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信息习惯·信息素养

来源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nyong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信息素养是信息时代公民必备的素养,开设信息技术课程的宗旨就是使学生发展为适应信息时代要求的具有良好信息素养的公民。然而,在2006年中国教育技术学会信息技术教育专业委员会主办的“信息技术课程案例评比”活动中,E-mail的使用所暴露出的问题,却引发了笔者对信息技术、信息习惯和信息素养等问题的深刻思考(此次活动以E-mail方式邮寄参评案例)。
  
  一、E-mail使用中所暴露出的几个问题
  
  1.主题命名不恰当
  在此次评比活动中,我们发现,主题命名不恰当的参评邮件竟占77%,无主题、随意用字母表示主题以及主题信息泛化(譬如只写“参赛案例”)的邮件比比皆是。
  2.附件文件名随意
  大约26.5%的来信附件名称过于随意,有的使用随意性的西文字母,如abcd.doc,有的使用泛化了的中文名称,如文件.rar。
  3.信文内容缺失
  统计发现,有36.8%的参评邮件除了附件没有信文,27.6%的信文内容未写出有用的信息,而最令人吃惊的是,有高达65.2%的参评者没有意识到要写抬头的称呼、结尾的祝愿、签名及日期等基本的信息礼仪规范。
  
  二、E-mail使用中的信息技术、信息习惯和信息素养
  
  实践证明,要想提升E-mail这一大众化信息通信工具的使用绩效,就应该从信息技术、信息习惯和信息素养三个视角对其重新审视。
  1.E-mail使用中的信息技术
  从技术的视阈来看,人们在使用E-mail时,必须掌握的基本“技术”有:申请邮箱(包括用户名和密码的设置)、正确填写收信人邮箱地址、恰当命名“主题”、正确粘贴附件、会撰写信文以及发送邮件等。在这些“技术”中,主题、附件和信文这类“技术”,因为在形式上并未直接影响到E-mail的发送,故其标准范式易被使用者忽视。
  2.E-mail使用中的信息习惯
  心理学认为,习惯是一种比较固定地、机械地去完成自动化动作的倾向。信息习惯则是指人们在信息活动中所表现出的一种自动倾向。大量的事实表明,良好信息习惯的养成,将能促进信息技术运用能力的提高;反之,坏的信息习惯也将妨碍人们对信息技术的有效运用。那么,在E-mail的使用中,应注意养成哪些良好习惯呢?
  (1)“主题”恰当,信息准确。“主题”是反映E-mail内容的“标题”,也是收信人判断邮件大致内容的主要依据。发信人应该养成仔细推敲、恰当拟写“主题”的良好习惯,因为“主题”恰当与否,将直接影响到所表达“信息”的准确性,甚至还会影响到信息传递的有效性(如被收信人忽视或当垃圾邮件删除)。
  (2)“附件”规范,名称合理。“附件”的规范是指除了文件制作上要符合信息技术的标准范式,还要无毒、文件名含义明确、扩展名准确无误等。尤其是,发信人在上传附件之前,应该给附件(文件)起个规范的名称,以便让收信人一眼就能看出附件的属性和大致内容。以便收信人根据附件的文件名(包括扩展名)去判断其是否可能携带病毒,以及选择打开该附件的工具等。
  (3)“信文”清晰,内容完整。“信文”即E-mail里要说的内容。E-mail的“信文”应大致包括前段、中段和后段三个主要部分。前段是指信的起始部分,这部分必须有称谓语、问候语,这是必不可少的基本礼仪;中段即正文,这是信的核心部分和主要内容;信的后段,包括结束语、祝福语和落款语(签名及日期)等。“信文”部分的撰写,对于“信息交流”的成败至关重要,因为,这部分才是你对收信人所要说的话。话是否会说、是否说得有道理、是否说得有涵养,这些,都将影响到人与人之间的信息沟通。所以,养成良好的完整撰写“信文”的习惯,是信息技术在现实生活中有效运用的重要方面。
  3.E-mail使用中的信息素养
  从运用的行为视阈来看,E-mail使用中所影射出的信息素养,主要包括信息意识、信息表达和信息礼仪三个方面。
  (1)信息意识
  所谓信息意识,简单地说,就是人们获取所需信息的内在动因,具体表现为对信息的敏感性、选择性、消化吸收能力以及加工与发布能力等。信息意识又可分为被动接受状态和自觉活跃状态两种形式。前者指人们从社会的信息环境中被动地接受事先未料及的信息;后者指信息意识的觉醒状态,它促使人们制订信息活动计划,主动关心或加工、发布信息。有无信息意识决定着人们捕捉、判断和运用信息的自觉程度,而信息意识的强烈程度对能否挖掘出或有效地发布有价值的信息起着关键作用。事实证明,信息技术的运用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信息意识的高低。在E-mail的使用中,突出的问题是信息的加工与发布,即如何充分利用E-mail这一工具的特性,将自己要表达的信息有效地加工并传送。具体反映在主题名称的构思意识、附件名称及技术(如压缩技术)处理意识、信文栏的语言表达意识、使用E-mail的礼仪意识等。
  (2)信息的表达
  信息的表达能力是人类信息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想有效地表达信息,除了需要掌握一定的表达手段,更重要的是选择合适的方式方法。有效的信息表达应该是准确、全面且规范的。准确是指经加工了的信息应与信息传送者想表达的含义相一致;全面则是指加工后的信息应完整地包含着信息传送者想表达的全部内容;规范指信息的加工和传送方式应符合大众信息技术规范或某专业规范。表现在E-mail的使用中,主要是指主题名称准确、信文内容完整以及附件命名规范。
  (3)信息礼仪
  对于E-mail的使用而言,信息礼仪主要体现在信文栏里。E-mail的信文内容不仅要全面、准确,其起始部分和结尾部分,也可以反映出写信人的礼仪修养。这是必须重视的人的信息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关于信息技术、信息习惯和信息素养关系的深层思考
  
  从E-mail的使用所影射出的信息素养缺失问题,我们已经可以看出,为什么有不少人,在信息技术掌握得“较好”的情况下,信息素养却并未得到应有的提升。甚至,还有信息技术教师在抱怨信息素养没法“教”。我们认为,对信息技术、信息习惯和信息素养做一较深层次的反思,定会利于这些问题的解决。
  信息素养是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核心目标,而信息素养的培养和提升,又是依托于信息技术学习和运用的过程去实现的。如果从“素养”的字面来分析,就能看出它的过程化涵义了。“养”就是培养、养成,它主要指学习者在信息活动(包括信息技术的学习和应用等)中通过自身的参与来养成习惯,培养能力,就此而言,“养”的内涵即“参与”和“实践”。“素”是平日、日常,它强调信息素养的形成重在平日积累、日常研修,因此,“素”的内涵就是“过程”。
  基于以上分析,我们不难发现,信息素养是学习者以信息技术为基础,通过在信息活动过程中的实践,将已知的“技术”,由生疏达到熟能生巧的地步;信息行为也由外界强迫力或主观意志力的规范,逐步形成为稳定的自动行为方式,即良好的信息习惯。在此过程中,随着学习者所掌握的信息技术的日益增加,信息活动的行为方式也愈加规范,信息知识、信息技能的下意识化、本能化日趋成熟,信息能力和精神修养即得到了提升。因此,我们完全可以尝试建立一个信息技术教育的过程化模型,即“信息技术——信息习惯——信息素养”。
  当然,一个人的信息素养并不是通过某一项信息技术的活动就能够评价出来的。实质上,信息素养是通过其参与信息活动中“大量的外显行为”反映出来的。因此,在进行信息技术教育活动中,我们必须以信息技术内容的学习为抓手,以信息活动中信息技术的运用为过程,并在此过程中形成良好的信息习惯,长期良好的信息习惯最终内化为信息素养的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冯伯虎.众说纷纭:再论信息技术课程的核心价值[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6(9).
  [2]冯伯虎.信息活动概念如何界定[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6(3).
  [3]冯伯虎.信息素养的本质是什么[J].信息技术教育,2007(2).
  [4]杨六四.贵在实践 重在养成:“语文素养”关键词解读[J].文教资料,2006(33).
  (作者单位:江苏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其他文献
杜甫(712年—770年)因其诗对唐朝历史现实的强烈关切和详细抒写而被誉为“诗圣”,在杜诗的流传中,有许多壮阔意境、谨严格律或沉郁情感的诗作成为千古传诵的经典,但也有一些诗因某些特殊因素而被人们用作它途,比如《戏作花卿歌》等诗歌曾被当作治疗疟疾的良方。关于此事,宋人计有功《唐诗纪事》有记载:  有病疟疾,子美曰:“吾诗可以疗之,‘夜阑更秉烛,相对如梦寐。’”其人诵之,未愈。曰:“更诵吾诗‘子璋髑髅
黄河是中华文化的典型意象。在无数炎黄子孙的心目中,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是中华民族的文明摇篮和精神图腾。自《诗经》始,黄河就与诗歌相伴共生,结下了不解之缘。那么,中国历代诗歌中的黄河书写,会为我们呈现出何种文化样态呢?/生存立命的家园/  据古代文献记载,汉以前中国域内有四条流入大海的河流称为“四渎”,“四渎”之中以黄河为宗,黄河之于四渎的地位,相当于泰山之于五岳。所以,崇拜自然的古人对黄河深怀敬畏
2019年7月5日,我手捧散着浓浓墨香的第七期《人民文学》,心情激动。作为一名党员作家,能在国刊的头题位置刊发作品庆祝党的98周岁生日、喜迎共和国70华诞,太有意义了。  说实话,散文《城市》荣登《人民文学》,是我没敢想的,在头题刊发更是始料未及。今年3月初,我给《人民文学》寄了抒情散文《云·七章》,3月19日施战军主编打来电话,问我手头有没有适合“庆祝新中国70周年栏目”的散文,我告诉他:我用1
從交稿到出版,经历了4年的等待,拙著《走近鲁迅》终于在这个多难的年份出版了。无论是疫情还是水患,无论是人祸还是天灾,人类总是为生存抗争着,正如鲁迅所说:“人固然应该生存,但为的是进化;也不妨受苦,但为的是解除将来的一切苦;更应该战斗,但为的是改革。”(《论秦理斋夫人事》)壹  我在北京鲁迅博物馆工作了30多年,主要从事展览陈列工作,关于鲁迅的各种专题展览办过很多,有关于鲁迅生平与创作的、关于鲁迅读
现在人人谈虎色变的就是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了。其实《红楼梦》中也有相似的传染病。·疑似“肺结核”·  晴雯死的时候,王夫人闻知,命:“即刻送到外头焚化了罢。女儿痨死的,断不可留!”  那么这个女儿痨是什么呢?原来就是肺结核。“女儿痨”就是女性青春期肺结核病。它的主要特点是症状多,病情进展快,病灶容易溶解,迅速形成空洞和排菌。过去对这种急重症肺结核病确实束手无策。  在清代同时期,肺结核是全球闻之色变的
人类的存在与发展在征服中绵延,也面临着生态、环境及自身精神等危机,人类如何战胜威胁生命的一切灾难与困境,就成为一个永恒的命题。中华民族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中华儿女以坚韧的斗志、不屈的精神,抗衡着一切阻力,诸如战争、贫困、疾病与灾害等,同时也在完成自我的反思与拯救,克服了摆在面前的所有艰难险阻,创造了各个时代的奇迹,铸就了人类史上的“传奇”。相应地,各种艺术形式传递给我们战胜一切困难的信心和力量,不
2015年1月8日,伴随着拥挤的人群,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营销策划部主任王磊又一次走进北京静安庄的中国国际展览中心。这一天,第28届北京图书订货会在这里开幕。  作为北京图书订货会的创始人之一,虽然早已不参与订货会的组织工作,但王磊还是一届不落地参加,他关心的也不只是自家的展位。穿梭于各个出版社的展位,翻书、拍照,和老朋友们打个招呼,互道问候,二十多年了,对于王磊来说,这已成为一种习惯。  从集贸市
重阳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至唐,则上升为官节。《唐六典》卷二所记唐开元假宁令就明确规定九月九日休假一日。至唐德宗时,重阳节与中秋节、上巳节并称“三节”,在唐朝近30个节日当中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据西南大学博士张勃《唐代节日研究》统计,唐朝节日有近30个)。  唐时出现了大量以重阳节日为主题或因重阳节日而作的诗歌。宋人所辑《岁时杂咏》是一部关于节日诗歌的汇集,其中收录最多的是重阳诗,有三百余篇,其
2020年5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的经济界委员时指出,当前我国经济面临着结构性、体制性、周期性问题相互交织所带来的困难和挑战,加上新冠肺炎疫情冲击,经济运行面临较大压力。同时,世界经济深度衰退、国际贸易和投资大幅萎缩、国际金融市场动荡、一些国家保护主义和单边主义盛行、地缘政治风险上升等也对我国经济发展带来不利局面。他强调,要坚持用全面、辩证、长远的眼光分析当前经济形
六月一日是儿童节,是我们与名家名作探讨儿童话题的合适时点。  1900年,梁启超撰写了《少年中国说》,恣肆汪洋的行文今日读来仍然令人振聋发聩:“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被寄予了无穷的希望,少年肩负着复兴中华的伟大的历史使命。赢得了孩子,也就赢得了未来。  成人与成才,这是所有人对孩子的殷勤期盼,也是一切教育的真义所在。所