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人文精神是当今社会值得关注的一个话题,新一轮的英语课程改革也强调要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提高学生的交际意识和应用观念。这就要求教师的教学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学生能够主动“质疑”。本文将英语教学与人本教学有机结合,浅析高中英语教学中教师对学生质疑积极性的影响及培养学生质疑习惯的相关对策。
[关键词]人文;教师;质疑
一、问题的提出
英语课程的学习,既是学生通过英语学习和实践活动逐步掌握英语知识和技能、提高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过程,又是他们陶冶情操、拓展视野、开发思维能力的过程。因而,英语教学是一个提高学生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的过程。
古人云:“疑者,觉悟之机也,一番觉悟,一番长进。”而现今的英语教学重视学科内容的讲授,忽视学生的实践和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总是在被动的接受知识,很少有个人发挥的空间;教师给学生解决消化一个个问题,而学生的探究意识、质疑意识也在“没有问题”之中逐渐消退。因此,英语教师要转变观念,结合新课程标准。以人本主义教学思想来开展英语教学,发展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使学生获得全面、和谐、健康的发展。
“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让学生提出问题。”为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探究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为响应教育改革提供理论的依据和实践的操作方法,也为社会培养新型英语人才,营造一个有利于解放、培养、发展学生创造力的良好的语言学习环境,本文就教师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对学生学习的质疑习惯的影响略作探讨,并通过分析这些因素从而得到提高学生质疑能力的相关措施。
二、问题提出的理论依据和现实基础
1.理论依据
所谓“质疑习惯”,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敢于提问、善于提问的意识,进而乐于提出问题和积极回答问题;由此达到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与质疑习惯同步发展,质疑意识与质疑能力亦日趋成熟。
2.现实基础
根据新《英语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英语教师的教学策略应发生变化,由注重知识传授转向更注重学生发展,由注重教师“教”转向更注重学生“学”,由注重结果转向更注重过程。因而,接受式学习与探究式学习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同时《新课标》也强调要全面提高学生的各方面素质,强调交际意识和应用观念。这样,质疑习惯就成为在英语教学中应广泛运用的学习方式。因此,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学生的思考过程、启发学生多方面思维来寻求正确结论,从而引导学生自主学习,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
三、英语教学中教师对学生质疑积极性的影响
本文旨在讨论高中英语教学中结合人本主义思想,培养学生敢于提问、善于提问的习惯,并以此作为一个切入点,研究探讨教师对学生质疑习惯的影响,其影响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教师性格对学生质疑习惯的影响
下面这个实验是让三种性格类型的英语教师各带一组学生,经过较长一段时间的教学,发现在实验前基本一致的三组学生出现了明显的差异。
A组:
教师性格:多血质型(开朗,为人热情、和善,善于交际)
实验结果:该组学生上课回答主动,下课提问积极,组内英语气氛热烈,学生对英语学习兴趣盎然,整体学习状态颇佳。
B组:
教师性格:抑郁质型(为人严厉,遇事专制,喜怒无常)
实验结果:该组学生情绪紧张,师生感情冷淡,学生以答对做剥自保,课堂回答且小心谨慎,至于课后质疑,更是少之又少。
c组:
教师性格:抑郁质型(为人冷漠,对学生听之任之)
实验结果:该组学生对该门功课的态度漫不经心,偶有胆大活跃敢于质疑者,而大多数学生,则在这不积极的气氛中望而却步。
以上这一实验说明了不同性格的教师可以带出学习习惯不同的学生。由此,培养教师具有良好的性格,对学生质疑习惯的养成影响颇大。
英语是一种语言,学语言是为了交流。只有具有良好性格的老师,其学生才乐意、也才敢与之交流。英语学科需要学生有一种不怕说错、敢说敢想的精神。一个从不开口的学生很难学好英语,而教师的性格,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决定学生是否敢说敢问。因此,很多英语名师往往具有很好的个人性格,使学生在轻松而又积极的人文气氛中有勇气进行自己的探究。
2.教师业务能力对学生质疑习惯的影响
英语在世界范围内越来越普及,在我们生活中也是随处可见。大到时政、文娱、商业,小到日常用品,很多信息都与英语分不开的。在此情况下,如果教师没有扎实而宽厚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没有广博的文化科学修养,没有多方面的爱好和才能,就不可能真正搞好教学,同时也满足不了学生的求知欲望。
英语新课改后,对课本内容作了较大的修订:
首先,课文内容的选取紧紧切合时代背景,知识广度大为增加,涉及古今中外。如Module l Unit 1“School life in the UK”就使学生全方位了解了西方的学校教育和学生的学校生活;Mod,ule 3 Unit 2“English and ics history”讲述了英语的发展历程;Module 3 Unit 3则向学生介绍了世界上值得保护的文化遗产;还有一些文章涉及西方的文化习俗、文学艺术,令人大开眼界。
其次,词汇量远远超过以前,随着各种新生事物的发展,收录了大量新增词汇,如:accelerate,acupuncture,rap,hippo。yen,ue等,很多词汇甚至在教师见知的单词之外。
再次,从语法上看,伴随着英语的越来越普及,某些语法规则也越来越活。
由此看来,英语教师如不加强自身业务能力的修养,扩大相关知识面,是很难与现行教材同步的。如果教师的水平与之有差距,要应对学生的各种疑问,也会捉襟见肘。而一个学生如几次都不能从教师那里得到满意的答案,他对该教师的信任度自然会降低,很难想象他再会出现质疑的行为了。从而,想要在英语课堂中沐浴“人文”的光辉也将成为一句空话。
3.教师的教育艺术对学生质疑习惯的影响
在教育实施中,由于语言的灵活性,教师往往会遇到种种事前难以预料而又必须正确对待的问题。如果解决处理得不恰当,就会形成对立局面,伤害学生的感情,造成自己的烦恼,导致教育工作的挫折和失败,直接影响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
四、在英语学习中培养学生质疑习惯的对策
针对以上三方面教师对学生质疑习惯的影响,本文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1.培养优秀的教师性格
2.发展良好的业务能力
一个称职的英语教师应该具备以下知识结构:
1)广博的一般英语文化修养。所谓“英语文化”,不仅仅指英语语法,还包括与之有关的内容,如英语国家习俗、历史、地理、政治等各方面。
2)懂得英语教育科学。英语教师应掌握英语专业的基础专业知识,在此基础上熟练地掌握所教学科的教材,把握住其结构。要了解英语专业的发展动态,为本专业知识的灵活运用打下牢固的基础。
3)具备灵活的教育艺术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学习就是做学问,教学即教学生做学问。学问就要“问”,并且要勤“问”、善“问”。“问”是一门艺术,也是一门科学,因而是一门学问。一个学生能够提出问题,说明他的思维是活跃的、积极的、主动的。肯尼思·H·胡佛说:“整个教学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学生正确提出问题和回答问题的能力,任何时候都应鼓励学生提问。”
人本主义肯定人的本性,重视人的内在需要。强调实现人的创造潜能,这些都是对传统教育的挑战。为此,我们英语教师必须更新教育观念,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人才观,鼓励学生创新求异,激发学生质疑问难,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努力做到“解放学生的头脑”。以“学生”为本,让英语课堂永远沐浴“人文”的阳光!
[关键词]人文;教师;质疑
一、问题的提出
英语课程的学习,既是学生通过英语学习和实践活动逐步掌握英语知识和技能、提高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过程,又是他们陶冶情操、拓展视野、开发思维能力的过程。因而,英语教学是一个提高学生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的过程。
古人云:“疑者,觉悟之机也,一番觉悟,一番长进。”而现今的英语教学重视学科内容的讲授,忽视学生的实践和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总是在被动的接受知识,很少有个人发挥的空间;教师给学生解决消化一个个问题,而学生的探究意识、质疑意识也在“没有问题”之中逐渐消退。因此,英语教师要转变观念,结合新课程标准。以人本主义教学思想来开展英语教学,发展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使学生获得全面、和谐、健康的发展。
“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让学生提出问题。”为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探究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为响应教育改革提供理论的依据和实践的操作方法,也为社会培养新型英语人才,营造一个有利于解放、培养、发展学生创造力的良好的语言学习环境,本文就教师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对学生学习的质疑习惯的影响略作探讨,并通过分析这些因素从而得到提高学生质疑能力的相关措施。
二、问题提出的理论依据和现实基础
1.理论依据
所谓“质疑习惯”,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敢于提问、善于提问的意识,进而乐于提出问题和积极回答问题;由此达到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与质疑习惯同步发展,质疑意识与质疑能力亦日趋成熟。
2.现实基础
根据新《英语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英语教师的教学策略应发生变化,由注重知识传授转向更注重学生发展,由注重教师“教”转向更注重学生“学”,由注重结果转向更注重过程。因而,接受式学习与探究式学习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同时《新课标》也强调要全面提高学生的各方面素质,强调交际意识和应用观念。这样,质疑习惯就成为在英语教学中应广泛运用的学习方式。因此,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学生的思考过程、启发学生多方面思维来寻求正确结论,从而引导学生自主学习,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
三、英语教学中教师对学生质疑积极性的影响
本文旨在讨论高中英语教学中结合人本主义思想,培养学生敢于提问、善于提问的习惯,并以此作为一个切入点,研究探讨教师对学生质疑习惯的影响,其影响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教师性格对学生质疑习惯的影响
下面这个实验是让三种性格类型的英语教师各带一组学生,经过较长一段时间的教学,发现在实验前基本一致的三组学生出现了明显的差异。
A组:
教师性格:多血质型(开朗,为人热情、和善,善于交际)
实验结果:该组学生上课回答主动,下课提问积极,组内英语气氛热烈,学生对英语学习兴趣盎然,整体学习状态颇佳。
B组:
教师性格:抑郁质型(为人严厉,遇事专制,喜怒无常)
实验结果:该组学生情绪紧张,师生感情冷淡,学生以答对做剥自保,课堂回答且小心谨慎,至于课后质疑,更是少之又少。
c组:
教师性格:抑郁质型(为人冷漠,对学生听之任之)
实验结果:该组学生对该门功课的态度漫不经心,偶有胆大活跃敢于质疑者,而大多数学生,则在这不积极的气氛中望而却步。
以上这一实验说明了不同性格的教师可以带出学习习惯不同的学生。由此,培养教师具有良好的性格,对学生质疑习惯的养成影响颇大。
英语是一种语言,学语言是为了交流。只有具有良好性格的老师,其学生才乐意、也才敢与之交流。英语学科需要学生有一种不怕说错、敢说敢想的精神。一个从不开口的学生很难学好英语,而教师的性格,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决定学生是否敢说敢问。因此,很多英语名师往往具有很好的个人性格,使学生在轻松而又积极的人文气氛中有勇气进行自己的探究。
2.教师业务能力对学生质疑习惯的影响
英语在世界范围内越来越普及,在我们生活中也是随处可见。大到时政、文娱、商业,小到日常用品,很多信息都与英语分不开的。在此情况下,如果教师没有扎实而宽厚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没有广博的文化科学修养,没有多方面的爱好和才能,就不可能真正搞好教学,同时也满足不了学生的求知欲望。
英语新课改后,对课本内容作了较大的修订:
首先,课文内容的选取紧紧切合时代背景,知识广度大为增加,涉及古今中外。如Module l Unit 1“School life in the UK”就使学生全方位了解了西方的学校教育和学生的学校生活;Mod,ule 3 Unit 2“English and ics history”讲述了英语的发展历程;Module 3 Unit 3则向学生介绍了世界上值得保护的文化遗产;还有一些文章涉及西方的文化习俗、文学艺术,令人大开眼界。
其次,词汇量远远超过以前,随着各种新生事物的发展,收录了大量新增词汇,如:accelerate,acupuncture,rap,hippo。yen,ue等,很多词汇甚至在教师见知的单词之外。
再次,从语法上看,伴随着英语的越来越普及,某些语法规则也越来越活。
由此看来,英语教师如不加强自身业务能力的修养,扩大相关知识面,是很难与现行教材同步的。如果教师的水平与之有差距,要应对学生的各种疑问,也会捉襟见肘。而一个学生如几次都不能从教师那里得到满意的答案,他对该教师的信任度自然会降低,很难想象他再会出现质疑的行为了。从而,想要在英语课堂中沐浴“人文”的光辉也将成为一句空话。
3.教师的教育艺术对学生质疑习惯的影响
在教育实施中,由于语言的灵活性,教师往往会遇到种种事前难以预料而又必须正确对待的问题。如果解决处理得不恰当,就会形成对立局面,伤害学生的感情,造成自己的烦恼,导致教育工作的挫折和失败,直接影响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
四、在英语学习中培养学生质疑习惯的对策
针对以上三方面教师对学生质疑习惯的影响,本文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1.培养优秀的教师性格
2.发展良好的业务能力
一个称职的英语教师应该具备以下知识结构:
1)广博的一般英语文化修养。所谓“英语文化”,不仅仅指英语语法,还包括与之有关的内容,如英语国家习俗、历史、地理、政治等各方面。
2)懂得英语教育科学。英语教师应掌握英语专业的基础专业知识,在此基础上熟练地掌握所教学科的教材,把握住其结构。要了解英语专业的发展动态,为本专业知识的灵活运用打下牢固的基础。
3)具备灵活的教育艺术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学习就是做学问,教学即教学生做学问。学问就要“问”,并且要勤“问”、善“问”。“问”是一门艺术,也是一门科学,因而是一门学问。一个学生能够提出问题,说明他的思维是活跃的、积极的、主动的。肯尼思·H·胡佛说:“整个教学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学生正确提出问题和回答问题的能力,任何时候都应鼓励学生提问。”
人本主义肯定人的本性,重视人的内在需要。强调实现人的创造潜能,这些都是对传统教育的挑战。为此,我们英语教师必须更新教育观念,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人才观,鼓励学生创新求异,激发学生质疑问难,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努力做到“解放学生的头脑”。以“学生”为本,让英语课堂永远沐浴“人文”的阳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