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4月4日,在第53届意大利博洛尼亚国际童书展上,2016年“国际安徒生奖”正式揭晓,儿童文学作家曹文轩摘得桂冠,成为第一个获得该奖的中国作家。国际安徒生奖评委会主席帕奇·亚当娜在宣读结果后说道,“曹文轩的作品书写关于悲伤和苦痛的童年生活。他的作品也非常美丽,树立了孩子们面对艰难生活挑战的榜样,能够赢得广泛的儿童读者的喜爱”“用诗意如水的笔触描写原生生活中一些生活中真实而哀伤的瞬间”。
一辈子做一个“有背景”的人
曹文轩曾在《童年》一书写道,“我的家乡苏北,是以穷而出名。我的家一直是在物质的窘迫中一日一日地度过的。贫穷的记忆极深刻。”从1983年出版的第一部长篇小说《没有角的牛》开始,曹文轩的作品就以其浓浓的乡情、质朴的情节和流动的美感,形成一种“纯美”的小说风格。这位从苏北农村走上北京大学文学讲堂的教授作家,几十年如一日,执着于文字的纯美与记忆中的乡情。
他的小说创作大都来源于自己的经历,这使得文字真正落地,并布满生动逼真的细节。从《山羊不吃天堂草》中乡村孩子进城所感受到的冲击到《草房子》里桑桑的恶作剧,从《青铜葵花》故事发生的乡野风光到《火印》中对“火印”这一象征的个人感悟,曹文轩的小说创作从来没有与个人经验分离,也正因如此,才呈现出原生与真诚的面貌,在他所谓“虚构与现实的张力”之间,拉伸出作者的身影。
对于此次获奖,曹文轩说:“我看到获奖最大的理由是,‘作者写出了别人无法写出的东西,它是独特的。利用了丰富多彩的中国资源,而这个资源是其他任何一个国家不具备的,作者的国家经历了无数的苦难,为写作的人准备了一份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创作资源’。”而在之前,曹文轩就曾如此表达过:“在中国,说一个人厉害,有力量有能力,会说这个人有‘背景’,而我的‘背景’是中国。这个曾经历了无数苦难,遭受了无数灾难的国家,一直矗立在我身后,她除了给我意志之外,一直向我源源不断地提供着独特的、价值连城的写作资源。30多年前,她以她内在的生命冲动,打破了闭关锁国的格局,从此面对世界、并表现出了强烈融入世界的欲望,正是因为如此,她看到了世界,而世界也看到了我——我的文学作品。我愿意一辈子站在这个‘背景’下,一辈子做一个‘有背景的人’。”
“悲剧也能使人产生快感”
不同于多数基调欢快的儿童文学作品,曹文轩的作品以苦难见长,其中折射了他对儿童文学的创作理念。
早在1995年4月在台湾访问期间的演讲《写童书养精神》中,曹文轩就指出:“几乎所有的人都认为,儿童文学是让儿童快乐的一种文学。我一开始就不赞成这种看法。快乐并不是一个人的最佳品质。并且,一味快乐,会使一个人滑向轻浮与轻飘,失去应有的庄严与深刻。傻乎乎地乐,不知人生苦难地咧开大嘴来笑,是不可能获得人生质量的。文学的意义在于为人类提供良好的人性基础。在人类的整个文明进程中,文学在帮助人类建立道义感方面是有巨大功劳的。当一个人的情感由于文学的陶冶,而变得富有美感的时候,其人格的质量丝毫不亚于一个观点深刻、思想丰富的人。对于儿童文学来说,这一点更是至关重要的。儿童文学是让儿童产生快感的文学,而不只是让儿童产生快乐的文学。不能把快感与快乐混为一谈。快感包括但不只是快乐。悲剧也能使人产生快感——悲剧的快感。”
在一次采访中,记者问他,什么是好的儿童文学作品,曹文轩回答:“一部文学史,85%都是悲剧性的,儿童文学也不例外。比如安徒生童话中《海的女儿》《卖火柴的小女孩》都是给人带来忧伤和痛苦的。再比如《夏洛的网》《时代广场的蟋蟀》《小王子》都有淡淡的忧伤。我还特别喜欢前苏联作家艾特马托夫的《白轮船》,通过一个七岁孩子的悲剧性故事,把富有寓意的神话、孩子的幻想与严酷的现实紧密交织在一起。当我们说忧伤时,并不是让孩子绝望、颓废,而是一种对生命的体验和认识,生活本来就不是很容易的事情,这是成长必须经历的阵痛。”
与丹麦文学大师安徒生的经典作品《卖火柴的小女孩》《海的女儿》等童话故事并没有温馨美好的结局一样,曹文轩也曾经在讲述自己的创作理念时表示,现在儿童文学中别说残酷了、连温暖都没有了,而仅仅是满足人的情绪,快乐、热闹、搞笑。而这种理念的契合也成了曹文轩这次获得“国际安徒生”奖的原因之一。“儿童文学不是让孩子们生活在一个虚幻的美好假象中,也要让他们懂得现实的情况,这是我们所有评委都认同的。”此次“国际安徒生”奖唯一的亚裔评委吴青这样说道。
“想在图书大厦找本‘干净’的书很难”
如果想通过一部作品尽可能准确地了解曹文轩,那么《草房子》这部小说无疑是最好的选择。江南水乡油麻地上的六年光阴,在作家的笔下如水做的画卷一般展开,由少年桑桑苦难与美好交织的成长经历,谱出一段不长不短的乡间史诗,既带有乡土的谐趣,也守着生命的庄严,是曹文轩“纯美”风格一次淋漓尽致的展现。田园的惬意与人性的古朴,如鲁迅《好的故事》文中一样如梦如幻,但又因为经过了苦难的蚀刻,而浸透着现实的悲悯,不致如鲁迅的梦一般醒来。精致、纯粹的笔法,调和着作家少年时代关于“水”的记忆,充分展现出曹文轩唯美不尊的艺术理念。
曹文轩曾说:“我的写作永远建立在三大基石之上:道义、审美、悲悯。这是我全部文字大厦的基石。”.事实上,集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著名文学评论家和作家等诸多身份于一身的曹文轩,在多年的文学创作中,始终坚持着自己对美的追求。
早在2005年曹文轩长篇新作《天瓢》的新书发布会上,他曾向中国文坛发出了猛烈抨击。这位自称“文坛最大另类”的作家,以自己的新作《天瓢》向文坛盛行的粗鄙文学叫板。“在大家都在写人性丑恶的时候,只有我还在坚守着古典浪漫主义的东西。”在阐述《天瓢》的创作背景时,曹文轩说,“目前的文学作品很少写美的东西”。他认为:“中国作家现在开始一个赛一个地写丑恶的东西,想在西单图书大厦找一本很美、很干净的书已经很难了。这里我说的‘干净’不是指道德上的,而是美学的概念。北大当代文学教研室曾召开会议专门探讨了现在中国文坛的‘粗鄙化’现象,这种现象已经到了很严重的程度。”
但遗憾的是,曹文轩在新书发布会上对中国文坛的这番骂声,却被很多人质疑为“自我炒作”。曹文轩当时很坚定地予以了反驳:“我所说的那些话其实是我二十余年来一贯的文学主张。”
曹文轩代表作品精选段落
姐姐十五我十六,妈生姐姐我煮粥,爸爸睡在摇篮里,没有奶吃向我哭,记得外公娶外婆,我在轿前放炮竹……
——《草房子》
葵花很孤独,是那种一只鸟拥有万里天空而却看不见另外任何一只鸟的孤独。这只鸟在空阔的天空下飞翔着,只听见翅膀划过气流时发出的寂寞声。苍苍茫茫,无边无际。各种形状的云彩,浮动在它的四周。有时,天空干脆光光溜溜,没有一丝痕迹,像巨大的青石板。实在寂寞时,它偶尔会鸣叫一声,但这鸣叫声,直衬得天空更加地空阔,它的心更加地孤寂。
——.《青铜葵花》
“不行了。明天一早,我们就要往南走了,而你却是往西走。那个大峡谷在西边。”.
老人坐了很久,临走时说:“不管别人说什么,你只管走自己的路。”
——《根鸟》
一辈子做一个“有背景”的人
曹文轩曾在《童年》一书写道,“我的家乡苏北,是以穷而出名。我的家一直是在物质的窘迫中一日一日地度过的。贫穷的记忆极深刻。”从1983年出版的第一部长篇小说《没有角的牛》开始,曹文轩的作品就以其浓浓的乡情、质朴的情节和流动的美感,形成一种“纯美”的小说风格。这位从苏北农村走上北京大学文学讲堂的教授作家,几十年如一日,执着于文字的纯美与记忆中的乡情。
他的小说创作大都来源于自己的经历,这使得文字真正落地,并布满生动逼真的细节。从《山羊不吃天堂草》中乡村孩子进城所感受到的冲击到《草房子》里桑桑的恶作剧,从《青铜葵花》故事发生的乡野风光到《火印》中对“火印”这一象征的个人感悟,曹文轩的小说创作从来没有与个人经验分离,也正因如此,才呈现出原生与真诚的面貌,在他所谓“虚构与现实的张力”之间,拉伸出作者的身影。
对于此次获奖,曹文轩说:“我看到获奖最大的理由是,‘作者写出了别人无法写出的东西,它是独特的。利用了丰富多彩的中国资源,而这个资源是其他任何一个国家不具备的,作者的国家经历了无数的苦难,为写作的人准备了一份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创作资源’。”而在之前,曹文轩就曾如此表达过:“在中国,说一个人厉害,有力量有能力,会说这个人有‘背景’,而我的‘背景’是中国。这个曾经历了无数苦难,遭受了无数灾难的国家,一直矗立在我身后,她除了给我意志之外,一直向我源源不断地提供着独特的、价值连城的写作资源。30多年前,她以她内在的生命冲动,打破了闭关锁国的格局,从此面对世界、并表现出了强烈融入世界的欲望,正是因为如此,她看到了世界,而世界也看到了我——我的文学作品。我愿意一辈子站在这个‘背景’下,一辈子做一个‘有背景的人’。”
“悲剧也能使人产生快感”
不同于多数基调欢快的儿童文学作品,曹文轩的作品以苦难见长,其中折射了他对儿童文学的创作理念。
早在1995年4月在台湾访问期间的演讲《写童书养精神》中,曹文轩就指出:“几乎所有的人都认为,儿童文学是让儿童快乐的一种文学。我一开始就不赞成这种看法。快乐并不是一个人的最佳品质。并且,一味快乐,会使一个人滑向轻浮与轻飘,失去应有的庄严与深刻。傻乎乎地乐,不知人生苦难地咧开大嘴来笑,是不可能获得人生质量的。文学的意义在于为人类提供良好的人性基础。在人类的整个文明进程中,文学在帮助人类建立道义感方面是有巨大功劳的。当一个人的情感由于文学的陶冶,而变得富有美感的时候,其人格的质量丝毫不亚于一个观点深刻、思想丰富的人。对于儿童文学来说,这一点更是至关重要的。儿童文学是让儿童产生快感的文学,而不只是让儿童产生快乐的文学。不能把快感与快乐混为一谈。快感包括但不只是快乐。悲剧也能使人产生快感——悲剧的快感。”
在一次采访中,记者问他,什么是好的儿童文学作品,曹文轩回答:“一部文学史,85%都是悲剧性的,儿童文学也不例外。比如安徒生童话中《海的女儿》《卖火柴的小女孩》都是给人带来忧伤和痛苦的。再比如《夏洛的网》《时代广场的蟋蟀》《小王子》都有淡淡的忧伤。我还特别喜欢前苏联作家艾特马托夫的《白轮船》,通过一个七岁孩子的悲剧性故事,把富有寓意的神话、孩子的幻想与严酷的现实紧密交织在一起。当我们说忧伤时,并不是让孩子绝望、颓废,而是一种对生命的体验和认识,生活本来就不是很容易的事情,这是成长必须经历的阵痛。”
与丹麦文学大师安徒生的经典作品《卖火柴的小女孩》《海的女儿》等童话故事并没有温馨美好的结局一样,曹文轩也曾经在讲述自己的创作理念时表示,现在儿童文学中别说残酷了、连温暖都没有了,而仅仅是满足人的情绪,快乐、热闹、搞笑。而这种理念的契合也成了曹文轩这次获得“国际安徒生”奖的原因之一。“儿童文学不是让孩子们生活在一个虚幻的美好假象中,也要让他们懂得现实的情况,这是我们所有评委都认同的。”此次“国际安徒生”奖唯一的亚裔评委吴青这样说道。
“想在图书大厦找本‘干净’的书很难”
如果想通过一部作品尽可能准确地了解曹文轩,那么《草房子》这部小说无疑是最好的选择。江南水乡油麻地上的六年光阴,在作家的笔下如水做的画卷一般展开,由少年桑桑苦难与美好交织的成长经历,谱出一段不长不短的乡间史诗,既带有乡土的谐趣,也守着生命的庄严,是曹文轩“纯美”风格一次淋漓尽致的展现。田园的惬意与人性的古朴,如鲁迅《好的故事》文中一样如梦如幻,但又因为经过了苦难的蚀刻,而浸透着现实的悲悯,不致如鲁迅的梦一般醒来。精致、纯粹的笔法,调和着作家少年时代关于“水”的记忆,充分展现出曹文轩唯美不尊的艺术理念。
曹文轩曾说:“我的写作永远建立在三大基石之上:道义、审美、悲悯。这是我全部文字大厦的基石。”.事实上,集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著名文学评论家和作家等诸多身份于一身的曹文轩,在多年的文学创作中,始终坚持着自己对美的追求。
早在2005年曹文轩长篇新作《天瓢》的新书发布会上,他曾向中国文坛发出了猛烈抨击。这位自称“文坛最大另类”的作家,以自己的新作《天瓢》向文坛盛行的粗鄙文学叫板。“在大家都在写人性丑恶的时候,只有我还在坚守着古典浪漫主义的东西。”在阐述《天瓢》的创作背景时,曹文轩说,“目前的文学作品很少写美的东西”。他认为:“中国作家现在开始一个赛一个地写丑恶的东西,想在西单图书大厦找一本很美、很干净的书已经很难了。这里我说的‘干净’不是指道德上的,而是美学的概念。北大当代文学教研室曾召开会议专门探讨了现在中国文坛的‘粗鄙化’现象,这种现象已经到了很严重的程度。”
但遗憾的是,曹文轩在新书发布会上对中国文坛的这番骂声,却被很多人质疑为“自我炒作”。曹文轩当时很坚定地予以了反驳:“我所说的那些话其实是我二十余年来一贯的文学主张。”
曹文轩代表作品精选段落
姐姐十五我十六,妈生姐姐我煮粥,爸爸睡在摇篮里,没有奶吃向我哭,记得外公娶外婆,我在轿前放炮竹……
——《草房子》
葵花很孤独,是那种一只鸟拥有万里天空而却看不见另外任何一只鸟的孤独。这只鸟在空阔的天空下飞翔着,只听见翅膀划过气流时发出的寂寞声。苍苍茫茫,无边无际。各种形状的云彩,浮动在它的四周。有时,天空干脆光光溜溜,没有一丝痕迹,像巨大的青石板。实在寂寞时,它偶尔会鸣叫一声,但这鸣叫声,直衬得天空更加地空阔,它的心更加地孤寂。
——.《青铜葵花》
“不行了。明天一早,我们就要往南走了,而你却是往西走。那个大峡谷在西边。”.
老人坐了很久,临走时说:“不管别人说什么,你只管走自己的路。”
——《根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