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由于热工保护系统的规模也大幅度上升,所以对热工保护系统的控制方式、系统可靠性、运行水平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热工保护控制系统的安全可靠性对保障机组的安全稳定运行显得十分重要。
关键词:热工保护 发展现实 保护措施
在发电厂的运行工作中,热工保护是重要的核心技术之一,为机组的安全稳定运行提供着有利的保障。但是在机组的实际运行过程中,不可控的因素时常发生,使得热工保护出现误动,造成机组停机,这不仅给企业的运营带来额外损失,还会因危胁电网稳定而产生负面影响。
一、热工保护设计指导思想
如何处理“保人身、保电网、保设备”和“保发电”的关系,以及如何对待事故处理中依靠人还是依靠热工保护,决定了火电厂热工保护设计的指导思想,而不同的指导思想又决定了各个历史阶段具体热工保护系统的配置。我国火电厂热工保护发展经历了不同指导思想的三个发展阶段。
1.1低级阶段
我国火电厂热工保护处于发展的低级阶段,其特征是以报警为主,跳闸保护项目很少;事故处理时强调人的作用,依靠运行人员处理;处理事故的原则是尽量不跳机、保发电。这在当时热工自动化技术落后、可靠性低,机组容量小、参数变化慢以及电网容量小、比较脆弱的情况下,这种指导思想是完全正确的。
1.2适应大机组的发展阶段
我国电力行业逐步进入大电网、大机组时期,热工自动化技术飞跃发展,这种背景下,产生了一种全新的热工保护设计理念,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坚持“保人身、保电网、保设备”第一的安全指导思想,在大电网条件下,决不可将不跳机、保发电等同于保电网。2.发挥人的能动性主要体现在精心设计和选型、精心调试上,事故处理的紧急情况下应首先依靠热工保护,运行人员则发挥辅助作用。
二、电厂热工保护的实际意义
热工保护系统是电厂发电机组不可或缺的重要系统,热工保护的稳定与可靠对提高机组主辅设备的可靠性和安全性有着重要的作用。热工保护系统的功能就是在发电机组的主辅设备出现参数异常的时候,作出正确的判断,并通过对自动紧急联动设备的控制及时采取措施对设备加以保护,从而降低机组和设备的故障波及范围,避免重大事故和设备的损毁。随着热工自动化的实现,其保护技术也随之实现自动化控制,但是在主辅设备正常运行的时候,保护系统如果因为自身的故障而对联动设备进行错误操控,造成设备停机,此种情况为保护误动,也会对系统造成不必要的损失。而另一种情况是主辅设备出现故障而保护系统没有作出动作进行保护,即为误动,此种情况将导致故障范围扩大而造成重大的事故和经济损失。这两种情况在热工自动化控制系统中都是不允许发生的情况。
目前,发电机组的容量不断增加而参数也随之提高,热工自动化的程度也随之提高,优势是伴随着DCS分散控制系统的出现和广泛应用,其凭借着强大的功能为机组提供了更加安全、可靠、经济的运行环境。但是因为参与保护的热工参数也随着机组容量而不断复杂起来,发生机组或者设备误动和拒动的几率也就不断增加,因此在热工自动化的过程中应对保护意识进行提高,并采取必要的措施对保护系统进行完善,从而提高可靠性减少直至消除DCS系统失灵和热工系统误动、拒动是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的。
三、完善热工保护的思路和具体措施
3.1做好调试
在设备完成安装的时候,应对整体进行全面的调试,并做好记录。具体就是针对重要的硬件设备进行跟踪记录。热工保护系统的安全运行实际上需要保护意识的提高,其系统的可靠性与硬件情况是不可分的,所以必须对系统硬件运行的情况进行记录,尤其是保护出口卡的情况,通常每一次保护投入运行应对此设备进行校验,确认合格。但是实际工作中往往会出现合格的元件出现误动事故,这是因为热 设备的电子元气件运行的环境要求比较 刻,一旦出现安装或者无效产品保护都会造成故障。因此在设备调试的过程中就应当做好记录,严格的跟踪保护系统校验的每一个环节,保证系统可靠。
3.2设计中采用冗余思路
在系统设计的过程中应充分的考虑到电厂的发展,即采用冗余的设计思路对电厂的自动控制系统进行设计。尤其是对保护系统,对一些保护执行设备的动作电源也应当采取控制。对一些重要的热工信号也应当采用冗余设计,并对来自与同一个取样点的信号进行有效的监控和判断,同一个参数对应的多个重要的取样点应当进行合理的分散设计,利用多个卡件进行功能分散,以防止一个卡件故障就导致整个系统失灵,从而提高其可靠性。较为重要的就地取样孔应尽量采用多采集点相互独立的方法进行取样,以此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同时不同的参数来自不同的采集点也方便了维护。总之需要从分采样数据的冗余性,利用分散控制和采集来软化系统控制的局限性,以此提高保护的可靠性。
3.3利用优质元件
在系统设计和构建过程中,应当尽量采用成熟的技术和元件来完成系统的搭建。因为随着热控系统的复杂性提高,对热控元件的可靠性要求也就越高。因此成熟的技术和应用反馈较好的元件是可以满足DCS系统整体可靠性需求的。因为成熟的技术和元件其性能已经通过了实践的检验,而且也保证了系统维护的便捷性。切忌在设计和安装过程中为了简约投资而丧失质量意识,应在合理的经济性评估基础上采用最佳的技术和设备,以期最大限度的提高DCS系统的可靠性和保护系统的安全。
3.4其他措施
另外,在实践中还要通过:提高DCS系统的硬件和软件质量和自我诊断的能力保证安全;将设计、施工、调试、检修等环境整合起来,实现全过程管理;保证电子间的环境安全;改善热工就地设备的工作环境,对接线盒进行防雨、防潮、防腐蚀,原理热源、辐射、微波等,就地设备尽量安装在仪表柜内,必要时应对取样设备进行额外的防护。
四、结语
随着认识的不断深入以及新技术的不断应用,热工保护系统的可靠性也会越来越高。作为成熟技术的工程应用,热工保护系统较少艰深的理论,现场管理水平的高低往往决定了热工保护系统的可靠性,只有真正做到“全过程、全方位、全员”管理.才会保证理想的可靠性水平。打破专业界限,从运行、机务、电气的角度思考热工保护的设置原则,把DCS、独立控制装置、就地设备融为一体考虑,能够不断提高热工保护的可靠性。
参考文献
[1]徐光宝.浅谈提高热工保护信号的可靠性[J].华北电力技术,2008(4):45—47,54.
[2]车朝瑞.浅谈大型火电厂的热工自动化水平[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9(12).
关键词:热工保护 发展现实 保护措施
在发电厂的运行工作中,热工保护是重要的核心技术之一,为机组的安全稳定运行提供着有利的保障。但是在机组的实际运行过程中,不可控的因素时常发生,使得热工保护出现误动,造成机组停机,这不仅给企业的运营带来额外损失,还会因危胁电网稳定而产生负面影响。
一、热工保护设计指导思想
如何处理“保人身、保电网、保设备”和“保发电”的关系,以及如何对待事故处理中依靠人还是依靠热工保护,决定了火电厂热工保护设计的指导思想,而不同的指导思想又决定了各个历史阶段具体热工保护系统的配置。我国火电厂热工保护发展经历了不同指导思想的三个发展阶段。
1.1低级阶段
我国火电厂热工保护处于发展的低级阶段,其特征是以报警为主,跳闸保护项目很少;事故处理时强调人的作用,依靠运行人员处理;处理事故的原则是尽量不跳机、保发电。这在当时热工自动化技术落后、可靠性低,机组容量小、参数变化慢以及电网容量小、比较脆弱的情况下,这种指导思想是完全正确的。
1.2适应大机组的发展阶段
我国电力行业逐步进入大电网、大机组时期,热工自动化技术飞跃发展,这种背景下,产生了一种全新的热工保护设计理念,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坚持“保人身、保电网、保设备”第一的安全指导思想,在大电网条件下,决不可将不跳机、保发电等同于保电网。2.发挥人的能动性主要体现在精心设计和选型、精心调试上,事故处理的紧急情况下应首先依靠热工保护,运行人员则发挥辅助作用。
二、电厂热工保护的实际意义
热工保护系统是电厂发电机组不可或缺的重要系统,热工保护的稳定与可靠对提高机组主辅设备的可靠性和安全性有着重要的作用。热工保护系统的功能就是在发电机组的主辅设备出现参数异常的时候,作出正确的判断,并通过对自动紧急联动设备的控制及时采取措施对设备加以保护,从而降低机组和设备的故障波及范围,避免重大事故和设备的损毁。随着热工自动化的实现,其保护技术也随之实现自动化控制,但是在主辅设备正常运行的时候,保护系统如果因为自身的故障而对联动设备进行错误操控,造成设备停机,此种情况为保护误动,也会对系统造成不必要的损失。而另一种情况是主辅设备出现故障而保护系统没有作出动作进行保护,即为误动,此种情况将导致故障范围扩大而造成重大的事故和经济损失。这两种情况在热工自动化控制系统中都是不允许发生的情况。
目前,发电机组的容量不断增加而参数也随之提高,热工自动化的程度也随之提高,优势是伴随着DCS分散控制系统的出现和广泛应用,其凭借着强大的功能为机组提供了更加安全、可靠、经济的运行环境。但是因为参与保护的热工参数也随着机组容量而不断复杂起来,发生机组或者设备误动和拒动的几率也就不断增加,因此在热工自动化的过程中应对保护意识进行提高,并采取必要的措施对保护系统进行完善,从而提高可靠性减少直至消除DCS系统失灵和热工系统误动、拒动是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的。
三、完善热工保护的思路和具体措施
3.1做好调试
在设备完成安装的时候,应对整体进行全面的调试,并做好记录。具体就是针对重要的硬件设备进行跟踪记录。热工保护系统的安全运行实际上需要保护意识的提高,其系统的可靠性与硬件情况是不可分的,所以必须对系统硬件运行的情况进行记录,尤其是保护出口卡的情况,通常每一次保护投入运行应对此设备进行校验,确认合格。但是实际工作中往往会出现合格的元件出现误动事故,这是因为热 设备的电子元气件运行的环境要求比较 刻,一旦出现安装或者无效产品保护都会造成故障。因此在设备调试的过程中就应当做好记录,严格的跟踪保护系统校验的每一个环节,保证系统可靠。
3.2设计中采用冗余思路
在系统设计的过程中应充分的考虑到电厂的发展,即采用冗余的设计思路对电厂的自动控制系统进行设计。尤其是对保护系统,对一些保护执行设备的动作电源也应当采取控制。对一些重要的热工信号也应当采用冗余设计,并对来自与同一个取样点的信号进行有效的监控和判断,同一个参数对应的多个重要的取样点应当进行合理的分散设计,利用多个卡件进行功能分散,以防止一个卡件故障就导致整个系统失灵,从而提高其可靠性。较为重要的就地取样孔应尽量采用多采集点相互独立的方法进行取样,以此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同时不同的参数来自不同的采集点也方便了维护。总之需要从分采样数据的冗余性,利用分散控制和采集来软化系统控制的局限性,以此提高保护的可靠性。
3.3利用优质元件
在系统设计和构建过程中,应当尽量采用成熟的技术和元件来完成系统的搭建。因为随着热控系统的复杂性提高,对热控元件的可靠性要求也就越高。因此成熟的技术和应用反馈较好的元件是可以满足DCS系统整体可靠性需求的。因为成熟的技术和元件其性能已经通过了实践的检验,而且也保证了系统维护的便捷性。切忌在设计和安装过程中为了简约投资而丧失质量意识,应在合理的经济性评估基础上采用最佳的技术和设备,以期最大限度的提高DCS系统的可靠性和保护系统的安全。
3.4其他措施
另外,在实践中还要通过:提高DCS系统的硬件和软件质量和自我诊断的能力保证安全;将设计、施工、调试、检修等环境整合起来,实现全过程管理;保证电子间的环境安全;改善热工就地设备的工作环境,对接线盒进行防雨、防潮、防腐蚀,原理热源、辐射、微波等,就地设备尽量安装在仪表柜内,必要时应对取样设备进行额外的防护。
四、结语
随着认识的不断深入以及新技术的不断应用,热工保护系统的可靠性也会越来越高。作为成熟技术的工程应用,热工保护系统较少艰深的理论,现场管理水平的高低往往决定了热工保护系统的可靠性,只有真正做到“全过程、全方位、全员”管理.才会保证理想的可靠性水平。打破专业界限,从运行、机务、电气的角度思考热工保护的设置原则,把DCS、独立控制装置、就地设备融为一体考虑,能够不断提高热工保护的可靠性。
参考文献
[1]徐光宝.浅谈提高热工保护信号的可靠性[J].华北电力技术,2008(4):45—47,54.
[2]车朝瑞.浅谈大型火电厂的热工自动化水平[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