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德悲剧爱情小说《边城》与《茵梦湖》之对比

来源 :青年文学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sax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沈从文的《边城》和施笃姆的《茵梦湖》作为中德悲剧爱情小说中的代表作,二者都将人物置于桃花源一般纯净、平和、有人情味的环境中,宁静、恬淡地叙事,建立起人性神庙,描写着纯粹真挚、哀婉动人的爱情。本文从两本小说的共同点出发,分析了作品内容、主旨及人性视角。
  关键词:《边城》;《茵梦湖》;人性神庙;爱情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8)-26-0-02
  《边城》和《茵梦湖》以抒情诗的笔触描写了人物间的纯美爱情,展现了人性的善良美好。作品中的世界如世外桃源,远离闹市、富于淳朴的乡间气息。爱情在两部作品中如诗如画,但都以悲剧结局。在两部小说中,触目为青山绿水,美好的人性与哀婉动人的爱情伴随着清新的诗味展现得淋漓尽致。
  一、人性神庙
  沈从文曾说“我只想造希腊小庙,这神庙供奉的是人性。”在《边城》中沈从文怀着不可言说的温爱,颂扬了善良的人性,造出了一座人性神庙。
  在《边城》中,沈从文展现了宁静的湘西生活,那里民风淳朴,人人待人真诚善良,在那里寄托着沈从文心中的美与爱。《边城》中的世界充满着真善美,每一个人都是美好善良的。
  沈从文写道“我虽然离开了那条河流,我所写的故事,却多数是水边的故事。故事中我所最满意的文章,常是用水上作为背影,我故事中人物的性格,全是我在水边船上所见到的人物性格。”
  老船夫热情、善良,任劳任怨,为过河的人们摆渡撑船,从不收取过客的财物。他和孙女翠翠守着那条溪水,在阳光下快乐地生活,把烟叶送给过路人,给人们泡水解渴。翠翠在水边无忧无虑地生长,是一个健康活泼、单纯善良的少女。“翠翠在风日里长养着,故把皮肤变得黑黑的,触目为青山绿水,故眸子清明如水晶。自然既长养她且教育她,为人天真活泼,处处俨然如一只小兽物。人又那么乖,如山头黄麂一样,从不想到残忍事情,从不发愁,从不动气。”船总顺顺也是一个热心肠,他乐善好施、正直大气,能济人之急,对需要帮助的人莫不尽力相助,非常受大家尊重。他的两个儿子也都正直有义气。“教育的目的,似乎在使两个学得做人的勇气和义气。一份教育的结果,弄得两个人皆结实如老虎,却又和气亲人,不骄奢,不浮华,不倚势凌人。”
  书中翠翠、傩送、天宝都散发着自然灵动的气息,沈从文亲切地把他们比作动物,表达了对自然美与青春活力的赞美。天宝和傩送都爱上了翠翠,他们没有互相猜忌,也没有自私地把翠翠占为己有,而是选择公平竞争,轮流去给翠翠唱歌,由翠翠自己选择。唱山歌是一种浪漫、直接的表白方式,不论唱什么,都充满一种淳朴本色美。天宝在知道翠翠喜欢傩送之后,宁愿牺牲自己的幸福,希望成全他们。傩送为了自己心中纯粹的爱情,宁愿放弃碾坊而选择渡船。天宝和傩送对翠翠的感情都是不带一丝杂念的,这些都表现了人性之美、真爱之美。在天宝黯然出海、意外死去之后,傩送心怀愧疚,也因没有得到翠翠的回应而出走。翠翠的爷爷在天宝出事、傩送出走之后怀着自责、伤心与对翠翠未来的担心去世。而船总顺顺本因天宝的死怨恨爷爷,但在爷爷死后依然关心翠翠,邀她住进家中。《边城》中的人物都是善良的,他们坦率纯真,表现了人性的美好。
  《茵梦湖》中的莱因哈德和伊莉莎白从小一起长大,两小无猜。莱因哈德小时候就跟伊莉莎白说道:“等我长大了,我要亲自上那儿(印度)去。那地方比我们这里不知要漂亮几千倍呢;那里根本就没有冬天。你也得跟我一起去。你愿意吗?”有一次,伊莉莎白受到老师的责骂,一旁的莱因哈德把石板扔到桌上,想把老师的怒气引到自己身上去。小时候的莱因哈德就热情、真诚,怀着对伊莉莎白纯纯的喜爱,当她的守护天使,莱因哈德和伊莉莎白一起度过了无忧无虑的童年时光。对待陌生人,莱因哈德也展现出可贵的美德和至善至真的情感。在街上碰到衣衫褴褛的小女孩,他同情、怜悯这可怜的孩子,把伊莉莎白寄来的、自己视作珍宝的姜饼送给她,并让她分一些给她的母亲。在那寒冷的圣诞节,莱因哈德给这陌生的女孩带来了真诚的温暖。伊莉莎白是一个纯真、温柔的姑娘,对于莱因哈德来说,她不仅仅是受他保护的小女孩,而是他那“青春焕发的生命中一切美妙迷人的情感的化身”。她善良、美好,会倾囊帮助乞讨的姑娘,对于埃利希始终如一的关怀她怀有一种“近乎于谦卑的感激”。
  莱因哈德与伊莉莎白之间的爱纯如水晶,小说中从没有出现过“爱情”一词,但两人之间的爱无处不在。两人儿时青梅竹马,少时情窦初开、两情相悦,而后心心相印却再无法表露,这份纯真的爱情永远存在于他们的心中。
  《茵梦湖》和《边城》都将人物置于桃花源一般纯净、平和、有人情味的环境中,宁静、恬淡地叙事,建立起人性神庙,描写着纯粹、真挚的爱情。
  二、哀婉动人的爱情
  沈从文说,值得回忆的哀乐人事常是湿的。《边城》中写了翠翠父母悲伤的爱情,也写了翠翠和傩送以悲剧结局的纯美爱情。
  在《边城》中有一个人物情感的寄托物,即為虎耳草。它象征着翠翠和傩送之间纯粹的爱情和翠翠对爱情的回应。虎耳草贯穿着两人的情感,从翠翠的情窦初开、倾心喜欢到与恋人相离、等待爱情,诉说着翠翠和傩送纯净、凄美的爱情故事。
  十三岁那年,傩送的出现在翠翠心里种下了爱的种子,爱情在翠翠心中渐渐萌芽,她开始盼望着见到傩送,期待着属于自己的爱情。翠翠将这份朦胧的感情埋在心里,直到在梦中听到傩送的歌声,她对爷爷说:“我像跟了这声音各处飞,飞到对溪悬崖半腰,摘了一大把虎耳草。”那一把虎耳草象征着翠翠对爱情的憧憬,在听到心上人的歌声后,翠翠终于在睡梦中把平日压在心底的爱意畅快地表达了出来。即便是在梦中,翠翠依然感受到了傩送的爱与真情,伴着美妙的歌声,她用虎耳草作为爱的回应。虎耳草是翠翠爱情的寄托,是她长久以来感情的迸发与升华。但是此时,翠翠内心还有着些许忐忑与不确定。“得到了虎耳草,我可不知道把这个东西交给谁去了。”后来,翠翠听爷爷唱歌,她自言自语道:“我又摘了一把虎耳草了。”爷爷唱的就是那晚傩送唱的歌。翠翠对傩送的感情在朦胧中渐渐明晰。“翠翠把竹篮向地下一倒,除了十来根小小鞭笋外,只是一大把虎耳草。”现实中,翠翠也去采摘了虎耳草,在爷爷看到后,她两颊绯红地跑开了。翠翠羞涩地表达了自己对爱情的向往,但是却因为这次出门采摘不巧地错过了与傩送的碰面。傩送误认为翠翠在躲她,不在意他,觉得自己唱了一夜的歌是做傻事,两人之间产生了误解。最后,爷爷死了,渡船冲走了,白塔倒了,翠翠的心上人傩送也黯然离开。“这个人也许永远不回来了,也许明天回来”。对于翠翠来说,明天也许一夜就到,也许始终不来。这纯如水晶的爱情带着哀而不伤的诗意结局,翠翠怀着对爱情的坚守与执着,选择了等待与希望。   《茵梦湖》同样也有着感伤的诗意美,描写了莱因哈德与伊莉莎白之间美好而忧伤的爱情。郁达夫说:“我们把他的短篇小说来一读,无论如何,总不能不被他引诱到一个悲哀的境界里去。我们若在晚春初秋的薄暮,拿他的《茵梦湖》来夕阳的残照里读一次,读完之后就不得不惘然自失,好像是一层一层的沉到黑暗无光的海底里去的样子。”
  施笃姆在《茵梦湖》中采用倒叙手法,写出了一个简单纯粹、诗意感伤的爱情故事。已步入垂暮之年的莱因哈德看到家中伊莉莎白的画像,温暖地轻唤她的名字,心中涌起无限回忆。莱因哈德与伊莉莎白青梅竹马,莱因哈德把伊莉莎白写在自己的诗里,那羊皮面精装的小本子渐渐写满半本。之后,莱因哈德到异地求学,仍然思念着家乡的伊莉莎白。复活节时,莱因哈德返回故乡,和伊莉莎白一起整理植物标本,给她看自己的诗集。在假期结束两人分别之时,莱因哈德对伊莉莎白说:“我有一个秘密,一个美好的秘密!两年后,等我再回来时,你就会知道的。”此时,两人心中都怀有纯净的感情和对未来美好的向往。然而两年后,伊莉莎白嫁给了埃利希,莱因哈德心中的秘密只能埋在心中,再也不能说出口了。几年后,莱因哈德再次回到茵梦湖,伊莉莎白仍然温柔亲切,她从一个活潑的小女孩变成了一个沉静的妻子。在一天朦胧昏黄的月光下,莱因哈德看到湖面一朵白色的睡莲,想到近旁仔细看看,却不论怎样都无法靠近。“在他和睡莲之间的距离老是没变似的;回头看时,夜霭中的湖岸却更加朦朦胧胧。”他仍不罢休,终于游到离睡莲很近的地方,但却被草藤缠住手脚,只能急急游回岸边。“见它仍和先前一样,远远地,孤独地,躺卧在黑黝黝的水面上。”这白色的睡莲象征着可望而不可即的幸福,莱茵哈德最终悄然离开庄园,怀着对伊莉莎白的思念度过余生。整部小说中萦绕着淡淡的哀伤,这种悲伤以一种内敛、诗意的方式展现出来,虽没有悲伤痛哭,但字字打在人们心上。“没有一种激情比善良的爱情更能激发我们向往高尚和慷慨事物的心情了。”读者的心跟着莱因哈德心中的纯爱所动,这样恒久、真挚的爱情有着动人心魄、净化灵魂、催人上进的力量。
  三、结语
  《边城》与《茵梦湖》都描写了纯美而哀伤的爱情,谱写了美丽的人性之歌,建立起充满人性美的世界。小说中的世界纯净如桃源,充满着真善美,小说中的人物都怀着真挚的感情和水晶般剔透的忧伤。沈从文与施笃姆诗意恬淡的笔触让两个美丽的故事跃然纸上,两人共同的人性视角也使他们的作品拥有跨越时代的、恒久的魅力。
  参考文献:
  [1]沈从文. 我的写作与“水”的关系[A]. 沈从文. 沈从文文集12卷[M]. 广州:花城出版社,1984.
  [2]沈从文. 边城[M]. 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2014.
  [3]台奥多尔·施笃姆. 茵梦湖[M]. 杨武能译. 南京:译林出版社,1998.
  [4]郁达夫. 施笃姆[A]. 郁达夫. 郁达夫文论集[M]. 杭州:浙江文艺出版社,1985.
  [5]圣·艾弗蒙. 论古代和现代悲剧[A]. 伍蠡甫. 西方文论选[M]. 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 1979.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米非司酮、甲氨蝶呤单独或联合用药治疗未破裂型输卵管妊娠的可行性和效果,并观察米非司酮对输卵管妊娠的蜕膜和绒毛中雌、孕激素受体表达的影响,为米非司酮治疗未破
摘 要:《月魔》是台湾散文作家简媜的作品集《月娘照眠床》的收尾之作,是对内心深处的故乡最真实、复杂的情感愁思的细腻刻画。这与简媜当时还仅26岁却历经变故的人生经历息息相关,是这样的人生让她有了这样的心境。笔者将从离乡、自由和归乡三个方面去分析《月魔》这篇散文的主题意蕴,通过闽语写作、意象的对比碰撞去品析作者的语言魅力,从中感受简媜内心复杂的乡愁。  关键词:离家;归乡;闽语  作者简介:欧逸梅(1
摘 要:虹影的敏感身份决定了她的成长体验,家庭环境、苦难时代及成年后的流寓他乡,使她承受起“边缘人”的身份裹挟,她以边缘人的倔强姿态,踏出自己的世界。边缘性在她的作品中随处可见,其中包括小说人物形象的设置、冷静的自我剖析、文革叙事的平和及跨文化写作的客观性。于是我们能从多角度的探析中,真切体会到现实与作家创作的关系,同时看到虹影小说创作的个性与潜力。  关键词:虹影;小说;边缘人;影响  作者简介
目的:探讨以10:30为中心的3.2mm和5.5mm角膜缘隧道直线形切口对角膜屈光状态的影响,并评价这种切口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2002年9月到2003年12月间在济南市中心医院白内障治疗
目的:研究PI3K信号通路抑制剂LY294002对前列腺癌PC-3细胞株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探讨其临床意义,并为晚期前列腺癌的靶向药物治疗寻求新的方法。  方法:1.通过MTT比色法观察不同
目的 以从HCMV AD 169株扩增出pp65抗原克隆至真核载体而制备的pp65 DNA疫苗免疫小鼠,观察其诱导Balb/c小鼠产生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应答,以及细胞因子的变化,来证明该疫苗是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