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GPS即为全球定位系统,它有着高精高效、自动化、全天候等特点,是测量工程技术的革命,因此发展速度也越来越快。GPS中的静态相对测量在控制测量领域应用十分广泛,而实量动态测量系统RTK体现了GPS测量技术和数据传输相结合的特点,又被称作载波相位差分技术,在各类测绘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多。本文就主要针对工程测量中的RTK技术展开讨论。
关键词:GPS-RTK;工程测量;应用
一、GPS-RTK技术概述
(一)工作原理
GPS静态测量过程中,各测绘站无法进行实时的数据传输,只能在测量完毕后再专门进行差分处理,因此测站点的坐标值就无法实时的采取到。而RTK技术则是基于载波相位的实时差分测量技术,它的基本原理是将一台GPS接收器设置于基准站,然后在上面连接发射电台,实现向流动测站点实时发送基准站位置信息及观测信息的目标。GPS接收机可以在用户站对4颗以上的卫星进行实时观测,并且接收基准站电台所发送的信息,差分处理实时数据,对用户站未知数据、整周未知数进行解算。
(二)GPS-RTK的优缺点
1、优势
GPS-RTK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较高的定位精度,只要观测信号佳,动态RTK的测量定位精度可以控制在5mm+1ppm,并且不会受距离变化的影响;第二,测站间无需通视,利用GPS-RTK技术进行测绘,只要基准站足够开阔,可以进行卫星信号的接收与发射,并接到基准站的数据即可完成空间定位;第三,全天候的坐标显示,GPS-RTK最大的特点是全天候定位,而且三维坐标可以随时显示在手薄上;第四,操作简单,GPS-RTK属于中文界面,只要有测量基础知训的人员均可操作。
2、不足
GPS-RTK的不足之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卫星状况对其有所限制,如果某个时段有效卫星的数量比较少,则会出现假值;而且在卫星信号被遮时间较长的区域,比如深山密林、城市高楼密布区域等等,均会限制作业时间;第二,天空环境的影响,通常中午时会受到较大的电离层干扰,可接受到的卫星数量较少;第三,数据链传输受到一定的限制与干扰,通常作业半径要小于标称距离;第四,初始化需要时间,因为当GPS信号被阻挡时,会导致失锁,采用RTK作业时可能需要初始化,从而影响到测量精度与效率;第五,高程精度受到影响,如果测区有比较大的高差,则高程精度不易控制。
由此可见,GPS-RTK技术的应用存在优缺点,因为要选择适当的环境、适当的时机加以应用,才能保证其效率和效用。
二、在工程测量中GPS-RTK的应用
(一)控制测量
工程的建设、管理与维护均要以工程控制网为基础,控制网的网型、精度要求直接关系到工程项目的性质与规模。通常四等以下的工程控制网覆盖面积相对较小,点位密度较大,精度高。建立工程控制网的过程中采用RTK定位技术,进行点位选择时受到的限制少,而且有较高的精度成果,成本低、效率高等特点。通过RTK技术进行图根导线测量可以完全取代全站仪,在测量范围内无通视条件下进行无累积误差图根点的测量,不仅可以满足图根点数量的要求,而且灵活性高,此外参考点与流动点可以保持较长的距离,不过尽量要控制在10公里以内。
(二)市政工程放样
在市政道路、中线放样过程中,同样可以RTK用GPS技术来完成。把各种诸如线路的起点坐标、曲线转角、半径以及终点坐标等参数输入RTK外业控制器内,即可进行放样。并且放样方法灵活多样,既能够按照桩号进行放样,也可以按照坐标来完成,并且二者间的互换也非常灵活。在放样时偏移量与偏移方位会通过箭头指示在屏幕上显示出来,各个方位的移动也非常方便,直至误差控制在设定值范围内即可。由此可见,RTK技术放样可以直接标定坐标,与传统后视、解析法标定坐标的作法完全不同,因此简单易行。
(三)地形碎部测量
在建筑物稀少的城市空旷地区,可以利用RTK技术快速完成碎部测量。如果处于夜间条件,与传统测量作业方法相比,其优越性更为突出。不过如果在建筑比较稠密的区域,容易出来GPS盲区,导致出现初始化时间较长或者失锁现象出现,对于碎部测量速度会产生影响。这种情况下可以通过RTK增补图根导线点,与全站仪测量碎部点相结合的方法来完成,不仅可以提高测图的效率,而且可以降低成本。此外,還可以通过RTK技术进行地形图的测绘以及地籍图的碎步测量等工作,而且只需一个即可完成。具体过程如下:先把GPS接收机设置于待定的特征点数稍,再将该特征点的编码输出接收机即告完成。
(四)RTK断面测量和水下地形的测量
在进行断面测量时,利用RTK技术可以按照测量现场的点位形成成的纵断面与横断面的数据文件,而且可以按照实际需要进一步建立起断面测量资料数据库,并制成DLG图。RTK与数字测深仪配合可以完成水下地形的测量,不过需要注意测深仪和RTK要同步采集信息。按照实际要求进行验潮或者非验潮模式的水深测量。
三、GPS-RTK的应用实例
某测量区域测绘1∶1 000数字化地形图测量面积约21. 5 km2,主要是居民地与平地,最大高差为20m,平均海拔约3.m。附近通过GPS静态测绘获取四等GPS点,高程经过四等水准联测。一级导线观测情况,RTK技术分为差分法与修正法两种,所谓修正法是基准站把载波相位修正量向流动站发送,其载波相位被改变后再进行坐标的求解;而差分法则是把基准站所采集到的载波相位发送至流动站,然后再求差解算坐标。来格说来,修正法是准RTK技术,而差分法才是真正意义上的RTK技术。基于四等GPS点设置一级导线网,采用静态GPS测定;再以附近的四等水准点为高程网的基准,结合水准测量法进行测量,设置56个E级GPS点。
分析测量结果可以看出,利用RTK技术检测31点一级导线点,利用控制点(IV04,E001,E008,E028)建模,当转换参数计算完毕后,再利用点E003, E015检查,平面坐标差值要控制在±1.0 cm以内,而高程值则控制在±2. 0 cm以内。该精度与RTK采点的要求完全相符,由此可见,地形控制测量的一、二级导线测量、图根控制测量完全可以利用RTK来完成。
四、影响GPS-RTK测量精度的因素
对GPS-RTK测量技术精度产生影响的主要因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基准点的坐标精度,由于基准点的坐标精度对GPS-RTK的测量精度有直接的关系,基准点坐标精度低,则流动站获取的三维坐标就会出现系统偏差,所以基准点的坐标精度要控制好;第二,坐标转换参数的精度,在求解坐标转换参数时,至少要有三个已知公共点,测区内所选这的公共点的位置与数量会对其精度产生影响,并且已知公共点的坐标精度与其也密切相关;第三,作业环境的影响,即要选择合适的参考站,要远离无线电干扰源大的地区,比如大功率的无线电发射台、飞机场、变电站或者高压线等,此外还要尽量避开大面积的水域,以防止影响到GPS信号的多路径效应。
此外,影响测量精度的还包括人为操作失误等因素。在此不做赘述。
参考文献:
[1] 赫威,袁芳建. GPS RTK在工程测量中的应用[J].科技信息,2011(7)
[2] 王俊辉. GPS和水准测量相结合在工程中的应用[J].黑龙江科技,2009(11)
[3] 朱敏茹. 工程测量中应用GPS RTK技术的作业流程及案例研究[J].科技资讯,2011(3)
[4] 雷喜才. GPS RTK技术在工程测量中的应用[J]. 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J].2010(6)
GPS即为全球定位系统,它有着高精高效、自动化、全天候等特点,是测量工程技术的革命,因此发展速度也越来越快。GPS中的静态相对测量在控制测量领域应用十分广泛,而实量动态测量系统RTK体现了GPS测量技术和数据传输相结合的特点,又被称作载波相位差分技术,在各类测绘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多。本文就主要针对工程测量中的RTK技术展开讨论。
关键词:GPS-RTK;工程测量;应用
一、GPS-RTK技术概述
(一)工作原理
GPS静态测量过程中,各测绘站无法进行实时的数据传输,只能在测量完毕后再专门进行差分处理,因此测站点的坐标值就无法实时的采取到。而RTK技术则是基于载波相位的实时差分测量技术,它的基本原理是将一台GPS接收器设置于基准站,然后在上面连接发射电台,实现向流动测站点实时发送基准站位置信息及观测信息的目标。GPS接收机可以在用户站对4颗以上的卫星进行实时观测,并且接收基准站电台所发送的信息,差分处理实时数据,对用户站未知数据、整周未知数进行解算。
(二)GPS-RTK的优缺点
1、优势
GPS-RTK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较高的定位精度,只要观测信号佳,动态RTK的测量定位精度可以控制在5mm+1ppm,并且不会受距离变化的影响;第二,测站间无需通视,利用GPS-RTK技术进行测绘,只要基准站足够开阔,可以进行卫星信号的接收与发射,并接到基准站的数据即可完成空间定位;第三,全天候的坐标显示,GPS-RTK最大的特点是全天候定位,而且三维坐标可以随时显示在手薄上;第四,操作简单,GPS-RTK属于中文界面,只要有测量基础知训的人员均可操作。
2、不足
GPS-RTK的不足之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卫星状况对其有所限制,如果某个时段有效卫星的数量比较少,则会出现假值;而且在卫星信号被遮时间较长的区域,比如深山密林、城市高楼密布区域等等,均会限制作业时间;第二,天空环境的影响,通常中午时会受到较大的电离层干扰,可接受到的卫星数量较少;第三,数据链传输受到一定的限制与干扰,通常作业半径要小于标称距离;第四,初始化需要时间,因为当GPS信号被阻挡时,会导致失锁,采用RTK作业时可能需要初始化,从而影响到测量精度与效率;第五,高程精度受到影响,如果测区有比较大的高差,则高程精度不易控制。
由此可见,GPS-RTK技术的应用存在优缺点,因为要选择适当的环境、适当的时机加以应用,才能保证其效率和效用。
二、在工程测量中GPS-RTK的应用
(一)控制测量
工程的建设、管理与维护均要以工程控制网为基础,控制网的网型、精度要求直接关系到工程项目的性质与规模。通常四等以下的工程控制网覆盖面积相对较小,点位密度较大,精度高。建立工程控制网的过程中采用RTK定位技术,进行点位选择时受到的限制少,而且有较高的精度成果,成本低、效率高等特点。通过RTK技术进行图根导线测量可以完全取代全站仪,在测量范围内无通视条件下进行无累积误差图根点的测量,不仅可以满足图根点数量的要求,而且灵活性高,此外参考点与流动点可以保持较长的距离,不过尽量要控制在10公里以内。
(二)市政工程放样
在市政道路、中线放样过程中,同样可以RTK用GPS技术来完成。把各种诸如线路的起点坐标、曲线转角、半径以及终点坐标等参数输入RTK外业控制器内,即可进行放样。并且放样方法灵活多样,既能够按照桩号进行放样,也可以按照坐标来完成,并且二者间的互换也非常灵活。在放样时偏移量与偏移方位会通过箭头指示在屏幕上显示出来,各个方位的移动也非常方便,直至误差控制在设定值范围内即可。由此可见,RTK技术放样可以直接标定坐标,与传统后视、解析法标定坐标的作法完全不同,因此简单易行。
(三)地形碎部测量
在建筑物稀少的城市空旷地区,可以利用RTK技术快速完成碎部测量。如果处于夜间条件,与传统测量作业方法相比,其优越性更为突出。不过如果在建筑比较稠密的区域,容易出来GPS盲区,导致出现初始化时间较长或者失锁现象出现,对于碎部测量速度会产生影响。这种情况下可以通过RTK增补图根导线点,与全站仪测量碎部点相结合的方法来完成,不仅可以提高测图的效率,而且可以降低成本。此外,還可以通过RTK技术进行地形图的测绘以及地籍图的碎步测量等工作,而且只需一个即可完成。具体过程如下:先把GPS接收机设置于待定的特征点数稍,再将该特征点的编码输出接收机即告完成。
(四)RTK断面测量和水下地形的测量
在进行断面测量时,利用RTK技术可以按照测量现场的点位形成成的纵断面与横断面的数据文件,而且可以按照实际需要进一步建立起断面测量资料数据库,并制成DLG图。RTK与数字测深仪配合可以完成水下地形的测量,不过需要注意测深仪和RTK要同步采集信息。按照实际要求进行验潮或者非验潮模式的水深测量。
三、GPS-RTK的应用实例
某测量区域测绘1∶1 000数字化地形图测量面积约21. 5 km2,主要是居民地与平地,最大高差为20m,平均海拔约3.m。附近通过GPS静态测绘获取四等GPS点,高程经过四等水准联测。一级导线观测情况,RTK技术分为差分法与修正法两种,所谓修正法是基准站把载波相位修正量向流动站发送,其载波相位被改变后再进行坐标的求解;而差分法则是把基准站所采集到的载波相位发送至流动站,然后再求差解算坐标。来格说来,修正法是准RTK技术,而差分法才是真正意义上的RTK技术。基于四等GPS点设置一级导线网,采用静态GPS测定;再以附近的四等水准点为高程网的基准,结合水准测量法进行测量,设置56个E级GPS点。
分析测量结果可以看出,利用RTK技术检测31点一级导线点,利用控制点(IV04,E001,E008,E028)建模,当转换参数计算完毕后,再利用点E003, E015检查,平面坐标差值要控制在±1.0 cm以内,而高程值则控制在±2. 0 cm以内。该精度与RTK采点的要求完全相符,由此可见,地形控制测量的一、二级导线测量、图根控制测量完全可以利用RTK来完成。
四、影响GPS-RTK测量精度的因素
对GPS-RTK测量技术精度产生影响的主要因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基准点的坐标精度,由于基准点的坐标精度对GPS-RTK的测量精度有直接的关系,基准点坐标精度低,则流动站获取的三维坐标就会出现系统偏差,所以基准点的坐标精度要控制好;第二,坐标转换参数的精度,在求解坐标转换参数时,至少要有三个已知公共点,测区内所选这的公共点的位置与数量会对其精度产生影响,并且已知公共点的坐标精度与其也密切相关;第三,作业环境的影响,即要选择合适的参考站,要远离无线电干扰源大的地区,比如大功率的无线电发射台、飞机场、变电站或者高压线等,此外还要尽量避开大面积的水域,以防止影响到GPS信号的多路径效应。
此外,影响测量精度的还包括人为操作失误等因素。在此不做赘述。
参考文献:
[1] 赫威,袁芳建. GPS RTK在工程测量中的应用[J].科技信息,2011(7)
[2] 王俊辉. GPS和水准测量相结合在工程中的应用[J].黑龙江科技,2009(11)
[3] 朱敏茹. 工程测量中应用GPS RTK技术的作业流程及案例研究[J].科技资讯,2011(3)
[4] 雷喜才. GPS RTK技术在工程测量中的应用[J]. 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J].2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