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村镇建设事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组成部分,必须要放到时代大背景中来认识。二十世纪中国发生的最伟大的革命和改革都是从农村开始的。“三农”问题能否妥善处理,决定了中国的命运。村镇建设能否稳妥推进,影响着美丽中国建设的成效。经过几代人的不懈努力,中国已经从一个赤贫的农业国发展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城乡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工业化、城镇化、现代化、信息化改变着城乡关系,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正在重塑乡村。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回眸过去、展望未来的村镇建设,是非常必要和及时的。
新中国成立之初,全国土地改革的成功掀起了振兴乡村的首个高潮。互助组、合作社有利于统一对农村进行规划和建设。人民公社的大范围实践却过度放大了政府的作用。农村改革成功引发的建房热潮促进了政府村镇规划建设管理体制的完善。我们今天所说的村镇建设,确实是从传统的农村起步的,但它已经不同于70年前的农村建设。中国正在用自己的方式把传统农民为主导的农业社会推进到由现代公民组成的小康社会。
村镇建设,不是一个专业,而是一个研究领域,相关学科都可以在其中找到用武之地。70年来,以建筑师、工程师和规划师为主体的广大专业人员响应党和政府的号召,下乡从事村镇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绩。相关领域的学术研究从无到有,逐步提升。我们不能忘记,一大批老专家放弃相对优越的物质生活条件,从城市建设转向村镇建设,做出了开拓性的贡献。我们也不能忘记,一批又一批青年学子放弃假期的休息甚至深造的机会,下乡支援村镇建设,做出了无私奉献。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也要认识到村镇建设任务的艰巨性、复杂性和长期性。村庄空心化、小城镇发展乏力、城中村违法建设、基础设施不足、区域环境污染、公共服务不均等方面的问题,多年来难以根治。在人民主体地位的价值观明确后,需要有专业理论的引导才能形成社会共识。学术研究要以开放态度学习其他国家的先进经验,同时要研究历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这不仅是专业发展的需要,也是社会进步的阶梯。
党的十九大提出乡村振兴战略,中央要求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需要处理好规划与建设管理的关系。但是,从学术讨论和居民点变迁规律角度看,并不是由哪个部门管的问题,而是本来应该怎么做的问题。事实上,“城市病”与“乡村衰退”互为因果,“城市发展”与“乡村振興”是同一个事情的两个方面,村镇建设的长久动力源自城镇化过程中城乡关系的改善。让我们摆脱部门主义和学科偏见,用更理性的人居科学理念作指导,以更宽泛的人居实践视野来观察,投身于新时期的村镇建设学术研究事业,无愧于这个伟大的时代。
何兴华
《小城镇建设》杂志顾问编委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副理事长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计划财务与外事司原司长
doi:10.3969/j.issn.1009-1483.2019.09.001
新中国成立之初,全国土地改革的成功掀起了振兴乡村的首个高潮。互助组、合作社有利于统一对农村进行规划和建设。人民公社的大范围实践却过度放大了政府的作用。农村改革成功引发的建房热潮促进了政府村镇规划建设管理体制的完善。我们今天所说的村镇建设,确实是从传统的农村起步的,但它已经不同于70年前的农村建设。中国正在用自己的方式把传统农民为主导的农业社会推进到由现代公民组成的小康社会。
村镇建设,不是一个专业,而是一个研究领域,相关学科都可以在其中找到用武之地。70年来,以建筑师、工程师和规划师为主体的广大专业人员响应党和政府的号召,下乡从事村镇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绩。相关领域的学术研究从无到有,逐步提升。我们不能忘记,一大批老专家放弃相对优越的物质生活条件,从城市建设转向村镇建设,做出了开拓性的贡献。我们也不能忘记,一批又一批青年学子放弃假期的休息甚至深造的机会,下乡支援村镇建设,做出了无私奉献。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也要认识到村镇建设任务的艰巨性、复杂性和长期性。村庄空心化、小城镇发展乏力、城中村违法建设、基础设施不足、区域环境污染、公共服务不均等方面的问题,多年来难以根治。在人民主体地位的价值观明确后,需要有专业理论的引导才能形成社会共识。学术研究要以开放态度学习其他国家的先进经验,同时要研究历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这不仅是专业发展的需要,也是社会进步的阶梯。
党的十九大提出乡村振兴战略,中央要求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需要处理好规划与建设管理的关系。但是,从学术讨论和居民点变迁规律角度看,并不是由哪个部门管的问题,而是本来应该怎么做的问题。事实上,“城市病”与“乡村衰退”互为因果,“城市发展”与“乡村振興”是同一个事情的两个方面,村镇建设的长久动力源自城镇化过程中城乡关系的改善。让我们摆脱部门主义和学科偏见,用更理性的人居科学理念作指导,以更宽泛的人居实践视野来观察,投身于新时期的村镇建设学术研究事业,无愧于这个伟大的时代。
何兴华
《小城镇建设》杂志顾问编委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副理事长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计划财务与外事司原司长
doi:10.3969/j.issn.1009-1483.2019.09.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