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给水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始建于1952年[1],当时我国部分高校仿照前苏联教育模式建立了给水排水工程专业,并在2012年由教育部将给水排水工程改名為给水排水科学与工程。给水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经历了60多年发展,已经发展成为一门应用很广泛的学科,它是以城市水的输送、净化及水资源保护与利用有关的理论与技术为主要研究内容,与城市、城镇建设事业、工业生产、环保和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的重要学科。
据全国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在全国范围的抽样调查,在全国高等教育250多个专业的社会需求量排名中,给水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列第38位[2]。而据麦可思研究院《2011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3],此类专业核心知识为工程、技术与设计三项知识(指大学毕业生在校期间所掌握的28项知识),这三类核心知识也是就业的关键性因素。在大学课程体系中,28类知识的获得则要依靠专业理论体系和专业实践体系,而工程、技术与设计三项核心知识主要依托于专业实践体系获得,故专业实践体系建设在给水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建设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西藏大学农牧学院是全国156个办学点中的一个,也是西藏自治区第一个给水排水科学与工程办学点,自2004年成功申办该专业以来已经积累了将近十年办学经验。在专业办学中西藏大学农牧学院以“重视理论,强化实践,培育创新”为专业办学的根本出发点,尤其是对该专业的实践教学环节组成的各要素开展了整体设计———专业实践体系建设,整合了教学资源,培养了专业实践能力。
一专业实践体系整体设计
高等工程类教育是为我国工程建设提供实用型高级人才,其教育的根本出发点就是工程意识和工程素质的培养。工程意识通常包括[4-5]:时代意识、竞争意识、实践意识、经济和社会意识、管理意识、职业道德意识。所谓工程素质即指好的数学、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的基本素养[6];比较扎实和比较宽厚的工程技术科学基础和工程应用技术专业知识;受到必要的、基本的工程训练;综合分析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也就是说,工程素质一般包括知识、技术、能力三方面。
给水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实践体系整体设计在专业教学内容整合和优化得基础上,以工程素质和工程意识为着力点、以传授工程、技术和设计三核心知识为基本出发点,为此我们构建了图1所示的专业实践教学体系:
二专业实习环节设计
专业实习环节是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构建科学、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也是土建类专业塑造工程实体、培养工程技术、设计对接工程实体的基本手段[7]。在我院已经初步形成了认识实习、课程实习、毕业实习相结合的专业实习环节,各环节构成见下图:
认识实习是为了培养学生专业工程意识,一般开设于学生入学后的第二学期,通常是学生第一次从专业的角度认识工程实体,对学生的影响仅仅是形象塑造而非实践能力培养。生产实习是将课堂教学与生产实践对接的必要环节,它在专业教学中的作用至关重要,对于给水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而言其主要包括两部分:一部分为水工程施工内容,另一部分则为水质工程运行内容。这两部分内容也是给水排水科学与工程的基本专业内涵,其中水工程施工主要是建筑给水排水工程、市政工程管道、构筑物施工方法和工艺部分,而水质工程主要是净水厂和污水厂工艺和运行。现阶段,我院的认识实习和生产实习主要依托林芝地区自来水厂、污水处理厂和相关施工工地开展。
课程实习主要由测量学实习和水工程施工实习两部分组成,这两门课程对实践性和操作性要求很高。水工程施工主要讲授给水排水科学与工程施工的具体细节和要求以及施工规范方面的内容,是培养学生工程施工、管理、监理等工程和技术能力的基本途径,开展水工程施工实习主要借助专业工程施工场地培养学生工程意识和工程素质,为学生以项目管理人员、施工技术人员、监理工程师等身份参与工程管理积累经验。工程测量是研究各种工程在规划设计、施工建设和运营管理阶段所进行的各种测量工作的学科,是工程技术人员参与规划、设计、施工等工程阶段必备的工程技术,其实习主要培养学生工程测量、工程放线等工程技术能力。目前,我院给水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水工程施工实习借助于校企合作平台在第六学期开展,工程测量实习主要依托于校内实习基地在第三学期开展。
毕业实习是在全部授课完成后通过参观、实习结合全部专业课程形成较为系统的专业工程意识,了解工程设计程序及各设计阶段的设计深度及要求和工程施工程序及各阶段的施工技术人员的职责和任务,是工程设计的前期准备工作,也是从事专业工作前的一次系统性能力、知识、技术的培养。
三专业实验环节设计
给水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实验既包括了工科传统的力学实验又包括了化学类和生物类的实验,涉及范围广泛,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教学环节,也是学生获得实际技能,形成就业能力,培养创新、创造能力,构建全面能力结构的重要实践环节。具体实验环节见下图:
课程实验主要分为开放性实验、创新性实验和模拟性实验三类。开放性实验是为锻炼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巩固所学的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而开设的;创新性实验是利用现有设备仪器,由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方案、实验步骤等开展相关实验;模拟实验是针对现阶段我院专业实验室建设不足,采用水质工程工艺仿真软件开展水质工艺模拟,该类实验主要开设于水质工程学中。
综合实验主要是涉及多个知识点的实验,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和综合知识的应用能力,同时也可培养学生在工程中综合分析和综合操作能力,该实验主要开设于毕业综合实验中。 四专业设计环节设计
专业設计是以实践的可行性为目标,合理地整合所学和所需的知识,通过参阅设计手册和设计规范对工程项目进行设计,是培养学生工程设计能力和工程创新能力的主要环节,也是工程构筑物理论与工程构筑物相对接的基本途径。经过近十年的专业建设,我院已经形成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相结合专业设计体系,具体的专业设计体系参见下图:
课程设计主要在水质工程学、给排水管网系统、建筑给水排水工程以及水泵及水泵站四门课程中开设。水质工程学课程中主要根据教学内容开展净水厂和污水厂设计;给水排水管网系统课程主要开设了给水管网设计、排水管网设计、雨水管网设计三个设计;建筑给水排水课程也开设建筑给水设计、建筑排水设计、建筑消防灭火系统设计、建筑雨水设计等四个设计;水泵及水泵站课程中则开设了污水泵站、给水泵站和雨水泵站三个设计。通过上述课程设计基本上保证了学生工程素质中的设计要求,实现了工程知识、技术、能力三个方面素质的衔接。
毕业设计则是高等教育培养高素质工程人才的重要环节,主要是应用工程设计手册和设计规范对某一具体工程开展全面、系统的设计,因此毕业设计更加具有综合性,对课程的衔接要求也更加高。专业毕业设计内容则只有给水工程、排水工程、建筑给排水工程三大知识模块。
参考文献
[1]高等学校给水排水工程学科专业指导委员会.给排水科学与工程(给水排水工程)专业的建设与发展[J].给水排水,2013,39(4):1-3.
[2]新新,凤仪,董川峰.今后最需要大学生的行业[N].新晚报,1999-06-18.
[3]麦可思研究院.2011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R].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75-90.
[4]李秋莲.工程意识和工程精神的内涵与构建[J].高等建筑教育,2013,22(2):9-12
[5]苏玉波,梁莉,朱正威.工科大学生工程意识与工程素质的培养[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19(2): 73-76.
[6]陈哲,刘慧.土建类工科大学生工程素质的构建[J].实验室科学,2007(1):181-182.
[7]荣宏伟,张朝升,张可方,等.给水排水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12,37:80-82.
据全国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在全国范围的抽样调查,在全国高等教育250多个专业的社会需求量排名中,给水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列第38位[2]。而据麦可思研究院《2011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3],此类专业核心知识为工程、技术与设计三项知识(指大学毕业生在校期间所掌握的28项知识),这三类核心知识也是就业的关键性因素。在大学课程体系中,28类知识的获得则要依靠专业理论体系和专业实践体系,而工程、技术与设计三项核心知识主要依托于专业实践体系获得,故专业实践体系建设在给水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建设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西藏大学农牧学院是全国156个办学点中的一个,也是西藏自治区第一个给水排水科学与工程办学点,自2004年成功申办该专业以来已经积累了将近十年办学经验。在专业办学中西藏大学农牧学院以“重视理论,强化实践,培育创新”为专业办学的根本出发点,尤其是对该专业的实践教学环节组成的各要素开展了整体设计———专业实践体系建设,整合了教学资源,培养了专业实践能力。
一专业实践体系整体设计
高等工程类教育是为我国工程建设提供实用型高级人才,其教育的根本出发点就是工程意识和工程素质的培养。工程意识通常包括[4-5]:时代意识、竞争意识、实践意识、经济和社会意识、管理意识、职业道德意识。所谓工程素质即指好的数学、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的基本素养[6];比较扎实和比较宽厚的工程技术科学基础和工程应用技术专业知识;受到必要的、基本的工程训练;综合分析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也就是说,工程素质一般包括知识、技术、能力三方面。
给水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实践体系整体设计在专业教学内容整合和优化得基础上,以工程素质和工程意识为着力点、以传授工程、技术和设计三核心知识为基本出发点,为此我们构建了图1所示的专业实践教学体系:
二专业实习环节设计
专业实习环节是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构建科学、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也是土建类专业塑造工程实体、培养工程技术、设计对接工程实体的基本手段[7]。在我院已经初步形成了认识实习、课程实习、毕业实习相结合的专业实习环节,各环节构成见下图:
认识实习是为了培养学生专业工程意识,一般开设于学生入学后的第二学期,通常是学生第一次从专业的角度认识工程实体,对学生的影响仅仅是形象塑造而非实践能力培养。生产实习是将课堂教学与生产实践对接的必要环节,它在专业教学中的作用至关重要,对于给水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而言其主要包括两部分:一部分为水工程施工内容,另一部分则为水质工程运行内容。这两部分内容也是给水排水科学与工程的基本专业内涵,其中水工程施工主要是建筑给水排水工程、市政工程管道、构筑物施工方法和工艺部分,而水质工程主要是净水厂和污水厂工艺和运行。现阶段,我院的认识实习和生产实习主要依托林芝地区自来水厂、污水处理厂和相关施工工地开展。
课程实习主要由测量学实习和水工程施工实习两部分组成,这两门课程对实践性和操作性要求很高。水工程施工主要讲授给水排水科学与工程施工的具体细节和要求以及施工规范方面的内容,是培养学生工程施工、管理、监理等工程和技术能力的基本途径,开展水工程施工实习主要借助专业工程施工场地培养学生工程意识和工程素质,为学生以项目管理人员、施工技术人员、监理工程师等身份参与工程管理积累经验。工程测量是研究各种工程在规划设计、施工建设和运营管理阶段所进行的各种测量工作的学科,是工程技术人员参与规划、设计、施工等工程阶段必备的工程技术,其实习主要培养学生工程测量、工程放线等工程技术能力。目前,我院给水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水工程施工实习借助于校企合作平台在第六学期开展,工程测量实习主要依托于校内实习基地在第三学期开展。
毕业实习是在全部授课完成后通过参观、实习结合全部专业课程形成较为系统的专业工程意识,了解工程设计程序及各设计阶段的设计深度及要求和工程施工程序及各阶段的施工技术人员的职责和任务,是工程设计的前期准备工作,也是从事专业工作前的一次系统性能力、知识、技术的培养。
三专业实验环节设计
给水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实验既包括了工科传统的力学实验又包括了化学类和生物类的实验,涉及范围广泛,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教学环节,也是学生获得实际技能,形成就业能力,培养创新、创造能力,构建全面能力结构的重要实践环节。具体实验环节见下图:
课程实验主要分为开放性实验、创新性实验和模拟性实验三类。开放性实验是为锻炼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巩固所学的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而开设的;创新性实验是利用现有设备仪器,由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方案、实验步骤等开展相关实验;模拟实验是针对现阶段我院专业实验室建设不足,采用水质工程工艺仿真软件开展水质工艺模拟,该类实验主要开设于水质工程学中。
综合实验主要是涉及多个知识点的实验,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和综合知识的应用能力,同时也可培养学生在工程中综合分析和综合操作能力,该实验主要开设于毕业综合实验中。 四专业设计环节设计
专业設计是以实践的可行性为目标,合理地整合所学和所需的知识,通过参阅设计手册和设计规范对工程项目进行设计,是培养学生工程设计能力和工程创新能力的主要环节,也是工程构筑物理论与工程构筑物相对接的基本途径。经过近十年的专业建设,我院已经形成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相结合专业设计体系,具体的专业设计体系参见下图:
课程设计主要在水质工程学、给排水管网系统、建筑给水排水工程以及水泵及水泵站四门课程中开设。水质工程学课程中主要根据教学内容开展净水厂和污水厂设计;给水排水管网系统课程主要开设了给水管网设计、排水管网设计、雨水管网设计三个设计;建筑给水排水课程也开设建筑给水设计、建筑排水设计、建筑消防灭火系统设计、建筑雨水设计等四个设计;水泵及水泵站课程中则开设了污水泵站、给水泵站和雨水泵站三个设计。通过上述课程设计基本上保证了学生工程素质中的设计要求,实现了工程知识、技术、能力三个方面素质的衔接。
毕业设计则是高等教育培养高素质工程人才的重要环节,主要是应用工程设计手册和设计规范对某一具体工程开展全面、系统的设计,因此毕业设计更加具有综合性,对课程的衔接要求也更加高。专业毕业设计内容则只有给水工程、排水工程、建筑给排水工程三大知识模块。
参考文献
[1]高等学校给水排水工程学科专业指导委员会.给排水科学与工程(给水排水工程)专业的建设与发展[J].给水排水,2013,39(4):1-3.
[2]新新,凤仪,董川峰.今后最需要大学生的行业[N].新晚报,1999-06-18.
[3]麦可思研究院.2011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R].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75-90.
[4]李秋莲.工程意识和工程精神的内涵与构建[J].高等建筑教育,2013,22(2):9-12
[5]苏玉波,梁莉,朱正威.工科大学生工程意识与工程素质的培养[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19(2): 73-76.
[6]陈哲,刘慧.土建类工科大学生工程素质的构建[J].实验室科学,2007(1):181-182.
[7]荣宏伟,张朝升,张可方,等.给水排水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12,37:80-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