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从棋产生的那一刻起,除了最原始的娱乐作用,也开始兼有教化的功能。尧的儿子丹朱虽然是圣人之子,却自小性情乖戾,长大后又嗜好游玩,不务正业。尧帝为此担心不已,于是去找仙人蒲伊。在蒲伊那里尧领悟了棋理,于是回家做出了棋,丹朱从此沉迷于棋道之中,之后行为便规正了许多。无独有偶,杜陵有个人称杜夫子的人善于下围棋,在围棋上取得了很大的成就,获得很高的荣誉,当有人讥笑他不务正业、浪费光阴时,杜夫子反驳说:“下围棋虽是游戏之事,但只要精通其中的道理,就会大大地有益于对圣人之道的学习。”
随着世人对棋的认识的加深,棋逐渐成了古代文人墨客陶冶情操的工具。一般来说,“教化”往往流于外在,且常带有一定的强制性,而“陶冶”则更偏重人的内心自觉,激发人的主动参与意识。古代之所以把棋和琴、书、画并列,就是因为人能通过学习棋理来培养品德、端正礼仪、训练思维,进而起到修身养性的作用。对于棋道,圣人领悟了它就可以制驭天下,俗人领悟了它则可以陶冶情操,其中真正的得意之处,是可以令人忘记一切。这里有一个真实的故事:王戎小时候下围棋就已有了点名气,在他任豫州刺史时,有一次在别人家里看棋,这时有人来说,他的母亲死了,他听了头也没回,仍然沉迷于棋局之中。等一盘终了,王戎才放声痛哭。
棋是游戏,是对人或物之间的生存竞争的模拟;棋也是一种体育活动,是竞技;棋还是一种对话方式,是艺术,是人生之道,更是对人性、思想最深层的探讨。对一些人来说,棋仅仅是一种争胜负之物;对另一些人来说,棋即是人生,棋道即人生之道,代表一种尊严和必须遵循的制约。还有一个很有意思的故事:本因坊算悦对阵安井算知的御城棋时,权臣松平肥后前来观战,看了一会儿,便随口说道:“本因坊要输了吧!”听罢此言,本因坊算悦轻轻地收起棋子,盖上棋罐,起身正色对松平肥后道:“我已把毕生的精力献给了棋道,每次对局都像用生命在搏杀,就和武士上战场一样。一旦面向棋枰,决不能被任何人所掣肘,也绝不允许任何人多嘴多舌,何况我是当世的七段上手,殿下凭什么能预先判断胜负呢?既然如此,御城棋就到此为止吧。”说罢轻轻一揖,扬长而去。
大而言之,棋就是一种文化,它以其丰富的魅力和无穷的象征力,吸引了各色各样的崇拜者。法远和尚住在浮山,欧阳修听说他奇逸神玄,于是登门拜访,开始觉得他没有什么与众不同之处,后来欧阳修与另一客人下棋,法远坐在一旁观战。下完之后,欧阳修请法远就下棋的事讲经说法。法远于是传令击鼓升座说:“若说此事,如果两家棋路相似,旗鼓相当,双方互相了解,必定当仁不让;如果双方棋艺悬殊,缀五饶三,才通一路,这只是一般的棋艺,不能夺角冲关,争取有利形势,只是兴师动众,远夺边道,稍一粗心则容易出错。莫说国手,就是神仙,从来都是胜负未卜,而黑白未分时,一着落在何处,更是难知。”过了很久,法远又叹道:“从来十九道,迷悟几多人。”欧阳修听了法远以棋说禅之后,不禁连连点头,赞叹良久。不同的人可从棋中读出不同的东西,才子从中看到的是倜傥风流;旷达者从中看到的是逸情雅趣;至于文学家却能从中看到人性;哲学家能从中看到世界的本源;礼佛者从中看到了禅;参道者看到的却是道……三百枯棋,一方木枰,竟能如此丰富地反映出一个民族的精神文化世界,实在令人惊叹。
棋的最高境界不是冲突,而是和谐,这也是人人孜孜以求的至美境界。一代宗师吴清源先生认为,21世纪的棋将是六合之棋,即天地东南西北之调和。竞技的本质是冲突,但棋作为一种艺术,还有审美的功能,美追求的则是和谐。和谐包含着秩序、匀称、各因素之间的协调。围棋也面临着地与势、先与后、攻与守、得与失、弃与取、局部与整体的种种矛盾,它需要解决的就是如何达到各种矛盾间的均衡、调和。动中之静,对立中的统一,这是棋艺的境界,也是艺术的境界。施襄夏21岁时,在湖州遇见了四大家中的梁魏今和程兰如,两位长者都先后与他下了几局棋,施襄夏从中悟出不少道理。两年以后,施襄夏又遇梁魏今,他们同游砚山,见山下流水淙淙,都很兴奋。梁魏今对施说:“你的棋已经下得不错了,但你真的领会了其中奥妙了吗?下棋时该走的就得走,该停的就得停,如行云流水般,要听其自然而不要强行,这才是下棋的道理。你虽然刻意追求,然而有‘过犹不及’的毛病,所以三年来你仍未超脱以前的水平。”施襄夏细细体会了这番深刻的议论,意识到自己以前好高骛远,执著于胜负之间,走了弯路。从此,施襄夏一变往日棋风,终于成为一代名师。
当一代宗师从单纯的胜负中超越了出来以后,随之便进入了一个自由的境界。
随着世人对棋的认识的加深,棋逐渐成了古代文人墨客陶冶情操的工具。一般来说,“教化”往往流于外在,且常带有一定的强制性,而“陶冶”则更偏重人的内心自觉,激发人的主动参与意识。古代之所以把棋和琴、书、画并列,就是因为人能通过学习棋理来培养品德、端正礼仪、训练思维,进而起到修身养性的作用。对于棋道,圣人领悟了它就可以制驭天下,俗人领悟了它则可以陶冶情操,其中真正的得意之处,是可以令人忘记一切。这里有一个真实的故事:王戎小时候下围棋就已有了点名气,在他任豫州刺史时,有一次在别人家里看棋,这时有人来说,他的母亲死了,他听了头也没回,仍然沉迷于棋局之中。等一盘终了,王戎才放声痛哭。
棋是游戏,是对人或物之间的生存竞争的模拟;棋也是一种体育活动,是竞技;棋还是一种对话方式,是艺术,是人生之道,更是对人性、思想最深层的探讨。对一些人来说,棋仅仅是一种争胜负之物;对另一些人来说,棋即是人生,棋道即人生之道,代表一种尊严和必须遵循的制约。还有一个很有意思的故事:本因坊算悦对阵安井算知的御城棋时,权臣松平肥后前来观战,看了一会儿,便随口说道:“本因坊要输了吧!”听罢此言,本因坊算悦轻轻地收起棋子,盖上棋罐,起身正色对松平肥后道:“我已把毕生的精力献给了棋道,每次对局都像用生命在搏杀,就和武士上战场一样。一旦面向棋枰,决不能被任何人所掣肘,也绝不允许任何人多嘴多舌,何况我是当世的七段上手,殿下凭什么能预先判断胜负呢?既然如此,御城棋就到此为止吧。”说罢轻轻一揖,扬长而去。
大而言之,棋就是一种文化,它以其丰富的魅力和无穷的象征力,吸引了各色各样的崇拜者。法远和尚住在浮山,欧阳修听说他奇逸神玄,于是登门拜访,开始觉得他没有什么与众不同之处,后来欧阳修与另一客人下棋,法远坐在一旁观战。下完之后,欧阳修请法远就下棋的事讲经说法。法远于是传令击鼓升座说:“若说此事,如果两家棋路相似,旗鼓相当,双方互相了解,必定当仁不让;如果双方棋艺悬殊,缀五饶三,才通一路,这只是一般的棋艺,不能夺角冲关,争取有利形势,只是兴师动众,远夺边道,稍一粗心则容易出错。莫说国手,就是神仙,从来都是胜负未卜,而黑白未分时,一着落在何处,更是难知。”过了很久,法远又叹道:“从来十九道,迷悟几多人。”欧阳修听了法远以棋说禅之后,不禁连连点头,赞叹良久。不同的人可从棋中读出不同的东西,才子从中看到的是倜傥风流;旷达者从中看到的是逸情雅趣;至于文学家却能从中看到人性;哲学家能从中看到世界的本源;礼佛者从中看到了禅;参道者看到的却是道……三百枯棋,一方木枰,竟能如此丰富地反映出一个民族的精神文化世界,实在令人惊叹。
棋的最高境界不是冲突,而是和谐,这也是人人孜孜以求的至美境界。一代宗师吴清源先生认为,21世纪的棋将是六合之棋,即天地东南西北之调和。竞技的本质是冲突,但棋作为一种艺术,还有审美的功能,美追求的则是和谐。和谐包含着秩序、匀称、各因素之间的协调。围棋也面临着地与势、先与后、攻与守、得与失、弃与取、局部与整体的种种矛盾,它需要解决的就是如何达到各种矛盾间的均衡、调和。动中之静,对立中的统一,这是棋艺的境界,也是艺术的境界。施襄夏21岁时,在湖州遇见了四大家中的梁魏今和程兰如,两位长者都先后与他下了几局棋,施襄夏从中悟出不少道理。两年以后,施襄夏又遇梁魏今,他们同游砚山,见山下流水淙淙,都很兴奋。梁魏今对施说:“你的棋已经下得不错了,但你真的领会了其中奥妙了吗?下棋时该走的就得走,该停的就得停,如行云流水般,要听其自然而不要强行,这才是下棋的道理。你虽然刻意追求,然而有‘过犹不及’的毛病,所以三年来你仍未超脱以前的水平。”施襄夏细细体会了这番深刻的议论,意识到自己以前好高骛远,执著于胜负之间,走了弯路。从此,施襄夏一变往日棋风,终于成为一代名师。
当一代宗师从单纯的胜负中超越了出来以后,随之便进入了一个自由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