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农业机械化是衡量现代农业发展程度的重要标志,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近年来,随着农机购置补贴等惠农惠机政策的实施,辽宁农业机械化得到了快速发展,为全省粮食生产实现“八连增”及农业农村经济保持良好发展势头作出了应有的贡献。全年农机总动力可达2357.8万kW,农机总值达179.4亿元,同比增加111.8万kW和28.7亿元,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66.8%,同比提高4.2个百分点,其中机耕、机播和机收水平分别达到90.9%、69.9%和31.5%,比上年提高1.9个、4.9个和6.5个百分点。但在快速发展的背后,依然存在诸多制约因素,需要采取积极有效措施,加以认真解决。
关键词:辽宁;农业机械化发展;制约因素;对策建议
1 制约辽宁省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因素
1.1 土地分散经营与农机大规模作业之间存在矛盾
实施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我国粮食生产得到了保障,但土地经营规模小、集约化程度低、单家独户小生产的经营方式,限制了大中型农业机械生产效能的发挥。尽管近年来通过农村土地流转,推动了农业适度规模经营,但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的发展远远落后于农业机械化的发展要求,制约了农业机械化的进一步发展。
1.2 农机结构不合理
动力机械发展快,配套机械发展慢;大功率轮式拖拉机发展快,配套机械发展速度相应慢;耕整机械、播种机械等田间作业机械和运输机械发展较快,栽植机械、收割机械以及畜牧业、渔业、农产品加工业和设施农业等领域的机械化水平较低。
1.3 区域发展不平衡
辽宁中西部平原和东部山区之间发展存在明显差距,农业生产的产前、产中、产后各个环节机械化水平不平衡,单机作业机械与配套农具发展不平衡,粮食作物与经济作物机械化水平不平衡,种植业与林牧副渔及农村其他各业的机械化水平不平衡,制约了农业机械化的进一步发展。
1.4 农机农艺结合不好
农机作业标准与农艺要求之间存在矛盾,各地种植方式不同,作业标准不一,限制了农机大规模作业,导致农业作业生产率不高,动力资源无法充分发挥,作业成本达不到农民的要求,制约了农业机械化的进一步发展。
1.5 从业人员素质有待提高
随着农机技术更新速度的加快和农机装备科技含量的提高,对操作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因有知识、有技术的农村青壮年大都外出务工,农机驾驶操作队伍老化现象严重,新生力量不足,亟待补充。
2 辽宁农业机械化发展建议
作为东北老工业基地,辽宁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条件已经具备,进入了促进农业机械化大发展的历史阶段,需要采取积极措施,推动全市农机化向纵深发展。
2.1 加强组织领导,提供资金支持
实施政府推动方略,把农机化工作纳入农业和农村经济整体发展规划,列入重要考核内容,制定激励措施,在政策和投入上加大支持力度;农机部门要把加快提升农机化水平作为当前农机化工作的首要任务来抓,精心谋划部署,采取切实举措抓出成效。搞好项目带动,通过农机化示范工程、农机装备结构优化工程、新型农机服务组织推进工程、农机公共服务能力提升工程、保护性耕作和深松作业推进工程,促进农机化水平的全面提升。
2.2 明确主攻方向,突出发展重点
从需求拉动角度看,要坚持重点突破与整体推进相结合的原则:一是围绕粮食生产,重点推广水稻育插秧和玉米联合收获技术。二是加快发展以蔬菜为主的经济作物机械化。三是逐步提高优势特色作物生产机械化水平。四是围绕资源节约型社会建设,重点发展节本增效机械和技术。
2.3 优化农机结构,提升装备水平
应把提高农业机械装备水平和调优农业机械装备结构作为主要发展方向,大幅提高和扩大先进的保护性耕作机械、精细耕整地机械、精量播种机械、田间植保管理机械、玉米收获机械、甜菜收获机械等机械装备数量。要通过国家和地方农业机械化发展相关政策、国家和地方农业机械购置财政补贴政策及各种农业机械化发展项目等来优化农业机械装备结构和提高农业机械化装备水平。
2.4 重视农机农艺,实现交互融合
针对各地自然条件、种植制度、经济水平等实际情况,加强农机与农艺的合作,开展相互配套适应性的探索,充分发挥农机的高效功能和农艺的增产功能。组织农业和农机方面的专家学者,就两者谁应适应谁,找到农机与农艺合适的结合点,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2.5 加强人才建设,培育新型农民
培育农机化管理人才,提高政策执行力。培育农机化科技人才,提高创新转化能力和技术支撑作用。培育农机化实用人才,造就一支带头致富本领强、作业服务能力高的农机化实用人才队伍。大力培养农机大户、农机专业合作组织带头人,提高农机社会化水平。培训懂经营、会管理的新型农民,建立一支经纪人队伍,带动农机化事业发展。
2.6 提升服务能力,发展市场主体
按照完善县一级、加强乡一级、充实村一级的要求,提高农机管理、技术推广、质量监督、安全监理和信息服务的能力和水平。坚持“扶持、引导、规范、服务”的方针,鼓励支持农业生产经营者通过机械、土地、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联合,创办多种所有制形式的新型农机服务组织。通过大力培育市场主体,扩大服务规模,提升服务质量与效益,促进农机化发展。
作者简介:白雪艳(1967-),女,锦州市凌海职教中心高级工程师,从事农业机械发展研究工作。
关键词:辽宁;农业机械化发展;制约因素;对策建议
1 制约辽宁省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因素
1.1 土地分散经营与农机大规模作业之间存在矛盾
实施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我国粮食生产得到了保障,但土地经营规模小、集约化程度低、单家独户小生产的经营方式,限制了大中型农业机械生产效能的发挥。尽管近年来通过农村土地流转,推动了农业适度规模经营,但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的发展远远落后于农业机械化的发展要求,制约了农业机械化的进一步发展。
1.2 农机结构不合理
动力机械发展快,配套机械发展慢;大功率轮式拖拉机发展快,配套机械发展速度相应慢;耕整机械、播种机械等田间作业机械和运输机械发展较快,栽植机械、收割机械以及畜牧业、渔业、农产品加工业和设施农业等领域的机械化水平较低。
1.3 区域发展不平衡
辽宁中西部平原和东部山区之间发展存在明显差距,农业生产的产前、产中、产后各个环节机械化水平不平衡,单机作业机械与配套农具发展不平衡,粮食作物与经济作物机械化水平不平衡,种植业与林牧副渔及农村其他各业的机械化水平不平衡,制约了农业机械化的进一步发展。
1.4 农机农艺结合不好
农机作业标准与农艺要求之间存在矛盾,各地种植方式不同,作业标准不一,限制了农机大规模作业,导致农业作业生产率不高,动力资源无法充分发挥,作业成本达不到农民的要求,制约了农业机械化的进一步发展。
1.5 从业人员素质有待提高
随着农机技术更新速度的加快和农机装备科技含量的提高,对操作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因有知识、有技术的农村青壮年大都外出务工,农机驾驶操作队伍老化现象严重,新生力量不足,亟待补充。
2 辽宁农业机械化发展建议
作为东北老工业基地,辽宁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条件已经具备,进入了促进农业机械化大发展的历史阶段,需要采取积极措施,推动全市农机化向纵深发展。
2.1 加强组织领导,提供资金支持
实施政府推动方略,把农机化工作纳入农业和农村经济整体发展规划,列入重要考核内容,制定激励措施,在政策和投入上加大支持力度;农机部门要把加快提升农机化水平作为当前农机化工作的首要任务来抓,精心谋划部署,采取切实举措抓出成效。搞好项目带动,通过农机化示范工程、农机装备结构优化工程、新型农机服务组织推进工程、农机公共服务能力提升工程、保护性耕作和深松作业推进工程,促进农机化水平的全面提升。
2.2 明确主攻方向,突出发展重点
从需求拉动角度看,要坚持重点突破与整体推进相结合的原则:一是围绕粮食生产,重点推广水稻育插秧和玉米联合收获技术。二是加快发展以蔬菜为主的经济作物机械化。三是逐步提高优势特色作物生产机械化水平。四是围绕资源节约型社会建设,重点发展节本增效机械和技术。
2.3 优化农机结构,提升装备水平
应把提高农业机械装备水平和调优农业机械装备结构作为主要发展方向,大幅提高和扩大先进的保护性耕作机械、精细耕整地机械、精量播种机械、田间植保管理机械、玉米收获机械、甜菜收获机械等机械装备数量。要通过国家和地方农业机械化发展相关政策、国家和地方农业机械购置财政补贴政策及各种农业机械化发展项目等来优化农业机械装备结构和提高农业机械化装备水平。
2.4 重视农机农艺,实现交互融合
针对各地自然条件、种植制度、经济水平等实际情况,加强农机与农艺的合作,开展相互配套适应性的探索,充分发挥农机的高效功能和农艺的增产功能。组织农业和农机方面的专家学者,就两者谁应适应谁,找到农机与农艺合适的结合点,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2.5 加强人才建设,培育新型农民
培育农机化管理人才,提高政策执行力。培育农机化科技人才,提高创新转化能力和技术支撑作用。培育农机化实用人才,造就一支带头致富本领强、作业服务能力高的农机化实用人才队伍。大力培养农机大户、农机专业合作组织带头人,提高农机社会化水平。培训懂经营、会管理的新型农民,建立一支经纪人队伍,带动农机化事业发展。
2.6 提升服务能力,发展市场主体
按照完善县一级、加强乡一级、充实村一级的要求,提高农机管理、技术推广、质量监督、安全监理和信息服务的能力和水平。坚持“扶持、引导、规范、服务”的方针,鼓励支持农业生产经营者通过机械、土地、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联合,创办多种所有制形式的新型农机服务组织。通过大力培育市场主体,扩大服务规模,提升服务质量与效益,促进农机化发展。
作者简介:白雪艳(1967-),女,锦州市凌海职教中心高级工程师,从事农业机械发展研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