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创造性思维就是人们主动地、独创地发现新的事物,提出新的见解,解决新的问题的一种思维形式。在数学教学中,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是经常发生的。例如,教学乘法的初步认识时,学生懂得了2 2 2 2可以改写成2×4,当提出5 5 5 3怎么办时,学生经过观察,写出5×3 3,5×4-2,6×3,其中6×3就有创造性。学生把3分开给每个5,5加1得6,所以6×3这个过程就是一种创造性思维。因为学生灵活应用了乘法的意义的知识,创造性的发现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的规律。这对于学生来说,思维达到了相当高的程度,形成了创造能力。
学生的思维水平是各不相同的,有的学生只会单一地使用已学知识,有的学生只提出一种或两种方法就停顿,有的学生在多种可能中不善于集中最佳方案,这种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教师的责任就是通过教学使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得到培养和发展,为他们将来进行更大的创造打好基础,那么怎样培养小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呢?
一、鼓励学生质疑问难,树立自由讨论的学风,这是培养创造性思维的前提
传统的教学法大都用谈话法。教师把教材分拆成许许多多小问题,师生一问一答,学生对所学知识“见树不见林”,只能在教师定的框框里转。看起来似乎也学得不差,不大有什么疑难问题,但有一老师在教学长方体的认识后问:“你们还有什么疑问需要解答?”一位学生提出:“长方体有6个面,一個面有4条边,为什么长方体的棱不是24条,而是12条?一条棱有2个端点,长方体有12条棱,为什么只有8个顶点?长方体和长方形有什么不同”,提出了一个颇为生动、新颖的例子。他说: “我们在纸上画一个对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的图形,是长方形,它只有长和宽,没有高。我把这个长方形剪了下来,这时它就有了高(厚),所以它是长方体了。”学生的这个见解,具有一定的创造性,若不是让他们质疑问难,自由讨论,是不可能想出这么生动的例子的。
二、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重点工程”
1、开阔学生的思路
我们既要培养学生的顺向思维,也要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例如:“根据4小时可以走20千米路,不但要求学生会提出:“1小时可以走几千米路”的问题,还应要求他能提出“走1千米路需要多少时间”的问题。又如:“根据 “红花有8朵,黄花比红花多5朵”,要求学生不但会求黄花有几朵,而且能根据已求问题,求出红花和黄花一共有多少朵。对于式题不但能根据运算顺序依次运算,得出结果,也能根据结果编出各种不同的算式等等。
还要培养学生侧向思维。比如在培养学生数量关系的联想时可采用“多想一步”的训练:当学生看到“一批煤运走三分之一,”要求马上联想到“还剩三分之二。”又如“对实际几天完成收割任务”这一问题;学生会这样联想:(1)计划天数减去提前天数等于实际完成天数;(2)先做几天加上后来又做几天,等于实际收割了几天;(3)需要收割亩数除以每天收割亩数等于实际完成任务天数等等。这些训练都可以使学生思维开阔、流畅。
2、要启发学生从不同角度考虑问题。
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考虑问题,一题有多种解法,这已是常见了,解答问题时,不要死盯在一处想,一处不通,另找一处,这方面不行,另找一方面,例如: “五年级学生原有240人,其中女生占 。后来转学来几名学生,这样女生占总数的 。问转来多少名学生?如果用一般的解题模式,盯住“女生人数”这方面想,在小学的知识范围内解题就很困难,但是,如果改换一个角度,从男生人数这方面想,男生人数没有变,,原来占总数的 ,后来因来了几名女生,男生人数就占 。这样问题就容易解了。
3、启迪学生的创新意识,鼓励他们敢于提出新的设想,并且对设想作验证。
在学生的自由讨论中,教师要启迪他们的创新意识,提倡各抒己见,而不要千篇一律地重复别人的答语。据说“文彦博”、“灌穴浮球”的典故,在日本也是颇为人知。但是他们教学生时,取球的办法就不满足“灌穴”。球滚到洞里去了,怎么办?学生有的说灌水,有的说用钳子去钳,有的说把土挖开来,有的甚至可以说:“不要了”。他们要求学生各有新见解。
上海市实验小学的老师教圆柱体表面积时,把围成圆柱的厚纸沿着高剪开,使学生看到圆柱体的侧面展开是个长方形。这时有一个学生发问:“如果沿着斜线剪呢?”接着他自己又回答:“沿斜线剪,得到的是平行四边形,平行四边形也可以剪拼成长方形。”这个学生通过独立思考提出了新问题,又回答了自己的问题,认识得到了提高,创造性思维也得到发展。
江苏省靖江县小学生陈萍计算环形面积时,觉得运算过程中“R2 -r2 计算太繁,经过刻苦钻研,她从圆面积公式的推导受到启发,提出了”环形面积也可转化为长方形“的设想,然后动手画一个环形,通过剪拼,证实了这个设想是可行的,于是把环形面积公式S= ∏(R2 -r2),简化为S= ∏(R r)(R-r)实际上她在这里推导出了中学里才能学到的平方差公式,这对小学生来说,确实难能可贵。
三、在“第二课堂”中,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课内为主,课外为辅。开展有针对性的第二课堂活动是发展学生思维能力不可缺少的部分。活动形式要多种多样,内容要丰富多彩,并以发展学生思维能力为主。如“考考你”、“攻下科学堡垒”、“数学竞走计算”、 “科学家的童年”等。
“考考你”可在5-10分钟内由学生解答一批练习题,看谁算得又准又快。
“攻下科学堡垒”可组织学生进行模拟“登山比赛”,“山腰”和“山顶”上布置有各种类型数学题,学生边计算,边攀登,看谁登上峰顶,攻下科学堡垒。
“数学竞走计算” 分组进行比赛,每组人数相等,各组赛题类同,开始各组由第一人计算,接着交第二、第三……直到做完为止,看哪一组算得又准又快,决定取胜。
“科学家的童年”可收集各种类型的数学家在童年时的故事,让学生进行讲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热爱数学这门学科。
总之,要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教师就要有创新精神,要敢于突破传统的教学思维模式,想学生所想,为他们创设自主探索的环境,让学生大胆地去尝试,去接受挑战,才能真正发挥学生创造潜力,更为有效的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学生的思维水平是各不相同的,有的学生只会单一地使用已学知识,有的学生只提出一种或两种方法就停顿,有的学生在多种可能中不善于集中最佳方案,这种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教师的责任就是通过教学使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得到培养和发展,为他们将来进行更大的创造打好基础,那么怎样培养小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呢?
一、鼓励学生质疑问难,树立自由讨论的学风,这是培养创造性思维的前提
传统的教学法大都用谈话法。教师把教材分拆成许许多多小问题,师生一问一答,学生对所学知识“见树不见林”,只能在教师定的框框里转。看起来似乎也学得不差,不大有什么疑难问题,但有一老师在教学长方体的认识后问:“你们还有什么疑问需要解答?”一位学生提出:“长方体有6个面,一個面有4条边,为什么长方体的棱不是24条,而是12条?一条棱有2个端点,长方体有12条棱,为什么只有8个顶点?长方体和长方形有什么不同”,提出了一个颇为生动、新颖的例子。他说: “我们在纸上画一个对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的图形,是长方形,它只有长和宽,没有高。我把这个长方形剪了下来,这时它就有了高(厚),所以它是长方体了。”学生的这个见解,具有一定的创造性,若不是让他们质疑问难,自由讨论,是不可能想出这么生动的例子的。
二、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重点工程”
1、开阔学生的思路
我们既要培养学生的顺向思维,也要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例如:“根据4小时可以走20千米路,不但要求学生会提出:“1小时可以走几千米路”的问题,还应要求他能提出“走1千米路需要多少时间”的问题。又如:“根据 “红花有8朵,黄花比红花多5朵”,要求学生不但会求黄花有几朵,而且能根据已求问题,求出红花和黄花一共有多少朵。对于式题不但能根据运算顺序依次运算,得出结果,也能根据结果编出各种不同的算式等等。
还要培养学生侧向思维。比如在培养学生数量关系的联想时可采用“多想一步”的训练:当学生看到“一批煤运走三分之一,”要求马上联想到“还剩三分之二。”又如“对实际几天完成收割任务”这一问题;学生会这样联想:(1)计划天数减去提前天数等于实际完成天数;(2)先做几天加上后来又做几天,等于实际收割了几天;(3)需要收割亩数除以每天收割亩数等于实际完成任务天数等等。这些训练都可以使学生思维开阔、流畅。
2、要启发学生从不同角度考虑问题。
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考虑问题,一题有多种解法,这已是常见了,解答问题时,不要死盯在一处想,一处不通,另找一处,这方面不行,另找一方面,例如: “五年级学生原有240人,其中女生占 。后来转学来几名学生,这样女生占总数的 。问转来多少名学生?如果用一般的解题模式,盯住“女生人数”这方面想,在小学的知识范围内解题就很困难,但是,如果改换一个角度,从男生人数这方面想,男生人数没有变,,原来占总数的 ,后来因来了几名女生,男生人数就占 。这样问题就容易解了。
3、启迪学生的创新意识,鼓励他们敢于提出新的设想,并且对设想作验证。
在学生的自由讨论中,教师要启迪他们的创新意识,提倡各抒己见,而不要千篇一律地重复别人的答语。据说“文彦博”、“灌穴浮球”的典故,在日本也是颇为人知。但是他们教学生时,取球的办法就不满足“灌穴”。球滚到洞里去了,怎么办?学生有的说灌水,有的说用钳子去钳,有的说把土挖开来,有的甚至可以说:“不要了”。他们要求学生各有新见解。
上海市实验小学的老师教圆柱体表面积时,把围成圆柱的厚纸沿着高剪开,使学生看到圆柱体的侧面展开是个长方形。这时有一个学生发问:“如果沿着斜线剪呢?”接着他自己又回答:“沿斜线剪,得到的是平行四边形,平行四边形也可以剪拼成长方形。”这个学生通过独立思考提出了新问题,又回答了自己的问题,认识得到了提高,创造性思维也得到发展。
江苏省靖江县小学生陈萍计算环形面积时,觉得运算过程中“R2 -r2 计算太繁,经过刻苦钻研,她从圆面积公式的推导受到启发,提出了”环形面积也可转化为长方形“的设想,然后动手画一个环形,通过剪拼,证实了这个设想是可行的,于是把环形面积公式S= ∏(R2 -r2),简化为S= ∏(R r)(R-r)实际上她在这里推导出了中学里才能学到的平方差公式,这对小学生来说,确实难能可贵。
三、在“第二课堂”中,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课内为主,课外为辅。开展有针对性的第二课堂活动是发展学生思维能力不可缺少的部分。活动形式要多种多样,内容要丰富多彩,并以发展学生思维能力为主。如“考考你”、“攻下科学堡垒”、“数学竞走计算”、 “科学家的童年”等。
“考考你”可在5-10分钟内由学生解答一批练习题,看谁算得又准又快。
“攻下科学堡垒”可组织学生进行模拟“登山比赛”,“山腰”和“山顶”上布置有各种类型数学题,学生边计算,边攀登,看谁登上峰顶,攻下科学堡垒。
“数学竞走计算” 分组进行比赛,每组人数相等,各组赛题类同,开始各组由第一人计算,接着交第二、第三……直到做完为止,看哪一组算得又准又快,决定取胜。
“科学家的童年”可收集各种类型的数学家在童年时的故事,让学生进行讲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热爱数学这门学科。
总之,要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教师就要有创新精神,要敢于突破传统的教学思维模式,想学生所想,为他们创设自主探索的环境,让学生大胆地去尝试,去接受挑战,才能真正发挥学生创造潜力,更为有效的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