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品德与生活”是一门充满魅力的学科,它正以快速发展之势在全国教育园地的土壤中生根发芽。根据《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的要求,教师要让学生感兴趣,爱上这门学科,就应该从教学形式上下功夫。
关键词:学生;品德与生活;教学形式
中图分类号:G623.1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5)06-0029-01
教过“品德与生活”这门课的教师都知道,这是一门活动性极强的课,而这门课又来源于生活,与孩子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五年多的教学使我深切感受到,这门课一定要从真实的生活源头出发,以活动为纽带,课堂上应该让学生“活”起来。所以,这门课应该让学生们大显身手,真正展示自己。
一、课堂上让学生们“动”起来
传统的课堂教学,让学生们循规蹈矩地坐在教室里听课,这样的教学模式显然已经不适应现实所需了。尤其是“品德与生活”是一门综合性的科目,只有激活课堂,才能吸引学生,让课程活起来,让他们动起来。例如教学“我们的学校”一课时,我先带领学生们参观校园,这样他们在参观时可以看、可以摸、可以问、可以自由活动。待回到课堂上,我先抛出这样一个问题:“同学们,你们刚才在参观校园的时候,都看见了什么?又是如何发现的?向老师了解了什么?又是以什么形式了解的呢?”接着我让各小组在小组长的带领下进行讨论,最后让小组内推选代表在全班进行汇报。对于观察仔细、讲得有条理的学生,在其汇报时,我及时表扬并颁发奖卡。有了之前的小组活动,在交流的时候,每个小组的成员都有话可说,而且说得很棒。
二、课堂上让学生们“唱”起来
有一位专家这样说过:“巧妙的导入,如同桥梁,联系着旧课和新课;如同序幕,预示着后面的高潮和结局;如同路标,引导着学生的思维方向。”从这句话可看出,导入在整个教学环节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导入设计的好,就相当于课上成功了一半。因此,在课的一开始就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情绪,是很重要的。
有一位教师在执教“有多少人为了我”一课时,用学生们熟悉的歌曲《为了谁》进行导入。不仅如此,这位教师是唱着这首歌走进课堂的,一下子就把学生的兴趣激发了出来,他们都被老师的歌声吸引了,甚至有的学生还跟着老师一起唱了起来。学生们边唱边用手打起节拍,他们被带进了音乐的情景中。这时,教师说:“听完这首歌,你知道有多少人为了我们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有多少人为了我”一课。”可以想象,学生们早已迫不及待了。这样,自然就揭示了主题,唤起了学生们的求知欲望。
三、课堂上让学生们“吵”起来
“吵”字让人听起来感觉很不舒服,但往往在“品德与生活”课上,学生们却吵得在理,吵得激烈。如在一次“品德与生活”课堂上,我让学生为了一个话题“吵”了起来:看电视好不好?我把学生们分成了正方和反方,让他们来一场辩论赛。课前我就让他们搜集这方面的资料,没想到在课堂上,这两方“吵”得非常激烈,说的也有理有据。特别是反方列举的一些看电视的坏处,我以前都没听说过,真是受益匪浅。在最后的自由辩论赛上,他们“吵”得更激烈,也让我这个裁判没法作出判决。这一“吵”不仅锻炼了学生们的勇气,而且培养了学生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团结合作意识。
四、课堂上让学生们“爱”起来
“品德与生活”课的最大的特点,还在于把情感教学贯穿始终。所以,课堂上离不开思想品德教育。如我在教学“李奶奶身上的伤痕”一课时,当学生看完了《南京大屠杀》照片以后,我问:“你们有什么想说的?”学生们当时非常激动,可以感受到他们当时是多么的痛恨日本人,从他们的语言、表情中都能真真切切地感受到。这就起到了一个很好的教育,让学生们明白了“爱我中华、勿忘国耻”。又如我在教“从一滴水说起”一课中,我通过一些图片和录像,让学生们亲眼目睹一些缺水地区的情况,不仅使他们的心灵受到了震撼,而且使他们珍惜水资源的情感油然而生。最后,当学生们讨论自己今后该如何来保护水资源时,他们说了好多方法,并能针对自己以前的行为提出整改意见。这样,学生通过自己生活的体会,自然地激发了情感,从而提高了教学的实效性。
五、课堂上让学生们“玩”起来
“品德与生活”课来源于学生们的生活,我们就应该让学生们在玩中学。如一位教师教学“逛商场”一课时,在快要结束时,该教师让学生模仿商场购物的情景。教师先为学生们准备好商品,有衣服、玩具、食品……接着,教师又挑选了两名售货员和多名顾客,让学生现场模拟购物的情景,从而引导他们做一个文明的小顾客。而且在这一过程中,教师时不时地设计一些意想不到的事情,让售货员处理,以锻炼他们的临场应变能力。在这一活动中,学生们不仅“玩”得很高兴,还掌握了本课所学的知识。
总之,教师在教学“品德与生活”时,要注意教学方法,及时改变教学形式,让学生真正喜欢上这门学科,从而使课堂成为他们学知识、长本领的地方。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张莉莉.不深不浅种荷花:一名德育教师的且行且思[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11.
关键词:学生;品德与生活;教学形式
中图分类号:G623.1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5)06-0029-01
教过“品德与生活”这门课的教师都知道,这是一门活动性极强的课,而这门课又来源于生活,与孩子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五年多的教学使我深切感受到,这门课一定要从真实的生活源头出发,以活动为纽带,课堂上应该让学生“活”起来。所以,这门课应该让学生们大显身手,真正展示自己。
一、课堂上让学生们“动”起来
传统的课堂教学,让学生们循规蹈矩地坐在教室里听课,这样的教学模式显然已经不适应现实所需了。尤其是“品德与生活”是一门综合性的科目,只有激活课堂,才能吸引学生,让课程活起来,让他们动起来。例如教学“我们的学校”一课时,我先带领学生们参观校园,这样他们在参观时可以看、可以摸、可以问、可以自由活动。待回到课堂上,我先抛出这样一个问题:“同学们,你们刚才在参观校园的时候,都看见了什么?又是如何发现的?向老师了解了什么?又是以什么形式了解的呢?”接着我让各小组在小组长的带领下进行讨论,最后让小组内推选代表在全班进行汇报。对于观察仔细、讲得有条理的学生,在其汇报时,我及时表扬并颁发奖卡。有了之前的小组活动,在交流的时候,每个小组的成员都有话可说,而且说得很棒。
二、课堂上让学生们“唱”起来
有一位专家这样说过:“巧妙的导入,如同桥梁,联系着旧课和新课;如同序幕,预示着后面的高潮和结局;如同路标,引导着学生的思维方向。”从这句话可看出,导入在整个教学环节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导入设计的好,就相当于课上成功了一半。因此,在课的一开始就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情绪,是很重要的。
有一位教师在执教“有多少人为了我”一课时,用学生们熟悉的歌曲《为了谁》进行导入。不仅如此,这位教师是唱着这首歌走进课堂的,一下子就把学生的兴趣激发了出来,他们都被老师的歌声吸引了,甚至有的学生还跟着老师一起唱了起来。学生们边唱边用手打起节拍,他们被带进了音乐的情景中。这时,教师说:“听完这首歌,你知道有多少人为了我们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有多少人为了我”一课。”可以想象,学生们早已迫不及待了。这样,自然就揭示了主题,唤起了学生们的求知欲望。
三、课堂上让学生们“吵”起来
“吵”字让人听起来感觉很不舒服,但往往在“品德与生活”课上,学生们却吵得在理,吵得激烈。如在一次“品德与生活”课堂上,我让学生为了一个话题“吵”了起来:看电视好不好?我把学生们分成了正方和反方,让他们来一场辩论赛。课前我就让他们搜集这方面的资料,没想到在课堂上,这两方“吵”得非常激烈,说的也有理有据。特别是反方列举的一些看电视的坏处,我以前都没听说过,真是受益匪浅。在最后的自由辩论赛上,他们“吵”得更激烈,也让我这个裁判没法作出判决。这一“吵”不仅锻炼了学生们的勇气,而且培养了学生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团结合作意识。
四、课堂上让学生们“爱”起来
“品德与生活”课的最大的特点,还在于把情感教学贯穿始终。所以,课堂上离不开思想品德教育。如我在教学“李奶奶身上的伤痕”一课时,当学生看完了《南京大屠杀》照片以后,我问:“你们有什么想说的?”学生们当时非常激动,可以感受到他们当时是多么的痛恨日本人,从他们的语言、表情中都能真真切切地感受到。这就起到了一个很好的教育,让学生们明白了“爱我中华、勿忘国耻”。又如我在教“从一滴水说起”一课中,我通过一些图片和录像,让学生们亲眼目睹一些缺水地区的情况,不仅使他们的心灵受到了震撼,而且使他们珍惜水资源的情感油然而生。最后,当学生们讨论自己今后该如何来保护水资源时,他们说了好多方法,并能针对自己以前的行为提出整改意见。这样,学生通过自己生活的体会,自然地激发了情感,从而提高了教学的实效性。
五、课堂上让学生们“玩”起来
“品德与生活”课来源于学生们的生活,我们就应该让学生们在玩中学。如一位教师教学“逛商场”一课时,在快要结束时,该教师让学生模仿商场购物的情景。教师先为学生们准备好商品,有衣服、玩具、食品……接着,教师又挑选了两名售货员和多名顾客,让学生现场模拟购物的情景,从而引导他们做一个文明的小顾客。而且在这一过程中,教师时不时地设计一些意想不到的事情,让售货员处理,以锻炼他们的临场应变能力。在这一活动中,学生们不仅“玩”得很高兴,还掌握了本课所学的知识。
总之,教师在教学“品德与生活”时,要注意教学方法,及时改变教学形式,让学生真正喜欢上这门学科,从而使课堂成为他们学知识、长本领的地方。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张莉莉.不深不浅种荷花:一名德育教师的且行且思[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