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是语文学科教学中的重点,很多老师们将自己的教学重心都放在第二课时分析文本内容,品词析句,分析人物特点,体会文章情感等方面,而在第一课时却只是蜻蜓点水读读课文,学习生字就完事。笔者认为这种做法是不当的,因为第一课时也非常重要,需要教师们要将课文分成了精读课文、略读课文、选读课文根据不同类型文本再来确定第一课时教什么、怎么教。
关键词:第一课时教学 阅读表达能力 阅读期待
正文:
目前,针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第一课时如何处理,老师们众说纷纭:有人说第一课时不外乎读,反复地把课文读熟;有人第一课时就是读课文,学习新字生词,写好字就行;甚至有的老师把所有的精力放在阅读课教学的第二课时;而对第一课时只是简单地认为如何让学生读好书,写好字就可以了。往往能在校园里听到朗朗的读书声,似乎是很好的教学效果。但我却认为第一课时如登大山之脚,第二课时好似山之腰,第三课时却是山之顶。
许多教师都认为山脚没有“风光”,第一课时挖不出“亮点”,不容易出彩。因此,公开课、赛课没人选上第一课时。其实如美国心理学家吉诺特所说:“教育的成功与失败,我是决定性的因素”。只要教师在题眼、文眼两方面下足功夫,第一课时还是有“潜彩”可挖挖掘的。只要在上山之前卯足了劲,做好了准备,相信第一课时也是会有精彩的。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兴趣的导入是前提。
兴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学生的阅读兴趣在第一课时时最浓,其实到了第二课时,学生反而会有倦怠感。那这时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更是锦上添花。上次在听同事刘老师上公开课《掌声》开始,她就問学生:你们知道我是谁吗?你们欢迎我给你们上课吗?那你们用什么表示?(学生鼓掌),师夸学生真是一群热情的孩子,气氛一下活跃起来。老师趁势说,掌声不仅让我感受到了热情,还改变了小英的命运,今天我们一起来学课文。这样的导入,不仅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还拉近了学生的距离。
二、智慧地处理生字新词。
这篇课文,我之前上过公开课,知道一些字词很难读。刘老师检查字词时是这样出示的:
犹豫 忧郁
落下残疾 因为 像什么似的
身处困境 刚调来的
我们平时教学时生怕学生不懂,经常什么词语都往黑板上罗列,想个个掌握,平均用力,结果该掌握的还是没掌握。刘老师出示了第一行是忧郁和犹豫,第二、三行是多音字,这确实是学生最容易错的,这样集中用力,处理生字词,重点教学学生容易错的,迅速有效地为学生阅读扫清了障碍。
三、根据年段的特点,切中出击点,提高学生语文能力。
1.概括段意的能力。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重视培养学生整体把握的能力。这种能力这么重要怎样在课堂中训练呢?刘老师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范例。一是提炼关键词;二是提炼关键句。学习课文第五自然段时,掌声后的小英变得怎样?师板书:活泼自信学生比较句子,有感情朗读后,问:这一下节写了什么?谁能用黑板上提炼的关键词说一说。在此之前,学生已经试过一次用关键概括了,这一次学生很容易概括出来了。紧接着,师说:这一自然段还有一句话可以概括段意,找一找。最后老师总结:概括段意既可以提炼关键词,还可以寻找关键句。我想,概括段意这么抽象空洞的名词,经她这么一点拨,立刻变得具体形象了。真是没有学不会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
2.默读能力。“有时无声胜有声”即使是第一课时,仍不忘默读能力的训练。确实是这样,只有默读,才有利于学生思考。
3.语言表达能力。用因为所以的句式练习说话。想象小英默默坐在教室的场景练习说话。刘老师当时,巧妙地结合情境设计说话训练:此时此刻的小英会、、、、、、让学生将当时的人物内心活动与课文内容紧密结合,而且层次清楚,注重细节。
四、自主识字。
识字写字虽然是第一学段的教学重点,但第二学段,也是主要教学任务。教师把生字根据结构分成三排,引导学生先讨论有什么好方法记住,发现什么规律。范写了容易错的“低”,不像一二年级讲得那样细,但恰到好处地让学生得到了指导。其中一个细节我印象深刻,师:你们猜写这个字老师要提醒你们要注意什么?学生喜欢猜,猜可对、可错。学生说对了,老师很自然地说:你说的就是我所想的,谢谢你!我想这样的语言不是评价胜似评价。
根据各个学段的不同要求和特点,我们可以有不同的方式方法来解决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如,低年段的主要是识字学词(课文学习以识字学词为主,内容上略知大意,情感上培养对语文学习的兴趣)。中年段的识字学词加上对课文的朗读,把握课文内容,掌握(了解、运用)关键词句和段落层次。(了解课文内容情感,与关键词、句、段结合起来)。高年段的读通课文,了解内容和理清脉络(在此基础上把握语言文字的感情基调、表达方式以及运用迁移)。阅读心理发展是一个整体认识的心理发展过程,即浏览语言文字,形成整体,然后揣摩文章的布局谋篇,遣词造句,最后再回到文章整体上,获得发展了的整体印象。
我们在第一课时,首先,要唤起阅读期待。所谓“阅读期待”,指学生在阅读文本之前就已存在的一种追求知识的迫切愿望。第一课时要在导课环节设法唤起学生阅读期待,激发学生的阅读动机。导课要根据学生的经验世界和现实起点以及具体的教学内容,老师可采用质疑导入、或直观导入、或联系背景导入、或悬念导入、或语言渲染导入等方式,迅速唤起学生阅读期待的心理倾向,调动学生主动阅读的愿望。
其次,要恰当运用现代信息多媒体手段。有的课文虽语言简洁,但内容距离现实生活较远,学生头脑中缺少文中所描绘事物的表象,课文的优美词藻在他们眼中也就成了单调、抽象的符号,教师可利用网络资源制作多媒体课件,让学生比较直观地感受,帮助学生走进文本,从而理解文本。
第三,要体现“读霸课堂”。第一课时的初读环节一定要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个学生真正成为与文本对话的主人。当然,这种读是在教师引导下有层次性地读,而不是一遍又一遍的“傻读”。要合理取舍内容。精读课文的教学,一般不少于2课时完成,但第一课时教什么?教到哪里为止,都依赖于教师在钻研文本,解读文本之后,根据班级学生的实际进行合理确定。不同的教师对课时教学内容的取舍可能是不同的,但不管怎样取舍一节课的内容,都要为达成主攻目标服务,为学生的第二课时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让学生在每一课都有所获益。
第四,要留下结课悬念。语文第一课时在结束时,教师设置疑问,抛下话题,启发思考,留下悬念,让学生能满怀希望,企盼第二课时的到来,才是成功的、有效的阅读教学的第一课时。
第一课时不管什么学段,都要扎实完成字词的教学;要对课文有整体感知的意识,根据年段、文本的特点,灵活地把握教学方法;要调动学生的阅读期待、重视课前预习、夯实字词教学。小语专家吴福雷老师则提出:要在语文情景中用语文方法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发展。“第一课时”的“一”含义丰富,“一”是基础,“一”是根本,“一”是举一反三。不管教师采用何种方法教学,最本质的还是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教学前提。我想“如何让语文阅读第一课时教学更加高效灵动”是我们每个教者必须关注和研究的,只要我们愿意去探索,相信阅读教学第一课时越来越精彩!
参考文献:
余宏辉《语文教学漫谈》
王荣生《语文教学内容重构》
周一贯《教学优课论》
关键词:第一课时教学 阅读表达能力 阅读期待
正文:
目前,针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第一课时如何处理,老师们众说纷纭:有人说第一课时不外乎读,反复地把课文读熟;有人第一课时就是读课文,学习新字生词,写好字就行;甚至有的老师把所有的精力放在阅读课教学的第二课时;而对第一课时只是简单地认为如何让学生读好书,写好字就可以了。往往能在校园里听到朗朗的读书声,似乎是很好的教学效果。但我却认为第一课时如登大山之脚,第二课时好似山之腰,第三课时却是山之顶。
许多教师都认为山脚没有“风光”,第一课时挖不出“亮点”,不容易出彩。因此,公开课、赛课没人选上第一课时。其实如美国心理学家吉诺特所说:“教育的成功与失败,我是决定性的因素”。只要教师在题眼、文眼两方面下足功夫,第一课时还是有“潜彩”可挖挖掘的。只要在上山之前卯足了劲,做好了准备,相信第一课时也是会有精彩的。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兴趣的导入是前提。
兴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学生的阅读兴趣在第一课时时最浓,其实到了第二课时,学生反而会有倦怠感。那这时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更是锦上添花。上次在听同事刘老师上公开课《掌声》开始,她就問学生:你们知道我是谁吗?你们欢迎我给你们上课吗?那你们用什么表示?(学生鼓掌),师夸学生真是一群热情的孩子,气氛一下活跃起来。老师趁势说,掌声不仅让我感受到了热情,还改变了小英的命运,今天我们一起来学课文。这样的导入,不仅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还拉近了学生的距离。
二、智慧地处理生字新词。
这篇课文,我之前上过公开课,知道一些字词很难读。刘老师检查字词时是这样出示的:
犹豫 忧郁
落下残疾 因为 像什么似的
身处困境 刚调来的
我们平时教学时生怕学生不懂,经常什么词语都往黑板上罗列,想个个掌握,平均用力,结果该掌握的还是没掌握。刘老师出示了第一行是忧郁和犹豫,第二、三行是多音字,这确实是学生最容易错的,这样集中用力,处理生字词,重点教学学生容易错的,迅速有效地为学生阅读扫清了障碍。
三、根据年段的特点,切中出击点,提高学生语文能力。
1.概括段意的能力。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重视培养学生整体把握的能力。这种能力这么重要怎样在课堂中训练呢?刘老师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范例。一是提炼关键词;二是提炼关键句。学习课文第五自然段时,掌声后的小英变得怎样?师板书:活泼自信学生比较句子,有感情朗读后,问:这一下节写了什么?谁能用黑板上提炼的关键词说一说。在此之前,学生已经试过一次用关键概括了,这一次学生很容易概括出来了。紧接着,师说:这一自然段还有一句话可以概括段意,找一找。最后老师总结:概括段意既可以提炼关键词,还可以寻找关键句。我想,概括段意这么抽象空洞的名词,经她这么一点拨,立刻变得具体形象了。真是没有学不会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
2.默读能力。“有时无声胜有声”即使是第一课时,仍不忘默读能力的训练。确实是这样,只有默读,才有利于学生思考。
3.语言表达能力。用因为所以的句式练习说话。想象小英默默坐在教室的场景练习说话。刘老师当时,巧妙地结合情境设计说话训练:此时此刻的小英会、、、、、、让学生将当时的人物内心活动与课文内容紧密结合,而且层次清楚,注重细节。
四、自主识字。
识字写字虽然是第一学段的教学重点,但第二学段,也是主要教学任务。教师把生字根据结构分成三排,引导学生先讨论有什么好方法记住,发现什么规律。范写了容易错的“低”,不像一二年级讲得那样细,但恰到好处地让学生得到了指导。其中一个细节我印象深刻,师:你们猜写这个字老师要提醒你们要注意什么?学生喜欢猜,猜可对、可错。学生说对了,老师很自然地说:你说的就是我所想的,谢谢你!我想这样的语言不是评价胜似评价。
根据各个学段的不同要求和特点,我们可以有不同的方式方法来解决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如,低年段的主要是识字学词(课文学习以识字学词为主,内容上略知大意,情感上培养对语文学习的兴趣)。中年段的识字学词加上对课文的朗读,把握课文内容,掌握(了解、运用)关键词句和段落层次。(了解课文内容情感,与关键词、句、段结合起来)。高年段的读通课文,了解内容和理清脉络(在此基础上把握语言文字的感情基调、表达方式以及运用迁移)。阅读心理发展是一个整体认识的心理发展过程,即浏览语言文字,形成整体,然后揣摩文章的布局谋篇,遣词造句,最后再回到文章整体上,获得发展了的整体印象。
我们在第一课时,首先,要唤起阅读期待。所谓“阅读期待”,指学生在阅读文本之前就已存在的一种追求知识的迫切愿望。第一课时要在导课环节设法唤起学生阅读期待,激发学生的阅读动机。导课要根据学生的经验世界和现实起点以及具体的教学内容,老师可采用质疑导入、或直观导入、或联系背景导入、或悬念导入、或语言渲染导入等方式,迅速唤起学生阅读期待的心理倾向,调动学生主动阅读的愿望。
其次,要恰当运用现代信息多媒体手段。有的课文虽语言简洁,但内容距离现实生活较远,学生头脑中缺少文中所描绘事物的表象,课文的优美词藻在他们眼中也就成了单调、抽象的符号,教师可利用网络资源制作多媒体课件,让学生比较直观地感受,帮助学生走进文本,从而理解文本。
第三,要体现“读霸课堂”。第一课时的初读环节一定要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个学生真正成为与文本对话的主人。当然,这种读是在教师引导下有层次性地读,而不是一遍又一遍的“傻读”。要合理取舍内容。精读课文的教学,一般不少于2课时完成,但第一课时教什么?教到哪里为止,都依赖于教师在钻研文本,解读文本之后,根据班级学生的实际进行合理确定。不同的教师对课时教学内容的取舍可能是不同的,但不管怎样取舍一节课的内容,都要为达成主攻目标服务,为学生的第二课时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让学生在每一课都有所获益。
第四,要留下结课悬念。语文第一课时在结束时,教师设置疑问,抛下话题,启发思考,留下悬念,让学生能满怀希望,企盼第二课时的到来,才是成功的、有效的阅读教学的第一课时。
第一课时不管什么学段,都要扎实完成字词的教学;要对课文有整体感知的意识,根据年段、文本的特点,灵活地把握教学方法;要调动学生的阅读期待、重视课前预习、夯实字词教学。小语专家吴福雷老师则提出:要在语文情景中用语文方法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发展。“第一课时”的“一”含义丰富,“一”是基础,“一”是根本,“一”是举一反三。不管教师采用何种方法教学,最本质的还是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教学前提。我想“如何让语文阅读第一课时教学更加高效灵动”是我们每个教者必须关注和研究的,只要我们愿意去探索,相信阅读教学第一课时越来越精彩!
参考文献:
余宏辉《语文教学漫谈》
王荣生《语文教学内容重构》
周一贯《教学优课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