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主要介绍了利用传统民俗文化资源“生动”区域活动内容,利用传统民俗文化资源“优美”区域活动环境,传统民俗文化资源让区域活动材料“丰富”起来,借助角色游戏,激发幼儿“实践与扮演”的积极性等民俗文化在幼儿园区域中的渗透策略。
【关键词】民俗文化;幼儿园;区域;渗透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城乡各类幼儿园都应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地实施素质教育;应关注幼儿的个体差异,促进幼儿富有个性地发展。而据我们了解,在传统的教学模式提供的教学课程内容大多相似,并不能满足一所幼儿园实际发展的幼儿发展水平、教师专业水平和经验等需求,因此,我们需要不断探索幼儿园及周边地区的文化资源,立足实际,真正建设能够满足幼儿需要的适合本园发展的课程,推动幼儿的进步。
1.民俗文化在幼兒园区域中的渗透
1.1利用传统民俗文化资源“生动”区域活动内容。常言道,“适合的才是最好的。”将传统民俗文化资源融入区域活动内容,能够为孩子们提供更多的接触活动的机会,对孩子的健康发展是十分有利的。并且,传统民俗文化资源具有其独特的魅力,将其融入区域活动能够让一般的活动变得生动活泼,更受孩子们的欢迎。例如,区域活动中的一个重要板块就是中国传统节日文化教育。就像在端午的时候,我们就曾经在大班的区域活动里添加了端午文化这一教学内容。语言文化方面,我们制作了一些调查表,发给孩子们,让他们带回家通过询问父母,翻查书本去了解端午节的由来、传说和一些习俗,探究端午节吃粽子的原因,听读端午节的一些诗歌等,最后以图文的形式完成在调查卡片上。之后,我们将这些调查表制作成本本能够翻看的端午节图书册,放到活动区用于以后的活动。而在手工方面,我们给孩子们提供一个个小荷包以及其他材料,让孩子们根据自己的喜好去装饰荷包等,通过亲身实践去了解中国传统文化,感受民间民俗文化的魅力。
1.2利用传统民俗文化资源“优美”区域活动环境。都说幼儿园是幼儿成长的一个摇篮,而在我看来,我们周围的社区环境也是一个广阔的天地,能够为幼儿园环境发展提供丰富的资源。我园处于高新区的城乡边缘,传统民俗资源极其丰富,为我园文化建设提供了有利条件。教师积极利用乡土文化材料和自然资源,丰富幼儿园特色区域文化特色,合理融入传统民俗文化;营造传统民俗文化氛围,培养孩子们的的个性与特性。由于附近便是千年古镇“正仪”,有许多像“粽子”和“青团子”特色小吃,因此,我们可以了解一些简单小吃的制作方法,带着孩子们一起去尝试制作,在制作的过程中去了解古镇文化。通过对传统民俗文化资源的利用,让孩子们在区域游戏中,感受中华民族的传统艺术,从而得到艺术的熏陶,萌发了他们对传统民俗文化的兴趣。
1.3传统民俗文化资源让区域活动材料“丰富”起来。区域活动离不开各种材料的配合与协作, 只有实践才能加深印象,区域活动材料则更深层推动了这个实践的过程。在区域活动中融入民俗文化,一方面,这样能够调动幼儿的热情,尽可能多的让他们走进活动。另一方面,这有利于培养他们的综合素质,开阔他们的眼界,使他们在彼此的合作中有所收获,而且使他们善于独立思考,形成发散性思维,获得自身长远的进步。比如,在区域活动材料的投放过程中,我们充分利用区域活动的特点:活动性、游戏性,让孩子们在活动中與材料互动起来,让中国传统民俗文化走进每一个孩子的心里。材料丰富多元了,孩子的活动情绪就会被充分调动与生发,各方面的能力也能得到提升。
1.4借助角色游戏,激发幼儿“实践与扮演”的积极性。《指南》 中指出:“利用民间游戏、 传统节日等,适当向幼儿介绍我国主要民族和世界其他国家和民族的文化,帮助幼儿感知文化的多样性和差异性。”各色各样的民俗点缀了我们的生活,一部分是重阳节、中秋节等历史悠久的节日,一部分就是地区特色民俗,例如,神仙会、闸水龙等地区气息浓厚的节日。伴随着节日的是人们的欢声笑语,大家准备着,盼望着,将各种民俗人物演的十分出神入化,大家闹着笑着,到处弥漫着快乐的气息。《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中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教师要适时发现幼儿对于传统民俗文化的热爱,并通过一系列的方法引导他们,为他们鼓掌加油。同时,教师要多为幼儿提供平台,使他们的才能得到展现,增加自身的认同感和对民俗文化的认同感。
2.结语
传统民俗文化是我们的根,是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文化来源,它用它那独特的吸引力教化着幼儿。当然,民俗文化的要想在新时期发挥出新的活力,还得靠教育者们的推广宣传和引导,通过这种方式让幼儿愿意主动走近它,触摸它的脉搏;当幼儿的热情被激发后,还要进一步深化这种认同感,塑造我们民族的品格。
参考文献:
[1]龙彦君.民俗文化在幼儿园课程中的运用研究[J].未来英才,2016,(5):286-287.
【关键词】民俗文化;幼儿园;区域;渗透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城乡各类幼儿园都应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地实施素质教育;应关注幼儿的个体差异,促进幼儿富有个性地发展。而据我们了解,在传统的教学模式提供的教学课程内容大多相似,并不能满足一所幼儿园实际发展的幼儿发展水平、教师专业水平和经验等需求,因此,我们需要不断探索幼儿园及周边地区的文化资源,立足实际,真正建设能够满足幼儿需要的适合本园发展的课程,推动幼儿的进步。
1.民俗文化在幼兒园区域中的渗透
1.1利用传统民俗文化资源“生动”区域活动内容。常言道,“适合的才是最好的。”将传统民俗文化资源融入区域活动内容,能够为孩子们提供更多的接触活动的机会,对孩子的健康发展是十分有利的。并且,传统民俗文化资源具有其独特的魅力,将其融入区域活动能够让一般的活动变得生动活泼,更受孩子们的欢迎。例如,区域活动中的一个重要板块就是中国传统节日文化教育。就像在端午的时候,我们就曾经在大班的区域活动里添加了端午文化这一教学内容。语言文化方面,我们制作了一些调查表,发给孩子们,让他们带回家通过询问父母,翻查书本去了解端午节的由来、传说和一些习俗,探究端午节吃粽子的原因,听读端午节的一些诗歌等,最后以图文的形式完成在调查卡片上。之后,我们将这些调查表制作成本本能够翻看的端午节图书册,放到活动区用于以后的活动。而在手工方面,我们给孩子们提供一个个小荷包以及其他材料,让孩子们根据自己的喜好去装饰荷包等,通过亲身实践去了解中国传统文化,感受民间民俗文化的魅力。
1.2利用传统民俗文化资源“优美”区域活动环境。都说幼儿园是幼儿成长的一个摇篮,而在我看来,我们周围的社区环境也是一个广阔的天地,能够为幼儿园环境发展提供丰富的资源。我园处于高新区的城乡边缘,传统民俗资源极其丰富,为我园文化建设提供了有利条件。教师积极利用乡土文化材料和自然资源,丰富幼儿园特色区域文化特色,合理融入传统民俗文化;营造传统民俗文化氛围,培养孩子们的的个性与特性。由于附近便是千年古镇“正仪”,有许多像“粽子”和“青团子”特色小吃,因此,我们可以了解一些简单小吃的制作方法,带着孩子们一起去尝试制作,在制作的过程中去了解古镇文化。通过对传统民俗文化资源的利用,让孩子们在区域游戏中,感受中华民族的传统艺术,从而得到艺术的熏陶,萌发了他们对传统民俗文化的兴趣。
1.3传统民俗文化资源让区域活动材料“丰富”起来。区域活动离不开各种材料的配合与协作, 只有实践才能加深印象,区域活动材料则更深层推动了这个实践的过程。在区域活动中融入民俗文化,一方面,这样能够调动幼儿的热情,尽可能多的让他们走进活动。另一方面,这有利于培养他们的综合素质,开阔他们的眼界,使他们在彼此的合作中有所收获,而且使他们善于独立思考,形成发散性思维,获得自身长远的进步。比如,在区域活动材料的投放过程中,我们充分利用区域活动的特点:活动性、游戏性,让孩子们在活动中與材料互动起来,让中国传统民俗文化走进每一个孩子的心里。材料丰富多元了,孩子的活动情绪就会被充分调动与生发,各方面的能力也能得到提升。
1.4借助角色游戏,激发幼儿“实践与扮演”的积极性。《指南》 中指出:“利用民间游戏、 传统节日等,适当向幼儿介绍我国主要民族和世界其他国家和民族的文化,帮助幼儿感知文化的多样性和差异性。”各色各样的民俗点缀了我们的生活,一部分是重阳节、中秋节等历史悠久的节日,一部分就是地区特色民俗,例如,神仙会、闸水龙等地区气息浓厚的节日。伴随着节日的是人们的欢声笑语,大家准备着,盼望着,将各种民俗人物演的十分出神入化,大家闹着笑着,到处弥漫着快乐的气息。《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中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教师要适时发现幼儿对于传统民俗文化的热爱,并通过一系列的方法引导他们,为他们鼓掌加油。同时,教师要多为幼儿提供平台,使他们的才能得到展现,增加自身的认同感和对民俗文化的认同感。
2.结语
传统民俗文化是我们的根,是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文化来源,它用它那独特的吸引力教化着幼儿。当然,民俗文化的要想在新时期发挥出新的活力,还得靠教育者们的推广宣传和引导,通过这种方式让幼儿愿意主动走近它,触摸它的脉搏;当幼儿的热情被激发后,还要进一步深化这种认同感,塑造我们民族的品格。
参考文献:
[1]龙彦君.民俗文化在幼儿园课程中的运用研究[J].未来英才,2016,(5):286-2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