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他27岁与中国航天结缘
31岁被任命为火箭副总设计师
40岁担任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总经理
46岁被任命为国防科工委主任
他是共和国目前最年轻的部长
2007年8月30日下午,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九次会议经表决决定,任命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总经理张庆伟为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主任。
1997年,長征火箭六战六捷后,张庆伟又被任命为长征三号乙火箭发射亚太二号R卫星发射队的队长。
亚太二号R卫星是美国劳拉公司为香港亚太公司研制的通信卫星。按照既定的发射日期,这是香港回归祖国后,中国航天首次为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公司发射卫星,意义非同一般。
在这场“硬仗”中,张庆伟在现场指挥协调,与研制人员一起克服此前“长三乙”首飞失利带来的巨大压力,夜以继日奋战32天,高质量地完成了火箭总装。1997年10月17日,同样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张庆伟和同事们圆满完成了“长三乙”的发射任务。
航天发射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其成功离不开强有力的领导。作为一名年轻的领导者,张庆伟手下的骨干都比他年长,这种情况下如何树立自己的权威呢?张庆伟认为,在关键时刻必须敢拍板、敢决策。如果你拍板的事情实践证明都是对的,权威自然就树立起来了。敢于拍板、细致缜密的张庆伟在成功中树立了权威,并将这种权威转变为下一次的成功。
从1997年到1998年,他负责的火箭发射任务都取得了成功,为挽回和提升中国航天在国际上的声誉作出了重要贡献。
1998年8月,张庆伟担任了中国航天工业总公司总经理技术业务助理,协助总经理全面负责运载火箭科研生产的指挥调度、组织协调和质量监督工作。
1999年,建国50周年的日子,在国庆大阅兵上,中国航天再一次向世人展示了雄厚的实力,其中的某重点型号凝结着张庆伟的青春热血;在那一年,中国航天自身也进行了体制上的重大变革——航天工业总公司改组为两大航天集团公司,这件事同样给了张庆伟展示才华的机会。
1999年7月1日,38岁的张庆伟成为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的副总经理、党组成员,分管集团公司导弹武器型号、运载火箭和载人航天工程的科研生产任务。
作为副总经理,载人航天工程是张庆伟工作的“重中之重”。曾当过长征二号F火箭副总设计师的他,此时再一次与载人航天结伴而行。
1999年11月20日,神舟一号试验飞船一飞惊天,与载人航天工程结缘八载的张庆伟,在酒泉发射现场分享了长征二号F火箭 “处女作”成功问世的喜悦。9天后,在第十届全国十大杰出青年颁奖典礼上,胸挂奖牌的张庆伟,回赠给大会的是一面随神舟一号试验飞船绕地球14圈、行程60万公里的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团旗。
2001年12月,就在张庆伟刚满40岁的时候,党中央把一个更重的担子压在了他的肩上,他担任了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的总经理、党组书记,是中央企业集团中最年轻的决策者。
千年飞天梦圆
在担任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总经理、党组书记的同时,张庆伟被任命为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副总指挥。张庆伟深知,此时自己的首要任务便是将中国自己的航天员送入太空,实现中华民族的千年飞天梦想。
2002年3月,大西北戈壁滩深处的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又一个春天来到了。3月25日晚22时15分,“神舟”三号飞船发射升空。当“飞船进入预定轨道,太阳翼帆板正常打开”的报告传来时,指挥控制中心立即变成了欢乐的海洋。那一刻,第一次以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总经理和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副总指挥身份执行任务的张庆伟心潮澎湃。
2002年12月30日,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的最后一艘无人飞船“神舟”四号发射升空。2003年1月5日,“神舟”四号飞船的成功返回地面,意味着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取得了无人试验阶段的圆满成功。按照工程计划,此时距“神舟”五号载人飞船的发射日期只有10个多月了,一场关键之战正式打响,张庆伟带领大家又信心十足地投入了“战斗”。
为了圆满完成载人飞行这一中国航天2003年的首要任务,飞船和火箭的研制队伍提出了“排除一切干扰,确保载人成功”的口号。然而,一个个意料之外的“阴影”相继出现:
2月1日,美国的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在返航的过程中突然解体;5月4日,俄罗斯的联盟-TMA1号飞船在返回时偏离预定着陆点远达460公里;8月22日,巴西VLS-1运载火箭在发射平台上爆炸。接二连三的事故给国际航天界的科研工作增添了极大压力。
压力就是动力。前车之鉴往往是后人成功的基石。作为研制飞船和火箭的负责人,张庆伟认真分析研究国外航天事故的症结,决定在集团公司内大力开展质量文化建设,组织编写了《质量文化手册》,并亲手将该手册交给型号责任人,要求以文化促进质量,以质量确保成功。
10月11日—14日,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作为中央委员的张庆伟请假缺席,因为一项重大的历史使命需要他亲自指挥完成——此时长征二号F火箭托举着“神舟”五号飞船已矗立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进入倒计时。
无论从哪个角度讲,这都是张庆伟执行的最重大的一次发射任务。发射前夕,作为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副总指挥的他,在发射任务书上郑重签名,保证航天员顺利上天,安全返回。此时“张庆伟”这三个字已不属于他自己,而是代表了十万名航天科技战线职工的坚定信心和庄严责任。
千秋伟业一朝成。张庆伟笑了,在飞船准确入轨的时刻;张庆伟笑了,在飞船平安返回的时刻;张庆伟笑了,在与航天员杨利伟举杯共庆成功的时刻……
在胜利的喜悦中,张庆伟并没有陶醉。
告别了2004年的辉煌,中国航天迎来了充满挑战的新一年。在航天科技集团公司2005年众多的科研生产任务中,最重要的就是金秋十月长征二号F火箭发射神舟六号飞船。作为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副总指挥,作为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的总经理,张庆伟多次深入火箭和飞船的研制一线视察指挥,解决问题,在多种场合强调要全力以赴确保我国第二次载人航天飞行万无一失。
10月12日,无论是对中国航天事業还是对张庆伟本人来讲,都是一个极其特殊的日子。这一天,神舟六号飞船将载着费俊龙、聂海胜两位航天员再问苍穹,而与以往五次飞船发射不同的是,这一次中央电视台将进行全程现场直播,这也是继1992年“3·22”现场直播“长二捆”火箭发射“澳星”未果之后,中国航天又一次直面全世界关注的目光。作为载人航天工程的副总指挥,尤其是作为火箭和飞船研制单位的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的总经理,张庆伟面临的巨大压力可想而知,因为在整个任务过程中,火箭和飞船哪怕出现一点点小的问题,都会毫不留情地“曝光”于天下。
面对镜头,张庆伟想到的是“带头”。他要将压力埋在心底,带头保持自信的微笑,给 “战友”们传达必胜的信念。正是凭借在关键时刻的信心和勇气,以张庆伟为首的航天科技工作者向党和人民进行了一次近乎完美的“汇报演出”:从10月12日上午9时整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点火升空,到10月17日凌晨4时33分神舟六号载人飞船返回地面,火箭和飞船的每一个动作都准确到位,无一失误,圆满完成了“两人多天、真正意义上的有人参与的空间科学试验”任务。
面对“满分”,张庆伟思考的是如何“加分”。尤其是回想起10月15日胡锦涛总书记接见问候航天科技工作者时的情景,张庆伟更感到自己要做的事情还太多太多。他深知,成功已成为过去,自己必须迅速重新回到起点,开始为新的目标拼搏。载人航天工程的第二步有了一个良好的开局,下一步的任务更繁重、更艰巨。只有加倍努力做好后续工作,不断取得更优异的成绩,才不辜负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对航天事业的亲切关怀和殷切希望。
经过15年的拼搏奋斗,张庆伟成长为我国航天界历史上最年轻的掌门人。卫星发射的“疑难杂症”,张庆伟治了不少;荆棘密布、前途未卜的风险场面,他更是历经多多。他曾先后获得国防科工委科技进步奖以及中国十大杰出青年、全国劳模称号。2006年6月,他以系统工程管理专家的身份捧得了第六届光华工程科技奖青年奖。
张庆伟只要一讲起航天来便如数家珍。谈到对未来的打算时,张庆伟表示:不断发展才是硬道理。神舟五号和神舟六号载人飞船己经获得了成功。2007年8月10日,国家航天局负责人郑重宣布,我国绕月探测工程已正式转入发射实施阶段。这项名为“嫦娥工程”的月球探测计划的第一步是要向38万公里以外的月球发射一颗绕月科学探测卫星,实现对月球的地形和地貌的探测,然后还将实现机器人月球表面软着陆和采样返回等一系到科学实验。未来的打算就是让中国人上天揽月,并努力在2020年建立中国的太空站。
张庆伟意味深长地说:“这也是我后半生要做的具体事。”对于履新国防科工委主任这一职务,他表示:不论在什么岗位,担任什么职务,永远都是新起点。自己一定不辜负党和人民的希望,把国防科工委这个工作岗位作为一个新起点,团结广大科技工作者,去攀登国防科学技术的新的高峰。
31岁被任命为火箭副总设计师
40岁担任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总经理
46岁被任命为国防科工委主任
他是共和国目前最年轻的部长
2007年8月30日下午,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九次会议经表决决定,任命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总经理张庆伟为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主任。
1997年,長征火箭六战六捷后,张庆伟又被任命为长征三号乙火箭发射亚太二号R卫星发射队的队长。
亚太二号R卫星是美国劳拉公司为香港亚太公司研制的通信卫星。按照既定的发射日期,这是香港回归祖国后,中国航天首次为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公司发射卫星,意义非同一般。
在这场“硬仗”中,张庆伟在现场指挥协调,与研制人员一起克服此前“长三乙”首飞失利带来的巨大压力,夜以继日奋战32天,高质量地完成了火箭总装。1997年10月17日,同样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张庆伟和同事们圆满完成了“长三乙”的发射任务。
航天发射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其成功离不开强有力的领导。作为一名年轻的领导者,张庆伟手下的骨干都比他年长,这种情况下如何树立自己的权威呢?张庆伟认为,在关键时刻必须敢拍板、敢决策。如果你拍板的事情实践证明都是对的,权威自然就树立起来了。敢于拍板、细致缜密的张庆伟在成功中树立了权威,并将这种权威转变为下一次的成功。
从1997年到1998年,他负责的火箭发射任务都取得了成功,为挽回和提升中国航天在国际上的声誉作出了重要贡献。
1998年8月,张庆伟担任了中国航天工业总公司总经理技术业务助理,协助总经理全面负责运载火箭科研生产的指挥调度、组织协调和质量监督工作。
1999年,建国50周年的日子,在国庆大阅兵上,中国航天再一次向世人展示了雄厚的实力,其中的某重点型号凝结着张庆伟的青春热血;在那一年,中国航天自身也进行了体制上的重大变革——航天工业总公司改组为两大航天集团公司,这件事同样给了张庆伟展示才华的机会。
1999年7月1日,38岁的张庆伟成为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的副总经理、党组成员,分管集团公司导弹武器型号、运载火箭和载人航天工程的科研生产任务。
作为副总经理,载人航天工程是张庆伟工作的“重中之重”。曾当过长征二号F火箭副总设计师的他,此时再一次与载人航天结伴而行。
1999年11月20日,神舟一号试验飞船一飞惊天,与载人航天工程结缘八载的张庆伟,在酒泉发射现场分享了长征二号F火箭 “处女作”成功问世的喜悦。9天后,在第十届全国十大杰出青年颁奖典礼上,胸挂奖牌的张庆伟,回赠给大会的是一面随神舟一号试验飞船绕地球14圈、行程60万公里的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团旗。
2001年12月,就在张庆伟刚满40岁的时候,党中央把一个更重的担子压在了他的肩上,他担任了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的总经理、党组书记,是中央企业集团中最年轻的决策者。
千年飞天梦圆
在担任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总经理、党组书记的同时,张庆伟被任命为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副总指挥。张庆伟深知,此时自己的首要任务便是将中国自己的航天员送入太空,实现中华民族的千年飞天梦想。
2002年3月,大西北戈壁滩深处的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又一个春天来到了。3月25日晚22时15分,“神舟”三号飞船发射升空。当“飞船进入预定轨道,太阳翼帆板正常打开”的报告传来时,指挥控制中心立即变成了欢乐的海洋。那一刻,第一次以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总经理和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副总指挥身份执行任务的张庆伟心潮澎湃。
2002年12月30日,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的最后一艘无人飞船“神舟”四号发射升空。2003年1月5日,“神舟”四号飞船的成功返回地面,意味着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取得了无人试验阶段的圆满成功。按照工程计划,此时距“神舟”五号载人飞船的发射日期只有10个多月了,一场关键之战正式打响,张庆伟带领大家又信心十足地投入了“战斗”。
为了圆满完成载人飞行这一中国航天2003年的首要任务,飞船和火箭的研制队伍提出了“排除一切干扰,确保载人成功”的口号。然而,一个个意料之外的“阴影”相继出现:
2月1日,美国的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在返航的过程中突然解体;5月4日,俄罗斯的联盟-TMA1号飞船在返回时偏离预定着陆点远达460公里;8月22日,巴西VLS-1运载火箭在发射平台上爆炸。接二连三的事故给国际航天界的科研工作增添了极大压力。
压力就是动力。前车之鉴往往是后人成功的基石。作为研制飞船和火箭的负责人,张庆伟认真分析研究国外航天事故的症结,决定在集团公司内大力开展质量文化建设,组织编写了《质量文化手册》,并亲手将该手册交给型号责任人,要求以文化促进质量,以质量确保成功。
10月11日—14日,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作为中央委员的张庆伟请假缺席,因为一项重大的历史使命需要他亲自指挥完成——此时长征二号F火箭托举着“神舟”五号飞船已矗立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进入倒计时。
无论从哪个角度讲,这都是张庆伟执行的最重大的一次发射任务。发射前夕,作为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副总指挥的他,在发射任务书上郑重签名,保证航天员顺利上天,安全返回。此时“张庆伟”这三个字已不属于他自己,而是代表了十万名航天科技战线职工的坚定信心和庄严责任。
千秋伟业一朝成。张庆伟笑了,在飞船准确入轨的时刻;张庆伟笑了,在飞船平安返回的时刻;张庆伟笑了,在与航天员杨利伟举杯共庆成功的时刻……
在胜利的喜悦中,张庆伟并没有陶醉。
告别了2004年的辉煌,中国航天迎来了充满挑战的新一年。在航天科技集团公司2005年众多的科研生产任务中,最重要的就是金秋十月长征二号F火箭发射神舟六号飞船。作为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副总指挥,作为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的总经理,张庆伟多次深入火箭和飞船的研制一线视察指挥,解决问题,在多种场合强调要全力以赴确保我国第二次载人航天飞行万无一失。
10月12日,无论是对中国航天事業还是对张庆伟本人来讲,都是一个极其特殊的日子。这一天,神舟六号飞船将载着费俊龙、聂海胜两位航天员再问苍穹,而与以往五次飞船发射不同的是,这一次中央电视台将进行全程现场直播,这也是继1992年“3·22”现场直播“长二捆”火箭发射“澳星”未果之后,中国航天又一次直面全世界关注的目光。作为载人航天工程的副总指挥,尤其是作为火箭和飞船研制单位的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的总经理,张庆伟面临的巨大压力可想而知,因为在整个任务过程中,火箭和飞船哪怕出现一点点小的问题,都会毫不留情地“曝光”于天下。
面对镜头,张庆伟想到的是“带头”。他要将压力埋在心底,带头保持自信的微笑,给 “战友”们传达必胜的信念。正是凭借在关键时刻的信心和勇气,以张庆伟为首的航天科技工作者向党和人民进行了一次近乎完美的“汇报演出”:从10月12日上午9时整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点火升空,到10月17日凌晨4时33分神舟六号载人飞船返回地面,火箭和飞船的每一个动作都准确到位,无一失误,圆满完成了“两人多天、真正意义上的有人参与的空间科学试验”任务。
面对“满分”,张庆伟思考的是如何“加分”。尤其是回想起10月15日胡锦涛总书记接见问候航天科技工作者时的情景,张庆伟更感到自己要做的事情还太多太多。他深知,成功已成为过去,自己必须迅速重新回到起点,开始为新的目标拼搏。载人航天工程的第二步有了一个良好的开局,下一步的任务更繁重、更艰巨。只有加倍努力做好后续工作,不断取得更优异的成绩,才不辜负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对航天事业的亲切关怀和殷切希望。
经过15年的拼搏奋斗,张庆伟成长为我国航天界历史上最年轻的掌门人。卫星发射的“疑难杂症”,张庆伟治了不少;荆棘密布、前途未卜的风险场面,他更是历经多多。他曾先后获得国防科工委科技进步奖以及中国十大杰出青年、全国劳模称号。2006年6月,他以系统工程管理专家的身份捧得了第六届光华工程科技奖青年奖。
张庆伟只要一讲起航天来便如数家珍。谈到对未来的打算时,张庆伟表示:不断发展才是硬道理。神舟五号和神舟六号载人飞船己经获得了成功。2007年8月10日,国家航天局负责人郑重宣布,我国绕月探测工程已正式转入发射实施阶段。这项名为“嫦娥工程”的月球探测计划的第一步是要向38万公里以外的月球发射一颗绕月科学探测卫星,实现对月球的地形和地貌的探测,然后还将实现机器人月球表面软着陆和采样返回等一系到科学实验。未来的打算就是让中国人上天揽月,并努力在2020年建立中国的太空站。
张庆伟意味深长地说:“这也是我后半生要做的具体事。”对于履新国防科工委主任这一职务,他表示:不论在什么岗位,担任什么职务,永远都是新起点。自己一定不辜负党和人民的希望,把国防科工委这个工作岗位作为一个新起点,团结广大科技工作者,去攀登国防科学技术的新的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