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以南昌市为例,运用状态评价法,建立了城市土地综合承载力评估体系。评估结果表明,状态评价法能识别资源环境的限制性因素和短板因素,从根源上引导土地综合承载力的提升,促进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利用。
关键词城市土地综合承载力; 短板因素;状态评价法;南昌市
中图分类号S2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517-6611(2014)36-13078-02
AbstractBased on state evaluation method, the evaluation system of urban land comprehensive carrying capacity was established with Nanchang City as an example. The result showed that the state evaluation method which can identify the limiting factors and short board of environment resources is a root guide for enhancing urban land comprehensive capacity and promoting sustainable use of environment resources.
Key wordsUrban land comprehensive carrying capacity; Short board factor; State evaluation method; Nanchang City
土地作为人类活动、生存和生产的场所与空间,究竟能承受多大的经济社会活动强度,多少数量的人口、多大强度的资源利用和多大程度的环境破坏,成为可持续性发展必须研究的问题。新形势下的土地综合承载力,指在一定时期,一定空间区域,当前的自然能源、科学技术和资金投入在保证与其社会文化准则相符合的物质生活水平条件下,土地资源所能持续承载的人类各种活动的规模和强度的阈值[1]。土地资源的承载力受到两方面的制约:土地资源生产力的绝对极限(土地数量的有限性)和一定时期内的相对极限(生产力水平)。
笔者以南昌市为例,结合城市发展定位,从资源本底要素建立体现地方特色的土地综合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判断各类资源承载力的状态,识别对城市社会经济发展形成制约的主要限制性因素和“短板”要素。
1南昌市城市发展定位及制约性分析
1.1区域概况
南昌市是江西省省会,是全省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和信息中心。位于江西省中部偏北,处赣江、抚河尾闾,鄱阳湖之滨。地理坐标为115°27′~117°35′ E、28°09′~29°11′ N。2010年全市总人口502.25万,城镇化率达643%。
1.2城市发展定位
根据《南昌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南昌市的城市发展定位:一是努力把南昌建设成为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的现代区域经济中心城市和现代文明花园英雄城市;二是着力打造赣抚平原主产区和鄱阳湖滨湖主产区两个粮食生产核心区;三是通过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设示范性国家低碳生态名城和节水型城市。
1.3制约性分析
南昌市的土地资源、水资源丰富,地质、生态环境良好,资源要素对土地综合承载力的限制性并不明显。该研究通过比照城市发展定位,挖掘土地综合承载力的制约性。
1.3.1城市用地增长过快,土地利用较为粗放。南昌市以打造现代制造业基地为目标,各项产业、交通和能源等用地增长快速。开发方式由城市和周围村庄蔓延式扩展。2010年人均建设用地高达216.33 m2,远远超出国家标准。部分城镇用地盲目性大,闲置大片土地。许多地区人均农居点过高,土地利用率低。
1.3.2耕地保护压力增加,粮食单产有待提升。2010年南昌市人均耕地0.056 hm2,接近世界人均耕地警戒线,且仍有减少趋势,耕地保护压力进一步增加。由于一些地区种植结构不合理,促使土壤酸、板、粘,肥力下降。2010年粮食单产6 053 kg/hm2,比2009年减少248 kg/hm2,比全国最高水平低101.54%。
1.3.3城市绿化分布不均,环境改善任务艰巨。南昌市的绿化分布与人口密度成反比,市中心人均公园绿地低于边缘地区,全市人均公园绿地9.01 m2,略低于国家园林城市标准(9.5~11 m2)。2010年可吸入颗粒物年日平均值高达0.088 mg/m3,大大超出国际标准(0.04~0.07 mg/m3)。酸雨频率大于80%,污染十分严重。
1.3.4水资源利用效率低,行业用水分配不均。南昌是一个淡水资源较丰富的城市,但受地理位置、地形等的影响,区域性缺水、季节性缺水依然突出。行业用水量分配不均,农田灌溉用水量达54.13%,工业用水量占24.33%,城镇公共用水量仅占3.56%。但农业用水效率不高,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低。
2南昌市土地综合承载力评价
2.1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土地综合承载力既取决于自然资源环境,如水土资源、环境容量、地质条件等“先天性”因素;又取决于人类对自然资源环境的利用方式、外来资源引进程度、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以及物质需求目标等“后天性”因素[2]。“先天性”因素是土地承载力的基本制约因素,是人为力量不可改变或在短期内无法大规模改变的因素;而“后天性”因素是人力可以改变的。该研究以“先天性”因素评价为主,适当兼顾“后天性”因素。结合南昌市城市发展定位目标,从土地资源承载力、水资源承载力、生态环境承载力、地质环境承载力选取评价指标(表1)。
2.4评价结果 南昌市各类资源要素的状态指数评估结果列入表1。由表1可知,承载力处于良好状态的指标包括地震震级、人口密度和水土流失面积等;承载力处于一般状态的指标包括水土协调度、地均GDP、地均稳定性、水体水质和土壤污染综合指数等;承载力处于预警状态的指标包括人均耕地、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和SO2年日平均值;承载力处于危机状态的指标包括粮食单产、人均建设用地、农田灌溉地均用水量、人均公园绿地和可吸入颗粒物年日平均值等。
从表1可以看出,承载力评判为危机状态的指标判别为短板因素,预警状态的指标判别为限制因素,主要体现为土地资源、水资源和生态环境等3大资源类要素。短板因素包括人均公园绿地、人均建设用地、粮食单产、可吸入颗粒物年日平均值和农田灌溉地均用水量,限制因素包括人均耕地、SO2年日平均值和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等。
3结论与建议
3.1结论
该研究以本底资源为核心,以南昌市为例,构建土地综合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状态指数法评价各类资源要素的承载力,辨识主要限制性因素和短板因素。研究结果有助于人根源上引导土地综合承载力的提升,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3.2土地综合承载力提升建议
3.2.1切实保护耕地,促进土地的合理利用。严格按照规划确定的保护目标执行,严控耕地数量减少,加大耕地补充力度,提高耕地质量。打造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的高产高效示范区,实现更大范围的粮食增产。
3.2.2改变土地粗放经营方式,提高节约集约用地水平。清查和充分利用闲置土地,通过多种方式、不同途径挖掘存量建设用地潜力。坚持重大项目保障用地、优质项目优先供地、所有项目节约集约的用地原则。
3.2.3合理利用水资源,建设节水型社会。加强水源地保护,加大水环境治理力度,加强水功能区管理,优化水环境质量;根据不同土壤质地与土地构型、原有耕作基础,采取不同节水耕作技术和节水灌溉技术。提倡节约用水,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3.2.4综合治理环境污染,保持生态系统健康发展。加大污染物控制力度,深化颗粒污染物污染控制,全面加强工业烟尘、粉尘和城市扬尘的控制;禁止废旧电子产品金属拆解冶炼等环境高风险项目落户。加强对影响土壤环境的重点污染源的监管。
参考文献
[1] 《中国土地资源生产能力及人口承载量研究》课题组.中国土地资源生产能力及人口承载量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人学出版社,1991.
[2] 王丹,陈爽.城市承载力分区方法研究[J].地理科学进展,2011,30(5):577-584.
[3] 曹月娥.基于GIS的新疆土地综合承载力研究[D] .乌鲁木齐:新疆大学,2005.
[4] 李蕾,郭文华.城市土地综合承载力评价——以深圳市为例[J].国土资源情报,2010(5):34-38.
[5] 于文捷.可持续发展理论指导下的哈密市土地综合承载力评价研究[D] .乌鲁木齐:新疆大学,2009.
关键词城市土地综合承载力; 短板因素;状态评价法;南昌市
中图分类号S2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517-6611(2014)36-13078-02
AbstractBased on state evaluation method, the evaluation system of urban land comprehensive carrying capacity was established with Nanchang City as an example. The result showed that the state evaluation method which can identify the limiting factors and short board of environment resources is a root guide for enhancing urban land comprehensive capacity and promoting sustainable use of environment resources.
Key wordsUrban land comprehensive carrying capacity; Short board factor; State evaluation method; Nanchang City
土地作为人类活动、生存和生产的场所与空间,究竟能承受多大的经济社会活动强度,多少数量的人口、多大强度的资源利用和多大程度的环境破坏,成为可持续性发展必须研究的问题。新形势下的土地综合承载力,指在一定时期,一定空间区域,当前的自然能源、科学技术和资金投入在保证与其社会文化准则相符合的物质生活水平条件下,土地资源所能持续承载的人类各种活动的规模和强度的阈值[1]。土地资源的承载力受到两方面的制约:土地资源生产力的绝对极限(土地数量的有限性)和一定时期内的相对极限(生产力水平)。
笔者以南昌市为例,结合城市发展定位,从资源本底要素建立体现地方特色的土地综合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判断各类资源承载力的状态,识别对城市社会经济发展形成制约的主要限制性因素和“短板”要素。
1南昌市城市发展定位及制约性分析
1.1区域概况
南昌市是江西省省会,是全省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和信息中心。位于江西省中部偏北,处赣江、抚河尾闾,鄱阳湖之滨。地理坐标为115°27′~117°35′ E、28°09′~29°11′ N。2010年全市总人口502.25万,城镇化率达643%。
1.2城市发展定位
根据《南昌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南昌市的城市发展定位:一是努力把南昌建设成为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的现代区域经济中心城市和现代文明花园英雄城市;二是着力打造赣抚平原主产区和鄱阳湖滨湖主产区两个粮食生产核心区;三是通过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设示范性国家低碳生态名城和节水型城市。
1.3制约性分析
南昌市的土地资源、水资源丰富,地质、生态环境良好,资源要素对土地综合承载力的限制性并不明显。该研究通过比照城市发展定位,挖掘土地综合承载力的制约性。
1.3.1城市用地增长过快,土地利用较为粗放。南昌市以打造现代制造业基地为目标,各项产业、交通和能源等用地增长快速。开发方式由城市和周围村庄蔓延式扩展。2010年人均建设用地高达216.33 m2,远远超出国家标准。部分城镇用地盲目性大,闲置大片土地。许多地区人均农居点过高,土地利用率低。
1.3.2耕地保护压力增加,粮食单产有待提升。2010年南昌市人均耕地0.056 hm2,接近世界人均耕地警戒线,且仍有减少趋势,耕地保护压力进一步增加。由于一些地区种植结构不合理,促使土壤酸、板、粘,肥力下降。2010年粮食单产6 053 kg/hm2,比2009年减少248 kg/hm2,比全国最高水平低101.54%。
1.3.3城市绿化分布不均,环境改善任务艰巨。南昌市的绿化分布与人口密度成反比,市中心人均公园绿地低于边缘地区,全市人均公园绿地9.01 m2,略低于国家园林城市标准(9.5~11 m2)。2010年可吸入颗粒物年日平均值高达0.088 mg/m3,大大超出国际标准(0.04~0.07 mg/m3)。酸雨频率大于80%,污染十分严重。
1.3.4水资源利用效率低,行业用水分配不均。南昌是一个淡水资源较丰富的城市,但受地理位置、地形等的影响,区域性缺水、季节性缺水依然突出。行业用水量分配不均,农田灌溉用水量达54.13%,工业用水量占24.33%,城镇公共用水量仅占3.56%。但农业用水效率不高,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低。
2南昌市土地综合承载力评价
2.1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土地综合承载力既取决于自然资源环境,如水土资源、环境容量、地质条件等“先天性”因素;又取决于人类对自然资源环境的利用方式、外来资源引进程度、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以及物质需求目标等“后天性”因素[2]。“先天性”因素是土地承载力的基本制约因素,是人为力量不可改变或在短期内无法大规模改变的因素;而“后天性”因素是人力可以改变的。该研究以“先天性”因素评价为主,适当兼顾“后天性”因素。结合南昌市城市发展定位目标,从土地资源承载力、水资源承载力、生态环境承载力、地质环境承载力选取评价指标(表1)。
2.4评价结果 南昌市各类资源要素的状态指数评估结果列入表1。由表1可知,承载力处于良好状态的指标包括地震震级、人口密度和水土流失面积等;承载力处于一般状态的指标包括水土协调度、地均GDP、地均稳定性、水体水质和土壤污染综合指数等;承载力处于预警状态的指标包括人均耕地、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和SO2年日平均值;承载力处于危机状态的指标包括粮食单产、人均建设用地、农田灌溉地均用水量、人均公园绿地和可吸入颗粒物年日平均值等。
从表1可以看出,承载力评判为危机状态的指标判别为短板因素,预警状态的指标判别为限制因素,主要体现为土地资源、水资源和生态环境等3大资源类要素。短板因素包括人均公园绿地、人均建设用地、粮食单产、可吸入颗粒物年日平均值和农田灌溉地均用水量,限制因素包括人均耕地、SO2年日平均值和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等。
3结论与建议
3.1结论
该研究以本底资源为核心,以南昌市为例,构建土地综合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状态指数法评价各类资源要素的承载力,辨识主要限制性因素和短板因素。研究结果有助于人根源上引导土地综合承载力的提升,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3.2土地综合承载力提升建议
3.2.1切实保护耕地,促进土地的合理利用。严格按照规划确定的保护目标执行,严控耕地数量减少,加大耕地补充力度,提高耕地质量。打造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的高产高效示范区,实现更大范围的粮食增产。
3.2.2改变土地粗放经营方式,提高节约集约用地水平。清查和充分利用闲置土地,通过多种方式、不同途径挖掘存量建设用地潜力。坚持重大项目保障用地、优质项目优先供地、所有项目节约集约的用地原则。
3.2.3合理利用水资源,建设节水型社会。加强水源地保护,加大水环境治理力度,加强水功能区管理,优化水环境质量;根据不同土壤质地与土地构型、原有耕作基础,采取不同节水耕作技术和节水灌溉技术。提倡节约用水,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3.2.4综合治理环境污染,保持生态系统健康发展。加大污染物控制力度,深化颗粒污染物污染控制,全面加强工业烟尘、粉尘和城市扬尘的控制;禁止废旧电子产品金属拆解冶炼等环境高风险项目落户。加强对影响土壤环境的重点污染源的监管。
参考文献
[1] 《中国土地资源生产能力及人口承载量研究》课题组.中国土地资源生产能力及人口承载量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人学出版社,1991.
[2] 王丹,陈爽.城市承载力分区方法研究[J].地理科学进展,2011,30(5):577-584.
[3] 曹月娥.基于GIS的新疆土地综合承载力研究[D] .乌鲁木齐:新疆大学,2005.
[4] 李蕾,郭文华.城市土地综合承载力评价——以深圳市为例[J].国土资源情报,2010(5):34-38.
[5] 于文捷.可持续发展理论指导下的哈密市土地综合承载力评价研究[D] .乌鲁木齐:新疆大学,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