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构建公平教育,让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享有和当地城市居民相同的受教育的权力是让他们尽快融入当地社会,提高他们对当地城市归属感的一个重要途径。这对构建我国教育公平,维护社会繁荣稳定都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本文探索了构建公平教育对提高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归属感发挥的作用,分析了目前我国在构建公平教育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上述问题的策略。
关键词:公平教育;外来务工;子女;归属感
G521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持续发展,大量的外来务工人员进入城市,其中以东南沿海城市最为突出,甚至出现了大量外来务工家庭,即全家都搬迁到了城市工作和生活。让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融入当地社会,产生强烈的归属感和存在感对当地社会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社会治安长期和谐稳定、甚至整个城市的繁荣倡盛都具有重大的意义。但是由于我国现在的基本国情所限,影响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对城市产生归属感的因素很多,比如:风俗、生活习惯、生活水平、生存环境等等,但研究表明,让他们从小就享受和当地城市居民平等的受教育的权力,是促使他们适应当地环境、融入当地社会甚至热爱上当地城市的最重要的因素,因此,构建公平的教育政策和环境,是提高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归属感的重要条件和举措。
一、构建公平教育对提高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归属感的作用
教育公平不是绝对的,对于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来讲,他们的内心是敏感的,具有强烈的社会危机感和孤立感,因此,更应该让他们享受到平等的受教育的权力,才能从内心消除孤立感,才能让他们感到自已没有被当地社会忽视,才能产生强烈的归属感。
1.构建公平教育可以有效消除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心理落差
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从家乡来到陌生的城市生活学习,必然有很大的心理落差,陌生的群体、陌生的生活方式、陌生的风俗习惯需要去融入和适应,更重要的是陌生的学习环境。这些心理落差容易让他产生孤独无助的感觉。而构建公平的教育环境,让这些外来务工人员的子女和当地城市居民子女享有同等的学习权力,可以使他们逐渐产生新的生活学习的习惯和乐趣,通过公平的学习生活,让他们产生强烈的荣誉感和自豪感,从而不再自卑,不再孤独,从心理产生强烈的存在感和归属感,从而全面地看待自已和当地学生,主动地和当地学生交流交友,真正地成为当地社会的一员。
2.构建公平教育可以激发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融入热情
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和当地居民的子女一样,都是当地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接班人和建设者。让他们享受公平的教育,可以让他们拥有平等的上大学深造的机会,学到建设城市的本事和意愿,享有平等的就业和生活的权力。他们会自觉地认为城市是他们从小生活学习的第二故乡,是他们今后生活和工作的第一家乡,是培育他们成长成才的乐土,是值得为之奋斗终生的地方。从而真正地把自已当作城市中的主人和建设者,产生了强烈和浓郁的归属感,自觉地为城市的发展服务,愿意为城市的繁荣倡盛而奉献。
二、当前构建公平教育建设存在问题
由于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流动性大,经济条件差,不能适应当前学校教育的高昂付出,而部分外来务工人员本身的文化素质低,认识不到教育对未成年人的重要作用,加上国家政策的执行出现偏差,教育体制长期出现的弊端,造成了当前我国教育出现大量不公平的现象,主要表现如下。
1.就学门槛高,辍学数量大
城市教育资源紧张,致使一些占有优秀教育资源的重点公办学校公然违反国家规定,向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收取数额巨大的借读费和择校费,加大整个外来务工家庭的经济负担。同时,从内心深处排斥他们,人为规定了十分繁复的入校手续,如:无监护人证明、同意借读证明、务工证明、暂住证明、计划生育证明、街道办事处证明等等,外来务工人员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财力,忍受各种各样的冷落和刁难,而他们的子女则需要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和委屈。如此,就造成了大量辍学的现象。根据国务院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和中国儿童中心2003年在北京、深圳、武汉等9个城市的一次针对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状况的一项调查分析,有一多半的适龄幼儿不能入幼儿园,近一成的适龄儿童不能上小学,在失学少年中,有一半以上做了童工。
2.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
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和当地城市居民子女学习和生活背景反差过大,容易产生巨大的学习压力和心理压力,如果被学校忽视,不能及时加以引导,容易形成心理误区和消极心理。而学习和生活习惯于城市主流有所差异,容易被主流的观念所排斥,从而导致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强烈的自卑心理,导致性格内向,不愿与学生和老师勾通,无法快速地融入当地的学习和生活,不能适应学校里的学习,产生厌学情绪,甚至辍学,这对社会的稳定和谐是不利的。
3.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学习环境差
现阶段,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入学主要有两他渠道,一是在当地公办学校里插班就读。但是公办学校针对升学率等方面的考虑,对招收走读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不是特别愿意,总会设置各种各样的门槛,即使能够入学就读,也要面临巨大的学习和心理压力,造成学习环境的不和谐。二是就读于外来务工专门学校,然而这些学校多为私人私营,办学者和教学者素质和文化水平都不高,学校以营利为目的,对教学质量、校园设施、教学管理、教师队伍等建设都不规范,甚至有些学校没有办学资格,随时有被取缔的危险。一部分经政府和教育部门批准特设的学校,由于资金和人力投入有限,并没有达到招收学生的标准,在这样的环境下,教学质量谈何达标。
三、构建公平教育环境的实施策略
针对现阶段我国在公平教育方面存在的问题,笔者提出了解决的实施策略。
1.提高认识和服务意识
国家和当地政府应该提高对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接受公平教育重要性的认识,要与当地经济发展和社会的长治久安结合起来考虑,制定相关的制度和实施程序,确保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作为弱势群体应享有的受教育的权力,应该认识到:"对外来工好,对我们的社会发展和治安都好,这是双赢"。政府还应该从根本上提高服务意识和质量,改革现行的户籍制度,从根本上来取消对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入学的限制。进一步强化基层社区的服务和管理职能,将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纳入工作范畴,制定相应的规划,调配优质的教育资源,从快从优地安排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入学。 2.加大投入,多渠道整合教育资源
地方政府应调整和加大对教育资源的投入,变按户籍生源拨款为按在校实际学生直接拨款,以此来消除公办学校对招收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抵触和加收择校费。同时,应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教育投资,对社会资金应加以引导和扶持。调整外来务工学校的政策,对硬件设施可以适当地放宽,严格监督其软件设施,确保国家教学计划的实现和高质量的教学,从而维护外来务工人员的权益和当地社会的繁荣稳定。国家教育部表彰的广州市芳村区采取外来务工人员自主办学,从整体上统畴教育资源,从而保障了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和本区孩子享有同等的受教育的权益。
3.消除歧视和偏见,减轻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心理压力
消除对外来务工人员及其学校都是的歧视和偏见,提高他们的工资待遇和地位,保证教学质量。外来务工学校的老师制定教学规划、进行教学检测、设置教学科研课题等方面要和公办学校享有同等的权益,工资升迁和职称的评定要与公办学校的老师同步进行,公办学校的优秀教师要到外来务工学校兼职任教,而外来务工学校的优秀教师也有到公办学校兼教和示范的机会。而对在公办学校插班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要引导他们融入学校的环境,教育城市的学生,消除他们对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误解和歧视,正确看待他们的生活习惯和家庭风俗,鼓励城乡学生相互交流和帮助,增强他们的信心,从根本上消除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不适和心理压力。
4.制定法律法规,保障外来务工人员的利益
我们必须认识到,享受义务教育是每个公民应得的合法权益,应该受到各级政府的保护。各级政府应按照义务教育法的要求,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把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教育经费纳入地方财政预算,制订处来务工人员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收费标准,减免和清除一大批不合理的收费项目,对相关学校给予政策和资金支持。
结语
综上所述,现阶段我国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在城市教育公平问题还有许多工作要做,处理好这一工作对他们迅速地融入当地社会,对城市产生强烈的归属感,从而促进当地的社会进步繁荣和长治久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而建立公平教育环境的措施从根本上讲是从当地的经济和实际从发,从实践中探索出最为合理高效的方法。
参考文献
[1]于晓莉:《实现教育公平从关心农民工做起》.《中国经济导报》.2006(3).
[2]黄豁,侯大伟:《发展须解决收入与教育公平》.《中国改革报》.2006(2).
[3]郭建鑫:《教育公平、公共财政与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的保障机制》.《农村经济》.2007(2)
关键词:公平教育;外来务工;子女;归属感
G521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持续发展,大量的外来务工人员进入城市,其中以东南沿海城市最为突出,甚至出现了大量外来务工家庭,即全家都搬迁到了城市工作和生活。让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融入当地社会,产生强烈的归属感和存在感对当地社会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社会治安长期和谐稳定、甚至整个城市的繁荣倡盛都具有重大的意义。但是由于我国现在的基本国情所限,影响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对城市产生归属感的因素很多,比如:风俗、生活习惯、生活水平、生存环境等等,但研究表明,让他们从小就享受和当地城市居民平等的受教育的权力,是促使他们适应当地环境、融入当地社会甚至热爱上当地城市的最重要的因素,因此,构建公平的教育政策和环境,是提高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归属感的重要条件和举措。
一、构建公平教育对提高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归属感的作用
教育公平不是绝对的,对于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来讲,他们的内心是敏感的,具有强烈的社会危机感和孤立感,因此,更应该让他们享受到平等的受教育的权力,才能从内心消除孤立感,才能让他们感到自已没有被当地社会忽视,才能产生强烈的归属感。
1.构建公平教育可以有效消除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心理落差
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从家乡来到陌生的城市生活学习,必然有很大的心理落差,陌生的群体、陌生的生活方式、陌生的风俗习惯需要去融入和适应,更重要的是陌生的学习环境。这些心理落差容易让他产生孤独无助的感觉。而构建公平的教育环境,让这些外来务工人员的子女和当地城市居民子女享有同等的学习权力,可以使他们逐渐产生新的生活学习的习惯和乐趣,通过公平的学习生活,让他们产生强烈的荣誉感和自豪感,从而不再自卑,不再孤独,从心理产生强烈的存在感和归属感,从而全面地看待自已和当地学生,主动地和当地学生交流交友,真正地成为当地社会的一员。
2.构建公平教育可以激发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融入热情
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和当地居民的子女一样,都是当地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接班人和建设者。让他们享受公平的教育,可以让他们拥有平等的上大学深造的机会,学到建设城市的本事和意愿,享有平等的就业和生活的权力。他们会自觉地认为城市是他们从小生活学习的第二故乡,是他们今后生活和工作的第一家乡,是培育他们成长成才的乐土,是值得为之奋斗终生的地方。从而真正地把自已当作城市中的主人和建设者,产生了强烈和浓郁的归属感,自觉地为城市的发展服务,愿意为城市的繁荣倡盛而奉献。
二、当前构建公平教育建设存在问题
由于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流动性大,经济条件差,不能适应当前学校教育的高昂付出,而部分外来务工人员本身的文化素质低,认识不到教育对未成年人的重要作用,加上国家政策的执行出现偏差,教育体制长期出现的弊端,造成了当前我国教育出现大量不公平的现象,主要表现如下。
1.就学门槛高,辍学数量大
城市教育资源紧张,致使一些占有优秀教育资源的重点公办学校公然违反国家规定,向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收取数额巨大的借读费和择校费,加大整个外来务工家庭的经济负担。同时,从内心深处排斥他们,人为规定了十分繁复的入校手续,如:无监护人证明、同意借读证明、务工证明、暂住证明、计划生育证明、街道办事处证明等等,外来务工人员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财力,忍受各种各样的冷落和刁难,而他们的子女则需要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和委屈。如此,就造成了大量辍学的现象。根据国务院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和中国儿童中心2003年在北京、深圳、武汉等9个城市的一次针对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状况的一项调查分析,有一多半的适龄幼儿不能入幼儿园,近一成的适龄儿童不能上小学,在失学少年中,有一半以上做了童工。
2.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
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和当地城市居民子女学习和生活背景反差过大,容易产生巨大的学习压力和心理压力,如果被学校忽视,不能及时加以引导,容易形成心理误区和消极心理。而学习和生活习惯于城市主流有所差异,容易被主流的观念所排斥,从而导致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强烈的自卑心理,导致性格内向,不愿与学生和老师勾通,无法快速地融入当地的学习和生活,不能适应学校里的学习,产生厌学情绪,甚至辍学,这对社会的稳定和谐是不利的。
3.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学习环境差
现阶段,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入学主要有两他渠道,一是在当地公办学校里插班就读。但是公办学校针对升学率等方面的考虑,对招收走读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不是特别愿意,总会设置各种各样的门槛,即使能够入学就读,也要面临巨大的学习和心理压力,造成学习环境的不和谐。二是就读于外来务工专门学校,然而这些学校多为私人私营,办学者和教学者素质和文化水平都不高,学校以营利为目的,对教学质量、校园设施、教学管理、教师队伍等建设都不规范,甚至有些学校没有办学资格,随时有被取缔的危险。一部分经政府和教育部门批准特设的学校,由于资金和人力投入有限,并没有达到招收学生的标准,在这样的环境下,教学质量谈何达标。
三、构建公平教育环境的实施策略
针对现阶段我国在公平教育方面存在的问题,笔者提出了解决的实施策略。
1.提高认识和服务意识
国家和当地政府应该提高对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接受公平教育重要性的认识,要与当地经济发展和社会的长治久安结合起来考虑,制定相关的制度和实施程序,确保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作为弱势群体应享有的受教育的权力,应该认识到:"对外来工好,对我们的社会发展和治安都好,这是双赢"。政府还应该从根本上提高服务意识和质量,改革现行的户籍制度,从根本上来取消对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入学的限制。进一步强化基层社区的服务和管理职能,将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纳入工作范畴,制定相应的规划,调配优质的教育资源,从快从优地安排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入学。 2.加大投入,多渠道整合教育资源
地方政府应调整和加大对教育资源的投入,变按户籍生源拨款为按在校实际学生直接拨款,以此来消除公办学校对招收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抵触和加收择校费。同时,应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教育投资,对社会资金应加以引导和扶持。调整外来务工学校的政策,对硬件设施可以适当地放宽,严格监督其软件设施,确保国家教学计划的实现和高质量的教学,从而维护外来务工人员的权益和当地社会的繁荣稳定。国家教育部表彰的广州市芳村区采取外来务工人员自主办学,从整体上统畴教育资源,从而保障了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和本区孩子享有同等的受教育的权益。
3.消除歧视和偏见,减轻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心理压力
消除对外来务工人员及其学校都是的歧视和偏见,提高他们的工资待遇和地位,保证教学质量。外来务工学校的老师制定教学规划、进行教学检测、设置教学科研课题等方面要和公办学校享有同等的权益,工资升迁和职称的评定要与公办学校的老师同步进行,公办学校的优秀教师要到外来务工学校兼职任教,而外来务工学校的优秀教师也有到公办学校兼教和示范的机会。而对在公办学校插班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要引导他们融入学校的环境,教育城市的学生,消除他们对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误解和歧视,正确看待他们的生活习惯和家庭风俗,鼓励城乡学生相互交流和帮助,增强他们的信心,从根本上消除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不适和心理压力。
4.制定法律法规,保障外来务工人员的利益
我们必须认识到,享受义务教育是每个公民应得的合法权益,应该受到各级政府的保护。各级政府应按照义务教育法的要求,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把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教育经费纳入地方财政预算,制订处来务工人员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收费标准,减免和清除一大批不合理的收费项目,对相关学校给予政策和资金支持。
结语
综上所述,现阶段我国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在城市教育公平问题还有许多工作要做,处理好这一工作对他们迅速地融入当地社会,对城市产生强烈的归属感,从而促进当地的社会进步繁荣和长治久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而建立公平教育环境的措施从根本上讲是从当地的经济和实际从发,从实践中探索出最为合理高效的方法。
参考文献
[1]于晓莉:《实现教育公平从关心农民工做起》.《中国经济导报》.2006(3).
[2]黄豁,侯大伟:《发展须解决收入与教育公平》.《中国改革报》.2006(2).
[3]郭建鑫:《教育公平、公共财政与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的保障机制》.《农村经济》.20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