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期,国家发展改革委对全国自主创新发展情况进行了专项调研。经过初步分析,我国科技创新实力有所提高,但影响企业自主创新活力和动力的不确定因素有所增加,国家应加大政策支持力度,进一步激发企业的技术创新动力和活力。
一、我国自主创新的总体发展势头良好
从调研反映的情况看,有利于企业创新的政策环境正在不断改善,企业创新能力不断增强。
(一)激励创新的政策和法律环境建设取得积极进展
《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的主要精神和配套政策已进入全面落实阶段,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了强有力的法律保障。配套政策的制订工作基本完成,激励创新的财政、金融、政策采购、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创造和保护知识产权等政策体系基本形成。企业创新享受的政策面明显扩大,以最受企业关注的“技术开发费150%加计抵扣应纳所得税政策”为例,此次调查显示,56.7%的被调查企业享受到了该政策,而2007年度调查时这一比例仅为40.4%。在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下,鼓励企业创新的税收优惠政策落实情况趋好,对激发企业创新活力的效果进一步显现。
(二)支持企业自主创新的财政投入明显增加
今年以来,地方各级政府又陆续出台了一些具体措施并显著增加科技投入,引导企业增加创新投入,加速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调查显示,国家和地方科技计划进一步向企业倾斜。50%以上的企业认为:牵头承担国家和地方的重大科技计划项目比以往更加容易,直接参与国家科技计划项目的数量也有所增多,政府对企业创新工作支持力度进一步加大。
(三)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
16个重大科技专项已全面完成方案论证工作,开始进入实施阶段;国家确定的12项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正按计划顺利推进,子午工程、强磁场等已开工建设,大型天文望远镜等完成方案论证工作;知识创新工程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中科院的科技国家队实力进一步提升;国家依托行业骨干企业新建了一批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和国家工程实验室,支持一批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加强技术创新平台建设,进一步加快了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的建设步伐。
(四)自主创新成果的数量和应用呈良好的发展势头
在企业研发投入税前抵扣、新产品实行税收优惠、自主创新产品政府优先采购等政策的激励下,自主创新成果的数量和水平不断提升。1—5月,我国受理国内专利申请238627件,其中发明专利69844件,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34.7%、42.2%。1—5月企业新产品销售额占销售额比例达到约60%,比去年提高1.5个百分点。在信息、生物、现代农业等领域国家新组织实施一批高技术产业化重大专项,支持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创新成果的转化,继续把依靠技术创新促进经济发展的实践活动引向深入。
(五)企业加强技术创新已初见成效
调查显示,企业技术开发投入规模和创新管理水平显著提高,如华为集团长期保持销售收入的10%用于研发投入,且其中相当一部分用于重点加强前瞻性技术研究;作为传统医药企业的广药集团,近年来技术开发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例都超过3%,一批项目投资额超过千万元,并对创新项目实施了全过程绩效管理。在全国企业整体盈利明显下降的情况下,华为、中兴、比亚迪、迈瑞等一批创新能力较强的企业盈利水平增势不减,1—4月份盈利同比分别增长70%、39.7%、40%和37%,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自主创新对企业竞争能力的重要提升作用。
二、影响企业创新动力和活力的不确定性因素增多
(一)人民币升值以及全球能源和原材料价格上涨等因素要求企业进一步加快创新步伐
近年来,我国加工型企业生产经营成本压力不断增加,赢利空间大幅下降。为应对目前复杂外部环境带来的挑战,只有通过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才能优化产品结构、提升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提升市场竞争力。这迫使我国企业必须加快调整节奏,依靠技术创新进一步推进产业升级与结构优化,在较短时间内向产业链高端发展,以增强企业核心竞争能力。目前我国企业的创新支撑条件相对薄弱,创新后劲不足,能否在新一轮战略调整中抢占更为有利的地位,对企业是一个艰巨的挑战。
(二)中小企业创新活动受到来自紧缩货币政策及劳动力、环境成本攀升的影响
今年以来,国家采取了一系列货币紧缩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对抑制投资增长发挥了积极作用,但也加剧了中小企业的融资难度,企业创新活动面临缺乏有效资金支持的新困难。新颁布实施的劳动法、生产环保约束条件提高等造成要素成本攀升,给中小企业生存与发展带来新挑战,中小企业的生产经营成本加大,对创新投入的能力有所削弱。
(三)一些地区出现新一轮大规模技术引进
我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占全国工业企业总数的20%,其产值比重超过90%。近年来,我国近30万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有专利申请的仅占8.8%,对技术秘密进行内部保护的仅占20.7%。由于自身创新能力不强,缺乏前瞻性部署,面对新一代技术带来的市场机会,部分地区开始了新一轮的技术引进。一方面企业自主创新的积极性受到冲击,另一方面如不及时部署消化吸收,可能还会陷入引进再引进的恶性循环。
(四)政府采购、首购政策对激励企业创新的作用尚未得到有效发挥
目前,政府采购政策对促进企业自主创新仍缺乏可操作性的实施细则,许多地区难以落实。被调查的1300多家企业中,只有82家企业的产品列入了政府自主创新产品采购目录,其中仅有54家企业的产品在2007年获得了政府采购。在未享受政府采购政策的企业中,553家企业认为政策条件太高,378家企业表示不知道有此项政策,250家企业认为政策缺乏操作性,53家企业认为该政策缺乏吸引力。从自主创新产品政府首购和订购政策落实情况看,仅有约3%的企业享受到该政策,绝大多数企业认为享受该优惠政策的条件太高,企业无法达到要求。
三、促进我国自主创新的政策建议
(一)切实完善和落实好激励企业技术创新的各项经济政策
对于已发布实施的有关政策措施,相关政府部门和地方应结合实际,进一步制订更具针对性和操作性的实施办法。特别是要加快完善政府采购、首购政策,健全相应的审核制度和机制,对本国企业开发、符合政府采购技术标准和产品目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切实加大政府采购的扶持力度。同时,将增强区域创新能力作为税务部门培养税基、扩大税源的重要任务,分担企业创新风险,引导企业增加创新投入,加快创新要素向创新效益好、效率高、对国民经济贡献大的创新型企业集聚。
(二)加快完善相关法制环境
当前,要重点围绕促进政府引导作用和市场主导作用的相互联动,加快建立健全环保法规体系,加大节能减排监测、统计、执法力度,进一步深化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加快修订重点行业准入标准,进一步规范部门、地方的行政行为和企业的经营行为,逐步建立企业公平竞争、优胜劣汰的长效机制。加强国家产业技术政策对国家各类科技计划的指导和对企业创新活动的引导功能。定期更新产业技术政策的技术清单,作为国家有关科技计划的资助指南,增强国家科技计划对产业共性技术研发的引导和支持。
(三)加快构建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
加大对企业技术创新的财政投入,特别是要支持大型骨干企业建设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企业技术中心、国家工程实验室、国家工程中心,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企业。加速人才、投入、技术等创新资源向企业集聚;建立开放的自主创新体系,支持有条件的国内企业到境外建立研发中心,鼓励外资企业研发活动本地化;大力促进技术创新服务体系建设,加快技术转移中心、技术创新服务中心等各类中介机构发展。
(四)“有保有压”,区别对待企业创新活动与一般生产经营活动
在实行适当从紧货币政策的同时,对于创新活动所需贷款可提供必要担保或适当贴息等鼓励措施;完善中小企业创新服务体系和融资平台;在市场准入、政府定价等方面,也要采取鼓励创新的政策措施,降低企业创新成本,减缓外部环境恶化对企业创新的不利影响。
(国家发展改革委高技术产业司供稿)
一、我国自主创新的总体发展势头良好
从调研反映的情况看,有利于企业创新的政策环境正在不断改善,企业创新能力不断增强。
(一)激励创新的政策和法律环境建设取得积极进展
《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的主要精神和配套政策已进入全面落实阶段,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了强有力的法律保障。配套政策的制订工作基本完成,激励创新的财政、金融、政策采购、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创造和保护知识产权等政策体系基本形成。企业创新享受的政策面明显扩大,以最受企业关注的“技术开发费150%加计抵扣应纳所得税政策”为例,此次调查显示,56.7%的被调查企业享受到了该政策,而2007年度调查时这一比例仅为40.4%。在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下,鼓励企业创新的税收优惠政策落实情况趋好,对激发企业创新活力的效果进一步显现。
(二)支持企业自主创新的财政投入明显增加
今年以来,地方各级政府又陆续出台了一些具体措施并显著增加科技投入,引导企业增加创新投入,加速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调查显示,国家和地方科技计划进一步向企业倾斜。50%以上的企业认为:牵头承担国家和地方的重大科技计划项目比以往更加容易,直接参与国家科技计划项目的数量也有所增多,政府对企业创新工作支持力度进一步加大。
(三)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
16个重大科技专项已全面完成方案论证工作,开始进入实施阶段;国家确定的12项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正按计划顺利推进,子午工程、强磁场等已开工建设,大型天文望远镜等完成方案论证工作;知识创新工程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中科院的科技国家队实力进一步提升;国家依托行业骨干企业新建了一批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和国家工程实验室,支持一批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加强技术创新平台建设,进一步加快了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的建设步伐。
(四)自主创新成果的数量和应用呈良好的发展势头
在企业研发投入税前抵扣、新产品实行税收优惠、自主创新产品政府优先采购等政策的激励下,自主创新成果的数量和水平不断提升。1—5月,我国受理国内专利申请238627件,其中发明专利69844件,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34.7%、42.2%。1—5月企业新产品销售额占销售额比例达到约60%,比去年提高1.5个百分点。在信息、生物、现代农业等领域国家新组织实施一批高技术产业化重大专项,支持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创新成果的转化,继续把依靠技术创新促进经济发展的实践活动引向深入。
(五)企业加强技术创新已初见成效
调查显示,企业技术开发投入规模和创新管理水平显著提高,如华为集团长期保持销售收入的10%用于研发投入,且其中相当一部分用于重点加强前瞻性技术研究;作为传统医药企业的广药集团,近年来技术开发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例都超过3%,一批项目投资额超过千万元,并对创新项目实施了全过程绩效管理。在全国企业整体盈利明显下降的情况下,华为、中兴、比亚迪、迈瑞等一批创新能力较强的企业盈利水平增势不减,1—4月份盈利同比分别增长70%、39.7%、40%和37%,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自主创新对企业竞争能力的重要提升作用。
二、影响企业创新动力和活力的不确定性因素增多
(一)人民币升值以及全球能源和原材料价格上涨等因素要求企业进一步加快创新步伐
近年来,我国加工型企业生产经营成本压力不断增加,赢利空间大幅下降。为应对目前复杂外部环境带来的挑战,只有通过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才能优化产品结构、提升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提升市场竞争力。这迫使我国企业必须加快调整节奏,依靠技术创新进一步推进产业升级与结构优化,在较短时间内向产业链高端发展,以增强企业核心竞争能力。目前我国企业的创新支撑条件相对薄弱,创新后劲不足,能否在新一轮战略调整中抢占更为有利的地位,对企业是一个艰巨的挑战。
(二)中小企业创新活动受到来自紧缩货币政策及劳动力、环境成本攀升的影响
今年以来,国家采取了一系列货币紧缩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对抑制投资增长发挥了积极作用,但也加剧了中小企业的融资难度,企业创新活动面临缺乏有效资金支持的新困难。新颁布实施的劳动法、生产环保约束条件提高等造成要素成本攀升,给中小企业生存与发展带来新挑战,中小企业的生产经营成本加大,对创新投入的能力有所削弱。
(三)一些地区出现新一轮大规模技术引进
我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占全国工业企业总数的20%,其产值比重超过90%。近年来,我国近30万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有专利申请的仅占8.8%,对技术秘密进行内部保护的仅占20.7%。由于自身创新能力不强,缺乏前瞻性部署,面对新一代技术带来的市场机会,部分地区开始了新一轮的技术引进。一方面企业自主创新的积极性受到冲击,另一方面如不及时部署消化吸收,可能还会陷入引进再引进的恶性循环。
(四)政府采购、首购政策对激励企业创新的作用尚未得到有效发挥
目前,政府采购政策对促进企业自主创新仍缺乏可操作性的实施细则,许多地区难以落实。被调查的1300多家企业中,只有82家企业的产品列入了政府自主创新产品采购目录,其中仅有54家企业的产品在2007年获得了政府采购。在未享受政府采购政策的企业中,553家企业认为政策条件太高,378家企业表示不知道有此项政策,250家企业认为政策缺乏操作性,53家企业认为该政策缺乏吸引力。从自主创新产品政府首购和订购政策落实情况看,仅有约3%的企业享受到该政策,绝大多数企业认为享受该优惠政策的条件太高,企业无法达到要求。
三、促进我国自主创新的政策建议
(一)切实完善和落实好激励企业技术创新的各项经济政策
对于已发布实施的有关政策措施,相关政府部门和地方应结合实际,进一步制订更具针对性和操作性的实施办法。特别是要加快完善政府采购、首购政策,健全相应的审核制度和机制,对本国企业开发、符合政府采购技术标准和产品目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切实加大政府采购的扶持力度。同时,将增强区域创新能力作为税务部门培养税基、扩大税源的重要任务,分担企业创新风险,引导企业增加创新投入,加快创新要素向创新效益好、效率高、对国民经济贡献大的创新型企业集聚。
(二)加快完善相关法制环境
当前,要重点围绕促进政府引导作用和市场主导作用的相互联动,加快建立健全环保法规体系,加大节能减排监测、统计、执法力度,进一步深化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加快修订重点行业准入标准,进一步规范部门、地方的行政行为和企业的经营行为,逐步建立企业公平竞争、优胜劣汰的长效机制。加强国家产业技术政策对国家各类科技计划的指导和对企业创新活动的引导功能。定期更新产业技术政策的技术清单,作为国家有关科技计划的资助指南,增强国家科技计划对产业共性技术研发的引导和支持。
(三)加快构建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
加大对企业技术创新的财政投入,特别是要支持大型骨干企业建设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企业技术中心、国家工程实验室、国家工程中心,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企业。加速人才、投入、技术等创新资源向企业集聚;建立开放的自主创新体系,支持有条件的国内企业到境外建立研发中心,鼓励外资企业研发活动本地化;大力促进技术创新服务体系建设,加快技术转移中心、技术创新服务中心等各类中介机构发展。
(四)“有保有压”,区别对待企业创新活动与一般生产经营活动
在实行适当从紧货币政策的同时,对于创新活动所需贷款可提供必要担保或适当贴息等鼓励措施;完善中小企业创新服务体系和融资平台;在市场准入、政府定价等方面,也要采取鼓励创新的政策措施,降低企业创新成本,减缓外部环境恶化对企业创新的不利影响。
(国家发展改革委高技术产业司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