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大学物理是理工类学生必修的一门重要通识性公共基础课。本文针对应用型本科高校学生的特点,提出将“大班授课,小组讨论”的教学模式,传统教学手段与现代信息技术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以学科竞赛促进创新型人才培养,以多种考核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大学物理课程教学效果。
关键词:大学物理;小组讨论;应用型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2;O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9052(2020)03-0133-02
大学物理是所有理工类高校必修的公共基础课。大学物理课程所教授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是构成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基础必修课程。普通高校一般实行相近专业合班,进行大班授课,教师只是遵循灌输型传统教学模式在课堂上按教学大纲讲授知识点。然而,在“大班授课”和学时缩减的背景下,教师与学生进行有效沟通的时间较少,无法及时了解学生的需求进行因材施教;学生基础参差不齐,教师授课针对大部分学生,无法兼顾优秀学生和基础薄弱学生的个体发展;对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有限;大班授课对教师课堂管理能力的要求较高,大学物理教学效果无法保证。为此,针对应用型本科高校进行教学模式和教学策略改革是大学物理教学改革的迫切需要和重要内容。
一、根据学生特点建立“大班授课,小组讨论”教学模式
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生基础薄弱、学习热情不足、自我约束能力差,但是思维比较活跃、动手能力比较强。根据哈尔滨石油学院(以下简称本校)的学生特点提出“大班授课,小组讨论”教学模式,以教师“大班授课”为主,“小组讨论”为辅的合作性教学,是教学模式创新和教学方法改革的融合,有利于达到教学目的,发挥每个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促进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有利于学生课堂的行为管理,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大班授课,小组讨论”是实现整体引导和个别指导相结合的有效教学模式[1]。
“大班授课,小组讨论”教学模式以学校人才培养方案为指导,以课程教学大纲为基础,实施分组方案。学期初,通过自荐+教师评选的形式在每个自然班中选出2名课代表,一个自然班以6名学生为一组的规格分成几个学习小组,则一个“大班”由若干学习小组构成,小组内推选小组长,学习小组实行集体荣誉制和小组内部组长负责制。组长利用课前和课后时间组织并监督小组成员对课程内容进行预习和复习,及时将本小组学习情况报告给教师或课代表,课代表对本班各小组的学习情况做出及时了解,定期向教师汇报本班情况,教师根据具体情况研究制定解决方案;教师不定期与各个小组长进行沟通,了解小组内部成员个体的学习情况。小组模式方便教师及时准确掌握班级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习程度,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学习要求,提供不同的学习机会,使每位学生都能够有所收获。(见图1)
以本校三个自然班组成的100人教学班为例:大学物理第一次课上,教师就本班“小组讨论”的教学模式进行简单说明,教师对自荐课代表的学生进行重点考察,学生在自愿并将相互负责的基础上考虑小组成员组成,对可能成为本组成员的学生进行综合考量,并提交组长和小组成员名单,教师在第三周宣布课代表人选和各个学习小组名单,所有学生签字确认。由此,由1位教师面对100名学生的传統大班授课,变成1位教师对应6名课代表,每2名课代表对应6、7个小组长,每个小组长对应5位组员的分层管理模式。实行“小组讨论”的教学模式后教师很快了解班级情况,对重点学生给予重点关注。
学习过程中,教师根据课程内容和课程设计提出问题,小组展开讨论并总结,这个过程开阔了学生思维,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课堂上讲解习题后,在教师的答疑解惑之外,小组成员之间互相辅导,促使小组成员完全理解掌握,从而提高学习效果。具体管理方案是:建立小组荣誉制度,为各个小组的良好学习状态加分,达到小组成员互相监督互相帮助共同进步的目的,从而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通过“大班授课,小组讨论”教学模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团队意识,加强基本理论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基于“大班授课,小组讨论”教学模式,教师针对“大学物理”课程内容提出若干知识重点、难点,各个学习小组根据自身兴趣和能力选择一个或两个知识点作为题目,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资源,展开小组内部合作,查阅资料,分析、讨论、整理,借助现代教学技术在课堂上对相关知识点进行实验演示或讲解、总结;班级师生就学习小组的课堂实验演示及讲解说明进行问答、评分,通过教师的启发和引导,举一反三,实现相关知识点的进一步拓展,并将其与生活实际应用实例相联系,营造积极、热烈、创新的班级学习氛围。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消化吸收课堂内容,关注学生的个体学习差异,教师借助现代教学技术开展网络辅助教学,以此弥补课堂教学无法解决的教学课时不足等问题,拓宽学生课外学习的时间和空间[2]。
二、以学科竞赛促进大学物理教学
学科竞赛是课程教学与实践创新的重要桥梁,结合本校“大班授课,小组讨论”的教学模式,教师以学科竞赛作为切入点,通过课下的网络平台或微信群,课堂上的宣讲向“大班授课”学生介绍物理相关学科竞赛,鼓励和引导学生选择“小组讨论”竞赛题目,指导优秀学生参赛。2017年本校物理教研室组织学生参加黑龙江省第二届大学生光电设计竞赛,取得一等奖1项,三等奖3项的好成绩;2018年本校在光电竞赛中再创辉煌,获得东北地区第二届大学生光电设计竞赛一等奖3项,二等奖5项,在黑龙江省第三届大学生光电设计竞赛中取得一等奖8项,二等奖7项,三等奖2项的优异成绩。在参加学科竞赛过程中,学生自觉强化基础知识,在理论设计和实践操作中积极讨论、创新思维、团结协作;在答辩过程中锻炼了反应能力和表达能力,通过对其他院校参赛队伍答辩现场的观摩,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学科竞赛对于提高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和跨领域学习及交流的综合能力具有重要意义[3]。 三、建立多元和梯次的大学物理评价标准
教学考核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环节,在教学中起着导向性作用。传统期末考试中闭卷的传统考试形式存在诸多弊端,学生学习热情度不高,很多学生只是在考试前一周进行突击复习,死记硬背,不求学会,只求及格。这种单一考试方式限制了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和综合素质的提高[4]。
根据本校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定位和“大班授课,小组讨论”教学模式,大学物理课程采取平时成绩+实践得分+笔试作答的形式进行考核,将课程考核贯穿到整个教学过程。平时成绩由小组成绩+个人表现构成。为表现优秀的小组加小组分,使学生认识到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学生完成团队任务的参与度和积极性得到了极大提高。为“小组讨论”中思维活跃、积极主动、认真勤奋的学生加个人分;教师针对学生基础将每部分知识点细化难易程度,设计题目,给基础薄弱学生加分的机会,按照学生学习程度进行梯度式評价。实践得分考量小组学科竞赛完成情况,小组演示实验完成情况,相关报告撰写情况等。实践表明,此评价方式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效促进了学生对大学物理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更加适用于当代创新型人才培养。
四、结语
针对应用型本科高校学生特点,大学物理教学适应时代发展,及时进行教学改革和创新。为学生学习专业课打下基础,使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在培养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方面做出贡献。实践表明,从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学科竞赛、考核方式等角度进行大学物理教学改革和实践,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热情,加强基本理论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对于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跨领域学习及交流的综合能力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孙月梅,等.基于OBE理念的大学物理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J]高教学刊,2019(20):134.
[2]鲁婷婷,等.结合现代信息技术的大学物理教学方法探索与实践[J].教育现代化,2018,5(22):117-118.
[3]徐瑛.以学科竞赛为导向的大学物理实验教学改革研究[J].智库时代,2019(38):216.
[4]赵文辉,等.注重学习过程的全程化考核方式探索与实践[J].高教学刊,2019(19):86.
(责任编辑:李凌峰)
关键词:大学物理;小组讨论;应用型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2;O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9052(2020)03-0133-02
大学物理是所有理工类高校必修的公共基础课。大学物理课程所教授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是构成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基础必修课程。普通高校一般实行相近专业合班,进行大班授课,教师只是遵循灌输型传统教学模式在课堂上按教学大纲讲授知识点。然而,在“大班授课”和学时缩减的背景下,教师与学生进行有效沟通的时间较少,无法及时了解学生的需求进行因材施教;学生基础参差不齐,教师授课针对大部分学生,无法兼顾优秀学生和基础薄弱学生的个体发展;对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有限;大班授课对教师课堂管理能力的要求较高,大学物理教学效果无法保证。为此,针对应用型本科高校进行教学模式和教学策略改革是大学物理教学改革的迫切需要和重要内容。
一、根据学生特点建立“大班授课,小组讨论”教学模式
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生基础薄弱、学习热情不足、自我约束能力差,但是思维比较活跃、动手能力比较强。根据哈尔滨石油学院(以下简称本校)的学生特点提出“大班授课,小组讨论”教学模式,以教师“大班授课”为主,“小组讨论”为辅的合作性教学,是教学模式创新和教学方法改革的融合,有利于达到教学目的,发挥每个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促进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有利于学生课堂的行为管理,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大班授课,小组讨论”是实现整体引导和个别指导相结合的有效教学模式[1]。
“大班授课,小组讨论”教学模式以学校人才培养方案为指导,以课程教学大纲为基础,实施分组方案。学期初,通过自荐+教师评选的形式在每个自然班中选出2名课代表,一个自然班以6名学生为一组的规格分成几个学习小组,则一个“大班”由若干学习小组构成,小组内推选小组长,学习小组实行集体荣誉制和小组内部组长负责制。组长利用课前和课后时间组织并监督小组成员对课程内容进行预习和复习,及时将本小组学习情况报告给教师或课代表,课代表对本班各小组的学习情况做出及时了解,定期向教师汇报本班情况,教师根据具体情况研究制定解决方案;教师不定期与各个小组长进行沟通,了解小组内部成员个体的学习情况。小组模式方便教师及时准确掌握班级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习程度,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学习要求,提供不同的学习机会,使每位学生都能够有所收获。(见图1)
以本校三个自然班组成的100人教学班为例:大学物理第一次课上,教师就本班“小组讨论”的教学模式进行简单说明,教师对自荐课代表的学生进行重点考察,学生在自愿并将相互负责的基础上考虑小组成员组成,对可能成为本组成员的学生进行综合考量,并提交组长和小组成员名单,教师在第三周宣布课代表人选和各个学习小组名单,所有学生签字确认。由此,由1位教师面对100名学生的传統大班授课,变成1位教师对应6名课代表,每2名课代表对应6、7个小组长,每个小组长对应5位组员的分层管理模式。实行“小组讨论”的教学模式后教师很快了解班级情况,对重点学生给予重点关注。
学习过程中,教师根据课程内容和课程设计提出问题,小组展开讨论并总结,这个过程开阔了学生思维,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课堂上讲解习题后,在教师的答疑解惑之外,小组成员之间互相辅导,促使小组成员完全理解掌握,从而提高学习效果。具体管理方案是:建立小组荣誉制度,为各个小组的良好学习状态加分,达到小组成员互相监督互相帮助共同进步的目的,从而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通过“大班授课,小组讨论”教学模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团队意识,加强基本理论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基于“大班授课,小组讨论”教学模式,教师针对“大学物理”课程内容提出若干知识重点、难点,各个学习小组根据自身兴趣和能力选择一个或两个知识点作为题目,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资源,展开小组内部合作,查阅资料,分析、讨论、整理,借助现代教学技术在课堂上对相关知识点进行实验演示或讲解、总结;班级师生就学习小组的课堂实验演示及讲解说明进行问答、评分,通过教师的启发和引导,举一反三,实现相关知识点的进一步拓展,并将其与生活实际应用实例相联系,营造积极、热烈、创新的班级学习氛围。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消化吸收课堂内容,关注学生的个体学习差异,教师借助现代教学技术开展网络辅助教学,以此弥补课堂教学无法解决的教学课时不足等问题,拓宽学生课外学习的时间和空间[2]。
二、以学科竞赛促进大学物理教学
学科竞赛是课程教学与实践创新的重要桥梁,结合本校“大班授课,小组讨论”的教学模式,教师以学科竞赛作为切入点,通过课下的网络平台或微信群,课堂上的宣讲向“大班授课”学生介绍物理相关学科竞赛,鼓励和引导学生选择“小组讨论”竞赛题目,指导优秀学生参赛。2017年本校物理教研室组织学生参加黑龙江省第二届大学生光电设计竞赛,取得一等奖1项,三等奖3项的好成绩;2018年本校在光电竞赛中再创辉煌,获得东北地区第二届大学生光电设计竞赛一等奖3项,二等奖5项,在黑龙江省第三届大学生光电设计竞赛中取得一等奖8项,二等奖7项,三等奖2项的优异成绩。在参加学科竞赛过程中,学生自觉强化基础知识,在理论设计和实践操作中积极讨论、创新思维、团结协作;在答辩过程中锻炼了反应能力和表达能力,通过对其他院校参赛队伍答辩现场的观摩,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学科竞赛对于提高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和跨领域学习及交流的综合能力具有重要意义[3]。 三、建立多元和梯次的大学物理评价标准
教学考核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环节,在教学中起着导向性作用。传统期末考试中闭卷的传统考试形式存在诸多弊端,学生学习热情度不高,很多学生只是在考试前一周进行突击复习,死记硬背,不求学会,只求及格。这种单一考试方式限制了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和综合素质的提高[4]。
根据本校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定位和“大班授课,小组讨论”教学模式,大学物理课程采取平时成绩+实践得分+笔试作答的形式进行考核,将课程考核贯穿到整个教学过程。平时成绩由小组成绩+个人表现构成。为表现优秀的小组加小组分,使学生认识到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学生完成团队任务的参与度和积极性得到了极大提高。为“小组讨论”中思维活跃、积极主动、认真勤奋的学生加个人分;教师针对学生基础将每部分知识点细化难易程度,设计题目,给基础薄弱学生加分的机会,按照学生学习程度进行梯度式評价。实践得分考量小组学科竞赛完成情况,小组演示实验完成情况,相关报告撰写情况等。实践表明,此评价方式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效促进了学生对大学物理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更加适用于当代创新型人才培养。
四、结语
针对应用型本科高校学生特点,大学物理教学适应时代发展,及时进行教学改革和创新。为学生学习专业课打下基础,使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在培养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方面做出贡献。实践表明,从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学科竞赛、考核方式等角度进行大学物理教学改革和实践,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热情,加强基本理论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对于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跨领域学习及交流的综合能力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孙月梅,等.基于OBE理念的大学物理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J]高教学刊,2019(20):134.
[2]鲁婷婷,等.结合现代信息技术的大学物理教学方法探索与实践[J].教育现代化,2018,5(22):117-118.
[3]徐瑛.以学科竞赛为导向的大学物理实验教学改革研究[J].智库时代,2019(38):216.
[4]赵文辉,等.注重学习过程的全程化考核方式探索与实践[J].高教学刊,2019(19):86.
(责任编辑:李凌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