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未成年人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对未成年人进行保护和犯罪预防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然而,近年来,未成年人犯罪却呈上升趋势,未成年人犯罪就如一个毒瘤,如不及时加以控制,极易蔓延。关心、帮助未成年人健康成长,不让他们成为“恶之花”,不仅仅是司法机关的责任,而且是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共同责任。
[关键词]:未成年人犯罪思考
一、未成年人犯罪的现状及特点
(一)文化水平较低,且年龄向低龄化发展
以16-18岁居多,14-16岁也占相当大的比例,这些人中以小学文化或初中未毕业辍学在家居多。由于发育年龄提前和频繁接受不良文化影响等原因,20世纪90年代以来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初始年龄比20世纪70年代提前了2至3岁。近年来,不满14周岁的未成年人实施杀人、强奸、抢劫等严重危害社会的犯罪行为日益增多。
(二)犯罪手段成人化、暴力化趋势明显
未成年人在犯罪中使用的工具越来越先进。使用手机、对讲机进行犯罪活动,在代步工具上使用摩托车甚至小轿车。还实施高科技网络犯罪。另外未成年人反侦察能力不断增强,实施犯罪之前精心部署,作案后伪造现场,毁灭、转移证据。
(三)暴力犯罪、财产犯罪和性犯罪是未成年人犯罪的主要形式
暴力犯罪日益突出,不断向着严重化达到方向发展。根据公安部相关统计数字,2011年我国未成年人犯罪类型比例如下:抢劫占64.4%,盗窃占10.5%;强奸占11.3% 。一些未成年人由于过早辍学,无所事事,三五成群,拉帮结伙,酗酒滋事,往往是一哄而起,通过一起行动来“壮胆”,构成共同犯罪。
二、对未成年人犯罪的现状情况的分析
(一)由于教育观落后,造就了大批文化水平低、法律意识差的未成年人
由于在教育观念上淡化了对学生思想品德和法制教育的培养,再加上在教师中,确实有一些素质差,职业道德低下的人。一种是课堂内外两个样子,再一类是以成绩好坏分成重点班和非重点班,使得学生的自尊心受到极大的挫伤,很容易堕落为犯罪团伙,进行违法犯罪活动。另外,青春期性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滞后。在外界的刺激下,往往会出现越轨行为。另外未成年时期面临着心理矛盾冲突的急剧发展和紧张繁重的学习负担及家长望子成龙所造成的巨大压力,这使得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中产生了各种心理困惑、心理失衡甚至心理疾病。
(二)不良文化市场的影响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生活的繁荣,不良文化市场也在滋生漫延。时下,网瘾少年已成社会不鲜现象。网络游戏、网络色情刺激对未成年人身心造成的损害是不可忽视的。未成年人自身的生理、心理特征决定他们易受环境的影响。不良的影响主要来自文化市场的“黄色”污染、以暴力团伙犯罪为主的“黑色”污染和以毒品犯罪为主的“白色”污染。不难看出,未成年人自控力差和不好的成长环境,促成了未成年人走向犯罪的道路。
(三)家庭教育的影响
第一,家庭成员的不健全,也会影响着未成年人的成长,造成心理的扭屈;第二是家庭的教养方式也直接关系到教育的成败。家庭教养方式不当具体表现在娇宠、溺爱、简单粗暴、放任自流、期望过高、缺乏情感沟通等。第三家庭中父母的不良的言谈举止、态度等对未成年人发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第四家庭气氛不和睦可以成为未成年人违法和犯罪的直接原因。最后家庭过于贫困也会使未成年人走上违法和犯罪的道路。
(四)管理失控,失学未成年人成为学校、家庭、社会“三不管”的人
未成年人处于身心发展极不平衡阶段,缺乏成年人所有的分析、判断、识别能力,很容易作出越轨的举动,实施违法犯罪。这一特征决定他们非常需要严格的管理、正确的引导。但现实是早年辍学后的未成年人成为学校管不到、家庭管不了、社会无人管的“三不管”人员。在社会管理方面,我国实行是事后管理,没有预防性管理机构和制度,即在未成年人没有实际犯罪以前,没有预防性措施,待犯罪事实已发生再打击,已是亡羊补牢,为时已晚。所以对未成年人严管的要求和对未成年人管教不力的现实之间的矛盾是他们犯罪的最主要原因。
三、对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建议
(一)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充分发挥学校教育的主导作用
注重提高人的素质和法制意识,树立文明、健康的社会主义新风尚,为青少年成长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这就要求社会的方方面面做好相应的配套工作。目前,我国的学校教育存在着一些弊端,如有的学校把分数看成命根,学校必须转变教育观念和教育方法,把教学生如何做人及做人的规范作为首要任务,有针对性地开展一些法制教育课。
(二)加强宣传管理,规范文化娱乐市场
青少年的模仿性最强,网络、电影、电视、小说应多宣传积极向上的健康东西,少一些暴力、色情情节的渲染;严格查禁黄赌毒,不让其腐蚀我们的青少年;规范网吧、迪厅、舞厅的管理,坚决杜绝接收未成年人入内,对违者实行“一次性死亡”的管理制裁。司法部门应加大对违法犯罪行为,特别是社会黑恶势力的打击力度,始终保持“严打”高压势态,震慑、教育广大的青少年,实现刑法的教育功能,并适当开展一些对未成年人有教育意义的宣传活动。
(三)加强家庭教育,强化对失学未成年人的管理,预防未成年人犯罪
家庭教养方式是青少年社会矫正的关键,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因此改善和提高家长的文化素质,提高他们教育孩子重要性的认识,矫正他们中错误的教子方法,明确他们的教子责任,在日常生活中父母要注重自身的形象,学习科学的育人方法,改过去的事后管理为事前管理。绝不能让家庭对未成年人的管理失控。家庭的科学管理、民主管理是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基础。
(四)多提供校外活动场所,让青少年多走出家门,丰富业余文化生活
青少年除了上学之外,大部份时间是在家中度过的,学校、家长应该多与小区管委会加强联系、沟通,抓好学生的校外活动,在小区建立和健全各种青少年校外活动场所,如进行社会实践、义务劳动,到某个单位进行志愿者活动等,还可以让他们参加一些竞赛性的活动!促进其健康人格的形成,增强青少年的公德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培养青少年的服务意识和奉献精神,有效预防青少年犯罪。
青少年是民族的未来和希望,预防和矫治未成年人犯罪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要实行综合治理,需要学校、家庭、市场、司法等各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共同承担起社会责任。让我们共同行动起来,努力打造一个充满光明和希望的未来。
[关键词]:未成年人犯罪思考
一、未成年人犯罪的现状及特点
(一)文化水平较低,且年龄向低龄化发展
以16-18岁居多,14-16岁也占相当大的比例,这些人中以小学文化或初中未毕业辍学在家居多。由于发育年龄提前和频繁接受不良文化影响等原因,20世纪90年代以来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初始年龄比20世纪70年代提前了2至3岁。近年来,不满14周岁的未成年人实施杀人、强奸、抢劫等严重危害社会的犯罪行为日益增多。
(二)犯罪手段成人化、暴力化趋势明显
未成年人在犯罪中使用的工具越来越先进。使用手机、对讲机进行犯罪活动,在代步工具上使用摩托车甚至小轿车。还实施高科技网络犯罪。另外未成年人反侦察能力不断增强,实施犯罪之前精心部署,作案后伪造现场,毁灭、转移证据。
(三)暴力犯罪、财产犯罪和性犯罪是未成年人犯罪的主要形式
暴力犯罪日益突出,不断向着严重化达到方向发展。根据公安部相关统计数字,2011年我国未成年人犯罪类型比例如下:抢劫占64.4%,盗窃占10.5%;强奸占11.3% 。一些未成年人由于过早辍学,无所事事,三五成群,拉帮结伙,酗酒滋事,往往是一哄而起,通过一起行动来“壮胆”,构成共同犯罪。
二、对未成年人犯罪的现状情况的分析
(一)由于教育观落后,造就了大批文化水平低、法律意识差的未成年人
由于在教育观念上淡化了对学生思想品德和法制教育的培养,再加上在教师中,确实有一些素质差,职业道德低下的人。一种是课堂内外两个样子,再一类是以成绩好坏分成重点班和非重点班,使得学生的自尊心受到极大的挫伤,很容易堕落为犯罪团伙,进行违法犯罪活动。另外,青春期性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滞后。在外界的刺激下,往往会出现越轨行为。另外未成年时期面临着心理矛盾冲突的急剧发展和紧张繁重的学习负担及家长望子成龙所造成的巨大压力,这使得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中产生了各种心理困惑、心理失衡甚至心理疾病。
(二)不良文化市场的影响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生活的繁荣,不良文化市场也在滋生漫延。时下,网瘾少年已成社会不鲜现象。网络游戏、网络色情刺激对未成年人身心造成的损害是不可忽视的。未成年人自身的生理、心理特征决定他们易受环境的影响。不良的影响主要来自文化市场的“黄色”污染、以暴力团伙犯罪为主的“黑色”污染和以毒品犯罪为主的“白色”污染。不难看出,未成年人自控力差和不好的成长环境,促成了未成年人走向犯罪的道路。
(三)家庭教育的影响
第一,家庭成员的不健全,也会影响着未成年人的成长,造成心理的扭屈;第二是家庭的教养方式也直接关系到教育的成败。家庭教养方式不当具体表现在娇宠、溺爱、简单粗暴、放任自流、期望过高、缺乏情感沟通等。第三家庭中父母的不良的言谈举止、态度等对未成年人发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第四家庭气氛不和睦可以成为未成年人违法和犯罪的直接原因。最后家庭过于贫困也会使未成年人走上违法和犯罪的道路。
(四)管理失控,失学未成年人成为学校、家庭、社会“三不管”的人
未成年人处于身心发展极不平衡阶段,缺乏成年人所有的分析、判断、识别能力,很容易作出越轨的举动,实施违法犯罪。这一特征决定他们非常需要严格的管理、正确的引导。但现实是早年辍学后的未成年人成为学校管不到、家庭管不了、社会无人管的“三不管”人员。在社会管理方面,我国实行是事后管理,没有预防性管理机构和制度,即在未成年人没有实际犯罪以前,没有预防性措施,待犯罪事实已发生再打击,已是亡羊补牢,为时已晚。所以对未成年人严管的要求和对未成年人管教不力的现实之间的矛盾是他们犯罪的最主要原因。
三、对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建议
(一)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充分发挥学校教育的主导作用
注重提高人的素质和法制意识,树立文明、健康的社会主义新风尚,为青少年成长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这就要求社会的方方面面做好相应的配套工作。目前,我国的学校教育存在着一些弊端,如有的学校把分数看成命根,学校必须转变教育观念和教育方法,把教学生如何做人及做人的规范作为首要任务,有针对性地开展一些法制教育课。
(二)加强宣传管理,规范文化娱乐市场
青少年的模仿性最强,网络、电影、电视、小说应多宣传积极向上的健康东西,少一些暴力、色情情节的渲染;严格查禁黄赌毒,不让其腐蚀我们的青少年;规范网吧、迪厅、舞厅的管理,坚决杜绝接收未成年人入内,对违者实行“一次性死亡”的管理制裁。司法部门应加大对违法犯罪行为,特别是社会黑恶势力的打击力度,始终保持“严打”高压势态,震慑、教育广大的青少年,实现刑法的教育功能,并适当开展一些对未成年人有教育意义的宣传活动。
(三)加强家庭教育,强化对失学未成年人的管理,预防未成年人犯罪
家庭教养方式是青少年社会矫正的关键,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因此改善和提高家长的文化素质,提高他们教育孩子重要性的认识,矫正他们中错误的教子方法,明确他们的教子责任,在日常生活中父母要注重自身的形象,学习科学的育人方法,改过去的事后管理为事前管理。绝不能让家庭对未成年人的管理失控。家庭的科学管理、民主管理是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基础。
(四)多提供校外活动场所,让青少年多走出家门,丰富业余文化生活
青少年除了上学之外,大部份时间是在家中度过的,学校、家长应该多与小区管委会加强联系、沟通,抓好学生的校外活动,在小区建立和健全各种青少年校外活动场所,如进行社会实践、义务劳动,到某个单位进行志愿者活动等,还可以让他们参加一些竞赛性的活动!促进其健康人格的形成,增强青少年的公德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培养青少年的服务意识和奉献精神,有效预防青少年犯罪。
青少年是民族的未来和希望,预防和矫治未成年人犯罪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要实行综合治理,需要学校、家庭、市场、司法等各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共同承担起社会责任。让我们共同行动起来,努力打造一个充满光明和希望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