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粒型花生品种品质形成规律

来源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eep02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明确不同粒型花生品种品质形成规律,在大田试验条件下,以大粒型品种花育22、中粒型品种铁引花2号和小粒型品种农花16为试材,采用完全随机设计,研究了不同粒型花生品种荚果成熟过程中水分含量、粗蛋白含量、粗脂肪含量、可溶性糖含量以及淀粉含量的动态变化规律.试验结果表明:花生荚果成熟过程中含水量逐渐下降,大粒型品种籽仁含水量大于中粒型和小粒型,差异显著(P<0.05);籽仁粗蛋白和粗脂肪含量逐渐积累,中粒型品种粗蛋白含量始终高于小粒型品种和大粒型品种,而粗脂肪含量是小粒型品种高于其它两品种,差异均达显著水平(P<0.05);结荚期花生荚果可溶性糖含量及淀粉含量均呈下降趋势,小粒型品种淀粉含量高于中粒型和大粒型,差异显著(P<0.05).对不同粒型花生品种品质的相关性分析表明,在荚果的发育过程中,籽仁粗脂肪含量与粗蛋白含量之间呈负相关关系,可溶性糖与淀粉含量之间呈显著的正相关,粗蛋白和粗脂肪含量与可溶性糖和淀粉含量呈极显著的负相关.本研究结果可结果可为选育优质专用花生品种提供理论依据.
其他文献
为探究接种根瘤菌环境下影响大豆叶形的遗传基础,本研究利用两个叶形具有显著差异的大豆品种及RIL群体,在接种和不接种根瘤菌环境下对大豆叶形性状进行遗传和QTL定位等分析.结果显示,叶形相关性状的遗传率在0.60~0.95之间,环境与基因型间存在互作效应,并且接种根瘤菌可以显著影响叶形指数(LS)与单株粒数(GN)、单株荚数(PD)和单株粒重(GW)的相关系数.此外,两种处理下共检测到8个QTL位点,LOD值范围在2.50~7.03,可解释6.4%~16.9%的遗传变异.其中,qLS-15可解释由根瘤菌×基因
体细胞胚胎发生类受体激酶(somatic embryogenesis receptor-like kinase,SERK)与植物体细胞胚发生,尤其是与植物非生物逆境胁迫响应有关.为鉴定甘蓝型油菜中BnaSERK基因家族成员、揭示其进化关系及其与油菜盐/旱胁迫的响应,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甘蓝型油菜品种中双11的SERK家族成员、基因结构、进化关系、选择压力等进行系统分析,并初步分析了部分BnaSERK基因在盐/旱胁迫下的表达响应模式.结果表明:在甘蓝型油菜基因组共鉴定到24个BnaSERK基因,它们不均等地
为探讨高温和干旱复合胁迫下的花生幼苗对逆境的响应机制,以抗逆性存在差异的花生品种豫花9719和豫花9326为试验材料,对其幼苗进行昼夜温度为45℃/25℃、土壤含水量为35%~40%左右的高温和干旱复合胁迫处理,研究复合胁迫对花生幼苗生长及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胁迫条件下,豫花9719的株高和干重分别比对照组低44.3%和30.2%,差异达极显著水平;含水量、叶绿素a、叶绿素b、类胡萝卜素、花青素的含量均低于对照,其中叶绿素a的含量低4.88%,差异达显著水平,花青素含量低18.14%,差异达极显著水
为探讨不同带宽行比对玉米/大豆套作体系干物质积累及产量的影响,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以单作玉米、单作大豆为对照,设置5种带宽行比处理,处理1:2 m带宽,玉豆行数比为2:2;处理2:2.4 m带宽,玉豆行数比为2:3;处理3:2.4 m带宽,玉豆行数为2:4;处理4:2.8 m带宽,玉豆行数为2:3;处理5:2.8 m带宽,玉豆行数比为2:4.结果表明,玉米、大豆不同生育期干物质积累量表现为单作>套作,套作干物质积累速率分别在60%和50%以上;与处理1相比,大豆、玉米花前干物质转运率和对籽粒的贡献率以
为选育携带标记性状的高含油量双低油菜显性核不育恢复系,本研究以携带花叶、高含油量、显性核不育恢复基因等不同性状的油菜种质为亲本,通过复合杂交技术结合定向筛选,获得花叶、高含油量且早熟的双低甘蓝型油菜显性核不育恢复系4061R.田间调查和品质分析表明:恢复系4061R叶型为花叶,生育期为210 d,株高156.2 cm,每角粒数20.1粒,单株角果数300.2个,千粒重4.3 g.在上海种植密度为18.5×104株/hm2的条件下,4061R实际产量为2219.7 kg/hm2;利用近红外反射光谱法检测其种
为研究以茶渣、豆粕和麸皮为底物的发酵饲料对肉鸡生长性能、养分代谢率及血清指标的影响,采用单因素设计,选取240羽体质量相近、健康状况良好的1日龄罗斯308肉鸡,随机分为5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8只鸡,试验期42 d。其中:对照组T1,饲喂基础日粮;试验组T2,饲喂基础日粮+亚甲基水杨酸杆菌肽(40 mg/kg);试验组T3、T4、T5,分别用发酵饲料代替基础饲粮中2%、4%和6%的豆粕。结果表
为了对不同泥料(红泥、紫泥、段泥)紫砂壶冲泡的乌龙茶茶汤中的主要呈味物质进行研究,采用顶空液相微萃取(headspace liquid-phase microextraction,HS-LPME)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技术分析其挥发性香气成分差异,通过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识别不同泥料紫砂壶在冲泡乌龙茶方面的差异,并进行感官审评分析。结果表明:和对照组(烧杯)茶汤
为探明温州蜜柑对干旱处理的响应以及经干旱处理后“成花素”基因FLOWERING LOCUST(FT)和分生组织基因APETALA1(AP1)在茎和叶片中的表达谱,以两年生盆栽温州蜜柑‘由良’为实验材料,进行轻度干旱、中度干旱、重度干旱处理,处理时间分别为20、30、40 d,追踪植株树势生理、成花生理以及成花相关基因FT和AP1相对表达量。结果表明:中度干旱胁迫30 d处理对温州蜜柑树势影响不大,花芽生理分化和形态学分化较其他处理组早,且FT和AP1基因的相对表达量最高。即中度干旱胁迫30 d不仅不会对树
以塔罗科血橙为试验材料,运用高效液相色谱和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技术,分析室温贮藏期间果实花色苷和糖酸含量的变化规律及相关代谢基因表达特征。结果表明:贮藏期间,血橙花色苷含量提高了222%,花色苷积累与4CL、CHI、ANS表达水平呈显著正相关。总糖、蔗糖、果糖和葡萄糖含量分别提高了12.0%、7.7%、19.7%、12.7%,蔗糖积累与SS1表达水平呈显著正相关,与AI呈极显著负相关。柠檬酸含量呈显著的波动变化,柠檬酸积累与IDH表达水平呈极显著负相关。4CL、CHI、ANS、SS1、AI、IDH在花
以藏东南色季拉山典型森林植被为研究对象,探究高寒森林植物叶片-枯落物-土壤养分含量、回流率及化学计量特征。结果表明:同一森林类型有机碳、全氮、全磷和全钾含量在不同土层中均表现为0~10 cm土层最高,>20~30 cm土层最低;各部分中全氮、全磷和全钾含量表现为新叶>老叶>枯落物>土壤,有机碳含量表现为老叶>新叶>枯落物>土壤。土壤、枯落物、新叶和老叶的碳(C)、氮(N)和C、磷(P)与C、钾(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