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情感是音乐的灵魂,音乐是人类情感的诉说。因此,高中音乐教学中要引导学生体验情感,这是音乐教学的关键。高中音乐教学中要使学生获得情感体验,就需要教师给学生营造一定的情境。情境教学作为一种教学方法,越来越受到教师的青睐,音乐教学中运用情境式教学法,能让学生在情境中体验情感,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活跃课堂教学。那么,高中音乐教学中如何创设情境呢?本文主要结合笔者自身的教学实践,就高中音乐教学中的情境创设谈谈自己的看法与体会。
一、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多媒体这一现代化教学手段越来越得到师生的认可。音乐具有极强的艺术表现力,只有鲜明地展示出音乐作品蕴含的形象,才能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高中音乐教学要多采用多媒体辅助,多媒体集声音、文字、动画于一体,动静结合,能将抽象的知识形象化,这种优势是其他传统教学手段所无法比拟的。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同时,学生通过欣赏、观看、思考等,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与记忆,同时能体验音乐美。高中音乐教学中教师应结合教学内容,创设适宜的教学情景,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表现音乐、创造音乐的欲望。如教学《蒙古人》时,教师可以用多媒体展示美丽的画面:一望无际的大草原上,大家愉快地劳作着,马儿奔腾着;蒙古包中升起袅袅的炊烟,人们过着幸福而富足的生活。这种画面不仅能调动学生的感官,使其充分感受乐曲的意境,还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帮助学生理解音乐情感,培养学生的音乐感悟力。多媒体是创设音乐情境的重要辅助手段,通过直观的画面能弥补传统讲解的不足,从而为高中音乐课堂增色,提高教学效果。
二、通过活动创设情境
音乐是富有情感的艺术,音乐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体验情感,而情感体验大多数都是通过活动获得的。其中角色扮演是最为直观的,表演中学生集表演者、鉴赏者、学习者于一体,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激发学生的兴趣。有的教师认为音乐教学只要进行鉴赏、歌唱就行了,其实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开展角色扮演活动是必不可少的。因为中学生好动、爱玩,好奇心、表现欲强,教师可以结合学生实际,设计多样化的教学活动,如歌唱比赛、音乐游戏活动等,在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兴趣。因此,平时音乐教学中教师应尽可能发挥学生的实践能力,让学生动手、动脑,给学生体验的机会。如鉴赏《常回家看看》这首歌曲时,为了引导学生体验歌曲的情感,教师可以让学生结合这首歌曲编一些短剧,在课堂上进行表演,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鉴赏这首歌曲,能大大改善学习效果。
三、布置环境创设情境
音乐教学环境也是课堂生活的组成部分,教学中如果渲染音乐环境,会引导学生更好地感受音乐。教学环境有物态环境,也有心理环境,一般我们关注师生心理环境的营造,而忽视物态环境的布置。音乐教学中如果教师根据教学内容需要布置音乐教室,使周围的物态环境与音乐内容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还能充分调动学生的视听器官,使其在逼真的环境中理解音乐。如教学《十面埋伏》时,教师可以用《垓下歌》来装饰教室,使教室成为楚汉之争的古战场。同时课堂上变换学生的座位,充分利用道具,逼真地表现出项羽的焦虑。为了加深学生对乐曲中“乌江自刎”、“项王败阵”等段落体现出来的苍凉情绪的理解,教师可以引入词人李清照的著名《绝句》,并展示相应的挂图,在图文并茂中引导学生理解乐曲蕴含的情感。这样一节课下来,学生在相应的氛围中加深了对乐曲的理解,大大增强了教学效果。由此可见,音乐教学中不仅要注重师生互动环境的营造,还要注重音乐教室环境的布置。
四、结合背景创设情境
每一首歌曲的创作都有其特定的背景,为了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加深学生对音乐的理解,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适当结合背景来创设情境。如教学《松花江上》时,为了引导学生深入地鉴赏这首歌,教师可以问学生:以前有没有听过这首歌?因为成长的时代背景不同,很多学生没有听过这首歌。这时教师可以给学生创设背景情境:这首歌创作于1936年,作者是张寒晖。1931年时,日本侵略者大举进攻中国东三省,蒋介石采取不抵抗政策,驱赶“剿共”前线的东北军官兵,他们有家不能回,有仇不能报,被迫流亡在街头,还要为反共反人民的内战去卖命,心里的郁闷之气无法倾吐。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张寒晖谱写了这首独唱曲,抒发了悲苦怨愤之情。学生了解了这首歌的背景后,教师再播放这首歌,然后让学生谈谈对这首歌的感想。这样创设情境,能加深学生对这首歌的理解,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五、运用对比创设情境
为了引导学生主动学习音乐,教师可以选择与教学内容相似的音乐进行对比,让学生在对比的音乐情境中学习,调动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伟大的音乐家贝多芬说过:“当我作曲时,心里总是描绘着衣服的图画,顺着那个轮廓前行。”由此可见,音乐创作是与作
曲家的情感联系在一起的,所以即使是同一个作曲家,在不同的时期因为有不同的情感体验,也会创作出不同情感色彩的音乐来。如欣赏《月光奏鸣曲》与《欢乐颂》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对比鉴赏。《月光奏鸣曲》表现的是贝多芬爱恋他的学生茱丽叶塔,但由于社会地位、阶级的不同,这段爱恋无法实现。因此贝多芬感到苦闷、忧郁,在这种情况下创作了这首歌曲。在欣赏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说说贝多芬的生平经历,然后教师再加以补充,从而激发学生对贝多芬的敬仰之情。《欢乐颂》是贝多芬历尽沧桑后才创作出来的,两者对比鉴赏能加深学生对贝多芬不同时期音乐作品内涵的理解。
六、通过语言创设情境
不管创设任何情境,都离不开语言的作用。教师是教学情境的推动者,教师的语言是推动教学的必要因素,教师可以用简洁的讲解、生动的比喻、幽默的笑话等创设语言情景,营造相应的氛围。教师的语言起引导作用,这在音乐教学中是不可忽视的,因为生动的引导能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语言是表达情感的重要工具,恰当的语言能使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激发学生的兴趣。因此教师要用生动的语言引导学生进入音乐世界。如教学《乌苏里船歌》时,教师可以设计这样的引导语: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东北赫哲族人的生活,一起去感受渔猎生产与生活吧。学生的兴致很高,在学生好奇心的驱使下引入《乌苏里船歌》这首歌曲,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而提高教学效果。教师生动的语言能提高教学效果,且在运用语言时要注意把握表情,因为表情是无声的语言,表情控制得好,能让学生不自觉地感受音乐的情感,从而提高效果。
七、借助生活创设情境
音乐是表达情感的艺术,音乐教学中单纯地灌输音乐知识,是不利于学生的情感表达的,也不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挥。因此音乐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回到大自然里,在生活中感受音乐,如听微风下树叶沙沙地作响声、小鸟清脆的叫声等,学生在与自然接触的过程中,会感受到自然界最朴素最动人的声响,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总之,高中音乐教学中运用情境创设法能大大提高教学效果。情境教学是一种人性化的教学,营造特定的情境,能激活学生思维,调动学生的探究欲,从而感受音乐的魅力。但在音乐教学中还存在情境教学的误区,有的教师认为课堂上创设的情境越多越好,使得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如与教学内容毫无关联的情境,浪费了时间与经历;有的教师将情境设置得不错,但喧宾夺主,使音乐教学步入误区。因此音乐教学中创设情境,要立足于音乐本身,积极探索切合实际的情境,从而激活音乐课堂,提高教学效果。
(责任编辑 黄 晓)
一、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多媒体这一现代化教学手段越来越得到师生的认可。音乐具有极强的艺术表现力,只有鲜明地展示出音乐作品蕴含的形象,才能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高中音乐教学要多采用多媒体辅助,多媒体集声音、文字、动画于一体,动静结合,能将抽象的知识形象化,这种优势是其他传统教学手段所无法比拟的。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同时,学生通过欣赏、观看、思考等,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与记忆,同时能体验音乐美。高中音乐教学中教师应结合教学内容,创设适宜的教学情景,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表现音乐、创造音乐的欲望。如教学《蒙古人》时,教师可以用多媒体展示美丽的画面:一望无际的大草原上,大家愉快地劳作着,马儿奔腾着;蒙古包中升起袅袅的炊烟,人们过着幸福而富足的生活。这种画面不仅能调动学生的感官,使其充分感受乐曲的意境,还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帮助学生理解音乐情感,培养学生的音乐感悟力。多媒体是创设音乐情境的重要辅助手段,通过直观的画面能弥补传统讲解的不足,从而为高中音乐课堂增色,提高教学效果。
二、通过活动创设情境
音乐是富有情感的艺术,音乐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体验情感,而情感体验大多数都是通过活动获得的。其中角色扮演是最为直观的,表演中学生集表演者、鉴赏者、学习者于一体,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激发学生的兴趣。有的教师认为音乐教学只要进行鉴赏、歌唱就行了,其实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开展角色扮演活动是必不可少的。因为中学生好动、爱玩,好奇心、表现欲强,教师可以结合学生实际,设计多样化的教学活动,如歌唱比赛、音乐游戏活动等,在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兴趣。因此,平时音乐教学中教师应尽可能发挥学生的实践能力,让学生动手、动脑,给学生体验的机会。如鉴赏《常回家看看》这首歌曲时,为了引导学生体验歌曲的情感,教师可以让学生结合这首歌曲编一些短剧,在课堂上进行表演,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鉴赏这首歌曲,能大大改善学习效果。
三、布置环境创设情境
音乐教学环境也是课堂生活的组成部分,教学中如果渲染音乐环境,会引导学生更好地感受音乐。教学环境有物态环境,也有心理环境,一般我们关注师生心理环境的营造,而忽视物态环境的布置。音乐教学中如果教师根据教学内容需要布置音乐教室,使周围的物态环境与音乐内容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还能充分调动学生的视听器官,使其在逼真的环境中理解音乐。如教学《十面埋伏》时,教师可以用《垓下歌》来装饰教室,使教室成为楚汉之争的古战场。同时课堂上变换学生的座位,充分利用道具,逼真地表现出项羽的焦虑。为了加深学生对乐曲中“乌江自刎”、“项王败阵”等段落体现出来的苍凉情绪的理解,教师可以引入词人李清照的著名《绝句》,并展示相应的挂图,在图文并茂中引导学生理解乐曲蕴含的情感。这样一节课下来,学生在相应的氛围中加深了对乐曲的理解,大大增强了教学效果。由此可见,音乐教学中不仅要注重师生互动环境的营造,还要注重音乐教室环境的布置。
四、结合背景创设情境
每一首歌曲的创作都有其特定的背景,为了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加深学生对音乐的理解,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适当结合背景来创设情境。如教学《松花江上》时,为了引导学生深入地鉴赏这首歌,教师可以问学生:以前有没有听过这首歌?因为成长的时代背景不同,很多学生没有听过这首歌。这时教师可以给学生创设背景情境:这首歌创作于1936年,作者是张寒晖。1931年时,日本侵略者大举进攻中国东三省,蒋介石采取不抵抗政策,驱赶“剿共”前线的东北军官兵,他们有家不能回,有仇不能报,被迫流亡在街头,还要为反共反人民的内战去卖命,心里的郁闷之气无法倾吐。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张寒晖谱写了这首独唱曲,抒发了悲苦怨愤之情。学生了解了这首歌的背景后,教师再播放这首歌,然后让学生谈谈对这首歌的感想。这样创设情境,能加深学生对这首歌的理解,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五、运用对比创设情境
为了引导学生主动学习音乐,教师可以选择与教学内容相似的音乐进行对比,让学生在对比的音乐情境中学习,调动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伟大的音乐家贝多芬说过:“当我作曲时,心里总是描绘着衣服的图画,顺着那个轮廓前行。”由此可见,音乐创作是与作
曲家的情感联系在一起的,所以即使是同一个作曲家,在不同的时期因为有不同的情感体验,也会创作出不同情感色彩的音乐来。如欣赏《月光奏鸣曲》与《欢乐颂》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对比鉴赏。《月光奏鸣曲》表现的是贝多芬爱恋他的学生茱丽叶塔,但由于社会地位、阶级的不同,这段爱恋无法实现。因此贝多芬感到苦闷、忧郁,在这种情况下创作了这首歌曲。在欣赏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说说贝多芬的生平经历,然后教师再加以补充,从而激发学生对贝多芬的敬仰之情。《欢乐颂》是贝多芬历尽沧桑后才创作出来的,两者对比鉴赏能加深学生对贝多芬不同时期音乐作品内涵的理解。
六、通过语言创设情境
不管创设任何情境,都离不开语言的作用。教师是教学情境的推动者,教师的语言是推动教学的必要因素,教师可以用简洁的讲解、生动的比喻、幽默的笑话等创设语言情景,营造相应的氛围。教师的语言起引导作用,这在音乐教学中是不可忽视的,因为生动的引导能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语言是表达情感的重要工具,恰当的语言能使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激发学生的兴趣。因此教师要用生动的语言引导学生进入音乐世界。如教学《乌苏里船歌》时,教师可以设计这样的引导语: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东北赫哲族人的生活,一起去感受渔猎生产与生活吧。学生的兴致很高,在学生好奇心的驱使下引入《乌苏里船歌》这首歌曲,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而提高教学效果。教师生动的语言能提高教学效果,且在运用语言时要注意把握表情,因为表情是无声的语言,表情控制得好,能让学生不自觉地感受音乐的情感,从而提高效果。
七、借助生活创设情境
音乐是表达情感的艺术,音乐教学中单纯地灌输音乐知识,是不利于学生的情感表达的,也不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挥。因此音乐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回到大自然里,在生活中感受音乐,如听微风下树叶沙沙地作响声、小鸟清脆的叫声等,学生在与自然接触的过程中,会感受到自然界最朴素最动人的声响,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总之,高中音乐教学中运用情境创设法能大大提高教学效果。情境教学是一种人性化的教学,营造特定的情境,能激活学生思维,调动学生的探究欲,从而感受音乐的魅力。但在音乐教学中还存在情境教学的误区,有的教师认为课堂上创设的情境越多越好,使得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如与教学内容毫无关联的情境,浪费了时间与经历;有的教师将情境设置得不错,但喧宾夺主,使音乐教学步入误区。因此音乐教学中创设情境,要立足于音乐本身,积极探索切合实际的情境,从而激活音乐课堂,提高教学效果。
(责任编辑 黄 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