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红注射液联合奥拉西坦治疗脑梗塞的临床观察

来源 :健康前沿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eximajo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 分析丹红注射液联合奥拉西坦治疗脑梗塞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7年6月~2017年8月收治的158例脑梗塞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79例。对照组采用丹红注射液治疗,观察组加用奥拉西坦,所有患者连续治疗2周,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HISS)、简易精神量表评分(MMSE),记录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88.61%(70/79)]明显高于对照组[75.95%(60/79),P<0.05]。两组治疗后NHISS评分显著下降,MMSE评分显著上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均以观察组改善幅度更为明显(P<0.01)。观察组、对照组不良反应率分别为8.86%、3.8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脑梗塞采用丹红注射液和奥拉西坦联合治疗,效果显著,对神经功能有较好的改善作用,值得在临床推广。
  关键词:丹红注射液 奥拉西坦 脑梗塞 疗效
  脑梗塞指局限性脑组织缺血性坏死或软化,又称缺血性脑卒中,主要由脑部血液供应障碍导致的缺血、缺氧所引起。在诸多脑血管疾病中,脑梗塞较为常见,其具有病残率、死亡率高等特点[1],不仅极大地威胁人类生命和健康,也增加了患者及家庭、社会的负担。丹红注射液为脑梗塞患者临床常用药物之一,有活血化瘀、通脉舒络的作用,能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但对神经功能恢复效果欠佳。奥拉西坦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脑损伤及神经功能缺失、智能障碍等,效果确切。因此,本研究对我院2017年6月~2017年8月收治的158例患者进行随机对照实验,以观察丹红注射液联合奥拉西坦治疗脑梗塞的临床效果,为临床用药方案提供参考。现作以下报告。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7年6月~2017年8月收治的158例脑梗塞患者。纳入标准:①经磁共振、CT检查确诊;②参与研究前未采取其它治疗;③发病时间6~48h;④患者及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严重心肝肾等脏器功能障碍;②脑肿瘤、脑外伤、脑出血等其它各原因引起的脑梗塞;③对本研究药物过敏;④临床资料不全者;⑤精神疾病、沟通障碍者。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各79例。观察组男48例,女31例,年龄52~78岁,平均(65.37±6.25)岁,发病时间8~48h,平均(22.69±4.81)h;对照组男45例,女34例,年龄50~79岁,平均(65.59±6.04)岁,发病时间6~47h,平均(22.74±4.77)h。两组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可比。
  1.2 方法
  两组均给进行相应的扩血管、降颅压等支持性治疗,同时给予控制血压、降血糖及吸氧等对症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丹红注射液(山东丹红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Z20026866)治疗,用法:静脉滴注,30ml加入250ml的5%葡萄糖注射液中稀释,缓慢滴注,1次/d。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应用奥拉西坦(哈尔滨三联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60070),用法:静脉滴注,4g加入250ml的5%葡萄糖注射液中稀释,缓慢滴注,1次/d,丹红注射液用法同对照组。两组均连续治疗1个疗程(2周)。治疗期间,密切监测患者病情变化。
  1.3 疗效评定[2]
  病残程度0级,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HISS)降低≥91%为基本治愈;病残程度1~3级,46%≤NHISS评分降低≤90%为显著进步;18%≤NHISS评分降低≤45%为进步;NHISS评分降低/增加≤17%为无效;NHISS评分增加>18%为恶化。
  1.4 观察指标
  以NHISS评价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总分45分,分数越高,神经功能缺损情况越差);
  以简易精神量表(MMSE)评估认知功能(总分30分,分数越高,认知功能情况越好);观察两组治疗期间药物相关不良反应情况。
  1.5 统计学方法
  采取统计软件SPSS21.0处理数据,计数资料以(%)表示,运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 )表示,运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
  治疗1个疗程后,观察组总有效率[88.61%(70/79)]明显高于对照组[75.95%(60/79),P<0.05]。
  2.2 NHISS、MMSE评分
  两组治疗后NHISS评分显著下降,MMSE评分显著上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均以观察组改善幅度更为明显(P<0.01)。
  2.3 不良反应
  治疗期间,观察组发生不良反应7例(分别为恶心2例,头晕3例,头痛2例),不良反应率为8.86%;对照组有3例(分别为恶心1例,头晕2例),不良反应率为3.8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71,P>0.05)。
  3 讨论
  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日渐增高,脑梗塞作为常见类型之一,其主要症状表现为猝然昏倒、智力障碍、言语障碍、半身不遂等,给患者生命安全和生存质量造成了极大的威胁。现代研究发现,脑梗塞的发病机理为:脑动脉粥样硬化及血管内皮损伤等导致动脉狭窄,加之多种因素共同作用致使局部血栓的形成,引起狭窄加重及最终动脉阻塞,发生脑组织缺血、缺氧及坏死并伴神经功能障碍[3]。但由于脑梗塞患者侧支循环功能往往未受损坏,故治疗关键即为尽快建立半暗带血供,促进损伤神经原恢复,这对改善脑梗塞患者临床疗效及预后有着重要意义。
  丹红注射液属于中成药,由丹参、红花提取物所制成,可发挥活血化瘀,通脉舒络的作用。其中丹参为强氧化剂,其包含的水溶性良好的酚类物质及脂溶性较好的丹参酮,可有效将氧自由基清除,增加血液活性,改善微循环;红花有抑制血小板聚集的功能,其主要活性成分可扩张血管,延长凝血时间,促进血流量增加,提高血浆纤溶酶活性,从而抑制血栓形成。此外,丹红注射液一定程度的脑血管扩张效果使脑血管血流通量增加,收缩压降低,脑血管的血流动力学性能随之改善,脑组织耐缺氧能力提高,起到了较好保护损伤神经元的作用。现代药理学也证实,丹红注射液不仅能降低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调节前列环素和血栓素A2平衡,发挥抑制血小板聚集、影响血栓形成的效果,还可清除再灌注损伤导致的自由基损害,预防及修复迟发性神经元损伤,改善患者预后[4]。但在临床中发现,脑梗塞患者应用单一丹红注射液对神经功能恢复效果不甚理想。为此,本研究观察组在丹红注射液治疗基础上,联合使用新一代脑代谢改善药物奥拉西坦。奥拉西坦是临床中常用的神经营养复苏药物,其作为γ-氨基丁酸的衍生物,通过促进磷酰胆碱与磷酰乙醇胺的合成,从而刺激核糖核酸和蛋白质形成,增强大脑皮质耐缺氧能力,促进脑血流量增加,巩固受损部位神经细胞结构及功能状态,延缓脑梗死病情进展。同时,奥拉西坦能穿透血脑屏障,刺激中枢神经通路,使脑部代谢加快,脑部蛋白质、核酸的合成增加,从而发挥改善神经功能的作用。相关研究也指出,奥拉西坦利于损伤脑组织的恢复及功能重建,在神经功能改善发面有着重要作用[5]。
  本研究结果显示,在治疗1个疗程后,观察组总有效率达88.61%,较对照组的75.95%有明显提高,说明两种药物配合可增强治疗效果;两组治疗后NHISS评分显著下降,MMSE评分显著上升,且均以观察组改善幅度更为明显,提示相较于单纯使用丹红注射液,联合用药可发挥协同增效和互补作用,对神经功能和认知功能的改善效果进步较大;两组均未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也未见明显差异,说明联合用药安全性较高。
  综上所述,脑梗塞采用丹红注射液和奥拉西坦联合治疗,效果显著,对神经功能有较好的改善作用,值得在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王世琳,吳凤刚. 疏血通注射液联合奥拉西坦对脑梗死患者血液流变学及血清Hcy水平的影响[J]. 河北医学,2017,23(8):1356-1358.
  [2] 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会议.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及临床疗效评定标准[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81-383.
  [3] 尚广芹,王志宏,姜积军. 颈动脉重度狭窄或闭塞导致脑梗死发病机制的研究[J].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2016,33(2):128-130.
  [4] 任攀,周明学,刘卫红,等. 丹红注射液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6,16(31):6197-6200.
  [5] 田琴,田文芳,李延年. 丹红注射液联合奥拉西坦治疗脑梗塞的疗效分析[J]. 西部医学,2016,28(2):234-237.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评价在临床用药中应用控制抗菌药物注射剂给药间隔的效果。方法:选2017年3月至2018年4月来我院治疗的患者300例实施研究,随机将30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150例。两组患者均采用对照组抗菌药物治疗,其中对照组不实施任何用药干预措施,观察组合理控制抗菌药物注射剂给药间隔,对比两组临床有效率、临床用药合理率、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临床有效率、临床用药合理率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
期刊
摘要:目的:研究老年糖尿病并发症的临床情况。方法:随机选择住院时间在2016年3月~2017年3月期间的符合实验研究标准的98名老年糖尿病患者的病史资料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98名老年糖尿病患者中,并发症发生率最高的为冠心病,共发生48例,占总数的48.98%,其次是高血压、脑梗塞、脑出血、周围神经病等,数据分析表明,病程超过10年的患者其周围神经病变、糖尿病足、肾病等发生率明显高
期刊
摘要:目的:分析柔性管理在供应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本次对象为我院供应室护理人员14名,入选时间2015年5月-2017年6月,其中2015年5月-2016年5月实施常规管理,2016年5月-2017年6月实施柔性管理,分析比较护理管理结果。结果:柔性管理实施后,医疗用品消毒合格率为95.0%,比实施前的80.0%高,有统计差异(P<0.05);护理质量评分(97.96±4.18)分,比实
期刊
摘要:ICU 获得性衰弱是重症患者常见并发症,是在无其他因素的影响下而发生肢体肌力等影响,临床主要表现为肌腱反射减弱,肌张力下降等,对患者的治疗增加难度,出院后对其肢体功能有一定的影响,降低其生活质量。而开展四级早期活动通过专业的康复医师的指导而进行专业的训练,可以降低ICU获得性衰弱的发生率,对患者的呼吸情况,肢体功能,缩短住院时间等多项均有积极的意义。本文就ICU获得性衰弱开展四级早期活动的价
期刊
摘要:目的:对护士分层管理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进行分析。方法:以就职于某医院的100名护士为研究对象,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她们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两组人数各50例。实验组采用基于护士分层管理的护理管理方式,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管理方式,对两组护士的护理质量与护理满意度进行分析。结果:实验组护士的满意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专科护理、基础护理、消毒管理及技能操作等方面,实验组的
期刊
摘要:目的:研究医院护理管理当中危机管理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7月-2018年7月收治的60例患者作为分析对象,随机均分为两组,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其中对照组利用常规护理管理,观察组利用危机管理。比较两组护理管理效果以及两组护士素质。结果:观察组的护理管理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护士素质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1.2方法  对照组利用常规护理管理
期刊
摘要:目的 分析精细化管理在老年病科病房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7年1月~2月,医院老年科收治患者194例,纳入对照组,常规护理。2017年3月~4月,医院老年科收治患者202例,纳入观察组,精细化管理。结果:观察组住院时间(13.4±2.1)日,低于对照组(15.2±2.4)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失眠、病理性焦虑与抑郁、皮肤/口腔问题、跌倒、磕碰伤等意外伤害、有护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对护士职业倦怠以及抑郁症状给予柔性管理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于我院2017年9月~2018年8月工作的180名护士作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所采取的管理方式不同分為柔性组和刚性组,分别为90名护士。柔性组采取柔性的管理方式,刚性组采取刚性的管理方式,将刚性组和柔性组管理前后抑郁症状评分以及职业倦怠评分进行对比。结果:管理前两组抑郁症状评分以及职业倦怠评分均无十分显著的差异(P>0.05
期刊
摘要:在互联网络与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当今社会,信息化管理已然成了市场发展的主流趋势,而作为在市场经济发展中占据重要地位的医院,其也应顺应这一潮流趋势,实现院内的信息化建设,为工作效率及工作质量的提高提供有利的条件。绝大多数医院很早的就进行了信息化建设,现在的整体规划与架构设计都是根据当时要求制定的,无法满足区域医疗等现代化发展的需求。现阶段系统的架构和功能略显陈旧,无法满足医院的持续建设。本文就医
期刊
摘要:目的 阐述土豆片联合50%硫酸镁对盐酸胺碘酮外渗患者护理的观察体会。方法 对照组单独给予50%硫酸镁溶液湿敷,观察组采用土豆片联合50%硫酸镁处理。结果 观察组红肿消退指数(17.59±3.02)mm2/h、硬结消失时间(4.81±0.30)h、弹性恢复时间(5.99±0.80)h、疼痛消失时间(3.12±0.26)h、护理有效率95.45%、患者满意度95.45%、静脉炎发生率4.55%。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