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总结了《机械制图》的一些教学方法,希望以此能切实提高教学水平。
【关键词】机械制图 教师 教学方法
《机械制图》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重要技术基础课程。在教学中,应先把学生引领入门,再精心编写实训计划和内容,进行有计划、有目的、有针对性的训练,要把学生摆在学习的主体位置上,让学生在一个真实的、带有竞争和乐趣的气氛中参与学习;并在实践过程中提高技能技巧,体验成就感,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机械制图》的热情。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熟练运用各种常规教学方法,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一、讲授与自学相结合
苏霍姆林斯基说:“许多学生不能掌握知识,那是因为他们还没有学会流畅地读、有理解地读,还没有学会在阅读的同时进行思考。”可见在《机械制图》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坚持“理论够用为度”的原则,把启发引导归纳总结等指导性的教学活动与学生自学的阅读活动相结合。例如,讲到“国家标准”时,可引导学生先进行自学性的阅读,再启发学生思考制定国家标准在行业中的积极意义,最后教师归纳总结必须掌握的识图基本知识,如图纸的图幅及格式、图线的应用、比例、字体的格式等。在教学过程中,是先讲授后自学,还是先自学再讲授,可视教学内容的深浅及学生的知识水平灵活掌握。对于纯理论且易于理解的内容可先自学后点睛,如讲授“简单几何作图”时,对于技术技巧较强的内容,如“三视图的投影规律”,就可采用先讲授后自学的方式进行。在教师讲解分析之后,指导学生阅读课文、插图、例题,并记忆和巩固该部分的知识点。
二、讲授与小组讨论相结合
这是教师们上课时经常用的一种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结合各章节的具体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科学地设计问题,有目的地组织各种形式的课堂讨论。所讨论的必须是教师、教材、学生三者的连接点和学生的知识“死角”,它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掌握新技能的兴趣。所设计的问题还要有一定的梯度,能适合于不同层次的学生,同时还具备典型性和示范性的特点,使学生能学以致用,举一反三。如提出“圆的正等测图是圆吗?”“作图的正等测图的方法和步骤怎样达到最优化?”“分别在XOY、XOZ、YOZ三个坐标平面上作圆的正等测图该如何作辅助线?”等问题,引导学生一步一步深入讨论。课堂讨论可以以小组为单位,可以是教师与小组代表讨论,还可以组织正反方辩论等。最后由教师总结评价,让学生所学知识得到巩固,进而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
三、挂图、模型、想象三结合
教学大纲中已明确规定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与教材配套的挂图和木制模型来引导学生所达到的效果,是用任何形象生动的言语描述都无法替代的。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挂图、木模和课本中的例题、插图,把课文内容与之结合起来,并适时引导学生进行空间想象,完成读图、填图、分析图形和绘制物体投影三视图等练习。例如,要使学生尽快掌握点线面的投影规律,先让学生掌握物体的投影规律,再结合教材中的例题、图表和模型进行空间想象,找出它们的投影规律在视图中相应的位置、形状和大小。这样学生就可以快速进入角色,出色地完成教学任务。
四、练习、评讲相结合
《机械制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技术基础课,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应侧重于学生识图能力的培养,即教师可遵循“讲——练——评——再练”的模式进行教学。教师在讲授完定量的教学内容后,应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利用教材中的思考题和精心编制的课堂练习、课后作业,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并力求在训练中突出重点、难点。在学生做完适量的练习后,教师根据学生的练习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评讲分析,解决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再练”旨在通过再一次针对练习中突出的问题进行训练,帮助学生弥补知识缺陷,巩固所学的知识,进一步提高其技能。这是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在此模式的教学过程中,要处理好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的关系。教师应把教材和学生的实际结合起来,伴之以灵活的教学手段,使教学过程最优化;同时科学设计学生的练习内容,做到有的放矢;要及时给有疑问的学生以指导或做必要的提示,要防止学生练习出现“形式化、走过堂”的现象,力求课堂的教与学同步。总之,教师应精心钻研教材,把教材与学生实际情况相互结合,再采用灵活的教学手段,尽量使教学过程最优化,要合理分配课堂上教师及学生的活动时间,既要防止教师“满堂灌”的做法,又要避免学生的练习“形式化”。教师要“教无定法”,在教学过程中研究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方法,树立构建高效课堂的理念,这样才能在教学中有所建树。
【关键词】机械制图 教师 教学方法
《机械制图》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重要技术基础课程。在教学中,应先把学生引领入门,再精心编写实训计划和内容,进行有计划、有目的、有针对性的训练,要把学生摆在学习的主体位置上,让学生在一个真实的、带有竞争和乐趣的气氛中参与学习;并在实践过程中提高技能技巧,体验成就感,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机械制图》的热情。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熟练运用各种常规教学方法,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一、讲授与自学相结合
苏霍姆林斯基说:“许多学生不能掌握知识,那是因为他们还没有学会流畅地读、有理解地读,还没有学会在阅读的同时进行思考。”可见在《机械制图》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坚持“理论够用为度”的原则,把启发引导归纳总结等指导性的教学活动与学生自学的阅读活动相结合。例如,讲到“国家标准”时,可引导学生先进行自学性的阅读,再启发学生思考制定国家标准在行业中的积极意义,最后教师归纳总结必须掌握的识图基本知识,如图纸的图幅及格式、图线的应用、比例、字体的格式等。在教学过程中,是先讲授后自学,还是先自学再讲授,可视教学内容的深浅及学生的知识水平灵活掌握。对于纯理论且易于理解的内容可先自学后点睛,如讲授“简单几何作图”时,对于技术技巧较强的内容,如“三视图的投影规律”,就可采用先讲授后自学的方式进行。在教师讲解分析之后,指导学生阅读课文、插图、例题,并记忆和巩固该部分的知识点。
二、讲授与小组讨论相结合
这是教师们上课时经常用的一种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结合各章节的具体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科学地设计问题,有目的地组织各种形式的课堂讨论。所讨论的必须是教师、教材、学生三者的连接点和学生的知识“死角”,它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掌握新技能的兴趣。所设计的问题还要有一定的梯度,能适合于不同层次的学生,同时还具备典型性和示范性的特点,使学生能学以致用,举一反三。如提出“圆的正等测图是圆吗?”“作图的正等测图的方法和步骤怎样达到最优化?”“分别在XOY、XOZ、YOZ三个坐标平面上作圆的正等测图该如何作辅助线?”等问题,引导学生一步一步深入讨论。课堂讨论可以以小组为单位,可以是教师与小组代表讨论,还可以组织正反方辩论等。最后由教师总结评价,让学生所学知识得到巩固,进而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
三、挂图、模型、想象三结合
教学大纲中已明确规定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与教材配套的挂图和木制模型来引导学生所达到的效果,是用任何形象生动的言语描述都无法替代的。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挂图、木模和课本中的例题、插图,把课文内容与之结合起来,并适时引导学生进行空间想象,完成读图、填图、分析图形和绘制物体投影三视图等练习。例如,要使学生尽快掌握点线面的投影规律,先让学生掌握物体的投影规律,再结合教材中的例题、图表和模型进行空间想象,找出它们的投影规律在视图中相应的位置、形状和大小。这样学生就可以快速进入角色,出色地完成教学任务。
四、练习、评讲相结合
《机械制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技术基础课,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应侧重于学生识图能力的培养,即教师可遵循“讲——练——评——再练”的模式进行教学。教师在讲授完定量的教学内容后,应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利用教材中的思考题和精心编制的课堂练习、课后作业,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并力求在训练中突出重点、难点。在学生做完适量的练习后,教师根据学生的练习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评讲分析,解决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再练”旨在通过再一次针对练习中突出的问题进行训练,帮助学生弥补知识缺陷,巩固所学的知识,进一步提高其技能。这是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在此模式的教学过程中,要处理好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的关系。教师应把教材和学生的实际结合起来,伴之以灵活的教学手段,使教学过程最优化;同时科学设计学生的练习内容,做到有的放矢;要及时给有疑问的学生以指导或做必要的提示,要防止学生练习出现“形式化、走过堂”的现象,力求课堂的教与学同步。总之,教师应精心钻研教材,把教材与学生实际情况相互结合,再采用灵活的教学手段,尽量使教学过程最优化,要合理分配课堂上教师及学生的活动时间,既要防止教师“满堂灌”的做法,又要避免学生的练习“形式化”。教师要“教无定法”,在教学过程中研究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方法,树立构建高效课堂的理念,这样才能在教学中有所建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