众推送最新的课程咨询,便于公众浏览和使用。
(2)课程建设
平台提供易学易用的课程建设模式,采取B/S方式,直接在浏览器就能够完成课程的建设,运用平台提供的丰富的功能模块,使课程能够多角度、多层次、多媒介地呈现出来。
(3)在线学习
平台最主要的功能,是提供了课程在线学习方式。采用流行的线上学习模式,用户能够自主自选学习,课程教师能够使用线上功能,发起投票、讨论、签到、解答等方式,与用户进行互动。
(4)信息推送
借助平台,可以发布和推送相关信息,这有助于平台作为信息流转的公共作用,使得信息能夠迅速呈现在用户面前。
(5)手机使用
得益于平台的web app模式,我们可以让更多的用户不受时间、地点限制,全时、全域、全程进行学习,享受公共文化资源,提高服务效能。
(6)数据分析
平台的后台数据分析功能,能对用户的使用时间、点击情况、个人喜好等进行大数据的统计和分析,从而有助于管理者及时了解动态,掌握用户者特点和爱好,从而提供更多符合公众喜好的文化服务。
5平台使用的思考
5.1资源建设的思考
资源的持续建设与更新,是项目能够得以延续并受到人们关注的关键。以课程的方式提供公众文化服务更是如此,如何能紧跟大众的文化诉求,满足日益增长的文化服务需要,是平台重点要解决的问题。因此,可以考虑与其他资源平台进行合作,实现资源的共享,从而进一步丰富公众服务资源。
5.2平台运行的思考
面向公众提供服务,为提高公众体验感,需要考虑到平台的并发处理能力和压力承载情况,如何优化平台管理,确保网络畅通,平台运行稳定,是在平台架设之初就需要考虑的问题。
5.3政策支持的思考
从各省建设的情况来看,政策的支持起着非常关键和重要的作用。如何出台相关政策,为推动平台的普及和发展扫除障碍,提供保障,也是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
5.4资源整合的思考
国家提倡终身学习的理念,提倡在线开放课程,各类信息化平台如雨后春笋,不断涌现。从资源利用率的角度出发,能不能将这些已经建设的课程资源也整合到一起来,为人民群众提供数量大、体量足、质量好的文化服务资源,从而发挥更大的服务效能,是我们需要深入思考的文体。
5.5持续完善的思考
资源建设和平台更新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持续性的投人人力、物力和精力,如何尝试构建平台运行和资源完善的长效机制,是确保平台不断推陈出新,为公众提供优质文化服务资源的关键。
关键词: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在线学习平台
中图分类号:TP311 文献标识码:A 文 章编号:1009-3044(2019)29-0283-02
2017年10月18日,习近平同志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深人实施文化惠民工程,丰富群众性文化活动……”近年来,各地各政府,围绕让城乡居民公平地享受到基本文化服务,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积极探索,不断实践,围绕繁荣文艺创作、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创新管理运行机制、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吸收社会力量参与、推进文化科技融合、加强文化遗产保护、提升老少边穷地区和特殊群体的公共文化服务水平等方面,进行了卓越成效的建设。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重视下,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对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文化事业繁荣发展、保障和改善文化民生发挥了重要作用。
1国外公共文化服務情况
1.1美国:公共文化服务浅析
美国是世界是世界上公共文化事业发展速度最快也是最发达的国家,单从图书馆的数据来看,据《发达国家图书馆概览》的资料显示:2010年美国拥有16421家公共图书馆,平均2000多人就有一家。如朱立亚·罗森华创办芝加哥科学工业博物馆的初衷就是“以娱乐和教育民众为宗旨”。美国的公共文化事业的繁荣直接提升了美国国民文化品和整体素质,促进了对美国文化的认同,激发了美国国民的爱国热情。
1.2墨西哥:将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纳入城市决策
“集聚效应”应用的代表,在墨西哥城市中心,有一个享有“墨城之肺”美誉的查普尔特佩克公园,是美洲最大的城市公园。围绕公园,聚集建设了博物馆、科技中心、历史博物馆、独立纪念碑、大剧院等一系列文化景点。这样建设的作用,是为人们提供一站式的公共文化服务,集聚效应非常明显。
1.3日本:日益凸显的文化功能和定位
日本政府非常重视文化在传统习俗保护、城市开发建设、地方经济发展、国民娱乐普及等方面所具有的特殊地位和功能,以立法的形式加以确认,并发布《关于文化艺术振兴的基本方针》(类似我国文化领域的“五年规划”),倡导“文化艺术创造城市”理念,充分发挥文化艺术的创造性、文化遗产的独特性,为振兴地方产业、旅游业和提升城市活力服务。
2国内典型案例
2.1东营:以“文化惠民巡演活动”,推动文化基础建设
山东省东营市在完善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的同时,创造性地配套建设了乡村剧场,让农村基层群众“休闲有去处、娱乐有场所、聚会有阵地”,在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上探索形成了一条新的路径,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并将于2017年基本实现全市行政村乡村剧场全覆盖。
2.2上海:“文化嘉定云”,公共文化服务迈进“云时代”
上海市嘉定区以“文化嘉定云”为创新突破口,用便捷、新颖、有趣的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引领公众参与文化活动,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建设做出了有益尝试。“文化嘉定云”将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以及街镇社区文化活动中心的文化资源和服务信息聚合于网络共享平台之上,通过电脑终端、移动终端及时推送,为公众提供综合性、一站式公共文化数字服务。
2.3中山:“小平台”承载“大服务”,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
中山市全力将基层公共文化资源投人从零散模式转变为集约模式,实现全方位的文化资源整合,形成“小平台”承载“大服务”的工作格局。自2014年被文化部确立为国家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试点城市后,中山市积极统筹推进,经过不断探索和实践,形成具有中山特色的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三三三”工作模式,有效提升了该市基层公共文化服务的水平和效能。
2.4浙江:启用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标识
日前,浙江省文化厅下发通知,在全省启用乡镇f街道)综合文化站标识。此次启用的文化站标识的创意是将“文化”两字图形化,加入浙江民间常见的传统木饰窗格元素,并融合了中国印章的造型,稚拙古朴、简洁灵活、自然风趣,展现了浙江传统文化之美。设计将“文”字进行象形处理,如人的形态,寓意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以人为本、以文化人的功能定位,为人民群众建设综合性的文化空间,旨在成为人民群众学习娱乐的文化客厅、生活休闲的精神家园。设计将“文”字与“化”字做连笔处理,寓意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是人与文化、人与人、文化与文化之间的交流场所。标识色彩以传统中国红为基础,融人了现代亮彩红光,代表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既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又以现代视野为群众提供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公共文化服务。
3存在的共性问题
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虽然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总体来看,还存在如下问题:
队伍不齐备。基层公共文化体育机构专职人员数量严重不足、队伍不稳定、服务水平参差不齐的问题比较突出,制约了公共文化服务质量的提升。
地域分布不均衡。由于地域原因,城市文化基础建设速度较快,发展较好,但边远、贫困地区的建设速度跟不上,发展不均衡。
服务效能不高。不少地方存在“重设施建设,轻管理使用”的问题,一些公共文化体育设施闲置,公共资源没有实现最大社会效益。
资源整合调配能力不强。各地区都有大力加强建设,也各有特点和实效,但地区间的资源整合不够,无法将分散的资源进行有效整合,造成相互间调配能力不强。 4依托在线学习平台推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思考
4.1在线学习平台的优势
(1)空间优势:在线学习平台是基于互联网技术,它打破了物理地域的限制,访问者可通过手机、电脑随时随地进行访问,不再受到地理位置的困扰,这有助于解决地域分布不均衡的问题。
(2)时间优势:与传统方式不同,在线平台不受时间的限制,使用者可在任意时间进行访问,解决了随时取用的问题。
(3)维护优势:在线学习平台多采用云服务器部署,软件的后期维护相对稳定,对人员的需求不高,更多的是对新资源更新所产生的人力资源成本,能够解决公共文化专职人员数量不足的问题。
(4)信息优势:得益于蓬勃发展的互联网事业,特别是富媒体时代的到来,人们获取到的信息成几何倍数增长,这就为丰富公共文化提供了可能。例如,可将超星图书馆集成到平台中,为访问者提供海量的图书资源。
(5)个性化优势:平台的资源越丰富,能够提供的公共服务能力就越强,服务的对象就越广。而受众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自己关注度高的资源,从而实现了资源的个性化供给。
4.2功能设计
(1)课程使用
依托在线学习平台自身优势,突出课程模块的主体功能,为公众提供海量在线课程的学习,让公众足不出户就能得到优质教学资源的服务。课程体系可按照人文、科学、社会、经济等大类进行分类,便于不同公众自主学习。平台提供最新课程、最热课程排行榜,为公众推送最新的课程咨询,便于公众浏览和使用。
(2)课程建设
平台提供易学易用的课程建设模式,采取B/S方式,直接在浏览器就能够完成课程的建设,运用平台提供的丰富的功能模块,使课程能够多角度、多层次、多媒介地呈现出来。
(3)在线学习
平台最主要的功能,是提供了课程在线学习方式。采用流行的线上学习模式,用户能够自主自选学习,课程教师能够使用线上功能,发起投票、讨论、签到、解答等方式,与用户进行互动。
(4)信息推送
借助平台,可以发布和推送相关信息,这有助于平台作为信息流转的公共作用,使得信息能夠迅速呈现在用户面前。
(5)手机使用
得益于平台的web app模式,我们可以让更多的用户不受时间、地点限制,全时、全域、全程进行学习,享受公共文化资源,提高服务效能。
(6)数据分析
平台的后台数据分析功能,能对用户的使用时间、点击情况、个人喜好等进行大数据的统计和分析,从而有助于管理者及时了解动态,掌握用户者特点和爱好,从而提供更多符合公众喜好的文化服务。
5平台使用的思考
5.1资源建设的思考
资源的持续建设与更新,是项目能够得以延续并受到人们关注的关键。以课程的方式提供公众文化服务更是如此,如何能紧跟大众的文化诉求,满足日益增长的文化服务需要,是平台重点要解决的问题。因此,可以考虑与其他资源平台进行合作,实现资源的共享,从而进一步丰富公众服务资源。
5.2平台运行的思考
面向公众提供服务,为提高公众体验感,需要考虑到平台的并发处理能力和压力承载情况,如何优化平台管理,确保网络畅通,平台运行稳定,是在平台架设之初就需要考虑的问题。
5.3政策支持的思考
从各省建设的情况来看,政策的支持起着非常关键和重要的作用。如何出台相关政策,为推动平台的普及和发展扫除障碍,提供保障,也是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
5.4资源整合的思考
国家提倡终身学习的理念,提倡在线开放课程,各类信息化平台如雨后春笋,不断涌现。从资源利用率的角度出发,能不能将这些已经建设的课程资源也整合到一起来,为人民群众提供数量大、体量足、质量好的文化服务资源,从而发挥更大的服务效能,是我们需要深入思考的文体。
5.5持续完善的思考
资源建设和平台更新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持续性的投人人力、物力和精力,如何尝试构建平台运行和资源完善的长效机制,是确保平台不断推陈出新,为公众提供优质文化服务资源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