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 目前高职应用文教学大都处于教者无味,学者无趣的状态,只有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创造性地运用多种方法,通过师生互动过程中的启发、讨论、写作技能训练,让学生参与教学过程,才能真正实现提高写作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的目的。
关键词: 高职应用文教学 多元化教法 教学质量
应用文写作是一门使用范围非常广泛的学科。相对于其他文体来说,应用文使用频率要高得多;许多人可以一辈子不写小说、剧本、诗歌、散文,但他在工作、生活、学习中却免不了要写应用文,小到写请假条,大到计划、总结、论文等。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的那样:“大学毕业生不一定写小说诗歌,但是一定要能写工作和学习中实用文章,而且非写得既通顺又扎实不可。”
但是,目前职业学校应用文写作的教与学大都处于难教、难学的状态,一是应用文往往不属于专业课,即使在基础学科中也属于从属附加的地位;二是应用文在职业学校中虽然从某种程度上比语文还重要,但是教师教之无味,学生学习起来更无趣。在应用文教学处于两难的境地之下,笔者通过十多年的亲身实践得出这样的结论:应用文教学不仅有用,而且有趣;学生不仅喜欢学,而且能真正学到东西。关键一点在于教师如何采用有效的多元化的教学方法,以提高应用文写作教学质量和效果。
一、提问法与启发式结合
启发式教学要求教师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引导他们生动活泼地学习,使学生经过独立思考,融会贯通地掌握知识。同时,学生在教学中的认识活动又是在教师指导下由不知到知,由知之不多到知之较多的矛盾转化过程。
例如在进行《总结》这一文体教学时,虽然离学期结束还有一段时间,但大部分课程已经差不多上完。一上课笔者就提出这样的问题:“本学期的课大部分已经结束了,我想知道在座的同学自开学至今有什么感受啊?”于是有同学站起来回答,有的说感觉时间过得很快,日子很平淡;有的说老师讲课负责;有的说还没考虑,不知从哪说起等。笔者提示说:“大家的感受可能比较多,但要有条理,先说收获和成绩,后说遗憾与不足。”于是,大家开始思考,笔者接着请班上上学期获一等奖学金的同学谈谈。当她条分缕析地列举自己取得的几方面成绩后,笔者又问:“你觉得自己为什么会取得这些成绩?”她又总结出几点经验。笔者再问:“你觉得还存在哪些不足吗?你对今后学习有什么设想吗?”她一下说了很多。最后,笔者在黑板上对“总结”这种文体的一般内容与结构作板书:“情况—成绩—经验—不足—展望”,开始了“总结”的教学。
通过这种启发式的提问,学生在看似“漫不经心”的一问一答中,学会了“总结”的一般写法。这就改变了应用文写作教学无外乎先讲文种概念、特点、分类;再讲内容与结构;最后进行例文分析的枯燥乏味的刻板的授课模式。
二、案例法与讨论法结合
案例教学法是教师通过在实践中调查研究、收集到一些材料,经过整理作为课题教学的案例,使学生易于理解和掌握的一种教学方法。应用文中的《商品广告》《合同》《起诉书》《答辩状》《求职信》等都可以采用案例教学法来进行教学。这种方法运用得好,既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能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既巩固了所学知识,又注重了能力的培养,既达到了理论联系实际的目的,又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除了在课前介绍案例,促进学生预习外,在课中辩案,还能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如在讲《合同》时,举一案例:甲方委托乙方建造职工宿舍楼一幢,共五层,建筑面积500平方米,由乙方全面负责建筑。建筑实体按X X市规划局批准的建筑设计图纸为准。全部建造费(包括材料、人工)共30万元,由甲方于合同生效后即付给50%,另50%竣工后付清。工期在签订合同生效后,乙方即立即筹备进场,至迟在3月下旬开工,明年3月交付使用。
接着教师提问:合同标的要求是否明确、具体?建造费及建造应支出费用的规定是否清楚?解决问题不能由教师直接解答,而应让学生讨论,自由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学生的看法不一致,甚至针锋相对,这很正常,教师正好乘势引导他们积极思考。允许学生提问,给他们分辩的余地。学生在课堂中“问”或“答”,是他们积极思维的体现。最后由教师评论进行小结。
提供案例与讨论结合的教学过程,实际上是师生双方共同提出问题和解答问题的过程。学生的提问,往往是教师事先未预料的,有时对教师也有启发,可以起着教学相长的作用。这样教学避免了教师的“满堂灌”。更为重要的是这种教学方法培养了学生的思辨能力。学生在回答问题时,往往会暴露思维上的错误,有的表现为错误的思维方法,有的表现为错误的思维习惯。教师适时分析学生回答问题时的思路,弄清其产生的错误原因,使学生学会正确的思维方法,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这是语文教学所追求的智能目标之一。教师若只重视问题的答案,不注意分析研究学生回答问题的思路,那只能是舍本求末,是现代教学所不推崇的。教师的评论针对学生的“问”与“答”作总结性的讲述,对学生的思辨能力的培养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正如俄国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斯基所说:“求知欲,好奇心——这是人类永恒的,不可改变的特性。哪里没有求知欲,哪里便没有学校。”
三、导教与实训结合
应用文写作教学,如果不让学生把学到的理论知识拿去“应用”或者只在课堂上简单地“应用”一下,都是很难取得好的效果的。叶圣陶老先生在谈到如何能学习掌握读写的语文基本功时说:“一定要把知识和实践结合起来。”“不断学,不断练,才能养成好习惯,才能真正得到本领。”实际上,一旦学生知道应用文的重要性,又知道了怎么写,他们的写作热情就有了。所以作为老师,就要耐心教会他们方法,然后放心让他们去做。不过实践也是有讲究的。有的文体,可以放心让学生去发现,去写作,比如“消息”、“总结”、“计划”等,但有的文体,比如“调查报告”,不可能让每个学生都写一篇《调查报告》,一来时间不允许,二来能力达不到。所以在实训中,笔者将全班学生分成若干个组,给出一些调查课题让他们选择,如对学校学生课外阅读情况的调查、对学校学生消费情况的调查等。然后把调查的程序和方法,调查资料收集、筛选,直至如何形成调查报告教给他们。在实训中尽可能让学生的手、眼、脑、口等多种感官共同参与知识的内化过程,然后在讲评时再进一步明确应该注意的问题。因为从认知规律的角度来说,直接传授的理论知识学生很难真正领会,而从实践得出的经验或教训他们的印象更深。正如著名的教育家波莉亚所说:“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由自己去分析,因为这种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规律、性质和联系。”
综上所述,职业类学校应用文写作教学目前的实际地位和它应占有位置之间还存在着巨大差距,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都应不断改进和创新,这样才能为社会培养出更多的素质好、技能强的劳动者。
参考文献
1.汪祥云.蒋瑞松.应用文写作(第三版)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0
2.叶圣陶.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北京:北京教育出版社,1980
3.姚磊,胡颖.斯宾塞教育在我家.北京:中国档案出版社,2006
4.波利亚.教育名言荟萃.北京:作家出版社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京市化工高级技工学校)
关键词: 高职应用文教学 多元化教法 教学质量
应用文写作是一门使用范围非常广泛的学科。相对于其他文体来说,应用文使用频率要高得多;许多人可以一辈子不写小说、剧本、诗歌、散文,但他在工作、生活、学习中却免不了要写应用文,小到写请假条,大到计划、总结、论文等。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的那样:“大学毕业生不一定写小说诗歌,但是一定要能写工作和学习中实用文章,而且非写得既通顺又扎实不可。”
但是,目前职业学校应用文写作的教与学大都处于难教、难学的状态,一是应用文往往不属于专业课,即使在基础学科中也属于从属附加的地位;二是应用文在职业学校中虽然从某种程度上比语文还重要,但是教师教之无味,学生学习起来更无趣。在应用文教学处于两难的境地之下,笔者通过十多年的亲身实践得出这样的结论:应用文教学不仅有用,而且有趣;学生不仅喜欢学,而且能真正学到东西。关键一点在于教师如何采用有效的多元化的教学方法,以提高应用文写作教学质量和效果。
一、提问法与启发式结合
启发式教学要求教师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引导他们生动活泼地学习,使学生经过独立思考,融会贯通地掌握知识。同时,学生在教学中的认识活动又是在教师指导下由不知到知,由知之不多到知之较多的矛盾转化过程。
例如在进行《总结》这一文体教学时,虽然离学期结束还有一段时间,但大部分课程已经差不多上完。一上课笔者就提出这样的问题:“本学期的课大部分已经结束了,我想知道在座的同学自开学至今有什么感受啊?”于是有同学站起来回答,有的说感觉时间过得很快,日子很平淡;有的说老师讲课负责;有的说还没考虑,不知从哪说起等。笔者提示说:“大家的感受可能比较多,但要有条理,先说收获和成绩,后说遗憾与不足。”于是,大家开始思考,笔者接着请班上上学期获一等奖学金的同学谈谈。当她条分缕析地列举自己取得的几方面成绩后,笔者又问:“你觉得自己为什么会取得这些成绩?”她又总结出几点经验。笔者再问:“你觉得还存在哪些不足吗?你对今后学习有什么设想吗?”她一下说了很多。最后,笔者在黑板上对“总结”这种文体的一般内容与结构作板书:“情况—成绩—经验—不足—展望”,开始了“总结”的教学。
通过这种启发式的提问,学生在看似“漫不经心”的一问一答中,学会了“总结”的一般写法。这就改变了应用文写作教学无外乎先讲文种概念、特点、分类;再讲内容与结构;最后进行例文分析的枯燥乏味的刻板的授课模式。
二、案例法与讨论法结合
案例教学法是教师通过在实践中调查研究、收集到一些材料,经过整理作为课题教学的案例,使学生易于理解和掌握的一种教学方法。应用文中的《商品广告》《合同》《起诉书》《答辩状》《求职信》等都可以采用案例教学法来进行教学。这种方法运用得好,既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能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既巩固了所学知识,又注重了能力的培养,既达到了理论联系实际的目的,又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除了在课前介绍案例,促进学生预习外,在课中辩案,还能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如在讲《合同》时,举一案例:甲方委托乙方建造职工宿舍楼一幢,共五层,建筑面积500平方米,由乙方全面负责建筑。建筑实体按X X市规划局批准的建筑设计图纸为准。全部建造费(包括材料、人工)共30万元,由甲方于合同生效后即付给50%,另50%竣工后付清。工期在签订合同生效后,乙方即立即筹备进场,至迟在3月下旬开工,明年3月交付使用。
接着教师提问:合同标的要求是否明确、具体?建造费及建造应支出费用的规定是否清楚?解决问题不能由教师直接解答,而应让学生讨论,自由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学生的看法不一致,甚至针锋相对,这很正常,教师正好乘势引导他们积极思考。允许学生提问,给他们分辩的余地。学生在课堂中“问”或“答”,是他们积极思维的体现。最后由教师评论进行小结。
提供案例与讨论结合的教学过程,实际上是师生双方共同提出问题和解答问题的过程。学生的提问,往往是教师事先未预料的,有时对教师也有启发,可以起着教学相长的作用。这样教学避免了教师的“满堂灌”。更为重要的是这种教学方法培养了学生的思辨能力。学生在回答问题时,往往会暴露思维上的错误,有的表现为错误的思维方法,有的表现为错误的思维习惯。教师适时分析学生回答问题时的思路,弄清其产生的错误原因,使学生学会正确的思维方法,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这是语文教学所追求的智能目标之一。教师若只重视问题的答案,不注意分析研究学生回答问题的思路,那只能是舍本求末,是现代教学所不推崇的。教师的评论针对学生的“问”与“答”作总结性的讲述,对学生的思辨能力的培养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正如俄国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斯基所说:“求知欲,好奇心——这是人类永恒的,不可改变的特性。哪里没有求知欲,哪里便没有学校。”
三、导教与实训结合
应用文写作教学,如果不让学生把学到的理论知识拿去“应用”或者只在课堂上简单地“应用”一下,都是很难取得好的效果的。叶圣陶老先生在谈到如何能学习掌握读写的语文基本功时说:“一定要把知识和实践结合起来。”“不断学,不断练,才能养成好习惯,才能真正得到本领。”实际上,一旦学生知道应用文的重要性,又知道了怎么写,他们的写作热情就有了。所以作为老师,就要耐心教会他们方法,然后放心让他们去做。不过实践也是有讲究的。有的文体,可以放心让学生去发现,去写作,比如“消息”、“总结”、“计划”等,但有的文体,比如“调查报告”,不可能让每个学生都写一篇《调查报告》,一来时间不允许,二来能力达不到。所以在实训中,笔者将全班学生分成若干个组,给出一些调查课题让他们选择,如对学校学生课外阅读情况的调查、对学校学生消费情况的调查等。然后把调查的程序和方法,调查资料收集、筛选,直至如何形成调查报告教给他们。在实训中尽可能让学生的手、眼、脑、口等多种感官共同参与知识的内化过程,然后在讲评时再进一步明确应该注意的问题。因为从认知规律的角度来说,直接传授的理论知识学生很难真正领会,而从实践得出的经验或教训他们的印象更深。正如著名的教育家波莉亚所说:“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由自己去分析,因为这种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规律、性质和联系。”
综上所述,职业类学校应用文写作教学目前的实际地位和它应占有位置之间还存在着巨大差距,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都应不断改进和创新,这样才能为社会培养出更多的素质好、技能强的劳动者。
参考文献
1.汪祥云.蒋瑞松.应用文写作(第三版)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0
2.叶圣陶.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北京:北京教育出版社,1980
3.姚磊,胡颖.斯宾塞教育在我家.北京:中国档案出版社,2006
4.波利亚.教育名言荟萃.北京:作家出版社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京市化工高级技工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