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近年来,中国科幻小说在国际上的关注度逐年升高,而科幻小说的翻译在其传播中发挥了关键作用。本文选取了中短篇科幻小说《北京折叠》刘宇坤英译本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译本中的结构转换现象,探索结构转换在科幻小说英译中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科幻小说翻译 结构转换 《北京折叠》
【中图分类号】H0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22-0123-02
1.引言
继长篇科幻小说《三体》获得第73届雨果奖后,2016年,郝景芳所著的中短篇科幻作品《北京折叠》又再次在该奖项折桂,而这两部获奖作品的译者均为刘宇坤。这两部作品能在国际上受到广泛关注,并荣获国际性大奖,译者的成功翻译功不可没。中国科幻小说近年引起的关注度越来越高,而对其翻译的研究却较少。以中国知网全文数据库中1986年至目前国内所发表的相关学术论文为数据样本,以“科幻小说翻译”为关键词进行模糊匹配搜索,共可得到符合条件的文献183篇。若按发表年份统计,按十年为一个节点,可简单归纳为下表:
由此可见,2005年以前,学界对科幻小说翻译进行的研究较少。近年来,尤其是2016-2017这两年有三十多篇相关文献,可见,这与《三体》和《北京折叠》的影响力不无关系。但在这些研究中,作者发现从结构层面对译文进行的研究较少,对“结构层面”的实证量化研究更为罕见。
2.卡特·福德翻译转换理论
就其本质而言,翻译即为一种转换,即把一种语言的文字转换为另一种语言的对等文字。翻译转换这一概念最早由卡特·福德在《翻译的语言学理论》中提出,他将“转换”定义为“从原语到译语过程中偏离了形式对应”。(卡特·福德,1965)他还借鉴了韩礼德提出的“范畴”和“层次”概念,区别了两类转换,即层次转换和范畴转换。他又将范畴转换分为四类:结构转换、词类转换、单位转换和系统内部转换。
卡特·福德(1965)认为,在范畴转换中,结构转换是最为常见的转换。结构转换是指在翻译中发生于统一语法层次上的语言结构的变化。在结构转换中,多以句子为基本翻译单位。本文将在卡特·福德转换理论的指导下,分析刘宇坤《北京折叠》译文中的各类结构转换现象,探索结构转换在科幻小说英译中的应用价值。
3.刘宇坤《北京折叠》译文中的结构转换现象分析
3.1 肯定和否定的转换
例(1):I don’t think he is handsome.
译:我觉得他不帅。
例(2):我跟你说也不怕你笑话。
译:I’m not afraid that you’ll laugh at me.
英语中有些主从句前面是否定形式,在汉语中应译成肯定形式,如例(1);后面是肯定形式应译成否定形式,如例(2)。例(2)中汉语原文前半句是肯定形式,后半句中“不怕”则表达了否定意义。译成英语时,译者采用了英语主从复合句的形式,否定前移。此种类型的肯否转换在英汉转换中最为常见,否定前移的译法几乎已经成为了一种默认规范。《北京折叠》译文中,此类例子也较多见。
3.2 语态转换
语态定义了动词与主语的关系,主动句中主语是动作的施动者,被动句中主语则是受动者。较之汉语,被动语态在英语中使用范围更广,出现频率更高。
例(3):折叠城市分三层空间。
译:The folding city was divided into three spaces.
例(4):翻转后的另一面是第二空间和第三空间。
译:The other side was shared by Second Space and Third Space.
以上句子中所涉及的语态转换皆属于同一类型,即汉语主动语态到英语被动语态的转换。作者试图寻找汉语被动语态转换为英语主动语态时,样本中竟无一例。语态转换在样本中出现的频率很高,主要是为了表明动作发出者而进行的结构转换。当然,一些情况也是为了保持与前后文的逻辑对应,使表达顺畅,如例(4)。
3.3 物称与人称的转换
由于中西文化差異,汉语习惯用人或生物作主语,重人称。而英语则习惯用无生命主体作主语,重物称。
例(5):他们就这么干着,以速度换生命,以数量换取薄如蝉翼的仅有的奖金。
译:This was their lot: to eke out a living by performing the repetitive drudgery as fast as possible, to toil hour after hour for rewards as thin as the wings of cicadas.
此例中,原文的主语为人称代词“他们”,而译者选用了指示代词“This”作为主语,后两句则选用了两个并列结构,这样表达更有条理,逻辑更清晰,符合英语的表达习惯。
例(6):他最喜欢的就是她的嘴。
译:Her mouth was perhaps his favorite part of her.
例(6)中,译者考虑到英语句子重心在前,而汉语句子重心在后。这句话原文作者想强调的是女孩的嘴,因此译者将“嘴”放在句子最前面,凸显句子重心,也符合译入语的表达习惯,理清了结构顺序。
3.4 动态与静态的转换
英语受主谓一致原则的限制,一个简单句或分句只有一个谓语动词。汉语却不受这些限制,一个句子中可以出现多个动词。因此,汉语是动态的语言,英语是静态的语言。
例(7):垃圾站的工作能找到也不容易,虽然只是垃圾分类处理,但还是层层筛选,要有力气有技巧,能分辨能整理,不怕辛苦不怕恶臭,不对环境挑三拣四。 译:It had not been easy to get a job at the waste processing station. Although the work only involved sorting trash, so many applied that stringent selection criteria had to be imposed: The desired candidates had to be strong, skillful, discerning, organized, diligent, and unafraid of the stench or difficult environment.
在這个例子中,原文中的几个动词“有”、“能”、“不怕”、“挑”、“捡”皆在译文中被转换了词性。原文中的动宾结构,在译文中被转化为一连串并列的形容词,从而使富有动感的句子转换为静态的描述,符合译入语的表达习惯。
例(8):他把自己的衣服洗了,又洗了厕所盆里随意扔着的几件衣服。
译:He laundered his own clothes, as well as a few other shirts casually left in a basin.
此例中,汉语中在同一句出现了两个相同的动词,译者则选用了“as well as”的结构,替换了原文出现的第二个动词“洗”,也是非常巧妙。由于英语结构的限制,此类转换若处理不当,句子易冗长生硬。
3.5形合与意合的转换
在句子各部分的衔接上,英语和汉语也存在着重大差别。英语句子中的语法关系主要靠词汇的变化显示,而句子中各分句的联系,却主要通过连接词直接显示出来。因此,英语是形合的语言。汉语两个句子之间的联系主要依靠逻辑关系呈现,并不需要连词与词汇的曲折变化。汉语是意合的语言。这些差异就导致英汉句子翻译的衔接上需要变通处理。
例(9):老刀生在北京城,父亲就是垃圾工。
译:Lao Dao had been born in Beijing. His father was also a waste worker.
此例中,原文两个并列的短句并无连接词连接,但这两句话是有关联的,作者隐含的语义为:父亲和老刀都是垃圾工。而在英语中,这层暗含的意思就被译者用“also”一词呈现了出来,情感的传达也接近原文,有一种父子两代都是垃圾工的这样的固定阶级的无奈。如此处理,更有助于译文读者接受和理解。
例(10):据父亲说,他出生的时候父亲刚好找到这份工作,为此庆贺了整整三天。
译:His father told him that when Lao Dao was born, his father had just gotten his job, and the family had celebrated for three whole days.
此例中,原文也无连接词,句意之间却暗含紧密的逻辑关系。译文通过词汇,即添加逻辑主语the family以及连接词when,and将句中隐含的逻辑关系显化。如此一来,译文读者便可更好的理解原文的语义。因此,翻译时就需要译者深入理解原文,准确把握句子之间的关系。
4.结语
随着《三体》和《北京折叠》收获国际认可,各界对中国科幻小说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吸收优秀的国外科幻小说作品,促进中国优秀科幻小说的对外传播的过程中,翻译的作用不容小觑。本文在卡特·福德翻译转换理论指导下,分析了刘宇坤《北京折叠》第二节中英汉结构转换现象。研究得出,译者在翻译科幻小说时,译者如若能更恰当处理肯定和否定的转换,语态的转换,物称与人称的转换,动态与静态的转换,以及形合与意合的转换,则译文更有助于读者理解,语言也更符合目的语表达习惯。
参考文献:
[1]Catford.J.C.1965.A Linguistic Theory of Translation: An Essay on Applied Linguistics. London: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Hao Jingfang. Folding Beijing [J/OL].Liu K, trans. Uncanny: A Magazine of Science Fiction and Fantasy,2015(1)http://uncannymagazine.com/article/folding-beijing-2/.
[3]Munday, J. 2001. Introducing Translation Studies: Theories and Applications. London & New York: Routledge.
[4]Nord, Christiane. 2001. Translation as a Purposeful Activity: Functionalist Approaches Explained. 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5]郝景芳.北京折叠[M].南京: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2016
[6]张培基.英汉翻译教程. 上海: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5.
[7]赵红.规范修辞对句子翻译结构转换策略的制约. 南京: 外语研究,2011.
作者简介:
宋燕青(1982-),女,汉族,江苏连云港人,硕士,广东医科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研究方向:翻译理论与实践。
【关键词】科幻小说翻译 结构转换 《北京折叠》
【中图分类号】H0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22-0123-02
1.引言
继长篇科幻小说《三体》获得第73届雨果奖后,2016年,郝景芳所著的中短篇科幻作品《北京折叠》又再次在该奖项折桂,而这两部获奖作品的译者均为刘宇坤。这两部作品能在国际上受到广泛关注,并荣获国际性大奖,译者的成功翻译功不可没。中国科幻小说近年引起的关注度越来越高,而对其翻译的研究却较少。以中国知网全文数据库中1986年至目前国内所发表的相关学术论文为数据样本,以“科幻小说翻译”为关键词进行模糊匹配搜索,共可得到符合条件的文献183篇。若按发表年份统计,按十年为一个节点,可简单归纳为下表:
由此可见,2005年以前,学界对科幻小说翻译进行的研究较少。近年来,尤其是2016-2017这两年有三十多篇相关文献,可见,这与《三体》和《北京折叠》的影响力不无关系。但在这些研究中,作者发现从结构层面对译文进行的研究较少,对“结构层面”的实证量化研究更为罕见。
2.卡特·福德翻译转换理论
就其本质而言,翻译即为一种转换,即把一种语言的文字转换为另一种语言的对等文字。翻译转换这一概念最早由卡特·福德在《翻译的语言学理论》中提出,他将“转换”定义为“从原语到译语过程中偏离了形式对应”。(卡特·福德,1965)他还借鉴了韩礼德提出的“范畴”和“层次”概念,区别了两类转换,即层次转换和范畴转换。他又将范畴转换分为四类:结构转换、词类转换、单位转换和系统内部转换。
卡特·福德(1965)认为,在范畴转换中,结构转换是最为常见的转换。结构转换是指在翻译中发生于统一语法层次上的语言结构的变化。在结构转换中,多以句子为基本翻译单位。本文将在卡特·福德转换理论的指导下,分析刘宇坤《北京折叠》译文中的各类结构转换现象,探索结构转换在科幻小说英译中的应用价值。
3.刘宇坤《北京折叠》译文中的结构转换现象分析
3.1 肯定和否定的转换
例(1):I don’t think he is handsome.
译:我觉得他不帅。
例(2):我跟你说也不怕你笑话。
译:I’m not afraid that you’ll laugh at me.
英语中有些主从句前面是否定形式,在汉语中应译成肯定形式,如例(1);后面是肯定形式应译成否定形式,如例(2)。例(2)中汉语原文前半句是肯定形式,后半句中“不怕”则表达了否定意义。译成英语时,译者采用了英语主从复合句的形式,否定前移。此种类型的肯否转换在英汉转换中最为常见,否定前移的译法几乎已经成为了一种默认规范。《北京折叠》译文中,此类例子也较多见。
3.2 语态转换
语态定义了动词与主语的关系,主动句中主语是动作的施动者,被动句中主语则是受动者。较之汉语,被动语态在英语中使用范围更广,出现频率更高。
例(3):折叠城市分三层空间。
译:The folding city was divided into three spaces.
例(4):翻转后的另一面是第二空间和第三空间。
译:The other side was shared by Second Space and Third Space.
以上句子中所涉及的语态转换皆属于同一类型,即汉语主动语态到英语被动语态的转换。作者试图寻找汉语被动语态转换为英语主动语态时,样本中竟无一例。语态转换在样本中出现的频率很高,主要是为了表明动作发出者而进行的结构转换。当然,一些情况也是为了保持与前后文的逻辑对应,使表达顺畅,如例(4)。
3.3 物称与人称的转换
由于中西文化差異,汉语习惯用人或生物作主语,重人称。而英语则习惯用无生命主体作主语,重物称。
例(5):他们就这么干着,以速度换生命,以数量换取薄如蝉翼的仅有的奖金。
译:This was their lot: to eke out a living by performing the repetitive drudgery as fast as possible, to toil hour after hour for rewards as thin as the wings of cicadas.
此例中,原文的主语为人称代词“他们”,而译者选用了指示代词“This”作为主语,后两句则选用了两个并列结构,这样表达更有条理,逻辑更清晰,符合英语的表达习惯。
例(6):他最喜欢的就是她的嘴。
译:Her mouth was perhaps his favorite part of her.
例(6)中,译者考虑到英语句子重心在前,而汉语句子重心在后。这句话原文作者想强调的是女孩的嘴,因此译者将“嘴”放在句子最前面,凸显句子重心,也符合译入语的表达习惯,理清了结构顺序。
3.4 动态与静态的转换
英语受主谓一致原则的限制,一个简单句或分句只有一个谓语动词。汉语却不受这些限制,一个句子中可以出现多个动词。因此,汉语是动态的语言,英语是静态的语言。
例(7):垃圾站的工作能找到也不容易,虽然只是垃圾分类处理,但还是层层筛选,要有力气有技巧,能分辨能整理,不怕辛苦不怕恶臭,不对环境挑三拣四。 译:It had not been easy to get a job at the waste processing station. Although the work only involved sorting trash, so many applied that stringent selection criteria had to be imposed: The desired candidates had to be strong, skillful, discerning, organized, diligent, and unafraid of the stench or difficult environment.
在這个例子中,原文中的几个动词“有”、“能”、“不怕”、“挑”、“捡”皆在译文中被转换了词性。原文中的动宾结构,在译文中被转化为一连串并列的形容词,从而使富有动感的句子转换为静态的描述,符合译入语的表达习惯。
例(8):他把自己的衣服洗了,又洗了厕所盆里随意扔着的几件衣服。
译:He laundered his own clothes, as well as a few other shirts casually left in a basin.
此例中,汉语中在同一句出现了两个相同的动词,译者则选用了“as well as”的结构,替换了原文出现的第二个动词“洗”,也是非常巧妙。由于英语结构的限制,此类转换若处理不当,句子易冗长生硬。
3.5形合与意合的转换
在句子各部分的衔接上,英语和汉语也存在着重大差别。英语句子中的语法关系主要靠词汇的变化显示,而句子中各分句的联系,却主要通过连接词直接显示出来。因此,英语是形合的语言。汉语两个句子之间的联系主要依靠逻辑关系呈现,并不需要连词与词汇的曲折变化。汉语是意合的语言。这些差异就导致英汉句子翻译的衔接上需要变通处理。
例(9):老刀生在北京城,父亲就是垃圾工。
译:Lao Dao had been born in Beijing. His father was also a waste worker.
此例中,原文两个并列的短句并无连接词连接,但这两句话是有关联的,作者隐含的语义为:父亲和老刀都是垃圾工。而在英语中,这层暗含的意思就被译者用“also”一词呈现了出来,情感的传达也接近原文,有一种父子两代都是垃圾工的这样的固定阶级的无奈。如此处理,更有助于译文读者接受和理解。
例(10):据父亲说,他出生的时候父亲刚好找到这份工作,为此庆贺了整整三天。
译:His father told him that when Lao Dao was born, his father had just gotten his job, and the family had celebrated for three whole days.
此例中,原文也无连接词,句意之间却暗含紧密的逻辑关系。译文通过词汇,即添加逻辑主语the family以及连接词when,and将句中隐含的逻辑关系显化。如此一来,译文读者便可更好的理解原文的语义。因此,翻译时就需要译者深入理解原文,准确把握句子之间的关系。
4.结语
随着《三体》和《北京折叠》收获国际认可,各界对中国科幻小说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吸收优秀的国外科幻小说作品,促进中国优秀科幻小说的对外传播的过程中,翻译的作用不容小觑。本文在卡特·福德翻译转换理论指导下,分析了刘宇坤《北京折叠》第二节中英汉结构转换现象。研究得出,译者在翻译科幻小说时,译者如若能更恰当处理肯定和否定的转换,语态的转换,物称与人称的转换,动态与静态的转换,以及形合与意合的转换,则译文更有助于读者理解,语言也更符合目的语表达习惯。
参考文献:
[1]Catford.J.C.1965.A Linguistic Theory of Translation: An Essay on Applied Linguistics. London: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Hao Jingfang. Folding Beijing [J/OL].Liu K, trans. Uncanny: A Magazine of Science Fiction and Fantasy,2015(1)http://uncannymagazine.com/article/folding-beijing-2/.
[3]Munday, J. 2001. Introducing Translation Studies: Theories and Applications. London & New York: Routledge.
[4]Nord, Christiane. 2001. Translation as a Purposeful Activity: Functionalist Approaches Explained. 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5]郝景芳.北京折叠[M].南京: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2016
[6]张培基.英汉翻译教程. 上海: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5.
[7]赵红.规范修辞对句子翻译结构转换策略的制约. 南京: 外语研究,2011.
作者简介:
宋燕青(1982-),女,汉族,江苏连云港人,硕士,广东医科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研究方向:翻译理论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