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进军共享单车领域时,悟空单车创始人雷厚义听过很多反对声。有人可能劝过他,重庆这座城市,下坡多,上坡也多,并不适合骑自行车。
彼时,共享单车市场的融资消息不断,市场里的两大玩家ofo和摩拜都已完成了超过10亿元的融资,在这个资本密集进入、融资速度飞快的行业,承载环保出行理念的商业神话仿佛就在眼前铺开。
就像在北京大学当保安旁听演讲、被那些谈论成败的企业家所影响的那样,蠢蠢欲动的雷厚义,也总觉得自己该干点什么。
雷厚义进军市场的那个时候,中国共享单车市场规模已达到了12.3亿元,将近三千万中国人骑行过这些五颜六色的单车。
2016年12月,靠着做互联网金融业务挣来的100多万元家底,雷厚义带着他的悟空单车杀入了这片竞争激烈的市场。不巧的是,就在前一天,同样长着黄色面孔的ofo已悄然进入了重庆市场,而且抢先投进了停车密度最高的大学城。
雷厚义毫无悬念地打了一场败仗——悟空单车运营不到半年,亏了200多万元,投放出1200多辆车,最终只找回几十辆。
除了退出,别无他路。用雷厚义自己的话说,大公司的投放数量是小公司的几十倍,大市场全是他们的,收购小公司都显得毫无必要。只是,让雷厚義感到既惊喜又失望的是,一则退出共享单车市场的声明,却让他意外成了网络红人。
过去一个月,90后雷厚义是聚光灯下的明星人物,他激情澎湃地讲述起那些失败经历,以及失败之下那种打不死的小强精神,尽管在创业路上,好些队友已离他而去了。
以下是雷厚义对华尔街见闻的口述整理。
“厚义,你火了!”上新浪热搜榜榜首那天,老婆第一时间在微信里向我分享了这个消息。起初我一脸懵逼,后来刷微博一看,果真是榜首,那一刻,内心突然有种受宠若惊的感觉,但同时,又感受到淡淡失望。我以为自己被大家知道的那天,会是因为成功,结果是因为失败。朋友们事后笑说,我成了2017年中国互联网史上最出名的失败者。
我出生在重庆农村,上面有个姐姐和一个双胞胎哥哥。我是村子里为数不多走进了城市的人,也是村里非常稀有的大学生。
令父母震惊的是,在考上大连大学不久后,很快我就产生了退学的念头。
读大学时,我对自己的人生状态很不满意。我读的是机械设计专业,机械制图考试,我考了零分。我承认,我不擅长搞这行,学这个专业的任何人都有可能对中国的机械行业做杰出贡献,但就只我雷厚义不行,再读下去,也只是浪费时间。当时我也想过转读管理学,但又觉得理论的东西很空洞,我喜欢实干。中国的教育体制它有一个弊端,我觉得整个职业教育应该前移到高中,而不是放在选完志愿后。
2012年9月,我退学了。离开校园后,我的兜里穷得只剩下几十块钱了。很快我去到了北京,在北京大学找到了一份保安工作,工资不高,1000多元,租住在地下室。
在北大那段期间,我上午睡觉,下午上课,晚上上班,这样的日子持续了十个月左右。做保安也没做满十个月,我第一个月挣个一千五六的生活费,第二个月可能就不做了,省吃俭用撑一个月,然后第三个月又去做。通过这种方式,我就节约出了很多时间,把很多时间弄到学习上去了。
2013年7月离开北大后,我就一直在摸索,从传统行业找路子找到互联网行业,干过很多工种,但都没有找到满意的状态。
我真正感兴趣的还是做金融,我就找了我哥,还有我的一位朋友,一起回重庆创业。我告诉他们,现金贷的市场很大,用户需求很强,我自己以前每个月都借钱还钱,靠着这些钱,我硬扛了几年。
2015年12月9日,我正式创办了现在这家公司。创业的资金一部分是我自己出的,有几个朋友特别相信我,也给我们投了点钱,我姐姐也投了点钱,我们出让了一部分股份给她,再就是,我们找银行贷了点款,创业的启动资金大概有五六十万元,公司的初始团队一共有6个人。
一开始,我们开展的是网络贷款业务,我们跑了很多城市,想找风投投钱,没人愿意投我们,想向用户筹款,又担心说是非法集资。苦撑到2016年3月,资金就撑不住了,我们到处借钱发工资,还不敢让员工知道,那一阵晚上天天睡不着觉。三四月,发工资头一天晚上,问别人借的钱都到账了,还能把工资发了,到了五月,公司实在扛不住了,所有能借的钱,全借完,我就跟团队坦诚了,说发不起工资,陆陆续续有十二三个人,就都走了。
最后我稳住了我的一位合伙人,还有技术负责人,其余的人全跑了。那期间我就想快速挣钱,公司有钱进账,才能把大家的工资发。后来遇到一个朋友,他跟我们讲,你们这个亏太多了,这样搞下去要死了,他说他在做流量分发,推一个用户给现金贷平台那边,能拿到几块钱佣金,我们也就尝试着做了做流量分发这块,死马当成活马医,赶紧转型,几个人天天工作天天加班。到了七月,终于有三万多块钱进账了。
没钱打车那阵,我天天走路,走路很浪费时间。我就想,能不能用什么方式来解决出行问题?当时还没思路,直到有一天,我看到一篇谈论ofo的文章,我觉得,用共享单车来解决短途出行三公里的思路,对了。
我这人天生胆子大,当时在重庆做共享单车,别人劝我另辟蹊径,去找一个细分行业做,可我偏要赌,而且只赌大的。公司真正解决了资金链问题是在2016年12月,那之后我就用做金融业务赚到的钱,开始做共享单车项目。
第一批我们投放了200辆车,数量并不多,结果车子才上市两三天就坏掉了,用户直接找来骂。投资合伙人也不投了,因为单车损耗率太高了,这是我做梦都没想到的事情。那时我们试图通过众筹的投资合伙人方式来撬动用户资本,短短一周,原本有几百人表示出筹款意向,结果只有22个用户投钱进来。
我们起初花了100多万元,下了一万辆的单车订单,当时也是头脑发热,以为预估可以筹资3000万元,订一万辆七八百万元左右,数量不算多,可是后来只筹到13万元。
彼时,共享单车市场的融资消息不断,市场里的两大玩家ofo和摩拜都已完成了超过10亿元的融资,在这个资本密集进入、融资速度飞快的行业,承载环保出行理念的商业神话仿佛就在眼前铺开。
就像在北京大学当保安旁听演讲、被那些谈论成败的企业家所影响的那样,蠢蠢欲动的雷厚义,也总觉得自己该干点什么。
雷厚义进军市场的那个时候,中国共享单车市场规模已达到了12.3亿元,将近三千万中国人骑行过这些五颜六色的单车。
2016年12月,靠着做互联网金融业务挣来的100多万元家底,雷厚义带着他的悟空单车杀入了这片竞争激烈的市场。不巧的是,就在前一天,同样长着黄色面孔的ofo已悄然进入了重庆市场,而且抢先投进了停车密度最高的大学城。
雷厚义毫无悬念地打了一场败仗——悟空单车运营不到半年,亏了200多万元,投放出1200多辆车,最终只找回几十辆。
除了退出,别无他路。用雷厚义自己的话说,大公司的投放数量是小公司的几十倍,大市场全是他们的,收购小公司都显得毫无必要。只是,让雷厚義感到既惊喜又失望的是,一则退出共享单车市场的声明,却让他意外成了网络红人。
过去一个月,90后雷厚义是聚光灯下的明星人物,他激情澎湃地讲述起那些失败经历,以及失败之下那种打不死的小强精神,尽管在创业路上,好些队友已离他而去了。
以下是雷厚义对华尔街见闻的口述整理。
“厚义,你火了!”上新浪热搜榜榜首那天,老婆第一时间在微信里向我分享了这个消息。起初我一脸懵逼,后来刷微博一看,果真是榜首,那一刻,内心突然有种受宠若惊的感觉,但同时,又感受到淡淡失望。我以为自己被大家知道的那天,会是因为成功,结果是因为失败。朋友们事后笑说,我成了2017年中国互联网史上最出名的失败者。
我出生在重庆农村,上面有个姐姐和一个双胞胎哥哥。我是村子里为数不多走进了城市的人,也是村里非常稀有的大学生。
令父母震惊的是,在考上大连大学不久后,很快我就产生了退学的念头。
读大学时,我对自己的人生状态很不满意。我读的是机械设计专业,机械制图考试,我考了零分。我承认,我不擅长搞这行,学这个专业的任何人都有可能对中国的机械行业做杰出贡献,但就只我雷厚义不行,再读下去,也只是浪费时间。当时我也想过转读管理学,但又觉得理论的东西很空洞,我喜欢实干。中国的教育体制它有一个弊端,我觉得整个职业教育应该前移到高中,而不是放在选完志愿后。
2012年9月,我退学了。离开校园后,我的兜里穷得只剩下几十块钱了。很快我去到了北京,在北京大学找到了一份保安工作,工资不高,1000多元,租住在地下室。
在北大那段期间,我上午睡觉,下午上课,晚上上班,这样的日子持续了十个月左右。做保安也没做满十个月,我第一个月挣个一千五六的生活费,第二个月可能就不做了,省吃俭用撑一个月,然后第三个月又去做。通过这种方式,我就节约出了很多时间,把很多时间弄到学习上去了。
2013年7月离开北大后,我就一直在摸索,从传统行业找路子找到互联网行业,干过很多工种,但都没有找到满意的状态。
我真正感兴趣的还是做金融,我就找了我哥,还有我的一位朋友,一起回重庆创业。我告诉他们,现金贷的市场很大,用户需求很强,我自己以前每个月都借钱还钱,靠着这些钱,我硬扛了几年。
2015年12月9日,我正式创办了现在这家公司。创业的资金一部分是我自己出的,有几个朋友特别相信我,也给我们投了点钱,我姐姐也投了点钱,我们出让了一部分股份给她,再就是,我们找银行贷了点款,创业的启动资金大概有五六十万元,公司的初始团队一共有6个人。
一开始,我们开展的是网络贷款业务,我们跑了很多城市,想找风投投钱,没人愿意投我们,想向用户筹款,又担心说是非法集资。苦撑到2016年3月,资金就撑不住了,我们到处借钱发工资,还不敢让员工知道,那一阵晚上天天睡不着觉。三四月,发工资头一天晚上,问别人借的钱都到账了,还能把工资发了,到了五月,公司实在扛不住了,所有能借的钱,全借完,我就跟团队坦诚了,说发不起工资,陆陆续续有十二三个人,就都走了。
最后我稳住了我的一位合伙人,还有技术负责人,其余的人全跑了。那期间我就想快速挣钱,公司有钱进账,才能把大家的工资发。后来遇到一个朋友,他跟我们讲,你们这个亏太多了,这样搞下去要死了,他说他在做流量分发,推一个用户给现金贷平台那边,能拿到几块钱佣金,我们也就尝试着做了做流量分发这块,死马当成活马医,赶紧转型,几个人天天工作天天加班。到了七月,终于有三万多块钱进账了。
没钱打车那阵,我天天走路,走路很浪费时间。我就想,能不能用什么方式来解决出行问题?当时还没思路,直到有一天,我看到一篇谈论ofo的文章,我觉得,用共享单车来解决短途出行三公里的思路,对了。
我这人天生胆子大,当时在重庆做共享单车,别人劝我另辟蹊径,去找一个细分行业做,可我偏要赌,而且只赌大的。公司真正解决了资金链问题是在2016年12月,那之后我就用做金融业务赚到的钱,开始做共享单车项目。
第一批我们投放了200辆车,数量并不多,结果车子才上市两三天就坏掉了,用户直接找来骂。投资合伙人也不投了,因为单车损耗率太高了,这是我做梦都没想到的事情。那时我们试图通过众筹的投资合伙人方式来撬动用户资本,短短一周,原本有几百人表示出筹款意向,结果只有22个用户投钱进来。
我们起初花了100多万元,下了一万辆的单车订单,当时也是头脑发热,以为预估可以筹资3000万元,订一万辆七八百万元左右,数量不算多,可是后来只筹到13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