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教条主义的泥潭

来源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k69530425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高中語文教育界存在着不少高考语文的教条主义者,高一就开始用一套几乎涵盖高考全部考点的、几乎等于完整的高考模拟题的试题去组织考试;高一高二整个阶段,不管教学内容是什么,都用高考模拟题去考查学生,严重脱离高中语文教学的具体实际;普遍给学生一种“学的又不考,考的又不学,学了没有什么用”的印象,严重削弱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导致语文学科被学生边缘化。
   高中语文教育目前陷入低效无效的泥淖的重要根源就在于,组织语文阶段性考试不立足于语文教学的具体实际而盲目僵化地对高考模式亦步亦趋的教条主义盛行。
   其实,我们必须看到这些高考模式的教条主义者的初衷并不坏,他们高一起就严格按照高考模式命题组织考试,只是为了让学生早一点熟悉高考语文模式,以此提升学生的高考语文成绩。但是,我们也必须指出他们好心办了坏事:第一,高一起就让高考模拟题一步到位地成型,严重违背了循序渐进这个最起码的教育常识;第二,高一高考模拟、高二高考模拟、高三高考模拟,如此翻来覆去地考高考模拟题,是所谓“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严重消磨了学生的应对高考模式的锐气,制约了学生高考语文成绩的提升;第三,盲目地对高考模式亦步亦趋,严重脱离了教学实际,让学生对平时所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能力没有牢固掌握的意识,严重制约了学生语文素养和最终高考语文成绩的有效提升。
   当今的语文学科的地位普遍被严重边缘化,如何改变这种现状呢?我们倡导,将高考语文的基本精神和高中语文教学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在理论上,强调从高一高二的阶段性考试到高三的高考模拟考试应当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而非在高一就让高考模拟一步到位地成型,以此回归循序渐进这个起码的教育常识;强调完整的高考模拟题是针对高中阶段乃至整个中学阶段所学知识的综合能力测试,作为局部的高一高二的语文试题应该关注每个学期的学习要点而不是覆盖所有的高考考点;对于高考考点,我们要将其分为若干部分,并随着语文教学进程的推进逐步纳入。在实践上,就是要求高一高二的语文考试不能对高考模式亦步亦趋,不能完整地覆盖高考的全部考点,而应当充分研究和立足高一高二语文教学需要大量基础积淀的具体实际,以体现高中语文教学的阶段性,以此丰富学生的语文学习生活,以此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这种将高考语文的基本精神和高中语文教学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的方式是求真务实的:一方面引导学生牢固掌握一批经典范本,力求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另一方面引导学生牢固掌握基本知识和基本能力,以不变应万变,为学生提升高考语文成绩提供更为有力的保证。
   将高考语文的基本精神和高中语文教学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如果条件允许,还可以把课标指定的诸如《论语》《三国演义》《红楼梦》之类的经典名著纳入高一高二的系列语文考试中,以此切实引导学生去阅读经典名著。我们的教条主义者从高一起僵化地对高考模式亦步亦趋,带领着学生去和高考模拟题“硬碰硬”,结果让学生碰得“头破血流”,把学生对语文的胃口败坏殆尽,把学生对语文的兴趣消磨殆尽。教条主义者的失误,也是在于没有把握高考语文的精髓,即高考语文的基本精神,只是看到了高考语文的外在表现形式,即高考题或者高考模拟题。我们必须看到,高考语文题或者高考语文模拟题只是高考语文基本精神的外在表现形式,而非高考语文的基本精神本身;高考语文的基本精神应当体现为高考语文所体现的基本知识和基本能力。经典范本考察虽然不是高考模拟题,但是可以更加集中、强烈地体现高考语文的基本精神,却可以为学生最终做好高考模拟题、高考题奠定坚实的基础。
   许多迷信高考模式的教条主义者或许会说,所谓的经典范本只不过是个例子而已,你那样去反复考查有什么意思。我们必须指出,经典范本诚然是个例子,但其经典性决定了它绝对不仅仅只是个例子。这种经典性决定许多经典范本具有不可替代性。《滕王阁序》在中国浩如烟海的骈文中堪称压卷,《赤壁赋》在宋代文赋作品中也无出其右,《孔雀东南飞》和《木兰诗》并称“乐府双璧”,在两汉魏晋南北朝的众多乐府诗歌中也绝对堪称压卷。宋代大文豪欧阳修曾经说过“晋无文章,唯陶渊明一篇《归去兮来兮辞》而已!”《归去来兮辞》在两晋散文中的地位不言而喻。杜甫的《登高》也被誉为“古今七律第一”。高考题、高考模拟题以及众多备考教辅涉及的无数人物传记的文言文阅读,试问哪一篇的艺术价值可以和《鸿门宴》《荆轲刺秦》《烛之武退秦师》《苏武传》等经典范本相媲美。经典范本的艺术价值远远地超越一般作品,可以常读常新,需要反复咀嚼,绝对不是高考模拟题选入的一般例子。如果我们只把经典范本当作一般例子,在课堂上带领学生对其浮光掠影地过一遍就再也不管了(考纲要求背诵的除外),何异于焚琴煮鹤。一言以蔽之,我们把经典范本就仅仅当作个例子的语文教学态度,需要反思。考试几乎是学生学习的唯一动力,我们就是要通过将经典范本纳入高一高二的阶段性考试,引导学生对其反复咀嚼,从而牢固掌握一批经典范本,从而切实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当然,引导学生牢固掌握一批经典范本,除了考试对理解的引导,更离不开记忆背诵。北大漆永祥教授在《中学语文教学“十请”》中批评中学语文教学“拒绝记忆背诵”。多年以来,在教条主义影响之下,像《滕王阁序》《琵琶行》《孔雀东南飞》等这样的经典范本,我们一般只按照考纲或者教材的要求让学生只背诵一点片言只语,实在是一种遗憾。毫无疑问,按照考纲或者教材的要求去给学生指定背诵篇目,让学生背诵片言只语的做法绝对谈不上是真正的记忆背诵。对于经典范本,我们只有引导学生记诵之而后快。记忆背诵甚至攸关语文教学的成败,我们不拒绝记忆背诵就不能教条主义地在高一起就根据考纲去给学生指定什么必背篇目,而应当通过高一高二的阶段性考试在更广的范围内引导学生记忆背诵,要求学生背诵大部分经典范本。高考要求的所谓必背篇目只适合于高三,不适合高一高二两个年级。高一高二在更广的范围内引领背诵,可以充分激活和发展学生的记忆力,到高三再背诵必背篇目就易如反掌了。高一高二的语文教学需要让学生丰富积淀,这是高一高二的语文教学最大的实际,背诵无疑是最有效的方式。
   高考语文的教条主义者的出路,无疑在于实事求是地解放僵化地应对高考的思想,在组织高一高二阶段性考试的时候,要将高考语文的基本精神和高中语文教学的具体实际相结合。我们期待高考语文的教条主义者,能早日走出教条主义的泥淖,回归语文教学的正途。
   [作者通联:重庆市荣昌中学校]
其他文献
本文从项目评价存在的问题入手,先期介绍了现代项目评估中的有关问题及克服办法。针对仍然无法解决的问题,引入并介绍了能值这一新的分析方法,尝试将能值分析的理论与方法应
一、《活着》文本分析   文章所要表达的思想和主题与时代和个人是息息相关的,本文将从余华创作风格的转变和小说创作的社会背景两个方面分析小说的主题。   1.余华与《活着》   余华是先锋派的代表作家,其早期作品蕴含了一种冷漠、反传统的风格。而《活着》是余华风格转变时期的代表作品,体现了一种温情的救赎,带给我们不一样的人生体验。《活着》这部作品,展现了一个又一个的死亡过程,表现了一种面对苦难生
期刊
<正>基于对核心素养理念和教师进修学校工作性质的深刻理解,沈河区教师进修学校李翠珍校长提出师校人职业素养培育的三个境界——自主发展、合作参与、创新实践,并把这三个境
期刊
《你是人间的四月天》是林徽因的诗歌代表作,该诗首次入选初中语文课本,位于统编教材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林徽因是一位女性建筑学家,同时她也是一位文学家。《你是人间的四月天》就以优雅芬芳、柔美细腻的特色显示了独特的审美价值。四月,是踏青的季节,是春天中的盛季。在这样的季节里,诗人写下了心中的爱,写下了一季的心情。在此,笔者借助闻一多先生提出的诗歌的“三美”理论,对该诗进行审美鉴赏。   一、建筑美:美
所谓职业能力是指从事某种职业必须具备的某种特定技术、技能和素质。学前教育的职业能力是幼儿教师完成教育教学实践活动的基本保证,是其教育教学活动所必须具备的多种能力
所谓的“微作文”就是要求写作者在极短的时间内,用简洁的语言文字直接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思想观念、情感世界、心灵感悟等等。在初中时期,学生的语言机制已经基本成熟,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微作文写作,大胆尝试并坚持下去。   一、微作文的特点   1.简练自由   微作文作为一种新型的作文题材,它最大的特点就是自由。思维自由,在写作的时候思维可以发散;选材自由,选择什么样的题材由写作者自己来决定;表达自由,
物理模型具有化抽象为形象、化复杂为简单的特点。在生物学教学中,如何运用简化、直观的染色体物理模型,引导学生构建遗传变异的核心概念,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能力,是每位生
P2P本起源于国外,传入国内后却以迅猛之势发展,就P2P业务种类以及公司数量而言,在短短几年的时间里已遥遥领先国外水平。P2P发展速度如此之快,但是我国对其监管采取了宽松政
生本英语倡导以课堂组织活动带动学生学习运用实践英语为主要教学方式,要求教师要把自己从课堂讲台上请下来,再把学生从课堂书桌上请上去,动起来。&#39;游戏&#39;无疑是调动
通过组培方法研究不同钾水平对2个主栽甘蔗品种粤糖60号(YT60)和ROC22组培苗生长以及根系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培养基中钾水平的升高,甘蔗组培苗的干重、株高和根冠比均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