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一生只能吃9吨食物?真相来了 !

来源 :养生阅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ergkampsis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网络上一直有说法,说“吃得越饱,死得越早”,还一直有传言说,每个人一生能吃9吨食物,谁吃完谁先走,这些究竟是真是假?
  吃得饱跟寿命是否有关,科学上该如何验证呢?当然是动物实验。
  德国科学家发表在《自然》子刊Nature metabolism上的一项动物研究发现,限制摄食的小鼠与随意进食的小鼠比,限制摄食小鼠的生存时间显著延长!
  不仅如此,研究还发现这种限制越早越好!在生命早期就开始限制摄食对小鼠的衰老抑制作用更强。限制摄食的这种益处主要来自于对热量的限制,抑制了与细胞衰老有关的异常炎症反应和代谢变化。
  吃得太饱对健康有什么影响?
  面对各种美食的诱惑,人们常常会管不住自己的嘴,吃完才后悔又双叒叕吃撑了!但即便是不担心影响衰老和寿命,可能出现的各种健康问题也是无法回避的。
  吃得过饱,超出胃肠道的处理能力,会引起很多消化道问题例如消化不良、胃痛胃胀,甚至是胰腺炎等严重的消化道疾病。
  此外,由于摄入过多热量,肥胖、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等疾病也都有可能会“一拥而上”。
  那么如何“少吃一点”才能健康长寿呢?“人一生能吃9吨食物,谁吃完谁先走”?那么這个有科学依据吗?饭量大的人是不是很危险?
  出现这一说法,起因是有研究人员认为,人在进食后会对机体产生一定损伤,而这种损伤会随着人的一生逐渐累积,所以提出了人的一生的饭量是有限的这一说法。
  既然这样,那么如果把每天的饭量减少到正常的三分之一,是不是能让寿命乘以3?这显然是不可能的,反而会因为营养不良等问题影响健康和寿命。“人一生只能吃9吨食物”这个说法纯属无稽之谈!
  事实上每个人体型和代谢不同,饭量也不同,不是说饭量大的人就会早死。真正要注意的不是吃进去食物的总量,而是比例。
  每顿饭应该吃几成饱?
  说到吃进食物的比例,很多人从小就听长辈说,吃饭不要吃太饱,八成饱就行了。这样科学吗?
  从健康的角度来看,每顿饭应该实现七成饱。
  吃饭时,当你感觉略有饱腹感,觉得食物已经没有刚开始吃的时候香了,而且吃饭速度变慢了,这时就是七成饱了!这时,你只需要做一件事情——把筷子放下。
  七成饱所摄入的能量和营养就已经足够维持日常活动,如果还接着吃就可有能量和营养过剩的风险了!
  有人会问,为啥吃烤肉和火锅时感觉自己七成饱了也放下筷子了,但是过段时间还是感觉撑着了?这其实跟不同食物的胃排空的时间有关。
  胃对不同食物的排空时间是不一样的,糖类胃排空时间最短,蛋白质次之,脂肪类最长。火锅和烤肉脂肪含量高,所需要的胃排空时间长,所以吃完后一段时间还觉得有点撑是正常现象。吃这些高脂食物的时候,量可以再减少那么一点。
  每日三餐如何科学饮食?
  正确的吃饭时间
  一般来说早饭应在7:00~8:00,午饭11:00~12:00, 晚饭18:00~19:00。只有把握了正确的进食时间,消化系统的消化液和酶的产生和释放才能保持平衡,维持正常生理节律。
  这不仅有利于食物消化,而且更有利于营养的吸收。在正确的时间,吃正确的饭,才能“事半功倍”!
  控制吃饭速度
  生理状态下人体靠血糖和瘦素水平去“感知”机体饥饿与否。如在饥饿状态下,血糖降低,下丘脑产生饥饿感,控制进食行为;在饱腹状态下,血糖升高,脂肪细胞分泌瘦素,下丘脑产生饱的感觉,抑制进食。
  但如果吃饭速度太快,机体感知饥饿的速度赶不上你吃饭的速度,大脑就难免会产生错误的信号。你的胃其实已经吃饱,但是你大脑还在说它饿!
  细嚼慢咽,保持合理的进食时长,才能避免能量摄入过量。
  合理分配三餐
  俗话“早饭吃饱,中饭吃好,晚饭吃少”说的就是三餐的分配问题,但这一说法也不完全正确。
  早餐是人体在长时间睡眠后的第一餐,是消化系统的热身餐,所以早餐应吃一些能量、营养密度高的食物,也就是要吃好!
  而午餐要吃好,还是要吃饱则要根据自己的工作性质、体力活动情况来决定。
  至于晚饭,则要在七分饱的基础上尽量减少饭量,减少夜间消化系统的压力。但绝不可不吃。
  综上所述,“吃得越饱死得越早”是有科学根据的,每顿饭吃七成饱才是科学的吃法,具体情况则要根据自身情况决定,“人一生能吃9吨食物”则是纯粹的谣言。
  来源:科普中国
其他文献
一项新的研究显示,肥胖老年人的体重变化伴随着骨密度(BMD)的显著降低和骨折风险的增加,健康的生活方式建议肥胖老年人不适合减肥。   发表在《肥胖》期刊上的这项新研究称,在对老年肥胖患者进行减肥干预后,无论他们是否反弹,髋部骨密度的下降都会持续一年。   研究还发现,脂肪和瘦体重的减少有助于降低髋部BMD,不过,脂肪量的减少可能标志着小梁骨评分的改善,这是骨质疏松症风险的一个标志。研究人员指出
期刊
疼痛时如果有爱人陪伴在身边,哪怕一言不发,也能增强病人对疼痛的忍耐力。   奥地利卫生科学、医学信息与技术大学和西班牙巴利阿里群岛大学研究人员招募48对夫妇,每人分别在爱人在场以及独自一人接受测试的环境中把食指放入仪器。仪器给食指缓慢加压,受试者认为疼痛难忍时喊停。爱人在场时,需坐在一米以外,且二人不得交谈或有肢体接触,仅可以经由眼神交流。另外,研究對象需在自己手指承受3千克重量时给痛感打分,最
期刊
长期露天作业者 如果烫染发后,头发经常暴露在强烈的阳光下,阳光中的紫外线易损害发质,使头发变得干燥易断。如果室外天寒地冻,也会使头皮血管处于收缩状态,使头发得不到充分的营养而影响生长。   妊娠期及分娩后半年内的女性 在此期间,女性生理状态包括內分泌有所变化,发质较脆弱、易脱落,烫、染发后发质再次受到损害,会大量脱发。   得传染病后2个月内的病人 此时病人不仅全身健康状况及状态较差,头发也处
期刊
白芷,为伞形科植物兴安白芷、川白芷、杭白芷或云南牛防风的根。辛,温,归肺、胃经。有解表、祛风燥湿、消肿排脓、止痛的功效。  止头痛、牙痛  白芷芳香上达,辛温通窍,历来即为治头痛之要药,如《串雅内编》之都梁丸,即以本品一味,专治头风痛、偏头痛。配伍川芎、羌活、细辛等药,则相须为用,疗效更佳。《丹溪心法附余》引《仁斋直指方》之芎芷散中,白芷与川芎同用;《世医得效方》之四川丸,方中白芷与川芎、川乌、川
期刊
近日,美国纽约大学一项新研究发现,用于制造塑料的化学物質正在危害着消费者的健康,经常接触塑料或食用罐装食品可能导致儿童发胖。   过去已有研究表明,双酚A通过干扰荷尔蒙导致人体内分泌紊乱,威胁人类健康。为规避伤害,作为替代品的双酚S与双酚F使用量呈增长趋势,被广泛应用于合成塑料、食品及饮料铝制包装的内壁及热敏纸等。纽约大学医学院的雅格布森博士利用美国国家健康与营养调查机构的数据分析评估了双酚S和
期刊
9许多女性都曾有过脸部浮肿的烦恼。近期,日本札幌欧文斯实验室首次在临床试验中证实柠檬中含有的橙皮苷,有消除脸部浮肿的保健功效。   研究人員以88名成年男女为对象,半数摄取含有橙皮苷的食品,其余半数摄取不含橙皮苷的食品,两周后,对摄取前后的自觉症状,及根据图像的皮肤状态和脸的体积、小腿体积等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摄取群与非摄取群相比,脸部浮肿和傍晚的下腿浮肿明显被消除。   橙皮苷在橘子、八朔
期刊
【流言】   感冒是大家十分常见的疾病,而每当感冒时,似乎身边总有一些人,比如男朋友、女朋友和一些长辈建议我们多喝热水,多吃维生素C,认为这样可以预防感冒或加速感冒的康复。   【专家解读】   北京小汤山医院主任医师赵润栓:维生素C有帮助合成胶原蛋白、预防牙龈萎缩出血、维持免疫力、促进铁吸收帮助治疗贫血、抗癌作用等。但这些作用多是在人体缺乏维生素C的前提下或是体外研究中得出的结论,对于健康
期刊
近日,百度健康发布“2020国人健康搜索大数据”,通过对搜索数据、相关内容点击率的整理,洞察过去一年大众对健康内容的喜爱偏好。  在“不同年龄用户主要的健康困扰”类别,精神压力、睡眠问题等字眼频频出现。  据中国睡眠研究会公布的调查结果,我国成年人失眠发生率高达38.2%,这意味着约3亿中国人存在睡眠障碍,而这一数据仍在持续上升。  一、有没有失眠,怎么判断?  失眠,是最为常见的睡眠问题之一。据
期刊
现代人工作节奏快,三餐不定,不是不吃就是暴饮暴食。久而久之,很多人都发现自己的胃变脆弱了——稍有风吹草动就会 “闹别扭”,尤其是在心情欠佳或者是压力山大的时候。  中国肠胃病患者有1.2亿,慢性胃炎发病率为30%。如此高的发病率,与充满压力的生活方式及不良饮食习惯有密切关系。  胃,是个智能的“口袋”  生活经验告诉我们,心情不好和胃疼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是巧合还是必然?这两个貌似没有联系的
期刊
有的人每次身上一有静电,就感觉自己是个行走的「 发电厂 」,这些静电到底是从哪里来的呀?  正常情况下,物体携带的正、负电荷是一样多的。也就是, 正、负电荷处于平衡的状态。  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平时接触各种物体时,不会感觉到电的存在。  但在摩擦之后,物体上原本携带的这些电荷会发生转移。最终结果就是,有的物体上会有更多的正电荷,有的则会有更多的负电荷。  为了回归平衡,失去电子的物体会再次向周围的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