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妈不要乱投医

来源 :健康之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ynthia073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老爸老妈年龄大了,难免会有三病两痛,也难免要上医院和医生打交道。如何做得科学、合理,却不是都清楚,其中往往会产生许多误区,以致延误了治疗。老爸老妈如何走出误区,学会看病?
  
  挂错号
  
  老人到医院看病,挂哪科的号,有时候会犯嘀咕。例如,腰痛是中老年人经常有的毛病,到了医院是应该挂骨科的号还是肾内科的号,往往拿不准。
  
  苦口婆心:
  在医院门诊的一楼大厅,一般都设有导医台或分诊护士台,在墙壁上也会挂有各科室介绍栏,在挂号之前可以先了解清楚。如果万一挂错了号,医生接诊后根据病情也会建议转诊的科室。
  挂号时不要一味追求医生的知名度和年龄,要选择符合自己病种需要的医生就医。对于一些慢性病老人,能选择一位医德高尚,诊疗经验丰富的医生诊治,并保持持久的联系,对疾病治疗和保健作有很大益处。
  点名要药
  
  点名要药的老人有的是“久病成医”,认为自己对病情和治疗很了解;有的是看了一些医学书籍,将自己对号入座;还有的是听别人说某种药效果好,自己也想试试。现在点名要药、自行购药等情况很让医生困扰。苦口婆心:
  对有慢性病的老人,如高血压、糖尿病,如果长期服药且对自己病情较清楚,可以在复诊时向医生介绍自己的用药情况及治疗效果,以便医生根据病情选择最佳的治疗方案。
  如果老人对自己病情不了解,点名要药就有风险。因为各种疾病的症状、病理、治疗对策是千差万别的,各种药物的药性也是复杂的。因此,究竟患了什么病,病情是轻是重,该用什么药,该用多大药量,只有医生才能做到对症下药。点名要药,往往不能合理用药,而且,如因用药不当发生医疗纠纷时也难以判定责任。
  
  拒绝必要的治疗
  
  有些老年人患有慢性病,认为是老毛病了,没有什么好检查的,拒绝接受医务人员必要的检查;有的老人则自认为身体一向很好,没有什么不适感觉,思想上放松了警惕,很少关注身体的细微变化:有些老人甚至在初诊中已发现有点疑问,需做复查确诊,但是怕麻烦不愿做特殊检查,如化验、×线等。
  
  苦口婆心:
  
  中老年人身体状况在走下坡路,是疾病多发的年龄段,而一些严重的疾病初期症状,往往不明显,如消化道恶性肿瘤,初期可能只是有腹部隐痛,排便习惯的改变,如果没有及时警惕,及时看病确诊往往贻误病情,导致失去最佳治疗时机。所以对于小病小痛,也不要掉以轻心,及时弄清病情,防微杜渐才能保证拥有一个健康的身体。
  
  盲从医疗广告
  
  一段时间以来,“专家”,“专治”,“专药”等在媒体上广为泛滥,导致患病的老人和家属盲从追捧。归纳这些医疗广告不难看出,凡是发病率高,病程长,无特效药的疾病,其医疗广告就多,“专家”及“专药”也就多。
  
  苦口婆心:
  给中老年读者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近年来,专治乙肝的“专家”、“专药”如雨后春笋般,有的还美其名曰“祖传专治”,殊不知“乙肝”之名是60年代初才有的,先辈们是如何“专治”乙肝的呢?
  盲目相信广告,有病乱投医,只能增加患者的经济负担和心理压力。
  
  自我治疗
  
  有些老人对养生保健很有兴趣,或者是久受疾病困扰,喜欢自己看一些医学或保健方面的书籍,然后用一知半解的知识给自己下结论,给自己诊断甚至用药,这是有很大风险的。
  
  苦口婆心:
  通过医学参考书及医学科普读物了解医学常识,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治疗护理方法、保健养生知识是可以的,也是为了更积极地配合医生的治疗,但千万不可自行处理病情。
  医学毕竟是一门系统的知识,人体是一个复杂的系统,一位医生步入临床前要经过近十年的专业知识学习和临床实习,才能正确诊断治疗。自己看书往往对疾病知识一知半解,造成误诊或漏诊,用药不准确,甚至对身体造成伤害,加重病情。
  依赖和滥用保健品
  
  现在保健品的广告铺天盖地,老年人退休后接触这样广告的机会更多、频率更高,看得多了难免受影响。一方面,老年人是担心自己生病,另一方面也怕到医院被诊断出病来所以,就想多吃些保健品保健康,却不遵医嘱,一味依赖和滥用保健药品。
  
  苦口婆心
  保健品只能对疾病治疗起辅助作用,况且有的保健品只是“食”字号。而有些老人明明患有某方面的疾病,却只信赖广告力度强大的保健品。
  滥用保健品危害也很大,例如,服用过量对健康就很有害。研究表明,当每日钙摄入量达到2000毫克时,可引起消化道反应,如恶心、呕吐及便秘等,严重者还会出现心血管功能的紊乱,并产生或加重肾结石。许多钙制剂是以天然牡蛎或其他贝壳为主要原料,随着环境污染的加重,这些贝壳在形成过程中受重金属污染而含有较高的铅和汞,也会危害人体健康。
  服用保健品,还应在医生的指导之下。
  
  疗效好坏,全在医生
  
  一些老人认为,不管患了什么病,只要到医院看过医生,剩下的就是医生的事了,病好病坏,全在医生。病好了,那是医生医术高超;病要没好,换个医生继续治疗。
  
  苦口婆心:
  看病是医生和患者共同参与的一件事情,医生指导患者进行必要的检查和治疗,患者应配合医生积极治疗。特别是门诊病人,患者在自己疾病的诊治中往往占主导地位。因为治疗措施的落实,药物有没有按时按量吃,全凭患者自己掌握。
  还有些疾病不仅要吃药,生活调理也很重要。例如慢性肝病患者,除了吃保肝护肝药外,还要注意休息、戒烟禁酒,但许多患者没有严格按医生嘱咐注意生活方式,导致疾病加重。
  中医说疾病“三分治,七分养”,患病的老人应以良好的心态执行医生的嘱咐,科学合理地调护自身,只有这样才能达到康复的目的。
  
  开方治病,药贵则灵
  
  有一些中老年人,千方百计要求医生多用“好药”、“贵药”、“新药”,即使普通的常见病,也要求吃高价进口药,用高级抗生素。有的老人更是一种药还没用完一个疗程,见效果不明显,就要求医生另换新药。
  
  苦口婆心
  经济状况比较好,对健康程度又非常在意的老人,在选择药品时往往会认为价格高的药品效果会更好,其实这是误区。药品应根据病情选择,辩证论治,应尽可能扩大治疗的作用,减少药物的毒副作用,而不是以金钱论“英雄”。
  
  疑病倾向
  
  有些中老年朋友有疑病倾向,习惯经常看医生,这类人约占内科门诊病人的10%。他们总觉得自己患有某种严重疾病,经常看病向医生说自己想象中的不舒服症状,但经医生检查,又没有器质性病变。因此,他们往往对检查结果不满意,辗转于数家医院甚至远赴外地找权威专家就医,往往无功而返。
  
  苦口婆心:
  其实,现在很多医院都开设了心理科,这类中老年“病人”不妨去看心理医生,适当的心理疏导是有效的。
  
  只信赖专家
  
  在医院,经常会遇到一些病人或家属提出找一个“好大夫”的要求,甚至宁愿花上很长的时间等待,也不惜到处找关系,只求能找到年岁高,资历老,有头衔的老专家。
  
  苦口婆心:
  老专家确实可能会年资高,经验丰富些,但不要忽略这样一个事实,专家的门诊时间是有限的,往往门诊时人满为患,专家们不得不缩短每位患者的就诊时间;况且不少专家年事已高,连续面对许多病人,精力和体力都难以保持最佳状态,这有可能影响诊断的精确程度,使治疗效果受到影响。
  
  编 辑 黎丹正
其他文献
无论是身为上班族用眼过度的你,还是年纪越大眼睛越老花的父母,“养眼”工作都“迫在眉睫”,请多选择眼睛爱“吃”的食物吧!    “养眼”食材榜  1枸杞  《本草纲目》记载:“枸杞,补肾生精,养肝明目安神,令人长寿。” 枸杞性甘、平,归肝肾经,具有滋补肝肾,养肝明目的功效,常与熟地、菊花、山药、山萸肉等药同用。    2蛋黄  含有丰富的叶黄素和玉米黄素,能减少紫外线对眼睛的伤害,延缓眼睛老化,预防
期刊
又忘记做眼保健操的时间?没关系,简单的护眼运动可以随时随地进行,只要坚持一段时间,便能达到舒筋活络、改善视力、消炎、明目的功效。    熨目  以手掌熨目,每天晨起或睡前,采取坐或立姿,闭目,同时双手相互快速摩擦揉搓,约半分钟便会感到发热发烫,随即迅速将双手掌按抚于双眼上。待热感不明显时,再如法重复一次,每日如此循环14次。  功效:通经活络,改善血液循环,缓解眼睛疲劳、消除眼袋及黑眼圈。  地点
期刊
两张并排的病床,新鲜的血液从一个人身上缓缓进入亲人的体内。从医学上来说,这是一个毫无医学常识的编剧为了煽情而进行的编造,而观众就这样被误导了。所以,当儿子要给父亲输血的要求被医院拒绝后,才会惹来如此多人的围观。    一个被拒绝的请求  日前,一则关于互助献血的消息引起了公众关注。湖北省武汉市民郑先生的父亲因患有动脉血管瘤,于半个多月前病发进入医院。父亲需要1200毫升的手术用血,可医院血库告急,
期刊
灾难是什么?似乎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这只不过是一个名词,甚至运用它只是一种修辞手法,然而,它真的离我们很远吗?当年印度洋发生海啸的时候,我们只是唏嘘幸亏自己没有去那边旅行,面对交通意外的警告,我们大多在一阵紧张过后又逐渐忘记,火灾、地震、抢劫……或大或小的事件似乎都只是新闻联播里面的内容而离我们很远。  然而,当5. 12那场巨大的灾难突然间就在身边发生的时候,当无论是否震中的人们都无一例外地感觉到
期刊
奥运在即,为这一盛世的到来,你是不是早已迫不及待地为祖国加油而摇旗呐喊了呢?  除了心态和money外,奥运之行的各种装备也必不可少。  否则,真到用得着的时候,就只有干挠头的份了。    观看装备    太阳帽、防晒霜、雨衣  北京8月的天气恐怕只能用酷热难耐来形容。如果你观看的是室外比赛项目,最好带上太阳帽、涂抹防晒霜,防止长时间暴露在阳光下,造成晒伤。遇到下雨,最好选择雨衣,长时间观看比赛,
期刊
冰箱不是收纳箱,也不是垃圾桶。随处乱放,不仅取放不方便,食物的保鲜效果也会大打折扣,更有可能让你染上“冰箱病”。有没有想过为冰箱里的食物划清“地盘”,让保鲜效果事半功倍。    夏季远离“冰箱病”  防不胜防的冰箱病  冰箱肠胃炎:夏季很多人在吃完冰箱里的食物后,都会发生胃绞痛、呕吐、腹泻等症状。这种情况就是冰箱肠胃炎。虽然冰箱中的低温可以抑制大部分细菌繁殖,但还是有些嗜冷霉菌可以继续存活,引起肠
期刊
疼痛忍无可忍,生活质量一降再降,你下定决心换一个人工关节。但怎样才能挑选到适合自己的关节?而换一个就可以高枕无忧了吗?    白受了两年的苦  今年62岁的我2年前患上右髋股骨头坏死,这两年我的生活毫无质量可言,不能走远路,不能穿鞋袜,不能爬楼梯……白天的疼痛还可以忍耐,到了晚上,剧烈的疼痛常常让我觉得生不如死。虽然医生一再建议我做一个关节置换,可我一想到要在关节里装一个“异物”,就觉得不踏实,所
期刊
不知不觉,夏天又来到了!暑热也再次随着季节的变换来到我们面前。夏季很多疾病易发,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暑热症。  暑热症虽没有大问题,但因发热不退,使机体新陈代谢加快,消耗增加,抵抗力下降,若不注意加强护理,也会影响患者身体健康,对于宝宝,甚至影响其生长发育。因此,夏季谨防暑热。    暑热信号ABC    导致暑热的原因有很多,比如:高温、重体力工作、脱水、熬夜、睡眠不足、因高温度引致流汗而减低热
期刊
“痣”这个看似毫不起眼的小黑点,点缀恰当,能为女性增添一份妩媚或性感,但,有些“痣”也会产生“痣变”,甚至会转化为恶性黑瘤,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    有一个故事在网络上流传很广:一位幸福的全职太太,一次偶然发现自己脚上长出了一颗黑痣,她以前是一名药剂师,有一点医学常识,她知道这种莫名其妙,不痛不痒,忽然长出来的黑痣很可能有问题。她去看了医生,诊断下来是皮肤癌。  当看到这个结果,把一家人都吓懵了
期刊
人都说,一到夏天大多数人都会“无病三分虚”,炎炎夏日不仅会让我们心烦意乱,吃不下、睡不香,更会因为过度消耗让我们身体疲乏。面对这难熬的夏日,有什么办法能让我们依然精神饱满,神清气爽呢?    丽丽最怕过夏天,稍微动一动就会大汗淋漓,而且总是觉得气不够使,燥热的天气好像把她的脾气也给点着了。晚上总是心烦意乱睡不踏实,白天没精打采的也懒得吃什么,时间长了身体真是受不了。    解读——夏天尤重于养心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