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合作学习已经成为了一个主流的教育教学理论,被各个学科包括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广为推崇。合作学习的开展创设出了一个人际沟通交流的教育环境,让学生交流和分享自己的信息、成果以及创意,让自己的小组发展出善于合作的团队精神,这都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展提供了帮助。笔者通过观察分析,对提升合作学习的实效性进行了粗浅的研究与思考。
一、教师角色的转换
在综合实践课堂中,我们看到,许多教师扮演最多的角色依旧是主宰者。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有的教师甚至扮演着纯粹的旁观者的角色,他们没有过多地考虑合作学习对学生的实效性问题,也没有考虑学生在自主合作学习时自己应该扮演什么样的角色。而实际上,在指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需要不断调整自己的角色定位。
首先,教师应该是每个小组中的一员,掌握每组的进展情况,既要让小组成员有独当一面的机会,又要在他们遇到困难的时候给予适当的关注和指导。其次,要成为小组中的榜样。小组合作中难免会出现争议,可能导致学生争论不休、互不让步,这时需要一个有判断力、严谨客观的人来为他们解决纠纷,为他们今后正确、高效地解决问题树立一个榜样。第三,要做小组成员的心理咨询师。在一些合作中可能会出现不可调和的困难,这时需要教师从细节出发,有时甚至是单独引导小组中某一成员去克服心理障碍,与小组共进退。
二、科学的建组模式
在小组中,只有每一位成员充分发挥出自己的个人优势,小组合作学习才会事半功倍,否则难以达到合作学习的实效性。小组在创建之初就需要进行全面的考虑,一方面要照顾到学生自身的兴趣、特长等个体差异性,尽可能让学生能够做到发挥个人所长,并明确每位小组成员的职责。例如在《合作的魔力》一课中,学生分组采取“双选”模式,在主动招聘和主动选择的双向互动中,学生相互获得了更多的了解,以最优化的结合方式组成了每个学习小组。另外,在构建过程中还需要教师在民主的基础上做出调整。有的学生在分组之初并没有完全遵循小组建设的基本原则,可能仅仅是因为和组内同学关系密切才形成一个组,因此需要教师进行指导与调整。
在分工时,教师需要提醒学生注意,每组织一次活动,小组成员可以轮换承担组内的不同职责,这样有助于每名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获得多方面技能的成长。如在“我们的学校”主题活动中,学生依旧按照以前分好的组别及组内分工开始实践活动,笔者发现许多学生习惯性地只关注与自己职责相关的活动,出现了各自为战的现象,小组合作出现了形似神散的状态。针对这一现象,笔者引导各小组轮换组内分工后,学生的积极性得到提升,学生将各自所掌握的工作技能与组员共享,达到了小组合作的真正目的。
三、小组评价与个体评价相结合
小组合作学习将“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作为教学的宗旨,将教学的评价重心从激励个人的进步转向小组集体合作,确立出全新的评价指标。合理的评价机制促进学生在小组集体中不仅个人努力上进,并且乐于与同学在互助合作的氛围中成长,这是保证小组合作学习取得理想效果的关键。
小组合作学习的评价系统应将对小组集体的评价与对小组成员个人的评价相结合,侧重于对小组集体的评价;将学习过程的评价与学习结果的评价相结合,侧重于过程的评价。笔者会让学生关注每一次的总结评价,在进行组内评价时,笔者会引导学生从分组任务完成的情况、组内个人任务完成的情况来进行分析,总结出成功的经验、失败的原因,让学生彼此分享提高活动效率的有效经验。如在进行问卷调查时,有的小组出现了多次失败,在总结评价时,小组成员自己总结出失败的原因是文献资料查阅不足,问卷编写技巧欠缺,不懂得及时向指导老师询问意见等,这样的评价过程相当于让全组成员又进行了一次成功的合作学习,自身能力也得到了有效的提升。
四、组内合作与组间竞争
通过实践研究发现,在小组活动过程中需要将竞争机制引入,这样会使小组合作更加有效。将个人之间的竞争转变成组间的竞争,形成组内合作与组间竞争的格局。随着活动不断推进,而学生又缺乏稳定性,有的学生会逐渐失去对本组课题的活动热情,组间的竞争就是为了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让学生保持对活动的积极性,并提高自我管理能力和约束能力,进而提高小组的活动效率。在学生每一次的汇报过程中,笔者总是会渲染一下竞争的气氛,如有的小组研究主题或研究方式相似,笔者便会专门将进行组间的比较,发动全班同学进行小组评价,有的时候还会主张学生主动发起挑战,这常常会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组内的合作不仅仅体现在完成活动任务上,还体现在组员间的相互帮助上。每组都会有一些能力较强的学生,他们往往会成为小组的中心和脊梁骨。在组内,他们会不断增强自信,努力施展自己的才干。然而,组内也会出现个别“游离于组织边缘”的学生,他们自卑,会攻击他人,甚至会直接破坏活动氛围。但是当那些“脊梁骨”们帮助这些“边缘生”争取成绩,他们共同取得同学及老师的认可时,小组成员就会齐心协力继续接下来的任务。
小组合作学习能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组内合作与组间竞争的过程中,让不同层次的学生产生碰撞,既让学生学会如何与人合作,同时又能尽量挖掘出每个学生的学习潜能。让学生全部参与到活动的全过程中来,人人都能从合作学习中获得快乐,真正提升合作学习的实效性,让学生在合作中绽放光彩!
徐少伟,中学高级教师,现任江苏省无锡市梅里中学党支部书记、校长。从教以来,曾先后获得无锡市优秀教育工作者、无锡市优秀黨务工作者、区学科带头人、区优秀党员,多篇论文在省市刊物上发表或获奖。
自担任校长以来,主动学习现代教育教学理论,积极参加各类教育培训,不断更新教育观念,从教师专业发展出发,从学生全面发展实际出发,将先进的教育理念落实在学校的各项办学活动中,密切联系师生,坚持实事求是。在工作中,尽自己的所能去关心每一位学生、了解每一位学生,尊重他们、信任他们,并做到对学生爱而不溺,严而有格,一视同仁。经常与教师一起研究教学,以精准反馈促进初中生有效学习研究为抓手,通过教学大数据收集,努力精准掌握学生学习状况。他始终站在教育这一块精神高地上,守望着自己的理想,谱写着一曲人生平凡而卓越的乐章。
一、教师角色的转换
在综合实践课堂中,我们看到,许多教师扮演最多的角色依旧是主宰者。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有的教师甚至扮演着纯粹的旁观者的角色,他们没有过多地考虑合作学习对学生的实效性问题,也没有考虑学生在自主合作学习时自己应该扮演什么样的角色。而实际上,在指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需要不断调整自己的角色定位。
首先,教师应该是每个小组中的一员,掌握每组的进展情况,既要让小组成员有独当一面的机会,又要在他们遇到困难的时候给予适当的关注和指导。其次,要成为小组中的榜样。小组合作中难免会出现争议,可能导致学生争论不休、互不让步,这时需要一个有判断力、严谨客观的人来为他们解决纠纷,为他们今后正确、高效地解决问题树立一个榜样。第三,要做小组成员的心理咨询师。在一些合作中可能会出现不可调和的困难,这时需要教师从细节出发,有时甚至是单独引导小组中某一成员去克服心理障碍,与小组共进退。
二、科学的建组模式
在小组中,只有每一位成员充分发挥出自己的个人优势,小组合作学习才会事半功倍,否则难以达到合作学习的实效性。小组在创建之初就需要进行全面的考虑,一方面要照顾到学生自身的兴趣、特长等个体差异性,尽可能让学生能够做到发挥个人所长,并明确每位小组成员的职责。例如在《合作的魔力》一课中,学生分组采取“双选”模式,在主动招聘和主动选择的双向互动中,学生相互获得了更多的了解,以最优化的结合方式组成了每个学习小组。另外,在构建过程中还需要教师在民主的基础上做出调整。有的学生在分组之初并没有完全遵循小组建设的基本原则,可能仅仅是因为和组内同学关系密切才形成一个组,因此需要教师进行指导与调整。
在分工时,教师需要提醒学生注意,每组织一次活动,小组成员可以轮换承担组内的不同职责,这样有助于每名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获得多方面技能的成长。如在“我们的学校”主题活动中,学生依旧按照以前分好的组别及组内分工开始实践活动,笔者发现许多学生习惯性地只关注与自己职责相关的活动,出现了各自为战的现象,小组合作出现了形似神散的状态。针对这一现象,笔者引导各小组轮换组内分工后,学生的积极性得到提升,学生将各自所掌握的工作技能与组员共享,达到了小组合作的真正目的。
三、小组评价与个体评价相结合
小组合作学习将“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作为教学的宗旨,将教学的评价重心从激励个人的进步转向小组集体合作,确立出全新的评价指标。合理的评价机制促进学生在小组集体中不仅个人努力上进,并且乐于与同学在互助合作的氛围中成长,这是保证小组合作学习取得理想效果的关键。
小组合作学习的评价系统应将对小组集体的评价与对小组成员个人的评价相结合,侧重于对小组集体的评价;将学习过程的评价与学习结果的评价相结合,侧重于过程的评价。笔者会让学生关注每一次的总结评价,在进行组内评价时,笔者会引导学生从分组任务完成的情况、组内个人任务完成的情况来进行分析,总结出成功的经验、失败的原因,让学生彼此分享提高活动效率的有效经验。如在进行问卷调查时,有的小组出现了多次失败,在总结评价时,小组成员自己总结出失败的原因是文献资料查阅不足,问卷编写技巧欠缺,不懂得及时向指导老师询问意见等,这样的评价过程相当于让全组成员又进行了一次成功的合作学习,自身能力也得到了有效的提升。
四、组内合作与组间竞争
通过实践研究发现,在小组活动过程中需要将竞争机制引入,这样会使小组合作更加有效。将个人之间的竞争转变成组间的竞争,形成组内合作与组间竞争的格局。随着活动不断推进,而学生又缺乏稳定性,有的学生会逐渐失去对本组课题的活动热情,组间的竞争就是为了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让学生保持对活动的积极性,并提高自我管理能力和约束能力,进而提高小组的活动效率。在学生每一次的汇报过程中,笔者总是会渲染一下竞争的气氛,如有的小组研究主题或研究方式相似,笔者便会专门将进行组间的比较,发动全班同学进行小组评价,有的时候还会主张学生主动发起挑战,这常常会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组内的合作不仅仅体现在完成活动任务上,还体现在组员间的相互帮助上。每组都会有一些能力较强的学生,他们往往会成为小组的中心和脊梁骨。在组内,他们会不断增强自信,努力施展自己的才干。然而,组内也会出现个别“游离于组织边缘”的学生,他们自卑,会攻击他人,甚至会直接破坏活动氛围。但是当那些“脊梁骨”们帮助这些“边缘生”争取成绩,他们共同取得同学及老师的认可时,小组成员就会齐心协力继续接下来的任务。
小组合作学习能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组内合作与组间竞争的过程中,让不同层次的学生产生碰撞,既让学生学会如何与人合作,同时又能尽量挖掘出每个学生的学习潜能。让学生全部参与到活动的全过程中来,人人都能从合作学习中获得快乐,真正提升合作学习的实效性,让学生在合作中绽放光彩!
徐少伟,中学高级教师,现任江苏省无锡市梅里中学党支部书记、校长。从教以来,曾先后获得无锡市优秀教育工作者、无锡市优秀黨务工作者、区学科带头人、区优秀党员,多篇论文在省市刊物上发表或获奖。
自担任校长以来,主动学习现代教育教学理论,积极参加各类教育培训,不断更新教育观念,从教师专业发展出发,从学生全面发展实际出发,将先进的教育理念落实在学校的各项办学活动中,密切联系师生,坚持实事求是。在工作中,尽自己的所能去关心每一位学生、了解每一位学生,尊重他们、信任他们,并做到对学生爱而不溺,严而有格,一视同仁。经常与教师一起研究教学,以精准反馈促进初中生有效学习研究为抓手,通过教学大数据收集,努力精准掌握学生学习状况。他始终站在教育这一块精神高地上,守望着自己的理想,谱写着一曲人生平凡而卓越的乐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