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英语课堂沐浴“人文”光辉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exuan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人文精神是当今社会值得关注的一个话题,新一轮的英语课程改革也强调要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提高学生的交际意识和应用观念。这就要求教师的教学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学生能够主动“质疑”。本文将英语教学与人本教学有机结合,浅析高中英语教学中教师对学生质疑积极性的影响及培养学生质疑习惯的相关对策。
  [关键词]人文;教师;质疑
  
  一、问题的提出
  
  英语课程的学习,既是学生通过英语学习和实践活动逐步掌握英语知识和技能、提高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过程,又是他们陶冶情操、拓展视野、开发思维能力的过程。因而,英语教学是一个提高学生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的过程。
  古人云:“疑者,觉悟之机也,一番觉悟,一番长进。”而现今的英语教学重视学科内容的讲授,忽视学生的实践和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总是在被动的接受知识,很少有个人发挥的空间;教师给学生解决消化一个个问题,而学生的探究意识、质疑意识也在“没有问题”之中逐渐消退。因此,英语教师要转变观念,结合新课程标准。以人本主义教学思想来开展英语教学,发展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使学生获得全面、和谐、健康的发展。
  “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让学生提出问题。”为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探究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为响应教育改革提供理论的依据和实践的操作方法,也为社会培养新型英语人才,营造一个有利于解放、培养、发展学生创造力的良好的语言学习环境,本文就教师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对学生学习的质疑习惯的影响略作探讨,并通过分析这些因素从而得到提高学生质疑能力的相关措施。
  
  二、问题提出的理论依据和现实基础
  
  1.理论依据
  所谓“质疑习惯”,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敢于提问、善于提问的意识,进而乐于提出问题和积极回答问题;由此达到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与质疑习惯同步发展,质疑意识与质疑能力亦日趋成熟。
  
  2.现实基础
  根据新《英语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英语教师的教学策略应发生变化,由注重知识传授转向更注重学生发展,由注重教师“教”转向更注重学生“学”,由注重结果转向更注重过程。因而,接受式学习与探究式学习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同时《新课标》也强调要全面提高学生的各方面素质,强调交际意识和应用观念。这样,质疑习惯就成为在英语教学中应广泛运用的学习方式。因此,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学生的思考过程、启发学生多方面思维来寻求正确结论,从而引导学生自主学习,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
  
  三、英语教学中教师对学生质疑积极性的影响
  
  本文旨在讨论高中英语教学中结合人本主义思想,培养学生敢于提问、善于提问的习惯,并以此作为一个切入点,研究探讨教师对学生质疑习惯的影响,其影响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教师性格对学生质疑习惯的影响
  下面这个实验是让三种性格类型的英语教师各带一组学生,经过较长一段时间的教学,发现在实验前基本一致的三组学生出现了明显的差异。
  A组:
  教师性格:多血质型(开朗,为人热情、和善,善于交际)
  实验结果:该组学生上课回答主动,下课提问积极,组内英语气氛热烈,学生对英语学习兴趣盎然,整体学习状态颇佳。
  B组:
  教师性格:抑郁质型(为人严厉,遇事专制,喜怒无常)
  实验结果:该组学生情绪紧张,师生感情冷淡,学生以答对做剥自保,课堂回答且小心谨慎,至于课后质疑,更是少之又少。
  c组:
  教师性格:抑郁质型(为人冷漠,对学生听之任之)
  实验结果:该组学生对该门功课的态度漫不经心,偶有胆大活跃敢于质疑者,而大多数学生,则在这不积极的气氛中望而却步。
  以上这一实验说明了不同性格的教师可以带出学习习惯不同的学生。由此,培养教师具有良好的性格,对学生质疑习惯的养成影响颇大。
  英语是一种语言,学语言是为了交流。只有具有良好性格的老师,其学生才乐意、也才敢与之交流。英语学科需要学生有一种不怕说错、敢说敢想的精神。一个从不开口的学生很难学好英语,而教师的性格,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决定学生是否敢说敢问。因此,很多英语名师往往具有很好的个人性格,使学生在轻松而又积极的人文气氛中有勇气进行自己的探究。
  
  2.教师业务能力对学生质疑习惯的影响
  英语在世界范围内越来越普及,在我们生活中也是随处可见。大到时政、文娱、商业,小到日常用品,很多信息都与英语分不开的。在此情况下,如果教师没有扎实而宽厚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没有广博的文化科学修养,没有多方面的爱好和才能,就不可能真正搞好教学,同时也满足不了学生的求知欲望。
  英语新课改后,对课本内容作了较大的修订:
  首先,课文内容的选取紧紧切合时代背景,知识广度大为增加,涉及古今中外。如Module l Unit 1“School life in the UK”就使学生全方位了解了西方的学校教育和学生的学校生活;Mod,ule 3 Unit 2“English and ics history”讲述了英语的发展历程;Module 3 Unit 3则向学生介绍了世界上值得保护的文化遗产;还有一些文章涉及西方的文化习俗、文学艺术,令人大开眼界。
  其次,词汇量远远超过以前,随着各种新生事物的发展,收录了大量新增词汇,如:accelerate,acupuncture,rap,hippo。yen,ue等,很多词汇甚至在教师见知的单词之外。
  再次,从语法上看,伴随着英语的越来越普及,某些语法规则也越来越活。
  由此看来,英语教师如不加强自身业务能力的修养,扩大相关知识面,是很难与现行教材同步的。如果教师的水平与之有差距,要应对学生的各种疑问,也会捉襟见肘。而一个学生如几次都不能从教师那里得到满意的答案,他对该教师的信任度自然会降低,很难想象他再会出现质疑的行为了。从而,想要在英语课堂中沐浴“人文”的光辉也将成为一句空话。
  
  3.教师的教育艺术对学生质疑习惯的影响
  在教育实施中,由于语言的灵活性,教师往往会遇到种种事前难以预料而又必须正确对待的问题。如果解决处理得不恰当,就会形成对立局面,伤害学生的感情,造成自己的烦恼,导致教育工作的挫折和失败,直接影响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
  
  四、在英语学习中培养学生质疑习惯的对策
  
  针对以上三方面教师对学生质疑习惯的影响,本文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1.培养优秀的教师性格
  2.发展良好的业务能力
  一个称职的英语教师应该具备以下知识结构:
  1)广博的一般英语文化修养。所谓“英语文化”,不仅仅指英语语法,还包括与之有关的内容,如英语国家习俗、历史、地理、政治等各方面。
  2)懂得英语教育科学。英语教师应掌握英语专业的基础专业知识,在此基础上熟练地掌握所教学科的教材,把握住其结构。要了解英语专业的发展动态,为本专业知识的灵活运用打下牢固的基础。
  3)具备灵活的教育艺术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学习就是做学问,教学即教学生做学问。学问就要“问”,并且要勤“问”、善“问”。“问”是一门艺术,也是一门科学,因而是一门学问。一个学生能够提出问题,说明他的思维是活跃的、积极的、主动的。肯尼思·H·胡佛说:“整个教学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学生正确提出问题和回答问题的能力,任何时候都应鼓励学生提问。”
  人本主义肯定人的本性,重视人的内在需要。强调实现人的创造潜能,这些都是对传统教育的挑战。为此,我们英语教师必须更新教育观念,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人才观,鼓励学生创新求异,激发学生质疑问难,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努力做到“解放学生的头脑”。以“学生”为本,让英语课堂永远沐浴“人文”的阳光!
其他文献
[摘要]自主性学习的教学是一种新的教学模式。要培养学生自主性阅读能力,在阅读教学中要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增强阅读情感,掌握阅读方法,广泛开展阅读实践,让学生在自主阅读中领略成功的喜悦,体会阅读的快乐。  [关键词]自主性学习;阅读兴趣;阅读实践    自主性学习的教学是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指出:要“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
课堂教学是教学活动主要而具体的表现形式。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训练技能、培养能力、提高素质等活动,主要是通过课堂教学来进行的。因此,课堂教学质量的高低优劣直接影响到教学目标的实现和教育质量的提高。要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我认为教师做到下面两点是很重要的。    一、教师要不断更新教育教学理念    第一、建立以学生为主的理念。学生的学习行为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它直接决定着教育教学的最终结果。因而,学生的主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课外阅读对开阔学生的视野,获得丰富的知识,培养和提高写作能力,起着重要的作用……”对于小学生而言,此时正是他们获取知识的关键时期。在书的海洋中遨游可以让他们增长知识,开阔眼界,丰富知识储备,提升综合素质。大教育家孔子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兴趣是人们从事任何活动的动力。那么如何引导学生阅读书籍,激发他们的课外阅读兴趣呢?  一、语文课上诱惑  
我相信很多历史老师在讲国共第一次合作的原因是这样讲,述的:  一、必要性:二七惨案使中国共产党认识到无产阶级要取得革命的胜利,必须团结同盟者,最大限度地分化孤立敌人。  二、可能性:国民党是革命的民主派,有威信。又有革命根据地;孙中山屡遭革命挫折,愿意接受共产国际和共产党的帮助,同意以“党内合作”的方式与共产党合作,改组国民党;共产国际的促进作用。  我们依据现有的教材和教参,就是这样说的。但这样
【摘要】《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要让学生充分的阅读,在读书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收到情感的熏陶”。这就给教师们提出了一个关键的问题: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如何培养他们的阅读习惯?  【关键词】小学语文 阅读能力 培养方法    笔者认为,阅读能力不光在小学阶段对提高学习效率有着决定作用,甚至对学生今后的发展也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如何指导学生通过材料的阅读去把握问题的
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指出:“教,是为了用不着教。”也就是说,教师在教学中的职责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学会学习,学会求知是当代人要适应社会发展所必须具备的最重要的能力。因此,数学教学最重要的是帮助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引导学生学会学习,达到培养学生学习能力,提高学习效益和质量的目的。下面就自己的教学实际谈谈学生的自学能力的培养体会。        一、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意义    学
[摘 要]从学生的知识经验入手导入新课,注意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通过活动课让学生体验和感受历史。  [关键词]知识经验 情感共鸣 体验和感受    课程改革,让教师有机会发挥自己的创造力,为教学注入活力。课改工作千头万绪,我选择其中一个方面作为我的课改工作的突破口,在实践中还颇有成效,这个突破口就是:让历史贴近学生的生活。从初中学生的年龄特征来看,他们对历史的兴趣要比对卡通片的兴趣淡得多,加上受应
【摘要】生物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及创新意识的重要手段,本文从培养实验兴趣入手,以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为前提,从多个方面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和思维能力。  【关键词】实验教学 兴趣 和谐 创新    生物学是新世纪的前沿科学,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方面担任着重要的作用.生物学又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在教学中具有很强的实验性和探究性。许多实验的探究都要求学生动手完成,因此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
体育在职业教育中是不可缺少一部分,体育课除需要在满足身心发展的基础上,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与理念外,还要致力于提高与未来职业有关的运动技能、全面素质与综合职业能力。为终身体育打好基础。而职业学校“职业”性的特点,体育课如何提高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为终身体育打好基础,突出“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是体育工作者的首要任务。    一、学生对运动参与的欲望和满足感    学生能否快乐地参与到体育活动
教师为习作教学难而感到棘手;学生对习作有畏难情绪,一提写作文就感到头疼,要么觉得没什么可写,要么心中有话写不出来;家长对此更是束手无策,写作文成了我们大家“心中永远的痛”。许多学生迫于无奈只好求助于各种各样的辅导资料,结果《作文大全》、《获奖作文》、《描写词典》之类的书汗牛充栋,塞满了书包,习作抄袭成风,程式化、成人化、泛政治化倾向严重。造成此状,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笔者认为,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