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是贫者。教书终身,依然身栖斗室,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我也算富翁——从教五十七载,弟子几近遍天下,学富五车,书通二酉。
积财千万,无过读书。富贵必从勤苦得,男儿须读五车书。惭愧的是,我自小并不喜好读书。一次,我作文又不及格,父亲知道以后气得脸色铁青,赏我巴掌一个,愤愤然:“长大了,拉黄包车去!”后来,我喜欢语文并爱上作文,全缘于一套丛书。它从何而来已无丝毫印象,只是依稀记得,此套丛书有十余本,封面一统,皆为金黄色,直排本,有插图。故事生动,内容有趣,图文并茂,语言好玩。读过之后,忍俊不禁。其中几本书名至今还留有印象:《大人国》《小人国》《君子国》《小气国》《糊涂国》、《吹牛国》……
书名诱人,内容更是荒诞。我如获至宝,白天看,黑夜看;吃饭时看,走路时看,连上课辰光也会不顾一切偷着看……
一日课上,我正看得如入无人之境时,先生悄无声息走到跟前,抽走我手中《糊涂国》,翻了几页,脸色变得极为难看。她大声斥责:“糊涂虫还看《糊涂国》,越看越糊涂!”须臾,她捧起书,当众诵读几节文字。岂料,读毕,全班同学皆被书中有趣文字逗乐,全笑得东倒西歪。被罚站的我则咧开嘴窃笑。挨斥责理所当然,被抽打几记手心才算了事。书被没收,令人沮丧,读书兴致并未泯灭。以后,照样学以为耕,文以为获,忘我读书,只是不敢在上课时偷着看了。劳于读书,逸于作文。自此语文成绩居然有了起色,作文也常被先生相中,还轮番到隔壁课堂去介绍。这着实让我沾沾自喜一番。究其原因不难发现:是书,把我引入阅读世界;是书,将我领进知识殿堂。“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阅读是作文之父亲”。时至今日,只要想起那套丛书,我还会产生莫名冲动。世事难料。上世纪五十年代末,我高中毕业,连续四次报考大学,皆因家庭出身“不符要求”而无缘深造,这令我抱憾终生。迫于生计,只得打工度日,辗转代课。直至上世纪七十年代初,始转为正式编制教师。因未受过系统训练,理论基础薄弱,深感底蕴不厚,功力不足。盲目授课,其效果可想而知。此时,如饥似渴读书,从书本里汲取营养,探究方法。只是,此时读书目的更为明确:为了孩子!《古希腊教育论著选》《教育漫话》(洛克)、《爱弥儿》(卢梭)、《小原国芳教育论著选》《教学与发展》(赞可夫)、《民主主义与教育》(杜威)等都留下印象。随后又读苏霍姆林斯基著作,还撰写多本笔记。通过阅读,逐步明白教育教学必须以学生为本,并且在工作中不断付诸实践。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不能则学,不知则问,虽知必让,然后为知。学然后知不足。向同人学,向书本学,向学生学。边学习,边实践。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终于学贵心悟,识以领之。由外行转为内行,教书渐入佳境,终获些许成绩。
众人问:“汝取得成功秘笈为何?”答曰:“人有知学,则有力矣;贵学也。”
积财千万,无过读书。富贵必从勤苦得,男儿须读五车书。惭愧的是,我自小并不喜好读书。一次,我作文又不及格,父亲知道以后气得脸色铁青,赏我巴掌一个,愤愤然:“长大了,拉黄包车去!”后来,我喜欢语文并爱上作文,全缘于一套丛书。它从何而来已无丝毫印象,只是依稀记得,此套丛书有十余本,封面一统,皆为金黄色,直排本,有插图。故事生动,内容有趣,图文并茂,语言好玩。读过之后,忍俊不禁。其中几本书名至今还留有印象:《大人国》《小人国》《君子国》《小气国》《糊涂国》、《吹牛国》……
书名诱人,内容更是荒诞。我如获至宝,白天看,黑夜看;吃饭时看,走路时看,连上课辰光也会不顾一切偷着看……
一日课上,我正看得如入无人之境时,先生悄无声息走到跟前,抽走我手中《糊涂国》,翻了几页,脸色变得极为难看。她大声斥责:“糊涂虫还看《糊涂国》,越看越糊涂!”须臾,她捧起书,当众诵读几节文字。岂料,读毕,全班同学皆被书中有趣文字逗乐,全笑得东倒西歪。被罚站的我则咧开嘴窃笑。挨斥责理所当然,被抽打几记手心才算了事。书被没收,令人沮丧,读书兴致并未泯灭。以后,照样学以为耕,文以为获,忘我读书,只是不敢在上课时偷着看了。劳于读书,逸于作文。自此语文成绩居然有了起色,作文也常被先生相中,还轮番到隔壁课堂去介绍。这着实让我沾沾自喜一番。究其原因不难发现:是书,把我引入阅读世界;是书,将我领进知识殿堂。“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阅读是作文之父亲”。时至今日,只要想起那套丛书,我还会产生莫名冲动。世事难料。上世纪五十年代末,我高中毕业,连续四次报考大学,皆因家庭出身“不符要求”而无缘深造,这令我抱憾终生。迫于生计,只得打工度日,辗转代课。直至上世纪七十年代初,始转为正式编制教师。因未受过系统训练,理论基础薄弱,深感底蕴不厚,功力不足。盲目授课,其效果可想而知。此时,如饥似渴读书,从书本里汲取营养,探究方法。只是,此时读书目的更为明确:为了孩子!《古希腊教育论著选》《教育漫话》(洛克)、《爱弥儿》(卢梭)、《小原国芳教育论著选》《教学与发展》(赞可夫)、《民主主义与教育》(杜威)等都留下印象。随后又读苏霍姆林斯基著作,还撰写多本笔记。通过阅读,逐步明白教育教学必须以学生为本,并且在工作中不断付诸实践。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不能则学,不知则问,虽知必让,然后为知。学然后知不足。向同人学,向书本学,向学生学。边学习,边实践。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终于学贵心悟,识以领之。由外行转为内行,教书渐入佳境,终获些许成绩。
众人问:“汝取得成功秘笈为何?”答曰:“人有知学,则有力矣;贵学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