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期激酶相关蛋白2基因沉默对人脑胶质瘤细胞U251生物学特性的影响

来源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03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观察S期激酶相关蛋白2(SKP2)基因沉默对人脑胶质瘤细胞U251生物学特性的影响,探讨其可能的机制。

方法

体外培养U251细胞,分为3组,分别加入Ad-shSKP2(shSKP2组)、Ad-shNC(shNC组)及磷酸盐缓冲液(PBS,对照组),采取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的变化,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和凋亡的变化,划痕实验和Transwell侵袭实验观察细胞迁移和侵袭的变化,Western blot测定U251细胞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相关X蛋白(bax)、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bcl-2)、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MMP-2的蛋白表达的变化。

结果

Ad-shSKP2转染24、48、72 h后shSKP2组的细胞存活率分别是对照组的(87.17±2.60)%、(79.63±1.74)%和(72.81±1.78)%,而shNC组的细胞存活率无显著性变化。shSKP2组、shNC组及对照组的凋亡率分别为(18.27±2.44)%、(1.51±1.02)%和(1.11±1.20)%,G2/M期比例分别为(26.65±2.51)%、(14.46±2.58)%和(14.89±3.81)%。shNC组和shSKP2组的24 h迁移距离分别为对照组的(93.45±16.77)%及(43.69±7.44)%,对照组、shNC组和shSKP2组24 h通过Transwell小室的过膜细胞数(每200倍视野)分别为(87.50±5.66)、(79.78±8.03)、(38.24±6.64)个。Western blot显示,shSKP2组较对照组及shNC组bax表达上调,bcl-2、MMP-9、MMP-2蛋白表达下降。

结论

Ad-shSKP2可抑制U251细胞的体外增殖,可诱导U251细胞凋亡、引起G2/M期阻滞,减弱细胞的迁移及侵袭能力。Ad-shSKP2可使U251细胞bcl-2/bax比值的降低以及MMP-9和MMP-2蛋白的表达降低。

其他文献
期刊
目的探讨关节突关节面的角度变化与下胸椎胸椎黄韧带骨化(TOLF)的关系。方法选取行下胸椎64层CT扫描的患者168例,其中TOLF组88例,对照组80例。测量两组T8~T12双侧关节突关节矢状面和横轴面角度,对两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性别比例相似(P=0.120),TOLF组年龄(50.61±12.13)岁,对照组年龄(50.49±10.83)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96)。TOL
目的探讨血清中前列腺特异抗原(PSA)、细胞角蛋白19片段抗原21-1(CYFRA21-1)联合检测对乳腺癌的诊断及病理分期的临床价值。方法随机选择我院收治的200例乳腺癌患者为观察组;选择同时期我院确诊的200例乳腺良性疾病患者为对照组。检测患者血清中PSA、CYFRA21-1水平,根据检测结果对乳腺癌早期诊断治疗过程中病情监测的临床价值。结果观察组血清中游离PSA(fPSA)(0.19±0.0
目的探讨尿沉渣人RUNT相关转录因子3(RUNX3)基因甲基化与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临床病理特征与预后的关系。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对照研究,按顺序纳入2014年7月至2014年12月在我院住院手术的45例初发膀胱癌患者,45例患者均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术后病理检查证实为非肌层浸润性尿路上皮癌。对照组为同期45例输尿管结石或肾结石患者。采集手术当日晨尿进行尿沉渣RUNX3基因甲基化检测。患者术后每3
目的探讨吡格列酮(PIO)对代谢综合征(MS)大鼠骨髓内皮祖细胞(EPCs)迁移能力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建立MS大鼠模型,培养MS大鼠骨髓EPCs,并进行鉴定EPCs。用细胞计数法对正常对照组、MS组及PIO干预组大鼠骨髓EPC迁移能力进行比较。将培养7 d的EPCs分5组,分别加入一定浓度的PIO、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拮抗剂GW9662、PIO及磷酸肌醇3激酶(PI3K)/
目的探讨局部联合应用透明质酸钠(SH)及5-氟尿嘧啶(5-Fu)对肌腱粘连及愈合的作用。方法将90只成年新西兰大白兔,体重2.0~2.5 kg,雌雄各半,采用随机数字表的方法分为3组(n=30):SH组、5-Fu组及SH+5-Fu组。按照自身对照的原则,显露兔双后腿肌腱,常规手术制备肌腱损伤模型,实验组右后腿肌腱损伤处分别应用SH、5-Fu及联合应用SH及5-Fu,左后腿肌腱应用生理盐水作为对照组
目的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PTC)中V-raf鼠类肉瘤滤过性病毒致癌基因同源体B1(BRAF) V600E基因突变和患者的尿碘浓度(UIC)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和DNA直接测序法检测110例PTC、47例结节性甲状腺肿、26例甲状腺腺瘤患者标本中BRAF V600E基因突变,同时检测患者的尿碘浓度;分析PTC患者中BRAF V600E基因突变和尿碘浓度与患者性
目的观察离体状态下不同浓度的新型钾通道开放剂(QO-58)对SD大鼠冠状小动脉血管张力、舒张能力的影响,并探究QO-58对于加强血管舒张功能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显微镜下离体分离20只SD大鼠的冠状小动脉20根,直径1.0~1.5 mm,将每根动脉制成血管环10条,每条长1.8~2.0 mm,并作如下实验:(1)每只大鼠取6条内皮完整血管环作平行实验,加入A2受体激动剂(U46619)、60 mmo
目的观察叉状头/翅膀状螺旋转录因子3(Foxp3)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其短发夹RNA(shRNA)对结直肠癌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Western blot检测结直肠癌组织和对应的癌旁组织中Foxp3的表达水平。同时Western blot检测人结直肠癌细胞HCT116、SW480、RKO及人肠黏膜细胞CCC-HIE-2中Foxp3的表达水平。转染靶向Foxp3基因的shRNA的表达载体Foxp3 s
目的探讨膜联蛋白A1(Annexin A1)在食管癌发生和发展过程中的生物学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分析94例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和周围正常组织中Annexin A1蛋白的表达。采用Annexin A1过表达和敲低慢病毒感染人永生化食管上皮细胞株SHEE,得到稳定细胞株。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分析Annexin A1过表达和敲低细胞株细胞增殖能力;采用Transwell法分析Anne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