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标题语言的“六化”

来源 :新闻爱好者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xiding13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闻标题是对新闻内容的高度概括和浓缩,具有吸引受众、突出文意、揭示主题、美化版面等作用,被称为新闻的“眼睛”与“灵魂”。作为一种特殊的语言现象,新闻标题因在相当大的程度上脱离了具体的语言环境而独立存在,所以要求比一般的语言形式更加准确、鲜明、简练、生动。当前,新闻标题语言呈现出口语化、形象化、多元化、混乱化、同质化、低俗化的现象,本文试就此做一分析。
  
  标题语言的口语化
  
  新闻标题原本是一种书面语言,具有严谨、规范、完整的特点,但随着新闻媒体受众意识的增强和亲民之风的渐劲,如今新闻标题语言的口语化现象越来越普遍。所谓口语化的标题,就是将人民群众在日常生活中使用的字词、语句运用到标题中,包括口头语、俚语、方言、顺口溜等。比如,《上周抓获15名“三只手”》、《买电子机票当心被忽悠》、《围甲老聂赢棋感觉尽兴张文东让他爽了一把》、《“保元”负责人玩开溜》、《“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等。此外,一些感叹句、疑问句和语气助词的运用,也可以增加标题的口语化成分。如《隆回一中,黑!》、《商家为何热衷“拉大旗”?》、《部长同志:您办公室里有国旗吗?》等。口语化的标题结构灵活,言简意赅,生动活泼,通俗易懂,贴近群众,既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又赋予感情色彩,可以满足广大读者特别是中、低层次读者的需要。口语化标题使用得当,可以起到活跃氛围,吸引读者,让人过目难忘的作用。
  调查显示,口语化新闻标题是当今受众喜闻乐见的形式之一,在媒体上呈明显增多趋势。但在使用时也应注意符合媒体的身份与风格,在比较严肃的媒体和重大的政治新闻中,口语化标题的使用要格外慎重;而在一些生活服务性媒体和文体新闻、娱乐新闻、市井新闻中,口语化标题的使用往往效果更好。
  
  标题语言的形象化
  
  好的新闻标题不仅要准确地“达意”,还要生动地“传情”,通过生动形象的语言把新闻的主要内容提炼出来,把作者的情感表达出来。打开报刊就很容易发现,语言的形象化业已成为新闻标题制作的一大趋势。如:《赖昌星还能赖几天》、《听证会让中国竖起耳朵》、《火箭击沉快船》(火箭队与快船队是美国NBA篮球赛中的两支球队)、《布什和普京最后的探戈》、《情侣冰淇淋赚!》等。标题语言的形象化主要表现为一个“活”字,即词语活、组合活、句式活、语气活、节奏活、音韵活、修辞活等。
  词语的活用有同字活用、同音活用、反义词活用等。《赖昌星还能赖几天》通过活用赖昌星的“赖”字,揭露其无耻的嘴脸;《四星宾馆待客如“冰”》的两个同音字强化了其服务态度的冰冷,使文意一目了然,鲜明生动;《基金热的冷思考》中的一冷一热形成反差。形象化的标题句式有叙述式、描写式、抒情式、议论式等,语气也有平缓、热情、急迫、激烈、强硬、诙谐、讥讽等多种。把握好语言的节奏也能增强标题的活力。整齐的对称式结构,使其显得大气有力,适合表现比较重大的新闻事件,如《冰封京广线4万人受困风雪路冻伤京珠路2万车堵成一条龙》;而非对称式结构,通过长短句、断句等形式打破了语言节奏上的均衡,显得动感十足,如《窃贼银行门口抢钱10万元狂逃,追!》。制作形象化的标题,还需要运用不同的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借代、反衬、对偶、夸张、双关、设问、反问等,都可以为标题添彩增色。
  
  标题语言的多元化
  
  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物质生活的日益丰富,使新闻标题语言也日趋丰富和多元化,主要表现在新词新语的运用、行业或专业术语的替代、求新求怪的反常标题制作等几个方面。首先,一些新词、古语词、方言词、外来词等新词新语在新闻标题中被大量运用。如,古语词今用:《春节晚会出场费多乎哉不多也:大腕小腕一律1000元》;新词入题:《〈无极〉昨天举办首映礼众粉丝为偶像鼓掌》;方言词入题:《“甩假”有招数,目标是“麻友”》;外来词入题:《郭晶晶脱口秀“三句半”:还行吧,很正常》;英文直接入题:《英特尔CEO痛批百元笔记本项目力推学生PC》。这些新词新语的运用,使新闻标题呈现出百花齐放、新鲜迭出的气象,满足了不同读者群的心理需要与欣赏口味。
  其次,一些行业和专业术语也常在标题中使用,以替代某些原有的词汇,使文意更加生动“抓人”。如用教育行业的词语“下课”替代“免职”或“下岗”;用股市上的词语“飘红”表示形势好,用“利空”、“新低”、“割肉”表示情况糟糕;用IT业的语言“兼容”表示相融合;用网络语言“拍砖”代表提意见;用“养眼”表示好看等。此外,餐饮、体育、电影、游戏等不少行业和领域的一些专用词,也都被新闻标题所引用。如:《政府违约谁埋单》、《谁接楼市最后一棒》、《中国足球过把瘾就死?》、《春季高考为何叫好不叫座》、《世界生物技术格局可能重新洗牌》等。在媒体日趋多元、受众心理需求日趋多元的情况下,一些求新求怪的标题也不断出现在媒体上。如数学符号入标题、计算公式入标题、汉语拼音入标题,另类组合入标题等。像《城乡联姻l+l>2》、《我们最北京》等。
  
  标题语言的混乱化
  
  在新闻标题语言日趋多元化并呈“乱花渐欲迷人眼”之势的同时,也存在着一定程度的混乱现象。一是用词不当,表意不准。如:《再就业优惠政策何以“望梅止渴”》,本意是说尽管政府出台了再就业优惠政策,但由于多种原因还没有落实,还是“空中楼阁”。“望梅止渴”是比喻用空想安慰自己,在此使用显然不合文意,而用“空中楼阁”比较合适。二是简略不当,不知所云。如《管煤警示:莫随便“动气”》,将管道煤气公司简称为“管煤”,不是约定俗成的简称,容易让读者摸不着头脑。三是以辞害义,文不扣题。笔者曾看到一篇题为《留守儿童:谁的眼睛在飞》的报道,开始以为是写农村留守儿童的艰难与困境的,读罢全文后才知是表现大学生帮助留守儿童的事迹。如将其改为《大学生给留守儿童又一个家》似乎更切题些。四是搭配不当,文法不通。词语胡搭乱配,“主谓宾、定状补”使用不符合语法规范。五是逻辑混乱,不合常理。如《我们是比歹徒更好的人》,难道歹徒已经很好了吗?其表述很荒谬。
  值得注意的是,除上述五点之外,一味追求轰动效应,过分求新求怪,也是造成新闻标题混乱的一大原因。为了争抢受众,吸引读者的眼球,有标题制作者不顾事实,夸大拔高;有的故弄玄虚,欺骗读者;有的生编硬造词句,违背了新闻语言的基本规律。这些,都应引起新闻记者和编辑的注意。
  
  标题语言的同质化
  
  标题语言的同质化,是指新闻标题语言的雷同现象,也被称为没有区别、没有差异、没有个性的“克隆”。同质化现象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不同媒体在报道同一新闻事实时出现的标题同质化;二是不同媒体在报道不同新闻事实时出现的标题同质化;三是同一媒体在报道中出现的标题同质化。随着媒体生存压力的加大、媒体间竞争的激烈和通讯与交通的日益发达便捷,独家新闻越来越难以获取,信息资源的共有性更加明显。因此,每当一个全国性或地方性的新闻发生时,全国及地方的电视、广播、报纸、网络等媒体都会进行报道,同样的内容造成一些新闻标题的雷同或大同小异。此外,不同的媒体在报道不同的新闻事实时也常出现标题雷同;同一家媒体同样形式的标题被反复使用,甚至同一张报纸前后版面标题相同或相似的情况也时有发生。
  从内容看,新闻标题语言的同质化主要有字词使用相同、短语使用相同、句子使用相同、句式表述相同、语法结构相同等。如“下课”一词,刚开始用时还有新意,但随后“下课”满天飞,各类媒体拿来就用。新闻标题语言的同质化,使新闻媒体丧失了自己的风格和特色,浪费了信息资源,对受众来说也是一个损失。
  
  标题语言的低俗化
  
  新闻具有传播信息、普及知识、引导舆论、服务社会的功能,担负着倡导文明,教化道德,为人民群众提供精美的精神食粮的任务。作为一种面向广大受众的群众语言,新闻标题的语言本应该是健康、文明的,但在一些新闻媒体上却出现了低俗化倾向。有的标题片面追求娱乐化,过分儿戏,如一家报纸刊登了一幅表现流浪汉露宿街头的图片,标题是《睡在街上羞不羞?》。有的标题追求刺激,黄色低级,像什么《女人胸部闹情绪》等,乱七八糟,不堪入目。有的标题制作者缺乏基本的新闻职业道德与人文关怀,对弱者和灾难性报道不但不给予同情,反而讥讽调侃。
  当前,新闻标题语言的低俗化现象比较普遍,并有愈演愈烈的趋势,它既有悖于建设精神文明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大政方针,又污染了语言环境,丧失了媒体尊严,应引起重视并着手改正。
  (作者单位:河南职业技术学院)
  编校:施宇
其他文献
近年来,以互联网技术为基础的新媒体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知识经济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对各行各业的发展既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挑战.出版业如何抢抓机遇,破解压力已成为
船舶研发设计人员具有高学历、高职称的特征,其工作表现直接影响企业的竞争能力和经营效益.本文从行业整体人才管理现状入手,借助于问卷调查,通过探索性因素分析发现研发设计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市场经济计价模式的建立,工程造价管理必须要有更规范的科学技术管理和理念.一个工程项目的实施和开展,必然是离不开对建筑工程进行价格
土壤氮矿化是供应植物生长所需氮素的重要过程,土壤氮矿化的研究对于了解森林生态系统生产力、营养循环和氮素的循环与转化具有重要的意义。间伐是常用的森林培育措施之一,为
企业培训投资回收的关键问题在于实现培训成果的有效转化.本文分析了企业在培训成果转化方面存在的主要障碍,包括忽视培训成果转化、培训方案设计不当、缺乏促进培训成果转化
网易患病员工被裁员事件引发社会广泛关注.其中涉及的医疗期、无过失辞退、补偿金等多方面劳动关系问题事关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双方核心利益.笔者将从医疗期的法律规定,通过医
全球化使企业时刻面临来自政策、环境等突发性事件的影响.以COVID-19导致全国性企业停工为例,对196名由于疫情导致停工的员工进行问卷调查,分析企业突发性停工员工工作状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