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数学问题情景创设的方法

来源 :青年与社会·教育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kjthi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数学情境是从事数学活动的环境,产生数学行为的条件。从它提供的信息,通过联想、想象和反思,发现数量关系与空间形式的内在联系,进而提出数学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同时还伴随着一种积极的情感体验,其表现为对新知识的渴求,对客观世界的探索欲望,对数学的热爱等。创设问题情境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发展的教育环境,是新课改能否真正实施的一个重要标志,我在数学教学中进行了有益的尝试。
  【关键词】数学教学 情境创设 学习兴趣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新的课程理念正在逐渐更新着教师的教学观。在课堂教学中,尤其应创设真实的问题情境或生动的学习环境,创设情境,激发兴趣。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了使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在导课时精心地创设生活情境,使他们置身于数学生活的氛围中,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尽快达到最佳的学习状态。以充分挖掘学生的探索与思维潜能,使学生真正“卷入”教师所预设的有效教学活动中。带着浓厚的学习兴趣去探索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相应的数学思想及思维方法。
  1、创设趣味型的情境
  教育学家乌申斯基说:“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初中阶段数学教学过程中,课堂上存在一种危险,一些学生坐在课桌后面无所事事,课堂对他们来说是多么的索然无味,而教师也认为他们的大脑象一潭湖水,平淡无奇、不可开窍而置之不理。其实不然,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要设法创设课堂趣味情境,改变数学课的缺乏趣味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课堂危机也就解决了。创设课堂趣味性的方法很多,其中之一就是走出教室,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掌握数学知识。
  案例1、测高问题:在讲解直角三角形时,可选择如下一个“问题情境”:如何知道旗杆的高,如何知道一棵大树的高,如何知道一栋大楼的高等。
  这是一个学生身边非常熟悉的事情,如果能让学生走出教室,实地操作,在操作中通过观察、思考、讨论、总结得出结论,然后教师再作小结,对此学生一定非常感兴趣。不但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还可在操作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从而主动愉快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
  2、创设生活型情境
  数学源自于生活,同时又应用于生活。数学与现实生活息息相关,涉及生活的方方面面。课程标准在基本理念中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 因此,教学中应注重与现实生活之间的联系,从学生熟悉的、贴近生活实际的问题入手,使学生对数学产生亲切感,认识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案例2、话费问题:在“一次函数的实践与探索”一节的教学中,有如下一个问题:
  中国移动分公司推出了几项手机移动业务。其中一项是神州业务,无需月租,通话费0.6元/分。另一项是动感地带业务,月租20元,通话费0.3元/分。现我校张老师和王老师都想申请其中一项业务。其中张老师估计月话费控制在150元左右;王老师电话不多,电话费控制在50元左右。请你帮助他们选择一下,申请哪一项业务较为实惠。将数学问题转变为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进行教学,学生会倍感亲切,教师也易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使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记忆,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3、创设活动型情境
  课堂教学是一种师生双向交流的活动。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数学教学中,我们应使每个学生都树立创造的勇气和信心,鼓励他们多观察、多动脑、多动手,使他们学会学习,最大限度地参与探索新知识的活动,变外部的学习活动为自身内部的智力活动,从而使知识与能力协同发展。教学“展开与折叠”时,教师课前布置学生带一把小剪刀和几张旧的挂历纸。上课时,教师首先让学生剪一剪、折一折,在活动中,认识棱柱的某些特征,了解圆柱、圆锥的侧面展开图。经过大量的展开与折叠的操作活动后,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让学生根据展开图判断立体模型,根据立体模型想象展开图形。最后,让学生再动手制作简单的立体模型。整堂课在活动情境中开始,又在活动情境中结束。学生个个动手,人人参与,在活动中掌握知识,积累了数学活动经验。在教学“统计图选择”时,教师可以创设这样一个学习情境:让学生课前调查七年级各班在学校秋季运动会中,分别获第一名、第二名、第三名的人数及团体总分等情况。并将收集到的数据用适当的统计图表示出来,从中可以获得哪些信息?经过学生的调查活动,教师将该节的教学放入了实际背景中,放入了数据统计的过程中,并对数据作出合理的决策,避免了单纯的制图训练。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体验到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而且品尝到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成功喜悦,提高了学习数学的兴趣。
  4、创设开放型问题情境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不同的学生在认知方式和思维策略上存在着不同的差异,教师要及时了解并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在教学中要鼓励并提倡学生用多样化的策略解决问题,对于问题的设计、教学过程的展开、练习的安排等要尽可能地让所有学生都能主动参与,提出各自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引导学生与他人交流,吸取他人的经验,从而丰富学生的数学活动,提高他们的思维水平。而数学开放题由于其结论的丰富性,解题策略的多样性,故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参与其中,得出不同的结论。可以看出,开放题的教学最能体现上述新课标的精神,我们在教学中应尽量创设这样的问题情境。
   案例3 方案问题:某工厂现有甲种原料360千克,乙种原料290千克,计划利用这两种原料生产A、B两种产品,共50件.已知生产一件A种产品,需用甲种原料9千克,乙种原料3千克,可获利700元;生产一件B种产品,需用甲种原料4千克,乙种原料10千克,可获利1200元.
  (1)按要求安排A、B两种产品的生产件数,有哪几种方案?请你设计出来;
  (2)设生产A、B两种产品获总利润为y(元),其中一种产品生产件数为x,试写出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并利用函数的性质说明(1)中哪种生产方案获总利润最大?最大利润是多少?
  5、创设信息技术支持下的教学情境
  信息技术支持下的教学设计比常规的情境更富有创新性和生命力,有助于丰富学生的学习内容,增强他们创新的手段和工具,如几何图形变形演示、全等三角形、镶嵌问题、坐标问题、对称问题等,几何画板在描绘动态图象上具有很大的优越性。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根据学生实际,尽可能多地使用各种教学媒体,积极开发利用各种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学习素材,以培养学生应用现代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图案设计”时,教师可以创设这样一个情境:教师利用多媒体、投影片展现丰富的几何图案,让学生欣赏这些美丽图案后,告诉学生,“这些图案我只要用一个圆规就可以画出来,你想学会吗?”然后,师生一起探究这些图案的画法,并激励学生大胆创新与设计。通过图案设计,学生进一步熟悉了圆规的使用技能,了解了将圆六等份、三等份的方法。同时,让学生在电脑上画图,设计图案,学生的兴趣非常浓厚,设计的图案丰富多彩。
  创设信息型情境,关键在于教师自身的综合素质。教师必须具有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来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如自制教具、课件,多媒体应用等,这是创设信息型情境的前提所谓问题情境,指的是一种具有一定困难,需要努力克服(寻求达到目标的途径),而又是力所能及的学习情境(学习任务)。教学实践证明,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可以激活学生的求知欲,促使学生为问题的解决形成一个合适的思维意向,从而收到最佳的教学效益。
  总之,数学的教学是一个系统工程,培养学生的能力是最终目的,而创设问题情境只是一个手段,创设情境引入新课的方法很多,无论设计什么样的情境,都应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以激发学生好奇心,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为目标,而且要自然、合情合理,这样才不会使学生对数学感到枯燥、乏味。教学情境的创设,使教学从以教师教为中心转向以学生学为中心, 从学生的被动学习转向学生的主动学习,从注重知识传授转向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使学生在欢快愉悦的环境中完成学习任务。突出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收集处理信息、分析解决问题等能力。
  
   【参考文献】
  1、《对创设问题情景一点体会》 张广聪
  2、《谈数学教学中创设问题情景 》 马红丽
  3、《浅谈课堂教学中如何创设高效数学情境》 《中国数学教育》 张英杰
  4、《关于数学教学情境创设的思考 》 《中学数学教育》 郭岗田
  5、《谈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 《龙岩师专学报》 张福群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通过对2000万字的平衡语料库进行系统分析与标记,证明了选择类关联成分可兼用于语篇,并以一定的标准,试图穷尽列举汉语中可用于语篇的选择类关联成分,最后采用一定的方案,找出其中的典型成员与非典型成员。  [关键词]汉语;语篇;选择类关联成分    关联成份是语篇中重要的衔接手段之一,很多国内外学者对此进行了开创性的研究,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然而,关于选择类关联成分的研究却未引起学界的重视
期刊
新课程改革和创新教育正在轰轰烈烈地进行,这样对我们英语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究竟应该怎么办?随着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和创新教育的开展,要求教师也要转变教育教学观念。面对学生,我们究竟应该怎么办?下面本人就谈一点个人的看法和自己在教学中的做法。  一、转变教育观念,以学生为主体,分析个性特征,重建自信心,激发学习兴趣,实施主体教育  朱熹在概括孔子的教育教学经验时指出,“夫子教人各因其材”而有了“因
期刊
一、课堂提问现状反思  小学数学课堂中的提问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学中使用频率最高的教学方法之一。经过教师精心设计、恰到好处的课堂提问,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想象力,燃起学生对知识的探究热情,从而极大地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但在日常教学中,教师的课堂提问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  1、提问“只顾数量,不求质量”。课堂中过多的一问一答,常常使学生缺少思维的空间和思考时间,表面上很热闹,但是实际上
期刊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要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象,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因此,《语文课程标准》中,把关注学生语文学习的方法、过程,转变学生的语文学习方式,作为实施语文课程的重要内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成为语文教学改革的基本理念之一。   一、实施依据  (一)从尊重学生个性发展的方向看需要自
期刊
思考一:学生喜欢阅读吗?  一般认为,随着现代社会媒体传播的多样化,孩子接受信息的渠道大大增加,阅读量也随之大大减少。其实不然,随着现代家庭经济条件不断地提高,图书刊物量也随之增多,因而孩子也越来越早、越来越多地接触到文字阅读,其阅读兴趣已相当地浓厚。逢节假日,学生在书店里捧着一本书津津有味地看着,半天不挪步;不少学生还到图书馆办理了图书借阅卡,一个假期至少看十几本书;在家里,多数孩子的小房间里的
期刊
每到玉米成熟期,由于受气候的影响,玉米容易生病,导致产量减少,所以对玉米病的防治相当重要。下面就几种常见的玉米病和防治方法谈一谈。  关于玉米小斑病。这种病和7月份降雨量大小和小斑病的发病程度有很大关系。降雨早,病株率上升早,反之就晚,当病株率达70%时,病叶率才开始自下而上的发展。对此病的防治方法是先摘除玉米底部1~2片病叶集中销毁,然后喷洒50%多菌灵或70%托布津500倍液……在进行防治时,
期刊
摘要:课堂提问是教师运用最广泛的一种教学技能。语文课堂上教师提出的充满智慧的问题不仅能启发学生思维,活跃课堂气氛,而且有利于激发学生探究的热情,促使学生探求知识的动力。语文教学要注意提问的艺术,让学生在欣赏艺术的过程中掌握知识。  关键词:语文教学 提问艺术    “教师当然须教,而尤致力于导”,这里的“导”,很大程度上要靠设疑提问来实现。提问是教师重要的语言活动,是教师全部教学技能的一个主要组成
期刊
摘要:马克思主义社会分层理论是所有社会分层理论中最有影响力的,这一理论派别对社会分层、社会不平等有着较多的探讨,也对这些社会中普遍存在的现象给出了相当多的解释。本文从马克思的立场出发,对他的社会分层理论进行一次梳理,并论述马克思社会分层理论的一些基本特征。  关键词:社会分层 阶级 阶级斗争    一、马克思理论体系的核心和基础  马克思的整个理论体系的立足点是“唯物史观”,观察角度是“批判角度”
期刊
学生的学习兴趣是语文教学的生命。小学生的生理、心理变化大,情绪也不稳定,好动,且富于幻想。语文教师应根据这些特点组织教学,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顺应少年的心理发展特征,精心设计教学法  新课改的实施,使语文教师的课堂角色开始发生变化,从知识的传授转变为开始关注学生的学习方式、学习愿望和学习能力的培养。教师必须充分展示课堂教学的魅力,使语文课成为学生求知的乐园。小学生爱说爱闹、敢想敢说、
期刊
俗话说:“编筐织篓,全在收口;描龙绘凤,重在点睛。”“收口”和“点睛”便是结尾的神圣使命。完美的结尾,可以使知识得以概括、深化,可以使整个教学结构严谨、浑然一体。笔者在平时的教学中比较注重结尾艺术,主要采用了以下几种结尾方式。  一、总结式结尾  讲完一节课后一般根据板书将新课内容进行总结,找关键词、重点处概括结尾。这是最基本,也是最常用的一种结尾方法。如:在讲授《做什么事最快乐》这篇文章时,到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