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探究活动之我见

来源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uzubi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初中生物探究活动课突出的特点就是以科学探究为核心,充分开发学生的潜能,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师在整个探究活动中只作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合作者来指导学生使用正确的探究方法和正确的思维来完成探活动。另外教师还应在探究问题的提出、假设的做出、探究方案的设计、探究过程的指导及学生在探究结果的汇报、交流和讨论的过程上下功夫,多加指导。为今后生物探究活动课的学习之路越走越宽打下良好基础。
  关键词:生物探究活动 探究过程指导 注意问题 发展方向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5(b)-0035-01
  从初中生物探究活动课的突出特点可以看出,初中生物的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探究既是生物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生物学学习的方式。探究活动课以生物学知识为背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以学生活动为主体的多样性的探究活动课,这样即把学生的学习活动与生活经验相结合,又把学生的主观需要和兴趣密切联系在一起。所以教师应把学习的主人翁地位还给学生,充分开发学生的潜能,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作为教师在生物探究活动课中应是一个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合作者,引导学生用正确的探究方法和正确的思维来完成探究活动。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经历整个的探究过程,从而建构新知。下面就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来谈一下,教师在组织探究活动课中应注意的问题。
  1 创设问题情景,引导学生提出问题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所以说探究活动课中如何正确引导学生产生疑问、提出问题是关键,也是进行探究活动的第一步。只有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才能真正地激发起学生强烈的追根求源的欲望,才能真正积极主动地让学生参与到探究活动中来。所以教师应精心设计探究活动课的问题情景,让学生带着愉快的心情进入到学习情景中,才能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
  教师在问题情景创设时要充分考虑到以下三点:一是要充分考虑学生已有的生物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及认知水平;二是要将探究活动课的内容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紧密联系起来;三是要考虑到问题的难易程度,尽量使所有的学生都能参与到探究活动过程中来,所以问题的设计不能过于简单,问题太容易了学生会失去探究的欲望;问题也不能太复杂,太复杂了,又会打击学生的自信心和积极性。
  例如:在探究《细胞的吸水与失水》时,例举了下面三个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现象。(1)干黄豆与用水浸泡过的黄豆有什么不同?(2)吃西红柿沙拉时,吃完后盘子里的水为什么多了?(3)在腌制黄瓜时,你会发现什么现象?让学生联系学科知识和生活经验,并通过仔细观察引导学生提出问题。
  2 结合学生的知识和生活经验,指导学生做出假设
  探究活动课中最重要的环节就是做出假设,假设不仅对科学探究起着引领作用,还是对提出问题做出的一种尝试性的回答。因此,教师在指导学生做出假设时要注意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假设的提出不仅要有科学依据,还要结合观察和生活经验及有关生物学知识为依据,而不是无端地猜测;二是做出的假设应规范、合理;三是做出的假设应该是能通过科学的探究来进行检验的。否则,就不是真正的假设。
  例:(1)在吃镘头时,为什么在口腔内会感觉越嚼越甜?(2)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播种及萌发过程的观察,对种子的萌发你能做出那些假设?教师引导并鼓励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和生物学科知识,积极开动脑筋,科学合理的做出假设。这样即突破了假设这一难关,又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的形成。
  3 要加强教师在指导探究方案上的设计
  为了使探究活动课探究过程能更加顺利地进行,所设计的探究方案应易于操作,易于实施。教师应指导学生在制定探究方案时要结合以下原则:一是探究方案的设计要建立在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与实际条件为基础,制定切实可行的方案;二是探究的结果与结论必须要经得起反复实验;三是探究需用的材料容易获得,操作流程简便,费时少。
  4 要注重学生探究过程的指导
  教师在探究活动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去观察、去思考、去发现、去实践。给学生以充足的时间去真正体验探究的过程。才真正能让学生体会到探究活动课的乐趣和真谛。指导学生按照自己设计方案来进行操作,让学生将探究的结果与已有的生活经验、知识联系起來,并结合所学习的新知识进行归纳、概括、构建新知识,得出结论。通过探究活动的过程来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实践操作能力。
  5 要培养学生对探究结果的汇报、交流、讨论的能力
  教师正确指导学生进行对探究成果的汇报、交流、讨论,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探究结果出来后,组织学生对探究结果及产生这种结果的原因进行交流、讨论,引导学生分析原因,让学生多想多问、多实践,鼓励学生表达出内心的想法。通过自主探究的过程,学生的合作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都得到了提高。另外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将探究的成果及过程以科普论文的形式写出来,以指导人们在生活中的应用。
  通过初中生物探究活动课的学习,可以把学科知识密切学生与生活的联系,发展学生的创新能、综合实践能力,让学生拥有更多接触社会、接触自然的机会。让学生学会在探究活动中交流、锻炼成长,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精神,可以提高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增进学生的参与意识与责任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体验探究学习的快乐,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所以我们教师要精心组织好每一个探究活动,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最后我相信通过我们广大教师的共同努力,初中生物探究活动课的探究学习之路一定会越走越宽。
  参考文献
  [1] 荆新娜.探究学习——新课程教学理念的主旋律[J].中学生物教学,2004(3):21.
  [2] 韩瑛.探究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J].中学生物教学,2004(3).
其他文献
当前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必将带来西部地区更大程度的开放和更大更快的发展,经济成分和经济利益多样化、社会生活方式多样化、社会组织形式多样化、就业岗位和就业方式多样化
利用扫描电镜对罗汉松属8种2变种植物叶角质层内外表面进行了细致观察。发现罗汉松属植物叶角质层结构具有许多相似特征,表皮细胞较为规则,长方形或多边形,边缘波状弯曲;气孔
摘 要:平面构成教学最早是从包豪斯学院的构成基础教学发展起来的一门学科,现作为中职工艺美术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设计基础课,通过学习可以让学生能更好的掌握一定的设计原理,培养学生丰富的造型想象力,形式美的认知能力,创意和构思能力,让学生在想象和创新的空间中自由翱翔,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为将来的设计实践打下坚实的基础。本文探讨了在平面构成教学中如何培养发散性思维的必要性及对学生进行发散性
不少迷恋旧时生活的人喜欢用木甑蒸饭,软糯的米饭带有木香味道,清淡可口、回味绵长。在城市的市场里.木甑已寻觅不见,即使是在某些农村集市,木甑也不多见。掌握打制甑、盆、桶之类
摘 要:工程力学是工科各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为适应国家对卓越工程师的培养需要,整合工程力学课程的教学内容并建成知识模块,增加分析性实验贯穿始末,采用“三环节”与多种教学模式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应用能力、创新能力以及自身素质。  关键词:工程力学 教学内容 教学模式 创新能力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2(a)-0038-02  工程力学是
以培养“厚基础、重应用”型的工科类人才为目标,精心设计课程内容,创新《大学化学》课程理念,取得显著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