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H护理模式在胃癌患者术后血栓预防中的效果

来源 :血栓与止血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dzdem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3H护理模式在胃癌患者术后血栓预防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1月~2020年7月在我院接受胃癌术治疗的14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对照组73例,研究组73例。对照组在术后应用常规护理模式,研究组应用3H护理模式,对比两组实施不同护理后对PT、aPTT、TT、Fbg、D-D、CRP水平、SDS、SAS评分、血栓发生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SDS、SAS评分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PT、aPTT、TT时间长,Fbg、D-D、CRP水平低(P<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糖皮质激素对慢阻肺(COPD)合并肺部感染患者肺功能及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以100例COPD合并肺部感染患者为对象,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比较两组肺功能及凝血功能。结果两组治疗后第一秒用力呼气量(FEV1)、用力肺活量(FVC)、FEV1/FVC水平升高,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水平升高,纤维蛋白原(Fbg)水平降低,观察组升高/降低幅度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动脉氧分压(PaO2
目的探讨泼尼松联合丹参注射液治疗过敏性紫癜的疗效及对血清白细胞介素23(IL-23)、白细胞介素34(IL-34)与凝血因子的影响。方法以120例过敏性紫癜患者为对象,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采用泼尼松治疗,观察组联合丹参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疗效及IL-23、IL-34水平。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33%(56/60),高于对照组80.00%(48/60),(P<0.05)。观察组腹痛消失、紫癜消失、关节疼痛消失时间均较对照组短(P<0.05)。两组治疗后IL-23、IL-34、肿瘤坏死因
目的探讨创伤骨科患者围术期凝血指标及纤溶活性指标的检测价值。方法以80例创伤骨科患者为对象,根据患者术后3个月DVT发生情况将患者分为DVT组与非DVT组。检测患者的凝血、纤溶指标,分析其与患者术后DVT的关系。结果 80例创伤骨科患者术后13例(16.25%)患者发生DVT。观察组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水平低于对照组,纤维蛋白原(Fbg)、D-二聚体(D-D)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凝血酶时间(TT)水平比较无差异(P>0.05)。aPTT,PT,
目的探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不良预后的临床高危因素。方法以60例新生儿RDS为对象,根据患儿分为生存组与死亡组。分析影响患儿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结果 60例RDS患儿3 d内死亡率为18.33%(11/60),生存率81.67%(49/60)。生存组与死亡组在产前应用激素、胎膜早破、凶险性前置胎盘、血小板计数、肌酸激酶、凝血酶原时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凝血酶原时间(OR=3.735)为RDS患儿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凝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感染与服用抗血小板药物对老年患者上消化道出血的影响。方法以我院80例因服用抗血小板药物所致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为对象,经C-14尿素呼气试验将患者分为Hp阳性组(60例)和Hp阴性组(20例),再将60例Hp阳性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实验组患者联合服用泮托拉唑、克拉霉素、阿莫西林三种药物治疗,Hp根除术后1个月,观察三组患者Rockall评分;Hp根除术后1年,观察三组患者血肌酐(Cr)、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谷丙转氨酶(ALT)、血红蛋白(Hb)水平及贫血比例
目的 探讨格列美脲联合二甲双胍治疗老年糖尿病及对血脂、凝血指标和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 以150例老年糖尿病患者为对象,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比较两组血脂、凝血及血管内
目的探讨瑞舒伐他汀、缬沙坦对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早期肾损伤患者肾功能及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以100例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早期肾损伤患者为对象,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均给予参芪补肾汤治疗,对照组采用缬沙坦治疗,观察组加用瑞舒伐他汀钙,比较两组肾功能及凝血功能指标。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00%(47/50),高于对照组(80.00%(40/50),P<0.05)。两组治疗后尿-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肝酶(NAG)、α1-微球蛋白(α1-MG)、胱抑素C(CysC)、β2-微球蛋白(β2-MG)水平均降
目的探讨巴曲酶联合前列地尔治疗突发性耳聋患者的疗效。方法以150例突发性耳聋患者为对象,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前列地尔静脉注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巴曲霉,比较两组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前纯音听阈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治疗后纯音听阈降低,观察组降低幅度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耳鸣缓解时间、眩晕缓解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水平升高,纤维蛋白原(Fbg)水平降低
目的探讨中老年白内障患者凝血功能与血液流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以60例白内障患者为对象,以同期6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检测两组凝血及血流变学指标,分析其与白内障病情的关系。结果观察组活化部分凝血活酶原时间(aPTT)水平低于对照组,纤维蛋白原(Fbg)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水平比较无差异(P>0.05)。观察组红细胞比积、血浆黏度、全血低切黏度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全血高切黏度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中老年
目的探讨老年D二聚体(D-D)增高对交叉配血结果的临床影响。方法以300例老年输血合并D-D升高患者为对象。以同期300例D-D水平正常的患者为对照。检测患者D-D水平,并进行交叉配血试验,对比不同D-D水平交叉配血试验次侧及自身对照阳性情况。结果D-D正常组次侧阳性率及自身对照阳性率分别为2.67%、4.33%,低于D-D升高组(95.33%、96.67%,P<0.05)。结论老年患者D-D升高者,交叉配血试验次侧及自身对照阳性率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