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学语文教学新课导入方法

来源 :亚太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wu762356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开讲每一篇文章的之前的时候,大部分学生都会对教师有种期望的感觉,老师用心研究新课程之前的安排的导语,可以充分让学生发散思维瞬间凝聚起来,指引,领导,激发学生积极的完成学习任务,启迪学生心灵,增加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这个能够为新课程的教学实施提供有力的良好基础。
  关键词:中学;语文;课程导入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9214(2015)11-0039-01
  一、新课导入方法详解
  1.激情导入法。白居易说:“感人者莫先乎情”。教师拟定一段与课文主题、基调一致的激情导语,让学生学习的激情因教师的激情而飞扬,为学生阅读课文创设一个良好的情感氛围。在《背影》这篇课文时可这样设计导语:孟郊在群星璀璨的唐代诗人中也算不上耀眼,但他的一首《游子吟》却历久不衰,千百年来拨动着无数读者的心弦,它的魅力在于诗中亲切而真淳地吟诵了一种普通而伟大的人性美—母爱。“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唤起普天下儿女们多少深挚的忆念,“可怜天下父母心”是无私深沉的父母之爱沐浴着儿女们的成长。
  2.题目解析导入法。文章标题是一篇文章的中心,是作者中心思想的体现,因此从标题入手,可以激发学生的丰富的想象力,学生们脑海中想象文章所表达的意思,使得大家在未了解文章内容之前对文意已有自己独特的见解,从而对于学习文章又有更深的了解。如《化石吟》,让学生根据生物课中学过的有关化石知识进行介绍,然后解释“吟”的含义,即“赞扬”的意思,我顺势提出思考题,作者为什么要赞扬化石?赞扬化石什么?
  3.亲身体验导入法。生活当中的情景和书本中的知识实际上是有很大的差别的。因此在教学的过程当中,教师如何能够让学生在短时间内能够进入到与书本当中的知识相符合的情境。例如《再塑生命》,让学生体会失明聋哑的感觉。把耳朵捂住,闭上眼睛,合住嘴巴,不能发出任何的声响,就这样维持两分钟的时间,在这当中是能感受到无助的,因为没有任何可以靠自己可以感官外面的世界。当学生们体会到这一感受的时候,老师就可以借此导入课文:这个人就是海伦·凯勒,当她看不到感受不到外物时是多么的可怕,失明聋哑的感觉也是一种生不如死。可就是她那自强不息的精神支撑着她,造就了一个举世闻名的教育家和作家。
  4.趣味问题导入法。学生的大脑思维是活跃的,通常一个问题可以有多种答案。如《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可设计这样的问题:1+1=?然后让学生根据生活当中的多方面事物可以联想这道题。(一滴水)+(一粒种子)=一棵树,(一把锯子)+(一片森林)=一片荒漠,一首诗,一幅画……生活当中有很多这样的例子。只要想象力足够丰富,就会发现同一个问题,答案是多种多样的。
  5.音乐图片导入法。不同的音乐会有不同的听力冲击,不同的图片即有不同的视觉冲击。音乐可以引导学生们的情感归属,而视觉效果则是更直观的唤起学生们的形象思维。双感觉冲击更直接的激发学生们的想象潜力,从而更好地进入课文学习。如教《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时为体现作者的忧患意识和人类对大自然的破坏,在导入时一边播放优美的音乐,一边用投影展示未被人类毁坏之前的那个绿树环绕、牛马成群的罗布泊图片,让学生感受着大自然的美好,然后伴随着比较悲伤低沉的音乐展示今日变成沙漠的罗布泊图片,让学生在导入中积蓄情感,转化为探求知识的巨大动力。
  6.引用式导入法。教师引用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典故、名言警句、诗词歌赋来进行新课程引导的讲解,这种方式即用丰富的知识引起同学们的学习兴趣。如教学何其芳的《秋天》这首诗时教师这样导入:秋天——收获的季节,然大家对于这个季节又有悲伤的感触。秋风萧瑟,落叶飘飘,黄色似乎是这个季节独特的符号。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这是王维的清静无为;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潮——这是刘禹锡的人生感慨,那末,我国现代诗人何其芳笔下的秋天又是怎样的呢?
  7.知识介绍导入法。对于课文中涉及到学生比较陌生的知识需要教师课前进行介绍,这样学习既可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又有利于学生顺利的理解课文的内容。如《山市》这篇课文涉及到“海市蜃楼”这一自然奇观。七年级学生对其产生的原理可能不了解,可进行导入语:一个骆驼队在沙漠中前进,酷暑、干旱、缺水威胁着他们。突然,远方沙漠间出现了一个湖,湖的两岸茂密的丛林,他们兴奋的朝湖奔去,但结果什么也没有,这就是沙漠上的海市蜃楼,这种现象不仅出现在沙漠上,在平静无风的海面、湖面、雪原等处偶尔也会出现,古人无法解释,认为那是传说中的“蛟龙”吐气而成,是神仙生活的地方。这篇课文就是清代的蒲松龄记载的发生在山东淄川的一次“海市蜃楼”。其实这是一种特殊的光折射现象,是地球上物体反射的光经大气折射而形成的奇异幻景。
  8.活动式导入法。教师课前要求学生搜集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图片、绘画、音乐、录像等材料课前在班上交流。如《济南的冬天》,我把学生分成北国组、南国组、家乡组、济南(地理知识)组,分别搜集整理最能表现北国、南国、自己家乡冬天特点、济南地理情况的图文音像资料,课前推选代表进行展示,并简要地说明资料的来源和入选的原因及某地区冬天的特点,其他同学对展示效果和语言表达做出适当评价。然后教师顺势导入新课:刚才北国组和家乡组的同学把北国及我们家乡冬天的特点概括为“冰天雪地”,南国组的同学把南国冬天的特点概括为“温暖如春”,济南组的同学从经纬度、地形、地貌方面介绍了济南的地理情况。
  二、总结
  导入语的设计要根据不同文体和每篇课文的教学目标、重难点以及学生的认识、心理感受及生活经验等,力求新颖别致,灵活多样,才能够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作者单位:宁夏隆德县第四中学)
其他文献
基于唐山台跨断层短基线和短水准观测结果,综合应用不同测段的数据组合,分析断层运动状态和测段组合之间的关系,进而计算断层形变协调比参数序列,分析其与区域中等以上地震之
漳州盆地及其邻区地处我国大陆东南沿海地震带中段。通过该地区高分辨率折射及宽角反射/折射地震探测剖面,获得了该区地壳几何结构与速度结构、地壳深浅部断裂的几何形态和构造关系等。结果表明,该区地壳分为上地壳和下地壳。上地壳的厚度为16.5~18.8km,下地壳厚度为12.0~13.0km。上地壳分为上下两部分。在上地壳下部有一个低速层,速度约为6.00km/s,低速层顶面深度为12.0km左右,厚度约为
地动天不塌,大灾有大爱。汶川地震发生后,6600万江淮儿女的心始终与灾区人民一起跳动。安徽省建设厅厅长倪虹说,我们带着两颗心,一颗感恩的心、一颗负责任的心,来为灾区解难、为安
施工组织设计是进行基本建设和指导建筑施工的必要文件,是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文章通过施工组织设计的重要性的阐述,结合工程实际,提出了施工组织设计在工程造价中的作
本文通过分析 80年代以来的川滇地区跨断层形变测量资料、区域垂直形变测量资料及部分大区域GPS测量资料 ,认为该时间域内川滇地区地壳形变处于相对弱状态 ,并直接导致了自 1981年道孚 6 9级地震后至今川滇地区 6级以上地震基本上未沿主边界断裂展布 ,且具有准顺时针旋转迁移的分布特征。基于此 ,认为未来几年内川滇地区地震危险性预测研究的重点应是川滇地区中部。最后根据现今地壳形变测量资料和地震分
用石灰桩处理基坑潜在危险滑移面上的软土,改良土性,提高软土的抗剪强度和自稳能力,达到减小基坑变形的目标,该技术可作为基坑被动支护的一种辅助手段.
2008年6月30日,安徽省土木建筑学会结构专业委员会在合肥召开了“汶川地震震害分析研讨会”。研讨会由结构专业委会主任委员朱兆晴主持,40多位结构专业委员会顾问委员、委员、
本文将小波分析方法应用于地下水位观测资料的气压和潮汐改正中。该方法利用小波将气压观测和理论重力固体潮资料分解为不同频段的时间序列,用最小二乘法求出气压和固体潮不同频段的响应系数,以消除气压和固体潮对水位的影响。用该方法计算的结果与一般线形回归分析方法得到的结果进行对比,发现该方法能更有效地分析和消除气压和固体潮对地下水位的影响。小波分解在井水位气压、潮汐改正中的应用以波动理论和振动理论为基础,它不
文章以某工程基坑支护为例。介绍了在不同的工程地质条件和复杂的周边环境下。在基坑不同的位置,有针对性的选择不同的支护结构设计方案,做到多种支护类型在一个基坑支护中综合
本文首先利用经验格林函数方法证明了新疆北天山中东段地区的震源谱基本满足ω-2 模型。在此基础上 ,通过对S波观测谱中的噪音、仪器、路径、场地等影响的逐一消除 ,得到了研究区 10 5次ML2 5~ 5 7地震的震源谱 ,进而根据Brune的圆盘震源模型计算了地震矩、应力降、震源半径等震源参数。结果表明 ,这些地震的标量地震矩M0 与ML 震级线性相关较好 ,关系为Log10 M0 =1 10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