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兰州人似乎天然就与牛肉面联系在一起。
兰州牛肉面有吃头锅面的传统,每天早晨5点半左右,各家牛肉面馆相继开门,这个时候来的客人就是头锅面的光顾者。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兰州人,我虽然知道这个传统,但“清晨5点半”这个时间太让人心惊胆战,因此我从未吃过头锅面。
今年6月,我在兰州一个生活类微信号做编辑。这是一个对生活经验要求非常苛刻的职位,想要做好,必须是本地生活的懂行人。牛肉面无疑是个好选题,但已经有那么多人写过牛肉面,怎么才能另辟蹊径呢?这个时候,我想到了头锅面。
听说,在兰州,吃头锅面是一件极富仪式感的事情,头锅面对于我是一个神秘的存在。
什么是头锅面?头锅面跟七八点钟的面有什么区别?吃头锅面的都是什么人?什么原因让他们成为这座城市里最早醒来的人?当这些问题突然一下子涌现的时候,我坐不住了。
幸运的是,即使每天早上五点多离开被窝时有一百二十万分的不情愿,但连续 7天,十来位陌生人的头锅面故事却让我重新认识了这碗色彩鲜明、飘香四溢的面,也重新认识了这座生活了二十多年的城市。
开启新生活
头锅面可能是开启重大事件之门的钥匙,它为兰州人带来新生活和新希望。我遇见的四个人向我证明了这句话。
第一位是用头锅面为自己庆生的25岁姑娘,她是我遇上的第一个人。
我们相遇在今年兰州的一家网红牛肉面馆,它位于南滨河边,三层小楼,装修精致,好看得不像是个牛肉面馆。姑娘叫苗杰,同我一样,是头一次吃头锅面,为庆祝生日,她特意给自己组了一个肉蛋菜三飞套餐。刚工作 2年的她,褪去了初入职场的青涩,工作干得有声有色,吃着头锅面,她默默发了条朋友圈:“愿一切更美好。 ”
这碗头锅面,开启了苗杰姑娘充满希望的25岁。
第二位是一位即将远行的女儿。那天,她恰好坐在苗杰的邻桌,梳着双辫、皮肤白皙,一双大眼睛忽闪忽闪很漂亮。她带着大包小包的行李,与自己的妈妈一前一后走进来。刚进来的时候,她满是欣喜,大声喊着:“想不到这是我二十多年第一次吃头锅啊!”整个牛肉面馆里都听得到她的声音。面上来之后,她开始感慨说面有多香,她的妈妈一言不发,只是静静微笑听女儿说着。吃完面,女儿告诉妈妈不要远送,自己能找到路,在那边会照顾好自己,新工作有多么好说着说着,她的声音变小了,语速也慢了下来。对面的母亲点着头,红了眼眶。
一碗头锅牛肉面,就这样开启了年轻女孩一段远行的旅程,拉扯起一位母亲长长的思念。
第三位是位生意人。我遇到他是在一家以数字命名的牛肉面馆,刚进门的时候,我以为自己走错了,这装修的调调,离吃西餐就差一杯红酒的距离。暖黄的灯光,精巧的手办,复古的录音机,作为装饰的二八自行车,藏有玻璃装饰的桌面,关键是还有面写满了数学公式的墙! Amazing!
家住附近的袁先生自己做生意,每天早上都过来在这里吃一碗。他年龄在40岁左右,衣着很精干,吃面的动作利索简洁。他告诉我:“我不是兰州人,但是每天早上一碗牛肉面已经成为习惯,吃饱了吃爽了,做起生意来才更有干劲。”
一碗牛肉面,开启了生意人红火的生意。
第四位是个小伙子。我在一家叫“玉香醇”的店里遇到他,那天,他是新郎官。
小伙子穿着藏蓝色西装外套,头发整得很有型,带着一群小伙子浩浩荡荡走进面馆。“你先吃!”第一碗面端上来的时候,大家不约而同地让新郎官先吃。
小伙子们吃面速度极快,即使这样,还是要被催促:“都吃快些,不要把时间给耽误了。”对于有讲究的家庭来说,迎亲的
吉时都是掐着点儿的,容不得半点差错。一碗牛肉面,开启了一个小伙子迎娶佳人的幸福路途。
抚慰长途心
很多开夜车的司机把吃头锅面作为解除一夜困乏的有效方法。其中有些司机,风尘仆仆地熄火、停车、吃面,跟其他人并无二致,但他一夜奔波所经历的事情,可能你想都想不到。
我家附近有个叫“苍鹰”的牛肉面馆,十年前曾经红遍兰州,随着各种连锁或者新派牛肉面馆的加入,这家店似乎不那么有名了,但还是有十几年的老食客愿意来这里吃面。
在这里,我遇见一位专职的小货车司机。只是,他平常运送的货品跟其他人不同——水晶棺材——那种人去世后,遗体放在其中能完好保存几天的低温透明棺材。而这位司机的职责,就是在接到有人去世的消息后,及时把棺材运送到别人家里。
那天凌晨一点,还在睡梦中的他接到电话,要驱车前往三四十公里外的山村送棺材。他二话不说就起了床。
这趟够远,他从盐场堡出发,沿着阿干镇,直上皋兰山后山的一个村庄,送一趟来回花了两三个小时。天还没亮,他的任务已经完成了。在回家的路上,他把空车停在路边,吃了碗热乎的牛肉面。他告诉我,吃完这碗面,就回家把后半夜的觉补回来。
曾经常被人问起“兰州哪家牛肉面最正宗”这样的问题,每次我都是苦笑着说“都一样”。但是吃到第一口来自磨沟沿的牛肉面后,我彻底推翻了曾经的念头。还不及进门,便被特有的香味所包裹了,初秋的早晨天气清寒,从牛肉面馆里引出的阵阵香味让我不由自主地加快了脚步。老板娘告诉我,这家店是从她母亲那里传过来的,已经有50多年的历史了。
那天,我在磨沟沿牛肉面馆遇到了从嘉峪关风尘仆仆赶来的三个吃货。
他们一行三人,两女一男,一开口就知道是游客了。其中一位大姐告诉我,他们分别来自上海、安徽和青岛,这次去了新疆,途径甘肃。昨夜刚从玉门关离开,连夜开了800公里的车到兰州,就是为了吃这家的牛肉面。“侬晓得伐,他们说我把他们忽悠了800公里,吃了这碗面,他们一点也不觉得我在忽悠了,兰州真是个好地方哇!”
如果说在兰州市内开车兜兜转转不算远,那这几位一夜奔袭800公里,只为吃碗正宗的兰州牛肉面,能算是真正贯彻吃货精神了吧。
此时,这碗温暖的面慰藉了所有走着夜路长途奔袭的人。
打开记忆门
离家不远的地方,有个不太起眼的牛肉面馆,我一直未曾去过。有回坐车,遇上小学老师,知道她专门从雁滩坐车到庙滩子就为了吃那家店的面,当时心中惊讶,暗想着有机会也试一下这家的面有什么魔力,这次,这家店便理所应当出现在我的行程中了。吃着面,我想起了这位小学老师。
被分到带我们班时,她也刚开始参加工作。那时,不论是学校还是家长,都一致地只看学生的学习成绩,大家的兴趣爱好很难得到发展的机会,但她不一样。她发现我爱唱歌,于是鼓励我参加学校的合唱团,还让我做了领唱;她发现我爱朗诵,鼓励我去广播站做播音员,这让我开口说话时再也不紧张了;她发现我爱写作,就帮我报名参加作文大赛,鼓励我给报纸投稿真幸运,因为她的鼓励,我的兴趣爱好几乎被完整保留了下来,直到今天,我依然爱唱歌爱朗诵爱写点东西,平日的学习工作之外,还算有点爱好,我的生活因此不那么无聊了。
而另一碗面让我吃着吃着,眼泪差点掉进碗里。离家大约三个公交站的地方,有家老字号牛肉面,以前,爷爷总喜欢舍近求远地去那里吃面,有时会带上我一起。2年前,爷爷去世,我也在没有机会去那家店里吃面。这次去,屁股一坐到凳子上,记忆就汹涌地袭来,一切还都是那么熟悉,身边吃面的人却少了一个,想着想着,鼻子就酸了。
这哪儿是一碗面,分明是一台时光机啊。
7天,7碗头锅面,每一碗牛肉面背后都有一个故事。大家吃着一碗相同的面,却过着各自精彩或复杂的人生。
兰州牛肉面承载着这座城市迎来送往的角色。歌里唱得好:兰州,总是在清晨出走,夜晚温暖的醉酒。头锅不仅仅意味着悲和喜,它们还有一个共同的属性:生活本来的面目。在这个时间,在这座城,还好有一碗热辣滚烫的牛肉面能温暖饥饿的胃。
这一定是会被我永远记住的7天。
责任编辑:曹晓晨
兰州牛肉面有吃头锅面的传统,每天早晨5点半左右,各家牛肉面馆相继开门,这个时候来的客人就是头锅面的光顾者。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兰州人,我虽然知道这个传统,但“清晨5点半”这个时间太让人心惊胆战,因此我从未吃过头锅面。
今年6月,我在兰州一个生活类微信号做编辑。这是一个对生活经验要求非常苛刻的职位,想要做好,必须是本地生活的懂行人。牛肉面无疑是个好选题,但已经有那么多人写过牛肉面,怎么才能另辟蹊径呢?这个时候,我想到了头锅面。
听说,在兰州,吃头锅面是一件极富仪式感的事情,头锅面对于我是一个神秘的存在。
什么是头锅面?头锅面跟七八点钟的面有什么区别?吃头锅面的都是什么人?什么原因让他们成为这座城市里最早醒来的人?当这些问题突然一下子涌现的时候,我坐不住了。
幸运的是,即使每天早上五点多离开被窝时有一百二十万分的不情愿,但连续 7天,十来位陌生人的头锅面故事却让我重新认识了这碗色彩鲜明、飘香四溢的面,也重新认识了这座生活了二十多年的城市。
开启新生活
头锅面可能是开启重大事件之门的钥匙,它为兰州人带来新生活和新希望。我遇见的四个人向我证明了这句话。
第一位是用头锅面为自己庆生的25岁姑娘,她是我遇上的第一个人。
我们相遇在今年兰州的一家网红牛肉面馆,它位于南滨河边,三层小楼,装修精致,好看得不像是个牛肉面馆。姑娘叫苗杰,同我一样,是头一次吃头锅面,为庆祝生日,她特意给自己组了一个肉蛋菜三飞套餐。刚工作 2年的她,褪去了初入职场的青涩,工作干得有声有色,吃着头锅面,她默默发了条朋友圈:“愿一切更美好。 ”
这碗头锅面,开启了苗杰姑娘充满希望的25岁。
第二位是一位即将远行的女儿。那天,她恰好坐在苗杰的邻桌,梳着双辫、皮肤白皙,一双大眼睛忽闪忽闪很漂亮。她带着大包小包的行李,与自己的妈妈一前一后走进来。刚进来的时候,她满是欣喜,大声喊着:“想不到这是我二十多年第一次吃头锅啊!”整个牛肉面馆里都听得到她的声音。面上来之后,她开始感慨说面有多香,她的妈妈一言不发,只是静静微笑听女儿说着。吃完面,女儿告诉妈妈不要远送,自己能找到路,在那边会照顾好自己,新工作有多么好说着说着,她的声音变小了,语速也慢了下来。对面的母亲点着头,红了眼眶。
一碗头锅牛肉面,就这样开启了年轻女孩一段远行的旅程,拉扯起一位母亲长长的思念。
第三位是位生意人。我遇到他是在一家以数字命名的牛肉面馆,刚进门的时候,我以为自己走错了,这装修的调调,离吃西餐就差一杯红酒的距离。暖黄的灯光,精巧的手办,复古的录音机,作为装饰的二八自行车,藏有玻璃装饰的桌面,关键是还有面写满了数学公式的墙! Amazing!
家住附近的袁先生自己做生意,每天早上都过来在这里吃一碗。他年龄在40岁左右,衣着很精干,吃面的动作利索简洁。他告诉我:“我不是兰州人,但是每天早上一碗牛肉面已经成为习惯,吃饱了吃爽了,做起生意来才更有干劲。”
一碗牛肉面,开启了生意人红火的生意。
第四位是个小伙子。我在一家叫“玉香醇”的店里遇到他,那天,他是新郎官。
小伙子穿着藏蓝色西装外套,头发整得很有型,带着一群小伙子浩浩荡荡走进面馆。“你先吃!”第一碗面端上来的时候,大家不约而同地让新郎官先吃。
小伙子们吃面速度极快,即使这样,还是要被催促:“都吃快些,不要把时间给耽误了。”对于有讲究的家庭来说,迎亲的
吉时都是掐着点儿的,容不得半点差错。一碗牛肉面,开启了一个小伙子迎娶佳人的幸福路途。
抚慰长途心
很多开夜车的司机把吃头锅面作为解除一夜困乏的有效方法。其中有些司机,风尘仆仆地熄火、停车、吃面,跟其他人并无二致,但他一夜奔波所经历的事情,可能你想都想不到。
我家附近有个叫“苍鹰”的牛肉面馆,十年前曾经红遍兰州,随着各种连锁或者新派牛肉面馆的加入,这家店似乎不那么有名了,但还是有十几年的老食客愿意来这里吃面。
在这里,我遇见一位专职的小货车司机。只是,他平常运送的货品跟其他人不同——水晶棺材——那种人去世后,遗体放在其中能完好保存几天的低温透明棺材。而这位司机的职责,就是在接到有人去世的消息后,及时把棺材运送到别人家里。
那天凌晨一点,还在睡梦中的他接到电话,要驱车前往三四十公里外的山村送棺材。他二话不说就起了床。
这趟够远,他从盐场堡出发,沿着阿干镇,直上皋兰山后山的一个村庄,送一趟来回花了两三个小时。天还没亮,他的任务已经完成了。在回家的路上,他把空车停在路边,吃了碗热乎的牛肉面。他告诉我,吃完这碗面,就回家把后半夜的觉补回来。
曾经常被人问起“兰州哪家牛肉面最正宗”这样的问题,每次我都是苦笑着说“都一样”。但是吃到第一口来自磨沟沿的牛肉面后,我彻底推翻了曾经的念头。还不及进门,便被特有的香味所包裹了,初秋的早晨天气清寒,从牛肉面馆里引出的阵阵香味让我不由自主地加快了脚步。老板娘告诉我,这家店是从她母亲那里传过来的,已经有50多年的历史了。
那天,我在磨沟沿牛肉面馆遇到了从嘉峪关风尘仆仆赶来的三个吃货。
他们一行三人,两女一男,一开口就知道是游客了。其中一位大姐告诉我,他们分别来自上海、安徽和青岛,这次去了新疆,途径甘肃。昨夜刚从玉门关离开,连夜开了800公里的车到兰州,就是为了吃这家的牛肉面。“侬晓得伐,他们说我把他们忽悠了800公里,吃了这碗面,他们一点也不觉得我在忽悠了,兰州真是个好地方哇!”
如果说在兰州市内开车兜兜转转不算远,那这几位一夜奔袭800公里,只为吃碗正宗的兰州牛肉面,能算是真正贯彻吃货精神了吧。
此时,这碗温暖的面慰藉了所有走着夜路长途奔袭的人。
打开记忆门
离家不远的地方,有个不太起眼的牛肉面馆,我一直未曾去过。有回坐车,遇上小学老师,知道她专门从雁滩坐车到庙滩子就为了吃那家店的面,当时心中惊讶,暗想着有机会也试一下这家的面有什么魔力,这次,这家店便理所应当出现在我的行程中了。吃着面,我想起了这位小学老师。
被分到带我们班时,她也刚开始参加工作。那时,不论是学校还是家长,都一致地只看学生的学习成绩,大家的兴趣爱好很难得到发展的机会,但她不一样。她发现我爱唱歌,于是鼓励我参加学校的合唱团,还让我做了领唱;她发现我爱朗诵,鼓励我去广播站做播音员,这让我开口说话时再也不紧张了;她发现我爱写作,就帮我报名参加作文大赛,鼓励我给报纸投稿真幸运,因为她的鼓励,我的兴趣爱好几乎被完整保留了下来,直到今天,我依然爱唱歌爱朗诵爱写点东西,平日的学习工作之外,还算有点爱好,我的生活因此不那么无聊了。
而另一碗面让我吃着吃着,眼泪差点掉进碗里。离家大约三个公交站的地方,有家老字号牛肉面,以前,爷爷总喜欢舍近求远地去那里吃面,有时会带上我一起。2年前,爷爷去世,我也在没有机会去那家店里吃面。这次去,屁股一坐到凳子上,记忆就汹涌地袭来,一切还都是那么熟悉,身边吃面的人却少了一个,想着想着,鼻子就酸了。
这哪儿是一碗面,分明是一台时光机啊。
7天,7碗头锅面,每一碗牛肉面背后都有一个故事。大家吃着一碗相同的面,却过着各自精彩或复杂的人生。
兰州牛肉面承载着这座城市迎来送往的角色。歌里唱得好:兰州,总是在清晨出走,夜晚温暖的醉酒。头锅不仅仅意味着悲和喜,它们还有一个共同的属性:生活本来的面目。在这个时间,在这座城,还好有一碗热辣滚烫的牛肉面能温暖饥饿的胃。
这一定是会被我永远记住的7天。
责任编辑:曹晓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