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家族企业要通过树立“大家族”文化观、采取360度评价的绩效考核机制、公平差别的薪酬分配方案和产权、经营权分离的管理模式来转变文化观念,使得家族企业逐步与现代经营模式接轨,走出一条可持续发展道路。
关键词:家族企业 企业文化 家文化
家族企业是一种古老、基本的经济组织形式,财富500强中,家族企业也超过了三分之一。但据《中国民营企业发展报告》蓝皮书称,“全国每年新生15万家民营企业,同时每年又有10万多家倒闭,有60%的民企在五年内破产,有85%的在10年内倒闭”,目前家族企业的平均寿命为7.04年。家族企业特殊的“内聚力”、集权式的管理效率、家族价值观念、较低的心理契约成本使得企业规模不断壮大,但其家族企业文化却成为制约它进一步发展的“瓶颈”,“凝聚力与离心力共存”的矛盾使得家族企业难以持续发展,所以对家族企业文化的研究有重要的意义。
一、家族企业文化的弊病
(一)“二元性”的特点
以亲缘、情缘关系组成的家族企业成员凝聚性,在企业初创时期能减少心理契约成本,克服种种难关。但家族内部成员与非家族成员在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上有很大的不同,家族企业内部成员能把自身利益与企业利益紧密联系在一起,内部人之间有很强的信任感和凝聚力,而非家族成员则被边缘化,与家族成员之间有明显的隔离层,这就是内外有别的二元性特点,这种二元性使非家族成员对企业的心理契约遭到破坏,导致企业人力资源潜力不能有效发挥。
(二)利益分配不公
核心家族成员对利益占有的高欲望,难以得到其他家族成员的认可;在子承父业的模式中,容易引起继位之争,对继承者的不满很可能使失败一方撤出股份,另起炉灶,或出卖企业的商业机密谋取私利等,给企业致命一击。
(三)家长制的“独断专行”
与其他企业文化相比,家族企业具有明显的特点:企业主的家长作风和个人主义色彩。他们盲目地依靠经验决策,难以接纳不同意见,产生决策失误。
(四)盲目追求利润最大化,忽视社会效益
家族企业中,家族利益和企业利益难以分开,利润最大化是每个家族企业追求的目标,但盲目的追求利润最大化,忽视社会效益,会导致:企业不注重产品开发和技术创新,企业信誉丧失,市场竞争无序。损害社会利益,终使企业的长期利益受损。
(五)缺乏合理的用人机制
在家族企业的产权形式、企业继承等方面,本能地排斥家族以外的人员,据《中国私营企业经济年鉴(1996)》统计,在家族色彩最浓的私营企业里,因与企业主有亲属关系或友情关系的员工在管理人员中所占比例为54.6%。
二、重塑家族企业文化的措施
(一)树立“大家族”文化观,采用混合标准尺度360度评价的绩效考核方案
不像中国“企业家族化”的文化特点,日本家族企业会把亲情文化扩展到企业每个员工身上,构建家族企业的命运共同体,亲情不在基于血缘关系,而是基于团队精神而产生的员工间和谐的拟制亲情,即“大家族”文化观,这种观念即能克服家族企业内在的封闭性、二元性的局限,又不失家族企业特有的群体凝聚力。
(二)建立公平差别的利益分配方式和产权、经营权分离的管理模式
根据俞文钊等人的公平差别阈限理论,家族企业的薪酬分配要建立在等级比较的绩效考核的基础之上,不同层级的员工按一定的等级发放薪酬,同一等级上的员工按业绩发放,多劳多得。这样既能使人们感到公平,又能提高员工的积极性;对于子承父业的模式所引起的内乱,以及家族企业领导者的“独断专行”,企业可以引入职业经理人,将产权和经营权分离,提高家族企业决策的科学性。
(三)企业和家庭价值观分离,引入职业“软专家”
我国的家族企业的领导者为了防止家族企业的决策失误和盲目追求利润最大化,可采用股份制,只掌握最终控股权,引入职业“软专家”,实现家、企分离,以专业的经营团队进行管理,建立科学的企业经营观和人才观。
(四)摒弃任人唯亲的非理性家族观念,建立科学的用人机制
在家族企业人员招聘时,应采用科学的招聘方式,吸纳企业发展真正需要的人才,用“大家族”文化观念把员工纳入家族中来,形成拟制亲情模式,建立适应现代企业制度的业缘、事缘观念,任人唯贤,建立科学的管理规章制度、绩效考核制度和薪金发放等制度,提高员工的公平感和积极性。还要根据企业发展和员工自我实践的需要定期对员工进行培训。
三、总结
家族企业文化中特殊的凝聚力和集权的管理效率使得企业迅速壮大,然而,其文化中“二元性”、家长制、利益不公等特点又制约了企业的持续发展。我们可以树立“大家族”文化观、采取360度评价的绩效考核机制、公平差别的薪酬分配方案和产权、经营权分离的管理模式来转变文化观念,使得家族企业逐步与现代经营模式接轨,走出一条可持续发展道路。
参考文献:
[1]李培林.中国家族企业成长与治理模式演进路径分析——基于家族文化的视角[J].科技管理研究,2010(18)
[2]韦革.中国转型期家族企业成长的制度分析[D].华中科技大学.2009
[3]房茂涛,尹一安.探析中国家族企业文化现状及其重塑[J].北方经贸,2006(2)
[4]李书进.家族企业文化创新探析[J].商场现代化,2007(7)
[5]林宽.中国家族企业的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9
[6]魏新,郑建军.我国家族企业文化的提升研究[J].商业现代化,2007(11)
[7]俞文钊.管理心理学.第三版[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8
(责任编辑:罗亦成)
关键词:家族企业 企业文化 家文化
家族企业是一种古老、基本的经济组织形式,财富500强中,家族企业也超过了三分之一。但据《中国民营企业发展报告》蓝皮书称,“全国每年新生15万家民营企业,同时每年又有10万多家倒闭,有60%的民企在五年内破产,有85%的在10年内倒闭”,目前家族企业的平均寿命为7.04年。家族企业特殊的“内聚力”、集权式的管理效率、家族价值观念、较低的心理契约成本使得企业规模不断壮大,但其家族企业文化却成为制约它进一步发展的“瓶颈”,“凝聚力与离心力共存”的矛盾使得家族企业难以持续发展,所以对家族企业文化的研究有重要的意义。
一、家族企业文化的弊病
(一)“二元性”的特点
以亲缘、情缘关系组成的家族企业成员凝聚性,在企业初创时期能减少心理契约成本,克服种种难关。但家族内部成员与非家族成员在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上有很大的不同,家族企业内部成员能把自身利益与企业利益紧密联系在一起,内部人之间有很强的信任感和凝聚力,而非家族成员则被边缘化,与家族成员之间有明显的隔离层,这就是内外有别的二元性特点,这种二元性使非家族成员对企业的心理契约遭到破坏,导致企业人力资源潜力不能有效发挥。
(二)利益分配不公
核心家族成员对利益占有的高欲望,难以得到其他家族成员的认可;在子承父业的模式中,容易引起继位之争,对继承者的不满很可能使失败一方撤出股份,另起炉灶,或出卖企业的商业机密谋取私利等,给企业致命一击。
(三)家长制的“独断专行”
与其他企业文化相比,家族企业具有明显的特点:企业主的家长作风和个人主义色彩。他们盲目地依靠经验决策,难以接纳不同意见,产生决策失误。
(四)盲目追求利润最大化,忽视社会效益
家族企业中,家族利益和企业利益难以分开,利润最大化是每个家族企业追求的目标,但盲目的追求利润最大化,忽视社会效益,会导致:企业不注重产品开发和技术创新,企业信誉丧失,市场竞争无序。损害社会利益,终使企业的长期利益受损。
(五)缺乏合理的用人机制
在家族企业的产权形式、企业继承等方面,本能地排斥家族以外的人员,据《中国私营企业经济年鉴(1996)》统计,在家族色彩最浓的私营企业里,因与企业主有亲属关系或友情关系的员工在管理人员中所占比例为54.6%。
二、重塑家族企业文化的措施
(一)树立“大家族”文化观,采用混合标准尺度360度评价的绩效考核方案
不像中国“企业家族化”的文化特点,日本家族企业会把亲情文化扩展到企业每个员工身上,构建家族企业的命运共同体,亲情不在基于血缘关系,而是基于团队精神而产生的员工间和谐的拟制亲情,即“大家族”文化观,这种观念即能克服家族企业内在的封闭性、二元性的局限,又不失家族企业特有的群体凝聚力。
(二)建立公平差别的利益分配方式和产权、经营权分离的管理模式
根据俞文钊等人的公平差别阈限理论,家族企业的薪酬分配要建立在等级比较的绩效考核的基础之上,不同层级的员工按一定的等级发放薪酬,同一等级上的员工按业绩发放,多劳多得。这样既能使人们感到公平,又能提高员工的积极性;对于子承父业的模式所引起的内乱,以及家族企业领导者的“独断专行”,企业可以引入职业经理人,将产权和经营权分离,提高家族企业决策的科学性。
(三)企业和家庭价值观分离,引入职业“软专家”
我国的家族企业的领导者为了防止家族企业的决策失误和盲目追求利润最大化,可采用股份制,只掌握最终控股权,引入职业“软专家”,实现家、企分离,以专业的经营团队进行管理,建立科学的企业经营观和人才观。
(四)摒弃任人唯亲的非理性家族观念,建立科学的用人机制
在家族企业人员招聘时,应采用科学的招聘方式,吸纳企业发展真正需要的人才,用“大家族”文化观念把员工纳入家族中来,形成拟制亲情模式,建立适应现代企业制度的业缘、事缘观念,任人唯贤,建立科学的管理规章制度、绩效考核制度和薪金发放等制度,提高员工的公平感和积极性。还要根据企业发展和员工自我实践的需要定期对员工进行培训。
三、总结
家族企业文化中特殊的凝聚力和集权的管理效率使得企业迅速壮大,然而,其文化中“二元性”、家长制、利益不公等特点又制约了企业的持续发展。我们可以树立“大家族”文化观、采取360度评价的绩效考核机制、公平差别的薪酬分配方案和产权、经营权分离的管理模式来转变文化观念,使得家族企业逐步与现代经营模式接轨,走出一条可持续发展道路。
参考文献:
[1]李培林.中国家族企业成长与治理模式演进路径分析——基于家族文化的视角[J].科技管理研究,2010(18)
[2]韦革.中国转型期家族企业成长的制度分析[D].华中科技大学.2009
[3]房茂涛,尹一安.探析中国家族企业文化现状及其重塑[J].北方经贸,2006(2)
[4]李书进.家族企业文化创新探析[J].商场现代化,2007(7)
[5]林宽.中国家族企业的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9
[6]魏新,郑建军.我国家族企业文化的提升研究[J].商业现代化,2007(11)
[7]俞文钊.管理心理学.第三版[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8
(责任编辑:罗亦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